天天看小說

第178章 大移民

萬曆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二日。

先前關於賞銀改革,士兵們態度調查等問題己經完全清楚,約有九成的將士願意實行新的斬首賞賜制度,以斬首一級,換取河套之地良田400畝。

各人也同意了黃來福定下的賞銀公積金制度,以斬首一級賞銀40兩,每次先發5兩,餘者的35兩銀子,存進公積金內,等士兵滿五年退役後一起發下。畢竟每次斬首賞銀的數目太龐大了,支付不易,大家都理解黃軍門的難處。加上黃來福一向都是守信用之人,將士們都非常相信黃來福。

因此到了這天,關於朝鮮之戰五寨堡軍隊殺敵的斬首賞賜,黃來福吩咐賞了下去。以銀子先發,土地記在軍功冊上,等士兵們退役後,可到塞外去劃分土地。

此次受獎勵的人,將士有在五寨堡,也有在寧武關內,朝鮮之戰五寨堡軍隊共斬首三千餘級,有九成的人願意接受土地,這就需要土地近百萬畝。

這批土地不是小數目,好在河套之地良田衆多,達千萬畝之多,足夠黃來福來賞了。就算將來河套之地不足,黃來福還可以繼續向北方,向西邊發展不是?這個世界上土地多著呢,黃來福一點也不擔心。/\

在黃來福原來的盤算中,大明的百姓如果走口外,成年男子可以領取200畝土地,成年女子可以領取100畝土地,略高於唐初均田制的一丁授田百畝。

這些土地中,每畝地只需交納土地費用一錢銀子,就可以終生擁有,200畝土地總共不過20兩銀子,並且前三年還可以免稅。這太吸引人了。要知道,在眼下的大明內地,就算一畝土地,最少也要賣幾兩的銀子。

這是普通的大明民衆,對於自己軍隊賞賜的土地,這個每畝地土地費用一錢銀子黃來福也免了,而且他原來還打算將來免了軍士土地糧稅的。

不過後來他想想。如果這樣做地話,將來的危害太大了,所以黃來福打算只免他們五年的錢糧。以後與民衆納糧如一。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黃來福知道,在古時中國的農業社會中,土地兼併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用繳稅的特權階層的存在,往往國家到了最後,就是這樣崩潰地。

特別是在大明朝,就是個明顯的例子。由於大明士紳都是免稅,所以明中葉後。各地自耕農紛紛投身爲奴,用以免除自己身上固定的人頭稅,徭役等(看看范進中舉就知道)。很多人寧可藏身大戶地羽翼之下,變成農奴也不願當所謂的自耕農。

依黃來福的相關了解,到了大明後期,至少有一半的農民都這麼藏了起來,造成了戶部黃冊和魚鱗冊中的在冊人口還不如建國初期的人口。這樣的結果是,由於對土地與人口的瞞報,導致富者繳稅少,貧者繳稅多。最後大量自耕農地消失。最後國家沒有收入,不得不壓榨越來越少的自耕農。最後導致絕大多數地自耕農破產,成爲流民。最後天下大亂,皇朝滅亡。

塞外這個地方,黃來福爲防萬一,他是要將來留作自己地盤的,而且還要留給自己的子孫。有鑑於此,黃來福是絕對不允許該地存在任何不交稅的階層。將來在塞外所有地方,不論是誰,是軍還是民,還是文人,都要納稅,而且還要按照土地產出來值來收稅,而不是以人頭稅的收稅方法。

拿到了賞銀與土地憑證後,一干五寨堡將士們都是人人歡喜,而當地寧武關的軍士們看到這個情形,也是人人羨慕。

而到了今日,黃來福公然要經營塞外的消息己是在寧武關內傳得沸沸揚揚,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富豪之家,都在談論這個事情。

初二日下午,黃來福在寧武關總兵府內接見了數百位願意經營塞外的商賈們,商議屯墾之事。

早在萬曆二十年時,己有各地商賈們在黃來福暗中支持下,紛紛前往塞外,不過還是相對低調。現在,黃來福決定結合山西鎮的軍政商民力量,大張旗鼓地開墾塞外。

眼下塞外開墾的目標暫時是邊牆外清水河及準格爾旗一帶,清水河有可耕之地六十萬畝,天然草場一百多萬畝。準格爾旗有可耕之地178萬畝,宜林宜草面積800萬畝。經過商賈們近兩年地經營,這裡己經有一部分農田被開墾,一些草場被開闢爲畜牧農場。

到了目前商賈們對兩地地經營都很順利,就算有些會有一些蒙古小部落來騷擾,也被商人護衛隊輕鬆擊退。只不過由於當地人力不足,所以二地還有大批的土地與草場沒有被經營,空廢在那裡。

商人們都希望黃軍門幫他們解決人手問題,黃來福當然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在農業社會裡,土地兼併是一個無法消除地死穴,永遠都無法根治。眼下的大明朝,土地問題己經沒救了,遍地地流民。只有對外擴張,將人口轉移出去,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初三日。

黃來福發佈“墾殖事宜”,並請寧武當地版商,印刷了無數份單子。隨後,或通過各商賈帶到各地,或是令人貼到各軍堡中州縣中,或是送到各茶樓酒肆中,或是交孩童們貼於各大街小巷中,宣傳黃來福的塞外墾殖事宜。消息傳到各地後,立時整個山西鎮都轟動了,而且還遠遠地向外鎮外省傳去。

山西這個地方,人口多,土地少,大多又貧瘠,加上年景不好,幾乎年年都要發生或大或小的災害,年年都有難民,各軍堡州縣中流民貧民衆多。一向有移民的習慣,並不是很眷戀故土。

加上黃來福的宣傳太誘人了,只要是一丁口,就可以在塞外領取土地200畝,費用僅爲每畝地一錢銀子,並且前三年還可以免稅。要知道,現在在太原等地。就是下田,每畝地也要好幾兩銀子。

對於那些連幾兩銀子都拿不出的人,他們先可以到塞外商賈們開辦的各農場中做事。一路上。他們的路費食宿由商賈們負責,肯定不會凍餓著。到了目地地後,包吃住不說,每月還有工錢。以後積下錢,同樣可以在塞外買田置地不是?

