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當即封蒙恬為將軍,王賁為裨將。
他二人在張良的帶領下四處參觀軍營,他們走到儲蓄糧草的糧倉,蒙恬看見一個頭戴官帽、身穿長布衣的人正在那里悠然轉悠,小有成就感的樣子,但眼神里還是流露出更多的懷才不遇。
張良說﹕“這位是管理糧草的都尉,叫韓信。”
見過將軍。”韓信趕緊拱身行禮,蒙恬仔細看去,這人眉目間透著不凡,眼本是尖利,但如今卻無奈惆悵,頗有些臥虎的意味。
“咦?”蒙恬忽然想起了什么,面露思索之色,“閣下是否曾在項羽帳下擔任執戟郎中?”
“回將軍﹐下官熟讀兵書,三十六計了然于胸,確曾前去投奔項羽,本以為他慧眼識人能重用我。但他卻瞧不起我,只叫做了個執戟的衛士。后來我聽說沛公仁義愛才、禮賢下士,就逃出楚營前來投奔,唉!”說到這里,他嘆了口氣,搖了搖頭﹕“到這里沛公也只給我做個看糧食的官。”
他看了一眼張良,“我還是懷才不遇啊!”
“這就是了,我曾在楚軍營中看見過你。你執戟站在項羽帳外”蒙恬說。
“對!我也看見過的。”王賁趕緊說。
既然韓信兄弟如此說,那我們就坐下來談談,看是否如你所說,熟讀萬卷兵書。如果是人才,沛公定然會委以重任,就像蒙恬王賁一樣。”他指了指蒙王二人。
“軍師說得對,我們要對你考察一番,如若你真的是人才,沛公一定會重用的。”王賁說。
說完,四人就席地坐下擺談了起來。
當四人結束談話時,張良和蒙恬對韓信大為驚異,就像那時劉邦和張良對蒙恬的大為驚異一樣。張良興奮地對韓信說﹕“你果然是一個軍事奇才!我以后有機會就向漢王舉薦你。”
蒙恬也說﹕“和韓兄你比起來,項羽也不過如此。”
他們正要告辭出去,這時外面匆匆走來一個士兵,對韓信說道﹕“韓都尉,漢王有請。”
“有什么事嗎?”張良問。
“回軍師,”那個士兵行禮道:“丞相向漢王舉薦韓都尉為將軍,漢王命屬下前來相請。”
“哦,那真是太好了,我正準備去向漢王舉薦他呢。現在有丞相向漢王舉薦,韓信你必然會得到重用了。”他把臉轉過對著韓信,“再加上蒙恬王賁二人,他看了一眼蒙、王,“那漢王取得天下就有了五成把握了。
“走。”他說,“我們一起都去拜見漢王吧,共商如何奪取天下的大計。”
于是四人一同來到漢王宮邸,拜見了漢王。
漢王說﹕“你們都來了。”
“漢王,”張良又一拜說,“臣向大王舉薦一個人,他就是韓信。以前我們大家都沒有發現他這匹千里馬。今日臣與之一談才發現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還好丞相發現得早,不然就要埋沒軍中了。”
“軍師不要把功勞都往兄弟身上推嘛!”丞相蕭何笑著說,我不過就是和韓信聊了幾次天而已,功勞也不至于如此大吧。”
聽他這么說,蒙恬朝他看去,剛才我就看見他了,但不知道他是誰,原來他就是蕭何。只見蕭何和張良一樣,身材不甚高;但面目俊秀,一看就是一個富人家的少爺,這點與張良不一樣,張良誰看都像是一個普通人,至少看面目是這樣。還有就是眼睛上面的兩撇眉毛有些獨特,尾部分別向上揚起,好似有不斷地憂愁一般。
“好!”漢王高興地說,“既然丞相和軍師都說韓信是奇才,那孤王就封他為將軍吧。”
“臣拜謝大王,”韓信叩拜道,“臣定當為大王平定天下,效犬馬之勞。”
“臣等愿為大王平定天下,效犬馬個之勞。”眾臣拜倒山呼。
至此漢王共封了將近十位將軍,包括蒙恬、韓信、周勃、曹參、灌嬰、瓊布、夏侯嬰、樊噲等人。
此時,天下局勢大變,西楚霸王項羽已退出咸陽,定都彭城,又親自領兵北上攻打齊王田橫,以關中為核心的中原正值空虛。
這乃是千古難遇的好時機。
于是,蕭何和張良都力勸漢王劉邦趕快拜大將,抓住這極好的時機,向東挺進,入主中原,然后再統一天下。
但是應該拜誰為大將軍呢?
