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短暫的沉默后,劉叔慢慢的抬起頭來,原本光亮的眼中也是抹上了意思暗淡之色。
接著劉叔嘆了口氣說道“這其中可是牽扯很多事呢!”
……。
在幾個人的注視下,劉叔眼睛看著窗外的天空,慢慢的開口講述了關于龍眼的一些事,那也是藏在他心中那多年的秘密。
……
……
在元末明初年間,世間出現了兩位英雄,傳說中他們更是上天的兩位神將轉世。倆人不甘心百姓受苦,以凡人之軀先后是走上了抗擊元朝的道路,這倆個人便是朱元璋與陳友諒。
倆人天縱奇才,都是百年難遇的梟雄,不出數年便打敗了元軍與各路兵馬,但普天之下只能有1人能以天子自稱。隨后倆人便展開了正面的交戰,倆位英雄人物本來難分伯仲,但陳友諒的兵馬卻多與朱元璋。那時候的朱元璋可謂是危急萬分。就在這關鍵時刻朱元璋卻得到了一位不世奇人的幫助,一位以凡人之軀改天換地的奇人,那人的名字叫劉伯溫。
那年的洞庭湖之戰,陳友諒本是勝券在握,占盡天時地利。但劉伯溫卻在大戰之前為朱元璋找到了必勝陳友諒的鑰匙。中華大地之中,隱藏了無數的秘密,而那最為神秘莫測的便是龍脈。
劉伯溫自小便對風水、術數之類的深深著迷,成年之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風水易術大師。后加如朱元璋的隊伍,為朱元璋效力,深得朱元璋一家的信任。在跟隨朱元璋南征北討之時,劉伯溫也暗自摸索中華龍脈的所在之地。
也算是天佑其人,就在朱元璋為大戰發愁之時,劉伯溫便向朱元璋說講了龍脈的事情。在朱元璋一家老小面前,劉伯溫說道:“當情勢下已經到了最后決戰的時刻,如今陳友諒占盡天時地利,朱元璋雖猛將如云但卻也無法與陳友諒一搏。但如果不戰那我們必將失掉天下。而現在唯一的辦法便是利用龍脈使得天佑朱家,提前為朱元璋龍氣加身。但是想要占有龍脈卻要有朱家先人的遺骸藏入龍穴之中,待三年之后,掌控天下,如今時間已經不及。現在唯一的辦法便是活葬,以自己一身精氣加快激發龍脈。不知有誰愿意作這朱家的開國之人?”
說完朱家人一陣沉默,朱元璋原本丑陋的臉上也是紅黑不定。半響以后,正在朱元璋打算放棄龍脈一計之時,朱元璋的母親站起來說道:“劉伯溫,為我領路我愿作這活葬之人。”語畢卻是朱元璋跪在了地上,倆行清淚順流而下。
鳳陽龍脈看似與其他地方無異,朱元璋帶著幾個心腹在龍穴之處挖開墓口。陳氏此時已經梳洗打扮完畢,看了兒子一眼徑自慢慢走入墓穴之中。除填土之人其余皆跪在地上,陳氏背對朱元璋,就在泥土沒過胸口之時開口說道:“元璋將來做了皇帝定要愛民如子。”
朱元璋活葬其母,三月之后的大戰之中,果然大敗陳友諒。隨后朱元璋登基稱帝,劉伯溫也臣服于他的左右。此時劉伯溫見朱家天下已定,便開始游歷天下。
一日,劉伯溫到一座小城之內,見城墻下有幾個農夫在閑聊,便走上前去站到一旁。其中一人說今年風調雨順收成頗好,其余諸人皆是連連點頭。接著另一人接著說道這好收成還得靠天子愛民……
劉伯溫聽了一笑這小小農夫竟也知天子之事,回身剛要走卻見一老者坐在一旁,聽著那人侃侃而談臉上露出一抹苦笑的神情。不禁上前問道:“到人家為何這般笑容?”
那老人頭也不太得說道:“豐收之事與皇家何干,有關的也是那倆斗米吧。”
劉伯溫聽老頭所說是在諷刺朝廷收受糧稅,便接著問道:“朝廷寶你安康,為你伸張正義,難道還不值那兩斗米嗎?”
老頭笑道:“你可知這安康、伸冤的價碼?普天之下欺壓百姓的大都是朝廷之人這你又如何解釋,現在是有個好皇帝朱元璋卻也養了一群吸人血的朝廷命狗,你想百年之后千年之后誰能擔保朱家每個都是好皇帝。”
老頭的話雖然偏激卻也領劉伯溫一時難以應答。這是旁邊的人沖劉伯溫說道:“別理那老頭,這般言語遲早要拖出去砍頭的!”
劉伯溫微微一笑轉身就走,卻聽老頭又說道:“現在天下安康,你們怎么能知道此后年年如此!明朝天下就不會出昏君。”
劉伯溫聽的一愣,但再也沒有說什么便出城而去。走了幾里路之后,在一個路邊的茶攤坐了下來,要了一碗清茶。
端起清茶輕輕地抿了一口,滿意的點了點頭。正在這時旁邊茶桌上的一個人說道:“先生覺得這茶怎么樣啊?”
