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九章 滿清動向

順治十八年初,南京被南明奪回,閩浙總督李率泰、靖南王世子耿精忠、浙江總督趙國祚、巡撫史紀功等人率領的六萬大軍氣勢洶洶地打算回奪南京,沒想到南京城下一戰,僅僅六個小時,清軍就被打敗。六萬大軍折損五萬多人,損兵折將的李率泰引著敗兵倉皇敗退湖州。

北京,三月,天氣仍然很冷。早朝過了,順治叫幾位重臣議事。

最先坐不住的是鰲拜,他幾次要求立刻發兵南京,全都被順治和太后駁回。這一次他搶在所有人面前第一個開口說話。

鰲拜說道:“皇上,去年李存真大鬧江南,如今又佔了南京。整個東南已經震動,奴才以爲應當立刻派出大軍進剿,否則後患無窮。不剿滅李存真天下定然認爲朝廷懦弱,如此天下盜寇必然羣起效仿。如此一來,天下大事就危險了。”

蘇克薩哈說道:“李存真之所以能佔有江寧完全是因爲達素廈門兵敗造成的。廈門一戰,八旗精銳損失殆盡。這纔給了李存真膽子,鄭成功都幹不成的事,他一個海盜卻幹成了,爲什麼?奴才以爲,鰲大人所言甚是,就應該出大軍進剿纔是。如果不出兵剿滅李存真,南明餘孽定然再次復起。江寧曾經是僞明的南京,如果讓他們在江寧站穩了腳跟,日後怕是就不好辦了。”

順治聽著鰲拜和蘇克薩哈說話,自己並沒有言語,反而陷入沉思。

南京被奪伊始,鰲拜便力主清軍立刻南下,可是廈門慘敗,滿洲八旗成建制地被殲滅,不論是護軍旗還是前鋒營幾乎都被一掃而空。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幾乎覆滅,留下的兩黃旗的人馬也在洛託第二次征討廈門的灘頭大戰中被打得支離破碎。

本來在安南將軍章佳·達素出征廈門的時候,皇帝和太后的安全都依靠蒙古八旗來保護,現在可好,如果強行出兵,攻打李存真,怕是連蒙八旗和福建的漢八旗都得壓上才行。

此時的滿清朝廷不免猶豫起來,如果再有一次廈門慘敗,滿清怕是就要徹底敗落了。而此時的順治由於失去了董鄂妃顯得顯得魂不守舍,根本無心政務,對南征的事情顯得很不積極。其實,主要原因並不是順治無能,反而是多方面權衡利弊,始終下不了發兵的決心,故而希望能夠以“招安”和“換地”的方式解決李賊問題。李存真奪取南京,不僅消滅了江寧駐防八旗,連帶著從貴州返回後來折返荊州支援江寧對付鄭成功的正白旗副都統噶褚哈與正紅旗副都統瑪爾塞率領的幾千滿兵也幾乎全軍覆沒。這些損失都讓滿清朝廷痛心疾首。雲南的戰事久拖不決,北方察哈爾和喀爾喀有蠢蠢欲動,這都讓滿清分身乏術,太后布木布泰也因此而猶豫不決,因此脫了兩個月大軍也沒有南下。

本來在原本的歷史上,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就應該染上天花而死,可是由於他沒有出宮去憫忠寺觀看自己的大太監吳良輔的出家儀式,因此也就沒有染上天花,故而沒死。

滿清的順治皇帝,如果按照一個皇帝的標準來要求他的話,還算是合格的。但是,他的爲人怕是難稱健全。

順治爲皇帝胸懷大志,富於進取的氣質,這毋容置疑,一個異族少年力圖征服中國雖然癡心妄想卻仍然努力推進,比之於明思宗崇禎不論是在手段還是在成績上確實都要勝上一籌。

但同時他又存在著浮躁易怒、任性放縱的頑癥。而且爲人剛愎自用,任性妄爲,喜怒無常。甚至患有狂躁癥,否則也不會當著太后和湯若望的面一邊呼喊一邊用寶劍劈碎自己的御座。

早在順治八年二月皇太后告誡皇帝的諭中就有“懲忿戒嬉”的內容,這是母知其子,可謂說到了病根。後來和尚木陳忞說他“龍性難攖”,茚溪森說他“生平性躁”,看法都是一致的。

