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空間站臨時航道管理,艦隊離站審批已經通過,你們將在三分鐘之後開始離站,離站後請不要在空間站附近逗留進行整隊,至少遠離空間站兩千公里之後再進行整隊。”
“收到,艦隊在離開空間站之後前往兩千公里外集合點進行整隊。”
對於整隊位置,實際上也沒多大關係,反正只是一個簡單的集合點而已,對於艦隊來說只是一次躍遷的事情。實質上講,兩千公里外集合與兩萬公里外集合並無本質性區別,無非是躍遷時間要長上不到一秒而已。
讓參謀隨便選了個不需要太過於轉向就能夠進入躍遷的集合點,艦隊在幾分鐘內就完成了集結。
有計算機自動輔助的情況下,艦隊的整隊是一件非常迅速的事情,只要在躍遷結束的時候進行一點點距離微調就可以了,在躍遷的時候計算機已經將結束點定位到了整個艦隊結構當中艦船應該呆的位置。
按照計劃的作戰時間表,艦隊在最後確認了一遍艦船全都正常之後,以全隱形的姿態朝著預定航線點開始了躍遷。
對於聯盟來說,這次作戰在完全展開之前是精確到分鐘的艦隊航行要求。足夠強大的計算系統,讓預測敵對勢力的活動變得相當容易,尤其是戰場信息單方面不對稱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在幾個小時前,數以萬計的探測衛星已經躍遷進入了這個小國家的所有星系當中。
對於這種探測衛星,有一定技術實力的國家都知道,有一種人工控制的恆星爆發技術,能夠快速的清除太空中分佈的探測衛星,只要控制好恆星的爆發當量,就能夠在部隊自身造成太大損失的情況下完全清理掉太空中的探測衛星。畢竟己方衛星一般來說都是在星球軌道附近活動的,受到星球磁場的保護,對恆星爆發的危害會有一定的削減,剩下的部分只要計算得當就不會造成什麼危害。
不過這種小國家可就掌握不了這種技術了,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得了的簡單技術,即使有相對應的恆星爆發催化設備,也沒辦法輕易使用,因爲需要大量的理論支持以及強大的即時數據運算能力用來實時計算爆發能量。要不然的話,不起作用還好,萬一程度過度了,直接大爆發橫掃整個星系,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在不具備可控恆星爆發技術的情況下,這種小國在面對其他國家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戰場單向透明的。在有了足夠的信息支援的情況下,戰場推演系統幾乎能在戰鬥開始前就將整場戰鬥的戰損情況計算的精確到十艘船以內。
當然了,即使計劃再詳細,過程還是會有些變化的,所以精確到分鐘的艦隊計劃再戰鬥開始之後就不會出現,相比之下更多的是大環境的任務下達以及相對寬鬆的時間表。戰場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意外,計劃越精確,發生意外的時候遭受的損失也就越大。
在躍遷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名通訊人員開始向其他船隻進行廣播,按照例行公事要求各艦船進行自檢“艦隊將在十分鐘後完成躍遷,各艦船再次進行自檢,保證最佳狀態進入區域。”
進入恆星系之後斌給有什麼特殊情況的發生,在躍遷位置附近有一小片隕石帶。實際上在躍遷結束的時候,在恆星附近的機率會比較高一些,大質量物體會對長距離躍遷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擾。這種干擾強度並不至於在超遠距離的躍遷之後,吸引著一頭撞進去,但也會造成輕微的干擾。
“一切正常,話說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配上專門的偵察船?”發出這個問題的是白寧,對於這個艦隊的組成在來的時候實際上他並不清楚,不過現在知道了,就對這個略微有點畸形的艦隊感到很奇怪了。
對於白寧的這個想法,文海如是回覆道“你還真想得出來。純粹的偵察艦可不是我們能夠配備的,畢竟那種超大功率的掃描船隻需要將掃描系統佈置在簡體外層。雖然一般都是複合連接的可拋棄設計,但是隱秘行動裝置肯定沒指望了,配備專業偵察艦雖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偵察能力的不足,但也在極大程度上暴露了艦隊的行蹤。”
專業的偵察艦,實際上說白了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只是標準的偵察艦外面披了一層大功率掃描陣列而已,這東西極大的暴露了偵察艦本身,所以只有在大規模集羣作戰的時候纔會有幾艘這種披掛著掃描陣列的偵察艦負責近距離信號精確掃描以及輔助鎖定支援。至於可拋棄設計,只是爲了讓偵察艦在遭受襲擊的時候有能力進行自我保護並且逃跑罷了。一套外掛式掃描陣列的價格,因爲不用太精確的考慮體積和形狀,價格並不是特別高,一套也就是一條驅逐艦的造價而已,這個價格實際上還有改進的餘地,只是因爲使用量太小,所以並沒有專門的設計人員進行精確成本壓縮。
“那你碰到情報不足的時候咋辦?探測衛星全覆蓋的情況可不多見吧?”
聽到這個問題,文海立刻就明白白寧的水平了,理論派,純粹的學院理論派,隨機應變能力肯定有但是就目前來講,在現實戰鬥中適應一段時間之前還是應變能力不足的。
“說實話,在探測衛星的精確情報支援的情況下進行戰鬥,我這纔是第一次,相比之下你在學校裡進行模擬戰的情況和現在更像。那可是全方位視角,那個和現在的信息顯示系統比可要明確多了。不過在敵方的探測衛星網絡中活動我倒是有過一次,規避探測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是相當困難而且相當浪費時間而已。在現實環境中作戰,情報固然重要,但是對敵人的行動進行估算這纔是更重要的,估計的準確性直接關係到自身的行動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