以往民衆的印象中,塞外都是一片的不毛之地,而且是兇悍的韃子橫行,不過聽了黃軍門派下的宣傳單後。他們恍然大悟,原來塞外還是這樣的樂土啊。至於安全問題,有黃軍門的保證,又會有什麼事了?

這下子,不說各地流民貧民,就是很多正常人家也動了心思,很多家口多地,一般家產只能由嫡長子繼承,其餘諸子只能自謀生路。現在,很多人紛紛拿著銀子,想到塞外去創下自己的基業。那些富豪人家。更是紛紛派家人出塞。特別是寧武關的楊巡撫等人。

從初六日起,隨著黃來福“墾殖事宜”宣傳單相繼傳到各地。山西鎮各軍堡州縣都是一片熱鬧地情形,茶樓酒肆滿是熱火朝天談論此事的人。各街上。商人們招募流民,讓他們到自己的農場中做工。富有一些的人家子弟,打點行裝,準備出發。

萬曆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起,從太原往寧武,從太原往岢嵐州,從五寨堡往老營堡的路上,就形成了滾滾的人流,很多墾殖人員都是拖家帶口,他們不顧寒冷,推著小車,趕著騾子,挑著自己的孩子,滿懷希望,往塞外之地而去。

在黃來福等人的安排中,那些在塞外商賈們農場中務工地人,就由商賈們帶領,安全由他們負責。而那些準備在塞外買田置地的人,則是經由五寨堡後,當地軍隊對他們進行簡單地編制。

這些人十戶編爲一甲,十甲編爲一里,均設有甲長與里長,並有一定的武裝人員。黃來福向他們賣了一些腰刀和長槍,以後隨著規模的擴大,他還決定賣火槍,畢竟塞外是別人的地盤,危險是存在的。屯墾人員必須有一定的武裝保護能力。移民潮中,據黃來福等人的統計,短短幾個月中,就有數萬人前往塞外,爲各農場的商賈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龐大的人流前往,還爲沿途各地提供了大量地商機。沿著遷移地路上,各樣的旅舍、客店不斷地出現,又爲很多人提供了就業的機會。

和山西各地百姓地熱火朝天不同,大明的內閣官場,則是對黃來福的大手筆集體失聲,各人都是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切,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他們當然知道塞外屯墾對大明有好處,不過這不是會挑起邊畔?只是這是黃來福的事,他都不怕。再說了,萬曆帝都默認了,他們還說什麼呢?

忙於移民,忙於寧武關之事,忙於軍務,在各類繁忙的事情中,時間過得飛快,很快,時間來到了萬曆二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公元1594年2月19日。新年佳節又到了。

這天是大明的農曆除夕日,早在之前,黃來福就將自己在五寨堡的小妾劉玉梅,渠秀荷等人,還有自己的幾個孩子招到寧武關。雖是黃思豪,楊氏等人沒在身旁,但大家吃年夜飯、換門神、貼春聯、掛年畫、掛籤、貼窗花,吃餃子等,熱熱鬧鬧,一起過了一個愉快的新年。

無例外的,馬久英公公也是與黃來福一起過年,還有黃來福的衆多姐夫,姐姐們,也是一起過年。大家一直玩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才恢復了正常的工作。

新的一年開始了!

第178章 大移民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章 家人溫馨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41章 徵日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52章 還鄉第232章 豎儒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87章 大鐵廠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38章 援軍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87章 大鐵廠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56章 收稅第227章 探獄第126章 不滿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08章 決戰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43章 對馬島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13章 發糧餉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71章 毛紡第92章 分功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75章 大過年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94章 歡聚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4章 開始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186章 商路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66章 上任第19章 行商第228章 入朝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32章 豎儒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96章 連升三級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
第178章 大移民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章 家人溫馨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41章 徵日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52章 還鄉第232章 豎儒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87章 大鐵廠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38章 援軍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87章 大鐵廠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56章 收稅第227章 探獄第126章 不滿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08章 決戰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43章 對馬島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13章 發糧餉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71章 毛紡第92章 分功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75章 大過年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94章 歡聚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4章 開始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186章 商路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66章 上任第19章 行商第228章 入朝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32章 豎儒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96章 連升三級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无为县| 西和县| 乌拉特后旗| 鹤岗市| 青河县| 屏山县| 临江市| 珠海市| 桃园市| 合川市| 大安市| 湘阴县| 西盟| 古蔺县| 洮南市| 泗洪县| 天全县| 湄潭县| 株洲县| 湟源县| 晋城| 大名县| 牡丹江市| 綦江县| 萨嘎县| 青河县| 楚雄市| 布拖县| 博湖县| 阿拉尔市| 阜新市| 邹城市| 新兴县| 三穗县| 阳朔县| 准格尔旗| 太保市| 华池县| 宕昌县|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