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大元元年夏八月,於往董卓大本營河東路途中,凌巴手下十萬大軍嚴密佈局,致使董卓軍在逃離洛陽城之後再次遭到慘敗,之後又遭遇伏擊,倉皇之下全軍大亂,在亂軍之中,爲掩護董卓,助其順利脫離戰場,逃回河東意圖東山再起,牛輔戰死,而李儒逃遁,而後不知所蹤。
甫一聽到這個消息,凌巴第一個感覺就是不相信,不相信不是不相信全部,而只是不相信後半部分的後小半部分。
董卓會敗是肯定的事情,這也是對十萬大軍一次成功的檢驗,爲掩護董卓兩個女婿挺身而出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凌巴也相信牛輔的確會死——當前這種情況下他站出來不死都沒天理了,只是死的方式和時間問題,畢竟這傢伙本來在自己看來就沒有多大的本事,事實上他沉穩有餘,但進取不足,而且就拿防守上來說,也並不能夠真正算是強項,說是沉穩,那還是好聽點的說話,說白了就是膽子小,如果不是他是董卓的女婿,而且也是跟隨董卓的老人,董卓也有那麼點念舊,加上他本來也沒有犯什麼大錯,雖無功亦無過,偶爾也可以用來充一下數,董卓會不會用他還不好說,早該將他丟回武威老家去度過後半生了;但問題是……李儒逃遁?
好吧,首先是,李儒會吃虧嗎?這個問題,還真有些不好回答。
除了早就和其多少有過一些接觸的賈詡,恐怕沒有人比凌巴更清楚李儒的厲害了,這傢伙並不是不會吃虧,而是幾乎沒什麼人能夠讓他吃虧,是的、是幾乎,畢竟其實早在洛陽之戰之前李儒其實就已經吃過一次虧了,也就是曹操刺殺董卓的那一次,當時是爲了掩護董卓而當了替罪羊,結果最後被砍斷了一臂,身體上的殘缺無疑對他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尤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他對很多事情的判斷,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後來的幾個連續幾乎致命性的決策失誤,然後是一步錯步步錯,乃至全盤皆輸。
而以李儒的智慧,很多錯誤和疏漏其實本不應該犯的,對比起來的話,要知道當初即便是在當時八大諸侯討董聯軍一起圍剿的情況下,如果不是因爲終究還是以董卓爲首,董卓的命令纔是最終決策的話,凌巴肯定沒有辦法從一開始就佔到那麼多的便宜,然後一步步將優勢擴大化,進而達到如今這樣絕對的勝負局面,畢竟即便是有著郭嘉和賈詡在旁出謀劃策,但凌巴自認自己這整個計劃卻也並非是完美無缺,需要考慮很多偶然因素,甚至還有一些運氣成分,說白了就是“碰”出來的結果,所謂巧婦也難爲無米之炊,在必須要保障凌巴那個計劃安排的前提下,縱使他們再聰明再厲害,也做不到面面俱到,所以這一次說有運氣成分在內,其實也不爲過。
當然這並不是說李儒真的有厲害到可以一人比拼凌巴這一整軍的能力和實力,畢竟不說其他,就是單單凌巴自己麾下,就有賈詡和郭嘉這一對超級謀士,哪一個單獨拿出來都不會比李儒差,更別說合起來對付他了,但李儒雖然不可敵,要自保卻是可以的,而且如果真的是由李儒來真正統領全軍,說不定他要做的就是將整個董卓軍都撤退出洛陽這個大戰圈,畢竟就是最開始就因爲和董卓就是否進洛陽的問題有過分歧。
然而他真的會就這麼放棄他岳父的基業逃離麼?而且,如今的局勢,他又能夠逃到哪裡去?但這消息傳來又是真真切切,證明之後董卓終究還是帶著他剩下的殘軍逃回了河東,但李儒卻再也沒有出現過,也沒有在其他地方出現,可是也沒有見到屍首,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就好像人間蒸發了一般,這、纔是真正的問題。
不過如果不考慮這些還未被確定的事情的話,凌巴接下來也有不少事情可做,比如說因爲這一次董卓軍再次慘敗,又新增了不少的俘虜,就算具體的安排讓手下人去辦,但凌巴總歸還是要去走走過場看一下,更何況在這俘虜營裡如今也有幾個董卓軍中分量較重的人物,而這些都是凌巴招攬的對象,畢竟雖說董卓手下沒什麼超一流大獎,但一流、二流的武將也有不少,都是人才啊。
而這其中尤爲被凌巴看重的,就是此次被俘的張繡。
