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名將,也是如今北元朝廷的中流砥柱擴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
常遇春對這位北元猛將自然記憶猶新,他是朱元璋贊不絕口的奇男子,為了這件事,常遇春還跟老朱抗議過。
不過這依然不改朱元璋對王保保的渴望。
“陛下您對收伏王保保還沒死心?他也不過如此罷了……
我跟徐達兩個人與他爭斗,都是攆著他跑,這人有什么好惦記的……”
常遇春很不理解朱元璋對王保保的情節,他也曾經質問過老朱。
后來才有了史書留名的“遇春雖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老朱在這件事上,盡顯渣男本質,常遇春也當了一回牛夫人。
朱元璋笑道:
“遇春,朕知道你你不服氣,你和徐達都是不弱于他的人物!
但王保保有王保保的好,這樣的人才留在北元,確實可惜!
他雖然在你們手里常敗,那是因為我大明的實力太強,萬眾一心!
王保保能一邊要應付我們大明如云將星,又要跟后方勾心斗角,他能將北元維持住這個局面,已經不容易了!”
朱元璋對于真正的人才,從不缺乏耐心。
常遇春也是服氣了。
“如今上都都丟了,朕再讓人去勸降,應該可行……”
老朱提起王保保,全然忘乎所以,他是個急性子,此時就想著馬上回宮起一份詔書,給前線送去。
“遇春,你好好養傷,朕回宮了!”
“陛下,我送您!”
“不用,你身子骨不好,就留在書房吧!
對了,朕今天跟你說的事,你應該記得保密!”
“陛下,遇春絕不透露一星半點!”
囑咐完常遇春,朱元璋帶著朱標出門。
他見太子東張西望,知他是想見見常家姑娘,老朱也不點破朱標那點小心思,只是往前走。
果然,過了后院,常家人趕緊過來送行。
常家丫頭一雙美目,也流連在朱標身上。
朱元璋嘆息,就兩人那份情愫,他還真不好拆散彼此。
“走吧,別看了!
要不要朕早日把婚事定下來,免得你提心吊膽?”
“父皇!”
朱標訕笑,最近藍氏惡了皇帝,他還真的很擔心自己的婚事有變。
別看朱元璋對常遇春極好,可如果他覺得常家姑娘不是良配的話,他還是會變卦的。
畢竟,常家姑娘和他自己身上,也不過只有長輩們指腹為婚的約定,卻沒有真正以皇帝的命令賜婚。
上了車馬,老朱讓錦衣衛快些。
朱標看出父皇的心思,問:
“父皇,這王保保真值得您花費如此心力?”
“那是自然,這樣的名將如果能爭取過來,是我大明的福分,也是對方的損失!
天下能和王保保媲美的帥才,唯有徐達……
遇春雖然勇猛,但在大戰略上卻差了一籌!
更何況,朕私下問過蕭神醫,遇春回不去戰場,恐怕是大概率的事。
可惜啊,可惜……
朕雖然得了天下,卻依然有求不得之人……”
朱標默然,在王保保這件事上,朱元璋多少有點走火入魔。
尤其常叔叔的情況,加劇了朱元璋對名將的渴望。
大明并非只有北方邊患,南邊的云南,西邊的吐蕃,東邊的倭寇,四面八方都在打戰……
如果父皇能招降王保保,也算是一件好事。
……
幾日后,晨。
張異起身,雷打不動地打了一套太極拳。
小孟瑤送上一份李氏做的早點,吃完之后,張異就開始畫圖紙,準備讓人找工匠給打造一臺紡織機出來……
外邊,老陌通報,有人到訪。
他起身迎接,果然是劉伯溫。
這小老頭自從改革稅法之后,倒是沒少來他這里湊熱鬧,
兩人的關系依然是那樣,雖然談不上壞,但也沒有因此成為忘年交。
老劉來此,是告訴張異,幾日前皇帝已經宣布,將新的商稅試點下放浙江,關于糧長制度,里甲制度和新商稅試點,正式落地。
朝堂中引發了不小動靜,有人反對,有人支持……
還有一部分人覺得皇帝太過激進。
不過在海盜案的余威之下,朱元璋推進起來,幾乎沒有阻力。
浙江的試點開始,轟轟烈烈的展開。
劉伯溫談不上高興,伴隨著試點的展開,海禁政策,也落地了。
山東、浙江、南直隸沿海州府,禁止百姓入海……
朱元璋對這件事嚴格要求。
福建,廣東,因為情況特殊,老朱并沒有直接下令,但身為穿越者的張異知道,最多三五年,海禁的事依然跑不了。
政策的推動下,是無數人的命運受到影響。
劉基顯得有些無精打采,或者非常忐忑。
浙江是他的故鄉,這個試點的政策如果不行,恐怕他要背著鄉親們的罵名……
“如果工商業不足以吸收掉多余的人口,老夫恐怕無臉見江東父老!”
