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前三尺處點一臘燭,舉起右拳對準臘蠟,在猛然伸直五指的同時,配合發聲‘嘿’,氣發丹田,激如奔雷,由手臂陽面三陽經脈同時激射而出,直擊燭火。不許有煽風之動作,全憑內力,直至將燭火擊滅擊出后即將氣收回。兩手交換練習。先練三陽經神劍,后練三陰經神劍,每次練功不得少于一個時辰。”
“隨著功力的增長,燭火或逐漸移遠至五尺、七尺、九尺、一丈或更遠。一般以一丈為標志。”
“外練筋骨皮,內練自然氣;遇空走虛勢,觸物螺旋力;出手不見手,見手隨吾走。其意是說:手臂不但練至柔若皮鞭,而且皮膚要極度之靈敏,鳥遇我手不能飛,全憑心意來指揮乃靈氣也!”
“無論是自我訓練,或是遇敵實作,要出手頃其自然,但一旦手接觸到物或人,則螺旋之力會馬上顯示出來;如無形之電,似觸木之鉆,不但痛楚難忍,且難以掙脫其手,乃沾、粘、隨之勁也。”
“將自身修煉成一個既能自身急速旋轉,又易發生位移的鋼球。與物或人接觸的雖然是鋼球的一個點,但所受之力度卻是整個鋼球的旋轉和沖撞之力。”
“故修此力,首先內力雄厚,其次收發自如,加之苦下功夫方能得其真諦。”
“待有了相當的功力后,各部身法基本定型時,就可將精力和意念放至兩臂與大氣相互作用之感知問題上來。”
“此階段隨功夫的增加,不但本身手掌氣感特強,而且手掌對大氣的感知也特別敏捷。”
“這一感知訓練由局部之手臂,慢慢向身體各部位延伸,能使身體感到氣流如堂過之風,此時功夫已。臻上層之境,如出劍指或勞宮對敵旋轉,則對方被照部位,周圍皮肉有向一個點擰轉匯聚,痛楚難忍之感。練至此層功夫,非人人皆能做到,須具有超人的天資悟性,忍受干磨百煉的毅力,方能有所成
就。”
“勤修可達收發自如,功成也尋常習武者苦修七年功成。”
“第三重。”
“第一式:面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正直,虛靈頂勁,舌抵上腭,下頜微收,雙目平視。雙手輕輕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對放于中脘穴處,雙手中指間距離約為一掌寬,雙肩下沉,雙肘下墜,雙臂要圓鼓。意念會陰穴射出螺旋狀陽氣把身體旋入地下,至到地極處。突然螺旋陽氣收回,身體如彈簧一樣被彈回地面。”
“第二式:輕抬雙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對,高舉至頭上方,雙臂微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會穴射出螺旋狀陽氣,如飛機之螺旋槳,把人身托起,飛到九重天方為極限。此時人體在天空飄浮,突然陽氣收回,人從天空掉回地面。”
“第三式:打開氣海穴,命門穴射出螺旋狀真氣,環繞身體自左到右,這時意念身體隨螺旋真氣之力上升,或平空飛行。同時在練功中加入有外敵入侵,不能入或擊傷之意,可同時練習環身罡氣。”
尋常習武者苦修十四年功成。
“第四重:面南背北,五心朝天坐于低處。雙手放于膝上,手心朝下。打開氣海、命門兩穴,旋轉吸入陽氣匯于丹田。同時從任、督兩脈上行匯于大椎穴片刻,從左右肩井穴流入掌心,并在掌心匯聚。突然氣滿,把雙掌鼓支起,雙掌自然抬起與胸平。”
“五指自然下垂,待抬到位置后,雙掌心之氣突然貫入雙手十指,十指由于貫力抬腕雙手交爪,真氣由十指射向遠方,然后十指內扣,猶如射出去的是絲然后再把絲拉回來,意念左右手各五條絲變為一條,被拉回手心,如此反復。收功,回拉手心后,氣從原路線回到丹田。”
“左掌心向上,大拇指扣小指其它三指伸直。左手立于胸前,掌心朝左,大拇指、中、無名、小指內扣,食指伸直,口念咒‘探地達摩,無相無上,攝精攝神,無畏無懼,陰陽合和,群雄交戰,嗎咪唄咪’念三十六遍。”
“然后雙手抬到頭上方,合掌,指尖朝天,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從兩穴內射出陽氣,
成螺旋型由小到大,如龍卷風一樣把萬物眾生卷入兩穴匯于丹田,練習一柱香的時間后,開始煉熔。”
“雙掌放于膝上,掌心朝上,意守丹田中的萬物眾生被丹田陽氣形成環狀,封閉在內不能出來。意念丹田封天球開始旋轉,同時意念四周燃起沖天巨火,用同樣方法把巨火吸入丹田封天球外圈,燃燒煉熔萬物,由慢到快不停旋轉,火由小到大,直到化盡為止。”
“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后有九座火山,突然迸發飛出九個太陽,這時意念打開氣海、命門兩穴,射出旋轉真氣由小到大,把九個太陽給懸起來,位于本人頭頂上方左右,緩慢旋轉。”
“從每一個太陽的中心射出一條紅氣線,分別射入百會、玉枕、膻中,左右肩井穴,靈臺、氣海、命門九大穴道中,并且在每個穴道中漸漸匯聚成一個球,然后這九個紅球同時從任督兩脈匯于丹田,意守丹田使之氣化合。”
“然后運氣兩掌貫足真氣,由于反向力,雙掌抬起平胸,在貫入十指,十指突然變爪,這時意念那九個太陽互相幻化,變為兩個于胸前方。掌心外突把兩個太陽吸入掌中,隨后十指內扣抓住烈日,放出真氣把烈日抓成十個小孔,然后吸回真氣,同時吸取烈日內的純陽真氣歸于丹田。”
“尋常習武者苦修二十八年功成。”
“第五重:偽道養形,真道養神,通此道者,能存能亡,神能飛行,并能移山,形為灰土,其何識焉。若欲安神,必練元氣,氣在身內,神安氣海,氣海充盈,心安神定,靜至定俱,身存年永,神靈變化,出沒自在,峭壁千里,去住無礙。天地以地生人,故一日一時,未嘗能離乎氣,神氣若存,神氣若散,身乃謝焉,若欲存身,氣為神母,神為氣子,神氣若具,天無其右。”
“碧光欲環,龍吟初現,游走天地,功諸關節,筋力易換,轉衰為壯,內視觀心,握固靜思,固精練氣,運轉奇經,養氣化神,上行重樓,神還虛領,月影以避,一光未通,虛化三花,陽氣乍露,日之初升,所謂佛怒蓮花也。”
“大梵般若至此而盡,望得之著惜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