沒錯、張繡,就是那個號稱北地槍王、之前也是隨著董卓逃出洛陽城而後在追擊中董卓死後又護送李儒等人而走但卻自己殿後的張繡,此人乃是趙雲的大師兄,兩人從小交情甚篤,只不過張繡比趙雲要大上不少,也早好幾年離開了童淵,後來投奔了叔父張濟,歸於董卓麾下,成爲其手下大將。
實際上董卓手底下大將不少,但真正能夠獨當一面、類似張遼這樣軍事能力和武力並重卻幾乎沒有,而張繡頂多能夠算是半個多,畢竟他的實力也算強勁,甚至未必會比華雄差上多少,而統兵能力也不差,只是爲人一向比較低調,所以反而讓樊稠那樣的角色冒頭,而自己除了北地槍王崛起之後就聲名不顯了,也正好凌巴是知道他的,否則說不定也會失之交臂了。
對於張繡這樣的人才凌巴當然是來者不拒,只要他不反覆——話說歷史上他的反覆也不能全怪他自己;而且現在凌巴手下除了趙雲外,賈詡竟然也能夠和張繡套上交情。
據說是因爲在武威時,賈詡家中情況並不少,張繡還接濟過他一段時間,賈詡投桃報李也爲其出了不少策劃,當然這並不算是單純利益關係的利用或者是交易,他們算得上是私交不錯的朋友,而同時兩人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和馬元義都有來往。
好吧,某些人死了就不要時不時拉出來“鞭屍”了,放過他吧,這裡就不詳細表述了。
所以如此一來,對於說降張繡凌巴也就有了把握。
而且對於凌巴來說,他之所以如此看重對於張繡的說降,更重要的目的是想要儘快結束這場戰爭以及後續的影響,同時爲以後的戰爭樹立一個典範。
沒錯,之前李傕、郭汜投降(被俘虜之後投誠)的時候因爲呂布的關係所以他讓這兩個傢伙死在了呂布的方天畫戟之下,而這件事情終究是傳出去了,對於董卓軍尤其是其中的那些將領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他們可不會管其中是不是因爲李傕、郭汜和呂布“有仇”的問題,他們只關心自己的性命安全。
按說真正會投降的將軍無外乎兩種,一種是膽子比較小,貪生怕死,另外一種同樣有些貪生怕死,但不是膽小,而是心中有所謂的“理想”,有抱負不想要抱憾而死,不管張繡是哪一種,他本身就是一個可用之人,而且如果能夠成功招降他,而後通過他的事例來告訴董卓軍乃至於天下,他凌巴接受投降,並且還會善待俘虜,這纔是他真正想要達到的效果。
雖然過程可能麻煩一些,但想到結果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凌巴也對這事情上了心。
只是就是在這樣繁忙奔走的過程中,凌巴也不免會想起某些人、某些事情,雖然一切都過去了,人也離開了,但某些東西不是那麼容易抹去的,更何況其中牽扯得有些複雜。
關於扁素問,凌巴與之的關係,本來就是不太好說的吧。
好吧,如果事情追溯起來的話,甚至可以一直到中平四年那一次“洛陽第一屆武林大會”上去。
那一次凌巴因爲明月公主的關係自己也登上了擂臺,然後在一場比賽中被一個姓秦的對手用染毒的匕首刺中,因而陷入險境,而後華佗推薦了婆羅山扁鵲後人,也就是扁素問;而後扁素問治好了凌巴,只是之間兩人肌膚之親,而扁素問不知怎麼糾纏上了他,而在婆羅山的那段時間內,讓凌巴第一次感覺到了這個世界的女孩也有著他那個時候特點然後對扁素問產生了一些很奇怪莫名的情緒和情感,而後凌巴帶著貂蟬等人回洛陽,扁素問也跟上了,而且還和華佗有了間接的師承關係(《青囊經》)。
剩下兩人之間反而少了單獨交流的時機,除了中間還發生過一段扁素問和明月公主爲了凌巴“爭風吃醋”的插曲,之後有時候連凌巴都會下意識忘記掉扁素問的存在,或者說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是因爲已經習慣了她的存在了。
總之扁素問從此就成了一個不是凌巴夫人卻儼然凌府某種意義上的女主人這樣一個超然的存在……
不過凌巴的繁忙顯然也出乎了自己的意料,看來當一個別人需要的人也不容易,剛剛還在想著扁素問的事情,而且一邊要去的方向也是正是他之前想要的目前張繡所在的俘虜營,可是這不,又有事情找上門來了,而且還是宮裡面的:
小乙子拉著凌巴的袖子,急急道:“皇上召車騎將軍速速入宮、速速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