劉伯溫自己也沒有覺察,在張異這里,他倒是可以盡情吐露心中的不安。
張異呵呵笑:
“就陛下今年的大移民,浙江的土地矛盾沒那么嚴重……”
“關于商稅改革,同樣也激起地方商人的反對,以前朝廷的稅改不過三十稅一……但是按照新的稅法試點,這對于巨富來說,反而負擔更重!
他們本來就斷了海禁的路子,又被提高商稅……
我朝中許多同僚,已經準備讓家人遷出浙江……”
劉基說到此處,頗有一種眾叛親離的感覺,張異能感受到這位傳奇名臣的疲累。
浙江從南方開發開始,就一直是風水寶地,哪怕延續到數百年后,依然是如此……
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情況,浙江人能政治,經濟各方面全面開花,逐見著地方的人杰地靈。
可是人杰地靈也有人杰地靈的煩惱。
因為經濟發達的緣故,在浙江經商的地主多如牛毛!
劉基動了這么大一批人的利益,哪怕他的初心是為了家鄉的未來,可依然不被許多人理解。
他這個浙東派的領袖,都感受到來自老鄉們的質疑。
“劉大人這是怕了,還是累了……?”
“不過稍微感懷一下,老夫自有取舍,不用你安慰!”
小老頭明明是來傾訴的,卻傲嬌得不行,張異也懶得揭穿他那點小心思。
“海邊的百姓,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來源,這也很很考驗地方官員的執政能力……”
張異默然,在政策落下的時候,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騷亂,這些騷亂之下,可能就是許多人的家破人亡。
這次浙江的改制,已經是做好準備了。
可他也明白劉基的擔心。
海禁后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地方能不能消化吸收?
發展起來的工商業試點,能不能達到朝廷預期的效果。
浙江已經成了朝廷的藥園子,試錯了,于朝廷來說沒什么,可是落在浙江百姓頭上,那就是災難……
張異理解劉伯溫苦惱,他突然想起一件事:
“劉大人要是有空,可跟我去一個地方……”
“何處?”
“去了便知!”
張異讓離青陌備車,出了門,一路朝著自己的田地去。
等到了地方,劉伯溫跟隨張異下車,望著一望無際的田野,劉基并不明白張異找他干什么?
“劉大人可曾了解民生,知道百姓疾苦?”
張異的言語中帶著一絲挑釁,劉基冷哼:
“你真當老夫是那五谷不分,四肢不勤之輩……”
他說完,突然意識到張異想要帶他看什么東西,劉基不由將目光落在農田之上,一開始,劉伯溫其實沒有發現這片田地的異常,
可就如他所言,相比起一般的讀書人,劉基并不是那么缺乏生活常識。
“你要帶老夫來看的,是這些東西?
這稻田的產量不錯……”
張異點點頭,道:
“那劉大人認為,這稻田一畝能產多少?”
“二石?”
劉基不確定,張異指著遠處勞作的農民道。
“大人為什么不去問問?”
劉基看了張異一眼,主動前去,尋找地里除草的農民。
等過了一會,他失魂落魄回來。
“他說得是真的,真有三石的畝產?”
“雖不中,也不遠!”
張異笑笑,回答!
“怎么做到的?”
“糞丹,還有一種新的稻種……
劉大人難道沒聽說過,我正一道一直宅推廣的種田技術?”