劉伯溫四處掃了一下,周圍你有他們兩人,便開口說道:“茶自然是好茶!”
“那你覺的這天下怎樣呢?”那人接著問道。
劉伯溫放到嘴邊的茶又放回到桌上,淡淡的說道:“身為草芥,論國事可要殺頭的!”
說話那人輕輕地一笑,道:“怎么開國功臣談談國事也要殺頭嗎?”
劉伯溫被這話嚇了一跳,不禁站起來向那人看去。那人身著一身灰色道袍,道袍之上一塵不染,正經端坐在方凳之上旁邊放了一桿拂塵。
劉伯溫心道:是個道士嗎?
放松下來,劉伯溫慢慢的走到那人身旁道:“不知兄臺什么意思?”
那人輕輕抬了下手示意劉伯溫坐下,劉伯溫也不客氣轉身做了下來。那人喝了一口清茶接著說道;“我看先生乃一凡人卻隱隱有化龍之氣,我看這世上只有3人有此氣魄,一個是當今的皇帝朱元璋,另一個是已經被殺的陳友諒,那么先生定是那第三個人,不世奇人劉伯溫,我說的沒錯吧。”
劉伯溫心里一驚,也不辯解說道:“兄臺果然高人,不錯我就是那劉伯溫。你盡可叫我名字。不知兄臺貴姓?”
“先生是半神之魄,名字本就不是我能叫的。至于我免貴姓李單名一個卜字。”那人輕輕一笑說道。
劉伯溫聽名字不禁有些耳熟,但又想不起在那聽過,便笑笑說道:“久仰!不知李兄真正要說的是何事?”
李卜看著劉伯溫的眼睛說道:“先生輔助朱元璋打下江山,本來并沒有什么不妥,但是你卻為他筑了一座龍脈保江山!先生不覺得有些多余了嗎?”
劉伯溫被李卜的話嚇了一跳,猛地站起身來指著他問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卜端起茶杯,示意劉伯溫坐下說話,抿了一口,道;“這龍脈可保永世江山!你為朱家打天下而動龍脈,但朱家的江山卻不能無限延續,歷來朝代更替本是遵循天地法則。你現在可是違背了天意!將來你死了可要遭天譴的。”
一席話之后,劉伯溫不禁陷入沉思之中。一時間城門口那老者的話也開始在劉伯溫的腦中回響。杯中的茶水慢慢的冷了下來,不知過了多久劉伯溫慢慢的說道:“難道我真的錯了嗎?“
“你為什么和我說這些?”回過神來,劉伯溫不禁問道。但說完放眼四周看去,原來李卜早已不知走了多久,茶攤之上只有他一人而已。
劉伯溫緩緩的站起來,嘴里喃喃的說道:“李卜!李卜!”
突然劉伯溫眼中閃過一絲明了,看著已經空空的官道之上,嘆了口氣,道:“當今天下的神算子!近在眼前我卻不認識,當真是有眼無珠啊!”
……
那日之后,劉伯溫便向朱元璋提出告老還鄉,在朱元璋的百般“勸慰”之下,劉伯溫最終沒能離開黃庭,只能依附與朱元璋。劉伯溫明白龍脈上的陳氏活葬墓已經無法破壞,只能從龍脈別處下手,傳說中龍脈之上附有一條陰龍,而這條龍脈便是同朱家龍脈共存共生。只是中華大地上的陰龍游走于大地之上,要尋它卻是困難重重。
在劉伯溫隨后的歲月中一直在尋找龍脈,終于在年逾六旬之時定格陰龍所在。隨后下龍脈取了陰龍的倆只龍眼,使得朱家空有龍氣卻無龍佑。
在劉伯溫64歲那年,朱元璋得到密報朱家龍脈為劉伯溫所動,不禁勃然大怒,正好當時劉伯溫病重便派胡惟庸去探望,吃了胡惟庸派來的太醫藥之后病情加重,不久之后便死在了家中。
朱元璋看劉伯溫已死,龍脈之事也是空有留言,沒有確鑿證據,便沒再難為他的家人。但朱元璋卻不知道劉伯溫的家里在此之后卻出現了一段代代相傳的秘密。劉伯溫當年取出龍眼,便知道會有事發的一天,在不久之后將一顆龍眼藏于自己建造的龍墓之中,并交代后人另一顆由劉家子嗣世代相傳,在明亡之后還龍眼與陰龍。
就這樣一顆龍眼在劉家人手中傳了下來。直到清初年間,清政府意外得知明代龍脈的龍眼在劉家之中。隨后劉家遭到了清政府的盤查,但卻什么也沒有得到,一怒之下將劉家滿門抄斬。只有極少數的旁支殘留了下來,龍眼也被其藏入被殺的劉家墓中。
……
故事本來到此已經結束了,但后來的三個劉姓后人卻讓它得以延續。通過劉叔的話我也了解了家族以前的一些事。
事情轉眼間到了20多年前,3個劉家的后*始尋早當年的龍眼,這三個人便是劉一針的爸爸、爺爺、還有我沒見過面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