張良力挺蒙恬,而蕭何則力挺韓信。最后劉邦決定,讓這兩位候選人于十日后比試,勝者就拜為大將軍,另一個就是他的副將。
比試分三項:歷史知識、武藝、兵法戰略戰術。三局兩勝。
蒙恬正在軍營里練習武功,張良走了過來他也沒注意。張良就站在一旁看他練。直到張良拍手夸獎道:“蒙恬將軍身手果然了得,”他話鋒一轉,“但與韓信比起來,”他搖了搖頭,“那就稍遜一籌了。”
他這才發現張良站在那里,就結束了練習,報拳說道﹕“多謝軍師夸獎。但下官不知為何在下的拳腳會比不上韓信?還望軍師賜教。”
張良不答反問:“蒙恬,你投到漢王麾下來是想干什么?”
蒙恬一聽,嚇了一跳,忙拱手問:“軍師,你是不是懷疑……”
“哦,不、不、不!”張良也意識到了,說:“怪我口才不好,我的意思是這樣的,你的理想是什么?”
“當然是為漢王一統天下,建功立業了。”蒙恬這才明白,堅定地說道。
“哈哈”張良大笑兩聲,“來,坐下說,坐下說。”
兩人就地坐了下來。
張良先把情況和蒙恬說了,又給他分析:“你出于軍事世家,自小熟悉各諸侯國歷史,歷史知識肯定比韓信好;武藝,我看過幾回韓信施展武功,光招式來說,那可以算是臨近一流高手的了;看勁道來說,那是狠和準,招招致命,不留后路。可謂心狠手辣。蒙恬,你的武藝如何?”
“我的武藝乃是父親所傳授,主要是戰場上的拳打腳踢,攻擊為主,防御為輔。在當初的秦朝幾乎是少有敵手了。你大概也聽說過,我那時號稱‘中華第一勇士’。”蒙恬問,“我想,應該不會不敵于韓信吧?”
“你的武藝恐怕不如他。”張良說。
“軍師何以見得?”
張良沒有回答他,想了一下說﹕“你拿劍比畫比畫,我看一下。”
蒙恬就抽出佩劍,在院子里龍飛鳳舞起來。那招式套路真是出神入化、高深莫測,讓人不可捉摸。
“你的招式看似變化莫測、無懈可擊,其實那些都是迷惑人的虛招,而且只能迷惑泛泛之輩,真正的高手一看便知你最空虛的地方在哪里。”張良站起身來,順手折斷身旁的一根半米長、食指粗的枯樹枝,忽地風一樣地向蒙恬攻去。
蒙恬頓覺脖子上、肩上、胸、腰、腿腳各處都被重擊了一下,然后他就失去平衡站不穩,不由自主地倒了下去。
張良問:“怎么樣?”伸手來拉他。
“在下怎么能跟軍師相比呢?”蒙恬被張良拉了起來,揉著被打的身體各部分,“軍師,下官有一疑問。軍師和韓信都是前韓國的公子,為何軍師不推薦韓信,而要推薦下官呢?”
“唉,”張良嘆了一口氣,“這個我本來是不想說的,現在你又問起來,我知道,如果我不說的話,你是絕對不安心的。那我就說了吧。”
張良拉起蒙恬后就又坐下了,現在他站了起來,走近蒙
恬身邊,說﹕“王賁不在?”