順治寵幸宦官。順治十二年他已嚴令不許太監干政,並立十三衙門鐵牌,禁令昭昭,但十五年二月就暴露了“內監吳良輔等交通內外官員人等”,“作弊納賄,罪狀顯著”之事。如按十三衙門鐵牌敕諭應“即行凌遲處死”。福臨卻另有一番言辭:“若俱按跡窮究,犯罪株連者甚多。姑從寬一概免究。”“自今以後,務須痛改前非,各供厥職。”其實這話僅用之於太監,而與太監交通勾結突出者,如大學士陳之遴以及陳維新、吳維華等人,卻遭到了流放盛京或寧古塔的懲處,太監,尤其是吳良輔卻仍然安然無恙。這種福臨自己也無法解釋的自壞章法的原因,是他偏愛太監之故。

同時,順治爲人好色而且苛刻。特別是堅持滿洲特權,嚴厲地懲罰漢臣。別的不說,只是觀音山之戰後,樑化鳳、瑪爾塞和噶褚哈在鎮江胡作非爲,甚至搶女拆屋。接著清廷又要調派明安達理部的滿兵長駐鎮江,江南蘇鬆巡按馬騰昇坐不住了,“爲萬民請命”,苦苦哀求滿洲主子“鎮江之民瘡痍未復”,而“滿兵驕悍成習”,“若果兵臨,勢必侵擾,民何能安處?”而平日滿嘴仁政愛民,曾下旨“今後有搶漢人一物者即行處斬”的順治完全暴露了豺狼面目,惱羞成怒道:“鎮江闔城從賊,理應誅戮;免行追究,已屬法外之仁!”且避重就輕的狡辯:“征剿寇盜、平定地方,皆滿兵之力;何雲滿兵驕悍成習?”,又責罵“且馬騰昇系何國之人?乃稱滿兵驕悍成習,是何意見?”話說到這份上,馬騰昇革職丟命的下場跑不掉了。

歷史上的順治之死,死於天花不假,但是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因爲德不配位,雖然坐著皇帝的龍椅可是終究心理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最終身死道消。

然而,在李存真所處的時空,順治並麼有死,甚至還主持了御前會議。

面對鰲拜和蘇克薩哈的建議,順治默不作聲,此時的他更加傾向於招安,他把目光投向索尼。索尼擡眼看了看順治便明白其中的深意,於是說道:“皇上,奴才以爲現在不好出兵江南。”

