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隋煬帝,那么絕大多數(shù)人第一個能夠想起的東西。
應(yīng)該就是隋煬帝的大運河,以及科舉制度。
首先是大運河,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想法其實并沒有太大的錯誤。
大運河的開鑿,首先是為了加強統(tǒng)治。
這是一個非常容易理解的東西,因為在古代,道路的交通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事情。
從南到北,是一個相當長的距離。
一旦叛亂,朝廷的軍隊要緩緩的開入到叛亂地區(qū),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
但如果有了一個連貫?zāi)媳钡拇筮\河,那么通過水運來進行兵力的運輸和投放,那就簡單了太多太多。
每個地方可以抵達的時間大規(guī)模的減少,自然就能夠進一步的維護統(tǒng)治。
因為一旦發(fā)生叛亂,朝廷的軍隊可以快速的趕到。
可以說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
但問題是,隋煬帝開鑿運河,真的就是純粹為了加強統(tǒng)治嗎?
不是的,其中還有著其他的原因。
這個原因,就是享樂。
或者說,壓榨江南的人民。
雖然說古代的大規(guī)模的勞役的征召,是一定會給糧食和給錢的。
但多少是一個很讓人疑惑的東西,而且按照道理來說,如果工期不緊,錢糧管夠,那也不至于死太多的人。
或者說造成太大的民怨。
很明顯,隋煬帝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因為在之后的叛亂當中,民眾起義的口號和其余朝代沒有任何的區(qū)別。
就是開倉放糧,而開倉放糧就能夠拉起一支反旗,并且有著大規(guī)模的人應(yīng)從,那就代表,他們的確是有些活不下去的。
至于享樂,大業(yè)元年的時候。下令開鑿?fù)倥扇饲巴稀?
開始打造船只。
這些東西,都是極盡奢華的。船只數(shù)萬,同年通濟渠開通,隋煬帝便迫不及待的開始了享樂的旅途。
要說是船只的數(shù)量,數(shù)千艘,而其中的挽夫,則是一個龐大的數(shù)字,足足八萬人。
這些人,是拉船的人。隨后抵達那邊,再次返回,走陸路又再一次打造車輦,征用役工十數(shù)萬,三萬六千余人的規(guī)模。
這些東西,自然是對于江南人民的壓榨。
這樣的游玩,對于周邊的一切其實都是有著相當大的破壞。
這是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原因,而開鑿大運河,也并不全部都是隋煬帝的功勞。
實際上來說,他只是占據(jù)了其中小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一點。
運河的開鑿,自古以來就在不斷的開始。
隋煬帝做的是靠北周留下的豐厚人力物力去疏浚從春秋到南北朝眾多王朝早已開鑿留下的舊河道。
而且這里需要分清的一個東西是,大運河有兩條,一條是隋唐大運河,另外一條則是京杭大運河。
并且京杭大運河幾乎和隋唐大運河沒有任何的關(guān)系。
因為并沒有沿用隋唐大運河的通道,是額外開鑿的。
而隋唐大運河,幾乎大量的運用了之前所有王朝開鑿的河道。
例如邗溝這是東漢時候就開鑿的河道;江南運河是疏浚吳國所開運河、秦丹徒運河等、漢朝以及六朝所開運河等;通濟渠是疏浚陽渠故道、汴渠故道此外還用了黃河天然河道;永濟渠是疏浚屯氏古瀆、曹操等開的白溝等此外還用了沁水清水等天然河道。
所以,與其吹這個大運河的功績,不如多吹一下京杭大運河。
因為隋唐大運河實際上撿了前人的功勞,而且不僅如此,隋唐大運河的作用,并沒有大家想象之中的大。
因為就算是在開鑿的時期,也就是隋煬帝的時代。
實際上,運河也已經(jīng)是開始堵塞了。
在之后,要經(jīng)常的進行疏浚才能夠進行使用,可以說后世為了維護這條所謂的大運河出的力,要遠比隋煬帝多得多。
而且這條大運河稱之為隋唐大運河,也不能將功績歸在隋煬帝的腦袋上。
這是有關(guān)于運河的事情,即便是所謂的開創(chuàng)性的進行大運河的開鑿,這個開創(chuàng)性實際上也不怎么樣。
因為運河自古就有,大運河更像是一個一定會出現(xiàn)的東西。
而隋煬帝的所作所為,無疑就是在急于求成,以至于這條運河的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
或許僅僅只是從隋唐大運河的名字,就可見一斑。
然后是另外一個方面。
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的開創(chuà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所謂的一個皇帝一步到位,就將一切都做好了。
隋煬帝在其中,更像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反而是因為某些原因,而不斷的被人提起,從而讓人覺得,他似乎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但實際上,科舉制度的開創(chuàng)在于楊堅。更早的萌發(fā)應(yīng)該要到南北朝時期。
而且這里的科舉制度,和想象當中的科舉,大相徑庭。
可以說,除了有一個科舉制度的名字在不斷的沿用之外,實際上這個東西和真正的科舉,沒有絲毫的關(guān)系。
隋文帝開創(chuàng)的科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或者說幾乎是和漢朝的察舉制度,是一模一樣的。
這里面有一個很搞笑的事情在于,既然科舉制度的核心是在考試。
那么必然有人落選,有人中榜。
但在當時隋文帝和隋煬帝的時代,雖然有了分科考試的觀念。
但沒有罷黜這個概念,而且,這個科舉的考試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夠參加。
你需要的是別人的推薦。
是的,首先進入科舉考試的資格,就是其他的大儒,或者當?shù)氐赂咄氐娜送扑]。
而且考完之后,你就可以當官了,不存在沒有考上的東西。
是不是和漢代的察舉制差不多?
嗯,甚至可以說是一模一樣的。
我們現(xiàn)在說的科舉制度一定是滿足三個條件的。
第一,是不需要被人舉薦,只需要自己趕考便可。
第二,是一定存在一個罷黜的關(guān)系,也就是中榜,活著落榜。
第三,則是這個東西,一定是定時召開,而且是一個無比盛大的規(guī)模。
但可惜的是,真正的擴大規(guī)模,要等到唐太宗的時候,而等到寒門取士,更是要等到武則天的時候。
他隋煬帝楊廣所做的,不是推動了發(fā)展。
而是開了倒車,因為至少在之前,還有投牒自進這一個說法,但在隋煬帝的這一朝,卻不被允許了。
所以,科舉制度也和隋煬帝,幾乎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
隨后呢?還有什么呢?當然還有更多的東西,類似于關(guān)隴集團。
類似于開疆拓土?以及類似于人口的巔峰數(shù)值,然而這些,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