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曆史博物館
概況
陝西曆史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代化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1997年6月,陝西曆史博物館被中宣部評爲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文物370000餘件,上起遠古人類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100多萬年,被譽爲“華夏珍寶庫”和“中華文明的瑰麗殿堂”。
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線總長2300米,分爲序言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闢爲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
序言廳位於中央大殿前端,陳列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唐代順陵石獅複製品),襯以奔騰的黃河和黃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導觀衆去領略由黃土、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基本陳列爲陝西古代文明,2008年正式開放,以歷史進程爲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陝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該陳列展出面積5051平方米,展線長1247米,在中央大廳,分上下兩層,共三個展室,分爲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個部分。
第一展館:第一單元《人猿揖別》,展示了距今115萬年前的先民遺存,第二單元《鳳鳴岐山》,展示了西周王都的豐富遺蹟,第三單元《東方帝國》,展示了秦帝國以兵馬俑爲代表的文物。
第二展館:第四單元《大漢雄風》,展示了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第五單元《衝突融合》,展示了陝西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豐富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
第三展館:第六單元《盛唐氣象》,展示了中國古代鼎盛時期隋唐時代典型遺存,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爲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
唐墓壁畫館收藏了近20座唐墓的壁畫,總藏量約1000平方米,主要有章懷太子墓出土的馬球圖、狩獵出行圖、客使圖和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闕樓圖、儀仗圖、宮女圖等。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碑林展室中,有一座高大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碑林現存歷代碑石中知名度最高、被中外學者研究最多的一塊。“大秦”是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稱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支派,於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傳到長安。
明天啓五年(1625年),忽然從西安傳出一個驚人的消息:一個正在施工的人從地下挖出了一塊石碑,石碑用黑色大理石製成,重達2000公斤,碑頭飛雲和蓮臺烘托著一個十字架,包圍著十字架的是一種無角之龍,名爲“螭”,左右配上了盛開的百合花,碑名刻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文用漢文和敘利亞文刻寫,敘述了景教的教旨、儀式,以及唐太宗時從大秦傳入中國,並在長安建寺和宣傳教義的情況。碑文還明確記載了此碑建成於公元781年。
“景教碑”剛出土不久,在西安一帶的西方傳教士把它當做屬於他們的寶物,西安府的主教準備把碑作爲禮物送給梵蒂岡。由於碑有兩噸重,不便於運輸,這個主教竟想把碑分成三塊,分別運送,最終沒有得逞。
1907年,一個名叫何爾謨的丹麥新聞記者也打起了“景教碑”的主意,他制訂了一個周密的計劃,準備將“景教碑”偷偷運走。同年他在西安找到了一個貪圖利益的老石匠,與老石匠簽下協議,出銀3000餘兩收買“景教碑”,而老石匠必須趕在10月份前將仿製品製出。這樣他就可以偷樑換柱,把“景教碑”運出中國。準備就緒後,這位丹麥記者離開西安去武昌、開封、洛陽參觀,聲稱不再回來,9月卻偷偷潛回西安啓運“景教碑”。不料消息走漏,地方當局出面制止,擅長英語的陝西高等學堂教務長王猷與何爾
謨交涉,只允許他將複製碑運回,原碑則於當年10月初由陝西巡撫曹鴻勳下令移置到碑林。經過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終於找到了它的安身之地。
西周“多友”鼎
1980年11月12日,陝西省長安縣斗門鎮下泉村的幾個村民在村頭東北的河道旁翻土挖沙,在深約4米的細沙堆中剷出一件鏽跡斑斑的青銅鼎。村民們看著新出土的東西,一時間茫然無措,考古人員聞訊趕來,立即展開發掘。
銅鼎通高51.5釐米,耳高10釐米、寬11.6釐米、厚3釐米,腹徑50釐米、深31釐米,口沿外折2釐米,重35千克,蹄形足高20釐米,徑7釐米。鼎腹底部附著厚達0.2釐米的墨灰,很明顯是長期炊烹的痕跡。
這個銅鼎被稱爲多友鼎,半球形體,器腹較深,裝飾花紋簡單,僅在器腹上部裝飾兩道弦紋,後來成爲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多友鼎內壁有二百七十餘字銘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陝西地區出土銘文最多的青銅器之一。銘文記載了西周厲王時期與獫狁的一場戰爭。獫狁入侵,危及京畿腹地,厲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擊,激戰半個月,共打了4次大仗,都取得了勝利,殺掉敵軍300餘人,俘獲20多人,繳獲戰車127輛,奪回了被擄去的人民,獫狁被逐出了周境。武公將多友的戰績報告給了厲王,厲王重賞多友,賜給他青銅100多鈞(中國古代計量單位,1均大約等於15千克)。多友鑄鼎以作紀念。
西周晚期的青銅器銘文,許多都記載著周人反擊獫狁的事件。獫狁是西周時期北方地區重要的民族之一,與西周王朝經常發生戰爭。當時的獫狁是西北主要的邊患,時常侵擾周,劫掠財物、人口,周王朝的統治受到嚴重威脅。在銘文中涉及到獫狁的銅器中,西周多友鼎是最爲重要的一件。銘文中提到“多友”共有8次,因此被命名爲“多友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