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面或許太突然了,但是又不得不寫,不寫的話,主角只能窩在山窩裡慢慢向外發展,可即使發展,背後沒人,在這個年代,不被一些人眼紅麼,不被上交麼,因此設定了遇到鄧老,也算一種庇護,並且有楊老的支持,一切不再那麼複雜。可寫了這些後,大家或許感覺的邏輯不同,大人物怎麼可能跟主角這麼快就接觸,不是不想細寫,而是怕涉及到敏感地帶,河蟹大嬸太厲害了。今後國內的事情會少寫一些,國內建設爲主,國外軍事爲主,希望大家勿怪。
第二點,關於國家名字與主角名字。
國家名字確實想按照那年那兔那些事上面的起,後來被我否定了,不是不好,是怕有部分讀者聽不懂啊,只能用諧音字代表了,華國、鎂過、鷹國、得國、本日、超鮮、翰國等等,一些地名,國內的可能會省略一個字,比如黑省、遼省、沈省、魯省等,哈市、齊市、遼市等,國外的還是按照國外漢語翻譯的地名。一些人名,依舊按照翻譯名字,但是如果涉及敏感人物,或許會做出一些調整。主角名字難聽嘛?可是現在再改似乎晚了吧,都簽約了。
第三點,本書主線。
穿越前(第一章)就說明了主角所在社會所面臨的生活,穿越後帶著帝國時代和紅警基地融合變異的產物,來到90年代,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不再重複上一世的經濟災難,爲國家建設一個堅固的經濟體系,然而紅警的出現,以及混亂的邊境,主角發展了軍工,更是因爲接收了從蘇聯出逃的情報分子,遭到老毛子的注意,然後發展軍工,被國家發現不受控制的武裝力量,但是有著上面的照應,不得不面臨被驅逐出境的情況,在國外,爲了資源爲了能量爲了提升科技等級,更是爲了好好的活著,不得不開始規劃人生大計。既要發展國內經濟,又要面臨老毛子的突擊報復······看後續。
第四點,九十年代蘇聯遠東邊防軍區及環太平洋軍區實力如何。
首先說明一點,邊防軍不等於國防軍不等於蘇軍,如果我說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前夕,咱們國家派一個野戰師的力量就可以收復被蘇聯佔領的國土,甚至打下東北上方的半個北亞,可能會有很多人會嗤笑,蘇聯那麼強大,怎麼可能,胡扯吧?近600萬現役軍人,2500萬後備軍,能用火炮發射核彈頭,或許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這些是曾經的蘇聯,不是九十年代解體前夕的蘇聯,請看下面的幾點。
1、爲了與美國全球爭霸,蘇軍每年消耗國民產出的20~40%,而美軍只有8%。考慮到雙方經濟總量的差距,這讓蘇聯備感壓力山大,不放下這個包袱,經濟發展無從談起。同期鎂國gdp是蘇聯的五倍。
2、巴喬夫於1988年12月宣佈單方面大裁軍之後,50萬人復員,人員安置大大的拖累了政府開支。90年夏天,德國統一談判後,蘇聯從東德和波蘭全部撤軍,35萬名士兵、15萬名軍官和大約15萬名家屬,還有89年撤離的5萬人,總計70萬,建制不撤銷的部隊需要在國內找到營房和訓練場地,建制撤銷的部隊需要找到武器裝備貯藏庫,並且安置成了大問題。
3、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讓蘇聯直接損失1000億美元,並且大量前往營救的士兵因爲沒有有效措施死亡,堅定了巴喬夫裁軍計劃,更有後面“魯斯特”事件的影響,讓蘇聯軍隊徹底蒙羞,造就了信任危機。
4、軍隊內部糜爛不堪,因爲無法獲得軍餉,士兵們在軍營裡鬧騰,相互間殘酷無情,使連長和營長們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與作戰活動毫不相干的事情上。下級軍官逐漸滋長著對上級軍官的恐懼和隱恨。將軍們和元帥們大部分是**、無恥的野心家和機會主義者,對下級的冷暖死活毫不關心。
5、逃兵與徵兵,因爲阿富汗戰爭的失敗,爲樹立改革形象,巴喬夫刻意與軍隊保持距離。1989年春天,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爆發了示威活動,蘇聯出動軍警部隊鎮壓。隨著事件擴大,巴喬夫並沒有站出來承擔責任,卻將責任轉嫁到軍隊身上,並在媒體上公開指責按照他和政治局命令“維護法律秩序”的空降兵和內務部隊。時任空降師師長的列別德在回憶錄中提到:“這一事件使得軍官對黨的領導的態度開始向危險的方向轉變,隨後作戰師、團拖延或拒絕執行命令的事情不斷髮生”。軍隊終於做夠了替罪羊,再笨的指揮官和中下級軍官也不願意再揹著劊子手罵名了。所以當“8·19”事件發生後,需要部隊挽救蘇聯的時候,奉命部隊各個級別的軍人基本都是半心半意地執行命令。並且因爲軍中的氛圍,兵員開始大量的逃亡,使的空軍和防空軍的許多部隊喪失了戰鬥力,但未馬上消亡。海軍由於缺少人員和技術保障而急劇衰落,許多戰艦鏽跡斑斑,很快就不再適於出海。戰略火箭軍由於人手和物資短缺而在痛苦中煎熬。更可怕的是駐遠東地區的基建工程兵不對一天就多達五百人的逃跑,有時幾個士兵爲了抗議虐待而集體逃跑。格魯吉亞某單位整個連的士兵跑到莫斯科,在莫斯科國立大學門前舉行抗議活動,抗議他們的連長將他們作爲勞動力賣給當地的集體農莊以換取白蘭地酒。
6、到了1991年,蘇共已無法全面控制軍隊。而軍隊領導層嚴重**,爭權奪利,優柔寡斷,根本不可能齊心協力阻止葉利欽。大多數高級軍官一是不願冒險,再就是隻關心個人的名利仕途,在重大政治鬥爭中,一個個就像牆頭草,看到哪邊獲勝的希望大,就毫不猶豫地倒向哪邊,或許只要來一個能帶給他們好日子的人,他們就願意跟著誰幹。
7、解體時最大的笑話便是,各共和國沒有人願意繼承蘇聯軍隊,第一想法便是解散他們。嚴重缺錢的海軍更是停止了在建的三艘超級航母,連同兩艘服役不到一半事件的航母一塊當廢鐵賣了。
8、蘇聯軍隊其實就是個紙老虎,阿富汗戰爭就是最好的體現,雖然這個戰爭泥潭般的阿富汗並不如他的表面一樣那麼弱,
9、蘇聯的可怕只是在於他量產的核彈頭,不過他敢攻擊自己的國民麼?國內政亂幾乎沒有人把控軍隊,誰能決定發射核彈頭。
參考資料:《捍衛蘇聯的最後一搏》《蘇聯軍隊的瓦解》《帝國的消亡》《蘇聯的最後一年》
所以當看到主角帶著紅警軍隊,在“內奸”的帶領下,突擊北亞扶持僞政府的時候,就不要這麼詫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