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的一個下晌,陳阿福穿著一件半新舊棉褙子坐在炕上,她在教小哥倆搭著積木,楚小姑娘在一旁跟李嬤嬤學著打絡子。
或許小時候發育受了影響,小姑娘的手指關節總是不算很靈活,陳阿福便讓她多打絡子練習指關節。
現在的天氣已經有些暖和了,屋裡只燃了一盆炭,連炕都沒燒。炕上鋪著厚厚的褥子,坐在上面一點都不覺得冷。
陳阿福和小姑娘不時被小哥倆逗得咯咯直笑。
這時,外院的婆子呈上來一個鎮南侯府的貼子,說侯府當家夫人馬大夫人明天上午會來看望楚家大姐兒,同來的還有楚家大姐兒的大舅母馬三奶奶,以及表姐馬四姑娘。
鎮南侯府,就是馬淑妃的孃家。
陳阿福皺皺眉,他們還是來了。她對小姑娘說道,“馬家明天上午要來人看你,你就不要去上課了。”
侯府裡請了一位專門教楚小姑娘的老先生。
小姑娘點點頭,又繼續打絡子。
第二天,陳阿福把小姑娘打扮了一番,穿著雨過天青色軟緞小襖和長裙,石榴紅提花錦緞出風毛坎肩,袖邊和裙邊繡著纏枝梅花,包包頭上插著兩根玉兔簪。儘管沒有上妝,但小姑娘還是漂亮得不象話。
大概巳時,馬伕人一行三人被領來了竹軒。
陳阿福牽著小姑娘在上房門口等著。
馬大夫人四十左右,妝容精緻,胖瘦適宜,算得上美豔的中年婦人。她的身後跟著一個年近三十的女人,以及一個十二、三歲的姑娘。
馬大夫人是馬淑妃的侄兒媳婦,榮昭的表嫂,也算陳阿福的長輩。陳阿福曲膝笑道,“馬大夫人。”
馬大夫人先看了看楚含嫣,就拉著陳阿福的手笑道,“楚少夫人,謝謝你,把嫣兒照顧得如此之好。”
陳阿福笑道,“嫣兒是我的女兒,我們母女情深,我當然要對她好。”
馬大夫人噎了一下,又滿臉堆笑說道,“是吶,有你這樣的母親,嫣兒好福氣……”
她的話還沒說完,馬三奶奶就拉著楚含嫣流起了眼淚。說道,“姐兒,你都長這麼大了,真是太好了,小姑在天之靈也能安息了。”
馬四姑娘也拉著楚含嫣說道,“表妹長得像姑姑,極是俊俏呢。”說完,也抹起了眼淚。
楚含嫣嚇得往後縮了縮,把陳阿福的手拉得更緊了。
陳阿福的眉毛皺了起來。
馬伕人也皺起了眉頭。心道,這一家子還都是爛泥糊不上牆的貨色,在家裡就囑咐了她們幾遍,要徐徐圖之,慢慢把小姑娘的心哄過來,再跟楚家把關係搞好……怪不得那馬氏嫁給楚令宣一點用都沒有,侯府陪送了那麼多嫁妝,本是希望她能給榮昭公主當個助力。結果一點忙沒幫上,自己還小小年紀就病死了。可惜了那幾千兩銀子,響聲都沒聽到就全沒了。
她強壓力怒氣說道,“你們雖是姐兒嫡嫡親的舅母和表姐,但第一次相見,也不要把姐兒嚇著了。”
馬三奶奶趕緊訕笑道,“哎喲,怪我。我是看見外甥女兒太高興,也就顧得那麼多了。”又道,“姐兒,你姥爺、姥姥,還有舅舅,都想你想得緊。”
幾人進了廳屋,落座上茶。楚小姑娘去給馬大夫人和馬三奶奶磕頭見了禮,馬大夫人從腕上抹下一對翡翠鐲子給小姑娘當見面禮,馬三奶奶從頭上取下一根赤金鑲了一顆祖母綠數顆紅寶石的孔雀長簪給小姑娘當見面禮。
陳阿福猜測,那根孔雀金簪肯定是馬府拿給馬三奶奶,讓她給小姑娘當見面禮的。馬三奶奶取下的時候,手都有些發抖,馬四姑娘的眼睛也十分不捨。
也是,馬三奶奶全身上下所有的飾品加起來,也沒有那根簪子值錢。
陳阿福又笑著從頭上取下一根金雀簪給馬四姑娘作見面禮,方讓她有了些喜色。
陳阿福暗道,這樣上不得檯面又眼皮子淺的外祖家,更不能讓小姑娘跟他們接觸多了。
幾個人圍繞小姑娘說起話來。馬大夫人和馬三奶奶說著自己和家人如何想小姑娘,如何盼著她快些回京。
陳阿福也沒客氣,說了自己看到小姑娘的第一眼她如此瘦弱得可憐,如何膽小內向。自己如何絞盡腦汁給她做吃食,如何讓她的性格變得外向起來。
陳阿福不能說小姑娘癡傻,那就只得說她瘦弱了。
馬大夫人聽得臉一陣紅一陣白,暗腦不已。若是以前,她肯定不會對陳氏客氣。這陳氏不過是一個四品小官的女兒,自己男人不僅是侯爺,還是國舅爺。可現在不行了,淑妃娘娘和榮昭公主自顧不暇,侯爺又跟錯了人,被訂上二皇子一黨,不受皇上待見,更不受太子的待見。
侯爺就是想讓她通過楚含嫣這條線,跟楚府把關係重新走起來。
馬大夫人用帕子擦著眼睛說道,“不瞞楚少夫人,都是那起子惡奴可惡,矇騙了公主殿下,我們也是後來才聽說這些事的。哎喲,我聽說後,還心疼了好久……”
馬三奶奶提議道,“我們大人說話孩子們不感興趣,嫣姐兒帶著你表姐出去透透氣兒。”
楚小姑娘看看陳阿福,陳阿福衝她點點頭,她便起身帶著馬四姑娘出去了。黃嬤嬤和妙兒則一步不離地跟著小姑娘服侍。
馬家幾人第一次上門,陳阿福還是留了一頓午飯。
飯後,馬三奶奶提出讓楚含嫣回家裡住幾天,說小姑娘的外祖母因爲想小姑娘想得犯了病。
陳阿福笑道,“嫣兒小時候被惡人嚇壞了,膽子特別小。除了跟著我,從來不會單獨出府。別說住,連玩都不行。所以啊,從小到大,家裡的長輩就不許我放她單獨出去。”
馬大夫人擠出笑意說道,“那是姐兒的外祖家,又不是別人家,還會害她不成?”
陳阿福爲難道,“要不,我遣人去外院問問老侯爺?只有他老人家同意了,我纔敢放人。”
馬大夫人幾人無法,只得等人去外院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