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地理位置雖然利於清軍的守衛,但前提是雙方的武器是差不多的,換句話說,交戰的雙方都是以冷兵器爲主的。就像幾百年前的明朝京師保衛戰,無論也先多麼勇猛,也無論于謙多麼有勇有謀,他們的兵器都是以冷兵器爲主的。當然于謙之所以能擊退那麼勇猛的也先部隊,最主要的是他的軍中有以神銃、火炮爲主的神機營在明軍的後方不斷向敵人陣地開火,造成也先軍將的大量死亡。
而這場戰役納蘭凝輝記得清清楚楚,歷史書上介紹的第二次*戰爭,英法聯軍此行目的就在於京師,所以此次京城的圓明園的劫難卻無可避免,英法侵略聯軍將軍艦,火炮將全部用上。而與太平軍對戰不同,對付太平軍來說納蘭凝輝的玄火大陣無疑是一招殺陣,但對於這些英法裝備的侵略者來說,納蘭凝輝的這些玄火大陣的子弟兵只能算是在這擴闊平原上不斷移動的活靶子罷了。
如今卻是碰到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納蘭凝輝明知道問題所在,解決方法,但卻無能爲力。自己倖幸苦苦訓練出來唯一能與西方列強一拼的飛龍軍調不出來,向咸豐帝要銀兩購置防務大炮、槍械卻一一被咸豐帝拒絕。
納蘭凝輝無比憤怒,要不是還顧及這君臣之禮,納蘭凝輝早在一個早朝上,用盡全身真氣將這禍國殃民的皇帝拍死在龍椅直上了。
納蘭凝輝此時重任在身猶如遠古時候的大禹治水一樣,三過家門而不入,此時的納蘭凝輝軍務政務皆在京師,離家也只有一步之遙。
此時的太師府中,只剩一女子癡癡地等著。成親六年有餘了,除了剛成親那年,納蘭凝輝和自己呆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旧霞{蘭凝輝那時接到太平軍叛亂的消息之後,便回京受了命,領軍在外數年,不曾回家。
陸嵐蝶好不容易盼望他回家,卻被授予輔政一職,基本上納蘭凝輝四更天便要起,六更天便要上早朝,下朝之後還要去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處參與政事,下午回來還要交納蘭雨心法武術。到了夜間,也是倒牀就睡,陸嵐蝶感到無比委屈,別人新婚之後便是無比的幸福,而自己新婚過後,感受到的是無可抵禦的寂寞??梢哉f到現在六年的時間,陸嵐蝶並無所出。
納蘭凝輝在府中的時候兩人最多就是在花園處賞賞花,不在之時,便也教導小納蘭雨識字,讀書。
好不容易盼到,納蘭凝輝清閒的時候,現在卻又被授予九門提督一職,納蘭凝輝本來就不多的時間也被佔用掉了。
納蘭凝輝已經上任十多天了,也就是說陸嵐蝶十多天沒見到納蘭凝輝了。
一個個失眠的夜晚,一個個夜孤單的身影在府內徘徊。屋子那麼大,缺少了他。
只是這也一切納蘭凝輝渾然不知,他只是一次次的在城門口徘徊,一次次在街口小巷內巡邏。
果不其然,納蘭凝輝最擔心的事情來了。1959年的六月,英法兩國個率領多艘軍艦,數千軍隊浩浩蕩蕩的來到大沽炮臺要求改約,清政府要求他們改線進京,並且要求他們隨性人數不能超過20人,但是英法兩國卻是置清庭傳令於不顧,赫然攻打大沽炮臺,沒有任何預兆。
此時的咸豐帝才考試著急,忙令著納蘭凝輝著手軍務,加強京師防備。並且又撥出了一萬人給納蘭凝輝,納蘭凝輝哭笑不得,就是講這一萬人全部用於九門防務也無所於是。何況這一萬人,自己根本就沒有訓練過。納蘭凝輝沒有辦法,只好將這一萬人防守大沽炮臺,以求增加炮臺防務,更有效地推緩。
納蘭凝輝此時便是坐不住了,找到了恭親王奕道:“王爺,臣有一事相求。”
恭親王不解問道:“老師但說無妨。”
納蘭凝輝從身上摸出一道令牌交與恭親王道:“這次戰事非同小可,英法兩國虎視眈眈,皇上雖委以臣重任,卻未授予臣重權,臣之精銳皆在江南,不是臣多言,這京師九萬精銳看上去就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擊。所以臣萬分著急,這是臣的令牌,江南飛龍軍以及贛軍木隆部除聽皇上命令,就是隻有臣之命令了。這枚令牌交與你,皇上已經不能指望了,現在你只有抗命,差人用這枚令牌前往江南召回飛龍軍進京勤王?!?