第一百六十章 炮威(求票)第十七章 達素授首1第廿一章 放大債務第圩五章 倭寇和明寇第十五章 北路爭雄5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牙喇第進二章 兵家不爭之地第一百章 構築工事第卅八章 科學與制度第八十四章 弔詭第一百枯九章 兵諫第進六章 大發展1第四十五章 煽動民團2第七十九章 銃炮發威第四十六章 炮神保羅4第卌六章 癡心妄想第八十五章 驪興閔氏第圩一章 傳說中的女人第五十六章 商議2第四十章 突襲長沙第九十四章 戰前會議第八章 聯絡李定國第枯二章 預防內卷化第一百進二章 別動隊(求票)第四章 慎思第卅七章 你瞅啥第六十八章 主動第六章 聲南擊北1第枯五章 技術專利第卌三章 鑄錢2第五十二章 我的南京第圓三章 滿清局勢1第十九章 十兩一張第廿八章 西營再起第卅四章 鄭氏變亂第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求票、收藏)第三十二章 順治猜疑2第卅八章 科學與制度第圩五章 倭寇和明寇第一百枯九章 兵諫第四十章 突襲長沙第七十四章 胡謅八扯第八章 聯絡李定國第四十一章 高談闊論第十六章 驢子第三十二章 清臣氣節第四章 西南形勢第七十三章 賴塔被告第三十九章 情令智昏(求收藏、票)第八章 一腔熱血第十六章 開戰第卌六章 癡心妄想第一章 開科取士第九十五章 戰役部署第進二章 兵家不爭之地第一百枯八章 順治之死第一百卅九章 退至高郵第六十九章 耿精忠參戰第進四章 廈門更優第四章 西南形勢第圓七章 洪承疇封王第十七章 爭取馬逢知第一百零九章 鷹揚銃第六十二章 噩夢連連第一百枯九章 兵諫第四章 江西債券4第十章 挖康熙牆角第廿七章 於七起義第七十八章 妥協2第一百卌六章 兩個滿兵第十三章 路遇戲班子第卅七章 夔東這幾年第七十五章 鬥將第六章 大罵錢謙益第一百卅三章 日月雙刀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牙喇第八十四章 生擒耿精忠第十八章 爭取馬逢知2第圩一章 貿易和劫掠第六章 大罵錢謙益第一百進一章 下雨了(求票)第三十九章 壓上第卌八章 文官和太監第三十八章 左翼第十五章 訴苦大會第一百四十章 偷襲北京第五十三章 糞桶將軍4第廿六章 不急於北上第十二章 北路爭雄2第一百零一章 清晨第三章 阬殺3第七十四章 試探第圩四章 刺客的誕生1第廿二章 大明星1第一百枯四章 犧牲7第十九章 輕取天津第七章 師兄說3(不建議看)第二十八章 土擲彈筒第十三章 攻克南昌
第一百六十章 炮威(求票)第十七章 達素授首1第廿一章 放大債務第圩五章 倭寇和明寇第十五章 北路爭雄5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牙喇第進二章 兵家不爭之地第一百章 構築工事第卅八章 科學與制度第八十四章 弔詭第一百枯九章 兵諫第進六章 大發展1第四十五章 煽動民團2第七十九章 銃炮發威第四十六章 炮神保羅4第卌六章 癡心妄想第八十五章 驪興閔氏第圩一章 傳說中的女人第五十六章 商議2第四十章 突襲長沙第九十四章 戰前會議第八章 聯絡李定國第枯二章 預防內卷化第一百進二章 別動隊(求票)第四章 慎思第卅七章 你瞅啥第六十八章 主動第六章 聲南擊北1第枯五章 技術專利第卌三章 鑄錢2第五十二章 我的南京第圓三章 滿清局勢1第十九章 十兩一張第廿八章 西營再起第卅四章 鄭氏變亂第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求票、收藏)第三十二章 順治猜疑2第卅八章 科學與制度第圩五章 倭寇和明寇第一百枯九章 兵諫第四十章 突襲長沙第七十四章 胡謅八扯第八章 聯絡李定國第四十一章 高談闊論第十六章 驢子第三十二章 清臣氣節第四章 西南形勢第七十三章 賴塔被告第三十九章 情令智昏(求收藏、票)第八章 一腔熱血第十六章 開戰第卌六章 癡心妄想第一章 開科取士第九十五章 戰役部署第進二章 兵家不爭之地第一百枯八章 順治之死第一百卅九章 退至高郵第六十九章 耿精忠參戰第進四章 廈門更優第四章 西南形勢第圓七章 洪承疇封王第十七章 爭取馬逢知第一百零九章 鷹揚銃第六十二章 噩夢連連第一百枯九章 兵諫第四章 江西債券4第十章 挖康熙牆角第廿七章 於七起義第七十八章 妥協2第一百卌六章 兩個滿兵第十三章 路遇戲班子第卅七章 夔東這幾年第七十五章 鬥將第六章 大罵錢謙益第一百卅三章 日月雙刀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牙喇第八十四章 生擒耿精忠第十八章 爭取馬逢知2第圩一章 貿易和劫掠第六章 大罵錢謙益第一百進一章 下雨了(求票)第三十九章 壓上第卌八章 文官和太監第三十八章 左翼第十五章 訴苦大會第一百四十章 偷襲北京第五十三章 糞桶將軍4第廿六章 不急於北上第十二章 北路爭雄2第一百零一章 清晨第三章 阬殺3第七十四章 試探第圩四章 刺客的誕生1第廿二章 大明星1第一百枯四章 犧牲7第十九章 輕取天津第七章 師兄說3(不建議看)第二十八章 土擲彈筒第十三章 攻克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