正一道利用藥王太上推動的改革,劉伯溫記憶猶新。
可他還真未仔細研究過其中的變化,等真正看到眼前的情景,劉基才明白,龍虎山干了一件大事。
也許可以改變華夏國運的大事。
農耕之術,雖然是下里巴人的東西,但民以食為天。
任何能提升糧食產量的技術,都值得期待。
劉基不信,又跑回田里,來來回回走個不停。
“你的意思是……這也許是,能改變浙江百姓的東西?”
“是,也不是!
但貧道覺得,我龍虎山的努力,終歸沒以后白費!”
“少給我賣關子,這寫稻子是什么?”
“占城稻,從南方流傳過來的種子,我一位叔叔試種了一批,貧道覺得,可以獻給皇上……”
“走,老夫帶你入宮!”
劉基拉著張異的手,急得不行。
可是走了兩步,他似乎想起什么,又尷尬不已。
張異很奇怪,這老頭怎么了?
對于入宮面圣,張異早就做好準備。
只是不知道為什么,不管是老張也好,其他渠道也罷,他和那位陛下似乎總是缺了一些緣分。
張異也不以為意,劉基倒是自顧尷尬起來。
“關于工商業稅和吸收就業,小道也許能盡一些綿薄之力……
我有一位長輩,應該也是浙江的商人,小道正準備與他試驗一種新的生意模式,到時候會招收一些工人……
就是不知道,陛下會不會允許……”
劉基巴不得張異轉移話題,趕緊順著他的話說:
“應該沒有問題,你準備與他做什么生意?”
“紡織業……”
張異將工廠的管理模式大概給劉基說了一遍,流水線……
還有其他林林總總,都把他聽得感慨萬分。
雖然聽不懂,但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劉基遲疑了一下,問:
“不知道你那位故人,叫什么名字!”
“黃和,應天府內觀海書局,觀海樓和對面的布行,都是他的生意!
劉大人認識他嗎?”
劉伯溫搖搖頭,突然,他身體微不可查的震動一下。
“黃和……”
“我正在研究新紡織機,如果弄好了,黃叔叔估計會上門找我,到時候,我倒是可以給他引薦一下……”
張異回頭,卻發現劉基心不在焉。
“那自然好,老夫也想見見這位傳奇商人……”
劉基的話中,透著一絲古怪之意,但他很快轉移話題:
“這水稻收割的時候,記得通知老夫,我親自過來看……
如果可行,我一定稟告陛下!”
劉伯溫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
此事,張異朝著遠處的離青陌喊道:
“老陌,咱們準備走了!”
老劉和張異上了車,一路無言。
劉伯溫似乎有心事,低頭思索,卻不說話。
張異也樂得逍遙,自顧盤算起關于珍妮紡織機的事。
這紡織機要復制出來不難,不過暫時還是要把保密工作做好。
這可是來自于三百年后,跨時代的技術變革。
就如當年黃道婆將瓊州的紡織技術帶回松江一般。
馬車緩緩回到清心觀,劉伯溫下車,卻發現還有一輛馬車在道觀門口候著。
“是常遇春!”
劉基認出常府的馬車,低聲說了一句:
“老夫就不進去了!免得尷尬……”
劉基和常遇春雖然沒有矛盾,但他剛壞過常遇春文入中書省的好事,自然不會去找不自在,他上了自己的小驢車,揚長而去……
只留下張異在門口,聳聳肩。
“去觀海書局……”
劉基走遠,吩咐仆人往城里走,走到半道,他臨時換了目的地。
馬車停在觀海書局門口,劉基觀望。
觀海書局是個新書局,他卻是第一次光臨。
“這位老爺,您想買什么書……?”
“你們這里,最近有什么新書?”
“看您老想看什么,我們這的三國、水滸、還有各種話本小說不錯……”
劉基打量著觀海書局的一切,才發現原來這里有許多有意思,且風靡應天的書,他聊了半天,卻沒有發覺這家書局有何不同?
劉基買了幾本書,出去,卻見一人與他錯身而過,進入觀海書局后邊。
劉基愣住,此人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以他過目不忘的本事,卻記得那人。
那個人,他在宮里見過。
“錦衣衛!”
錦衣衛的許多人手,來自于皇帝的儀鸞司,
那人絕對是曾經的儀鸞司的一員。
“呵呵,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