恭親王略微思考了一下,便向納蘭凝輝行了一禮,道:“願聽老師吩咐,弟子萬死不辭!”
納蘭凝輝笑道:“無需這樣,這是你們愛新覺羅的江山,你自然也是有義務盡一份力的?!?
納蘭凝輝在大沽炮臺又投入一萬的兵力,加上大沽炮臺原來的兵力,兵力已經達到兩萬多人。而且又通過恭親王冒死直諫硬是通過了咸豐帝又購置了十多門火炮。只是大沽炮臺三百多門火炮中只有三十門纔是能有效調節火炮的。所以從整體上來說,這支軍隊並不對英法聯軍造成什麼威脅。
果然,英法聯軍在軍艦火炮的掩護下,開始在大沽登陸,並且開始猛烈攻擊大沽炮臺,大沽炮臺工事落後。除了後來添置的大炮,基本上所有的大炮都是固定的,並不能瞄準移動的英法聯軍。反而,英法聯軍數百火炮卻是猛烈的攻擊大沽炮臺,守軍中也只有一千多人?準備了洋槍,剩些的都是拿著大刀站在炮臺上揮舞著,並不能對英法聯軍造成任何威脅。
但是清軍卻是忠義兼備,如此猛地攻擊下,兩萬守軍無一人想逃。都死守在炮臺之上,很快就有不少英軍、法軍的屍體堆積在城樓之下。
只是英法聯軍的槍炮太猛,城樓上清軍的弓箭射程不遠,而有洋槍的清兵則彈藥有限,就算如此,一些不能移動的紅衣大炮的炮彈還是落在了英法聯軍陣地裡,大片的英法聯軍的屍首被炸飛。
只是不管清軍如何努力英法聯軍還是源源不斷的登陸,英法聯軍的炮彈和軍艦的火炮不斷攻擊著大沽炮臺,一個個腐朽的大炮悲催毀。
終於古老的炮臺抵擋不住英法瘋狂般的進攻,終於被幾十門火炮的炮彈給摧毀掉了,城牆轟然倒塌。
城上兩萬多大沽炮臺的守軍,無一人退縮,全部陣亡。紅衣大炮全毀。
英法聯軍數千人在軍艦的掩護下,全部登錄,浩浩蕩蕩對涌過了大沽炮臺向京師奔去。
大沽炮臺的消息傳到京師,咸豐帝赫然驚訝。
號稱大清海防第一炮臺的大沽炮臺竟然毀了。擁有兩萬人精銳八旗的清軍竟然全軍覆沒,咸豐帝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且不管咸豐帝是多麼的不相信,但現在的事實是英法聯軍已經飛快的開向這裡,開向京師,正對皇城。
咸豐帝不多想,立馬召開了會議。
會議之上,咸豐帝望著下面的諸位臣工道:“各位臣工,這英法諸國簡直就是瘋狂的惡魔,殺人無數,人神共憤,實在是可惡啊?!?