“他一早就去找其它將領談兵論武去了。”蒙恬說。
他又掃視了一下四周,確定沒人后,說﹕“韓信這人有些心術不正啊,你知道嗎,那天我們四人擺談完后,我為何說‘以后有機會向漢王舉薦’?為何不馬上就去向漢王舉薦他?那是因為在同他交談的過程中,他的那些觀點,以及我們對他的軍事才能大為驚嘆的時候,我看到他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泄露了些許奸詐、陰險的心理。還有,漢王封他作將軍時,他也有一點這種神情。那次,你也看到了,我們剛進去時他的表情是怎樣的?是不是憂郁、懷才不遇?”
蒙恬在認真地聽著,他想了幾秒鐘,點了點頭。
張良接著說:“他沒得志的時候,就像一只受傷的小鹿一樣,到發達時,就回歸他原本的模樣了。這樣的人,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利用別人不斷地往上爬;當別人沒有利用價值后,或是阻擋了他,那他就尋機把你開。那就叫忘恩負義。蒙恬,如果是你,這樣的人你會去幫助嗎?”
“當然不會!”蒙恬回答,“這樣的人如果被重用,那就是禍國殃民之人。但是軍師,韓信真的如你所說嗎?我看他不像啊。”
“唉”張良嘆了口氣,“現在有蕭何助他……”他欲言又止,“我和蕭何算是好朋友的了,我以前從未發現他心機很重啊,看來蕭何這個人也很玄啊……”他頓了一下,“好了,不多說了。”
蒙恬心想,蕭何號稱“賢士”,不會這樣的愛斗心機吧。韓信我也不是很了解……軍師也不了解……唉!看來要等到日久見人心了。這些疑問他本來是想說出來的,但一想,又怕得罪軍師,話到嘴邊又沒有說出口。
“來,我們再說兵法戰略戰術,”張良說,“剛才說過了,你出自軍師世家,兵書肯定不會少讀,再加上你曾親歷沙場,有豐富的作戰指揮經驗,這點你絕對不會輸給他的。蒙恬,你自我覺得呢?”
“自小家父就教我看《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三十六計》等兵家傳世之書,又領兵滅了齊國、打敗過匈奴,我想,正如軍師所說,這一點我應該不會輸于他吧。”他忽然問“軍師不知韓信有無親自領兵打過仗?”
張良想了想說:“蕭何曾向我提起過他,他起先是投奔項燕的,后來項燕死后他就跟著項羽,做了個執戟郎中,他曾向項羽提過很多有用的建議,但項羽都沒有采納。后來他就離開楚營投奔了漢王,漢王也沒有發現他的才能,但他經常找丞相蕭何交談。蕭何對他的看法和計謀極為贊嘆,就向漢王舉薦了他。我還聽說在南鄭時他以為漢王不用他,還逃跑了一次,是蕭何把他追了回來。
“蕭何呢,看重他的才能;對韓信來說,蕭何對他有知遇之恩,這就是兩人為何會站在一邊的原因。言歸正傳,這就是他近期的履歷,可以看出他并沒有帶兵打過仗。”說完,他看著蒙恬。
“那在這以前呢?”蒙恬又問。
“你想想韓信這樣精通兵法的人如果得了兵權,那不是戰必勝嗎?早就名震天下了,可是你聽說過天下有韓信這個常勝將軍嗎?”
蒙恬搖了搖頭。
“再說,”張良又說,“如果韓信在別處受用了還會跑到楚營漢營來嗎?”
“可見他并沒有在別處領過兵。”蒙恬總結說。
“兵法這一點你還有什么好擔心呢?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歷史知識和兵法戰咯戰術你是穩*勝券了,就是武藝不如他。三局兩勝,按理說大將軍非你莫屬了,但你還是要謹慎,小心韓信玩兒計謀,這才是最重要的。”
“蒙恬謹記軍師教誨!”蒙恬單膝跪地,抱拳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