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遇見出動兵馬十幾萬的大戰,正是實在練兵的大好機會,黃漢命令近衛營所有的親衛出擊。
五千余親衛營人馬不全部是能夠騎戰的騎兵,剛剛畢業的少年中有一大半只能夠達到騎馬轉場、下馬戰斗的水平,四弟黃昂、新親衛施顯、李知恩等等八人也是如此。
顧奎、嚴從優等等四個跟著家主八九年的親衛加上戈大本,他們由于被黃義棍棒式教育都能夠掌握五百字以上,如今終于獲得了照顧,成為了正經八百的軍官。
顧奎、嚴從優現在擔任近衛營千總、何勇慶、雷鳴春任職把總、戈大本當上了百總。
顧吉祥、楊小錘這兩個黃漢調教兩三年的親衛沒有被外放基層任職,如今也是近衛營把總軍官。
近衛營軍官和顧吉祥幾個都知道保全黃昂、李知恩、施顯等等八個師弟的安全,廝殺之時會竭盡所能讓他們不處于危險之中。
古代軍隊要從兩軍對壘的戰場撤退談何容易,多爾袞、多鐸也僅僅能夠保證兩白旗人馬能夠全身而退,其他人馬只能夠看各自的運氣。
那些旗丁和包衣奴才的安全,多爾袞根本沒有考慮過。
科爾沁蒙古的撤退速度很快,烏克善、滿珠習禮率領六千人馬甚至于跑贏了兩白旗。
“紅旗軍”沒有牛掰到試圖一次性斬殺四五萬清軍騎兵,把眼前看到的七八千騎兵吃掉就算不虛此行,為了早一點殺進朔州城,步兵開始小跑。
朔州城外的營地亂成一團,那是旗衛發現清軍開始敗逃,瞧見了不少旗丁、包衣奴才準備帶上金銀財寶上馬溜之大吉之時果斷暴動。
霎時間“殺奴!殺韃子!”的吶喊聲驚天動地,不少騎馬在亂糟糟的營地里奔跑的旗丁被忽然躥出的漢民合身撲上拉下戰馬,一頓亂棒打得不成人形……
不少漢民拉著一根結實的繩子攔截騎馬逃竄的旗丁,漢民沒有遠程武器,但是他們準備了許多石頭和板兒磚,不少旗丁被石塊、板兒磚砸得面目全非。
不僅僅是事先聯絡好的幾千不肯為奴的漢民動手了,幾乎所有還有體力的漢民都下手打擊侵略者,連婦女都不例外。
吳三桂這兩年憋屈死了,今天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他目標明確,意圖陣斬瓦克達。
瓦克達乃是老奴的孫子,和碩禮親王代善的第四子,由于幾個哥哥都死了即將繼承正紅旗旗主的位置,平時比較跋扈,如吳三桂這樣的漢軍將領在瓦克達眼里不如一條狗。
吳襄父子是協防朔州城的唯一一支漢軍部隊,這幾個月受瓦克達節制也受夠了窩囊氣。
朔州城里糧食物資堆積如山,可是吳三桂索要給養之時每每被刁難,期間不知被瓦克達羞辱了多少次。
此時他率領家丁隊直撲三千正紅旗建奴所在的位置口中高呼:“龜孫瓦克達,老子來取你狗命!兄弟們,雪恥的時候到了,殺奴!”
瓦克達吃了大虧,他沒想到身后的兩個叔叔早就準備逃跑,還意圖率領麾下沖陣,因為即將出現的是騎兵對決,弓馬嫻熟的八旗子弟沒有理由畏懼。
他認為有三千正紅旗騎兵面對雙倍明軍騎兵也不足懼,沒有選擇逃竄。
見叛亂的漢軍往自己的方向沖鋒,看到了那個長的帥氣的吳三桂一馬當先,恨得牙癢的瓦克達選擇了對沖。
口中怒喊:“兒郎們,殺光造反的漢狗,跟著本貝子把吳三桂亂刃分尸!”
霎時間四五千人馬撞出了火花,那火花不僅僅是漢軍三眼銃的槍焰,也是兩軍刀斧碰擊之時火星直冒。
正紅旗的戰斗力確實比吳三桂父子的人馬強,吳三桂過于樂觀,想痛打落水狗沒能如愿,遇上了硬茬子。
這是一場以冷兵器為主的騎兵對決,吳三桂率領鐵甲家丁跟瓦克達率領的親兵隊短兵相接,雙方在怒罵聲中大砍大剁難分難解。
眼看著漢軍騎兵快支撐不住之時,“紅旗軍”鐵流殺來了,人馬沒到,噼里啪啦的銃聲就開始連綿不絕,清軍立刻栽了二三百。
發現情況不妙,感覺到“紅旗軍”騎兵的火器太毒,正紅旗人馬頓時泄了氣,立刻繃不住,開始敗逃。
憨子、桑羽、楊大年、張揚等等“紅旗軍”將領期待的大戰泡了湯一個個憤怒無比,豈肯放過眼前的建奴?
他們一個個打馬如飛窮追不舍,不間斷的銃聲中,人喊馬嘶的嘈雜聲中,建奴紛紛落馬……
此時臨陣倒戈的漢軍已經找不著主將吳三桂,離廝殺現場遠遠地吳襄發現清軍敗逃之時急急忙忙沖來尋找兒子。
冷兵器騎兵對沖尤其慘烈,沒有任何人能夠保證自己不落馬死于踐踏,瓦克達和吳三桂帶著精銳撞在了一起,兩人互相砍殺之時運氣都不好,都栽了。
這時互相砍殺的騎兵都沒有時間管落馬的袍澤,都在應對砍來的刀斧、飛來的箭矢、短斧、鐵骨朵、投槍……
王志誠不改打仗時的瘋狂,夾刀棒敲碎了五六個建奴、韃子的腦袋,他麾下剛剛被提拔為伍長的施瑯也如同猛虎下山,手中斬馬刀舞得虎虎生風,最少砍殺兩名清軍。
又有了再次升職的預期,施瑯越戰越勇,忽然間聽見身后吶喊聲如潮,數千十五六歲的少年沖上前來。
家主的近衛營旗號“紅旗軍”人人認得,最是激情似火的戰士就是十五六歲的學院派少年郎,他們的軍事素養高、文化程度高,紀律性無可挑剔,在黃漢民族主義的政治教育下人人具備民族榮譽感。
施瑯居然在騎兵群中發現了策馬奔騰的同胞兄弟施顯,他掀開面甲提起兩顆清軍首級高聲吶喊道:“近衛營兄弟們,加把勁,爭取砍幾個清軍腦袋當軍官啊!”
施顯瞧清楚了,那一身鮮血提著兩級斬獲的騎兵伍長居然是自己的哥哥,他感到無限光榮,但是此刻不能擅自離隊,只得大喊道:“哥哥好樣兒的!我以你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