咸豐帝眼光一秉望著下面站著的各位臣工。沒有一個迴應咸豐帝。
這些臣工的心早就冷了,當初納蘭凝輝積極的準備迎戰,你不準,要調大清最強的飛龍軍,你也不準,問你要槍要炮要軍餉裝備大沽守軍和九門守衛,你也不肯,如今英法列強打了進來,你還不著急,不認識自己錯誤,找出問題,還在這裡痛斥英法的殘忍。就你這防守態度,就算朝鮮這樣的藩國哪怕叛起亂來,可能都會攻入京師。
誰料咸豐帝看著這些大臣皆不說話,心下就有氣,不管怎麼說,這大清是我的大清,是愛新覺羅的大清,你們身爲大清的臣工,愛新覺羅的奴才,大清到了危難之時,竟然如此吭氣。咸豐帝並不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咸豐帝看著各位臣工不說話,便自己先說了。
“朕欲前往承德爲秋獵……各位看如何……”
咸豐帝此話一出,衆臣皆爲驚訝。
因爲諸位大臣都明白,這個“秋獵”的含義,北宋末年,宋欽宗和宋微宗被金兵所俘,南宋諸臣爲避隱諱,叫做“會獵”。包括明朝時期,明英宗朱祁鎮重用宦官王振輕率出征,在土木堡戰役中全軍覆沒,自己也成了也先的俘虜。後來他的弟弟在他被俘之後,被擁爲皇帝,尊其爲太上皇,朝中大臣爲了避諱,則說成太上皇是去北方圍獵。所以這種說法就流傳下來了。
所以咸豐帝說要“秋獵”實質上就是棄都城而走,置大清江山於不顧。
從古至今,中華大地上的皇帝,除了唐朝時候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出逃蜀中,無論是太平盛世,還是開過賢皇,或者就是亡國之君,每一個皇帝這樣做過,就算是亡國之君,也是在自己的都城或被殺或被俘,卻無一人逃走。
咸豐帝如果這樣做,那他就真成爲了大清立國以來第一位棄都城而走的皇帝了。不要說是那些滿腹仁義的士大夫漢官,就是那些滿族大臣,也便覺得臉上無關。
於是當下就有幾位議政王王爺變出來,向咸豐帝進言。
自從禮親王去世之後,老一輩的親王宗親羣龍無首,他們也便不再管朝政,資管著自己的宗室家法。
年親一代的親王、貝勒貝子隱隱的以恭親王馬首是瞻。
這些老一輩的宗室親王就算不理會朝政,但是對於祖宗家法還是異常看重的??粗@咸豐帝準備逃跑,把京師丟下,置於祖宗江山而不顧。他們作爲維護祖制的親王,自然有義務和責任當下幾位一聽到這咸豐帝所說,立馬跳了出來道:“皇上,萬萬不可,我大清自入關以來已有七代,皇上,你是大清入關以來的第七位皇帝,前六位先帝皆不曾臨陣退縮過,甚至康熙爺和乾隆爺兩位先皇還親自領兵出征,抵抗敵人。皇上英明,斷不可行此事,望皇上效仿先皇,御駕親征,我大清將士一定會奮勇殺敵,保國安康!皇上三思!”
咸豐帝一聽,當下惱火,就快危及到自己生命了,命都快沒了,這些老頭子不僅不爲自己安危著想,還想逼自己御駕親征。英法聯軍的火炮自是領教過了。三萬人的精銳硬是擋不住擁有先進火器的幾千人英法聯軍。
自己若去,還不一下子被炮打死。
這些老一輩的議政王,親王還罷,一些新提上來的貝勒、貝子也站出來進言,逼咸豐御駕親征。
咸豐正愁氣沒出撒,看到幾位找事,立馬叫人把這些不怕死的貝勒、貝子拖出去狠狠打了一頓。
這些親王則罷,都是自己的叔王伯父之類的自己不好責怪,這些貝勒、貝子雖說也是自己的宗親,但輩分較低,又不識趣,自然是被咸豐帝找了破綻,將他們拉出去打瞭解氣。
咸豐帝看到下面衆臣狠狠的說道:“誰要是在提及此事,這便是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