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徽心中也挺一言難盡的。偏龐統(tǒng)還說可惜了。司馬徽倒是可惜了他這情商負值的人。
這樣的人進了宦場,是要被排擠的,不合羣啊。哪怕不被排擠,也被排斥,不願意深交和來往。所以,這人就是刺兒頭。任何團結(jié)的羣體裡都未必歡迎這樣的一個人。
所以賈詡,陳宮等人都知道龐士元在徐州呢,可是沒有一個人來尋他的。這麼久了,也不知道是怕搞不定他,還是因爲(wèi)呂嫺不在,所以降不住這個人來用。
賈詡來找過諸葛多少回了,可是,卻沒一回來尋過龐統(tǒng)。才名不相上下,學(xué)識,能力,都不相上下,龐統(tǒng)真的得反省一下自己。偏偏這個事,還不好說的。
司馬徽看了一眼諸葛。覺得他纔是會收斂才學(xué)和鋒芒的人,宣場名聲,恰到好處。雖然有時候也做作了點,但是龐統(tǒng)就真的還不知道什麼是分寸,他一身才學(xué),不知道該收斂的時候一定要收斂,纔不會傷到人,別人纔會不懼之,而願意與之交流。
龐統(tǒng)在徐州,雖一心想要被撿了去重用,但是,只怕還得要搓磨好一頓,纔能有真正得用的時候。
袁耀與劉琦算性格溫和的人,卻都能被他給誤傷,換了其它性格不讓人的,這龐統(tǒng)……
而這分明是個展示好感的機會,這兩個人若是來往好了,龐統(tǒng)想要獲得他們的敬重是很簡單,他本來就是十分有才學(xué)的人,可他偏不。
司馬徽是真的有心想薦龐統(tǒng)上去的,但是,現(xiàn)在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他一眼,竟是無法上薦。
要不,等女公子回來再說吧。
嘴毒的人要等她這樣的人來才能治了。
嘴毒與嘴毒也是不一樣的啊,呂嫺縱是女子,也是呂布的女兒,自身威高權(quán)重,她可以打趣人,嘴毒拉仇恨,可你龐士元,真的還沒到那份上。
呂嫺這樣的,嘴毒起來,叫人不輕狂枉少年。
可是龐統(tǒng)便是才子,嘴毒起來,也頂多獲得一句,恃才狂傲,不知所謂。而他比起呂嫺還特別的不知輕重,不知分寸。
呂嫺以前嘴毒罵陳珪父子的時候,也是有目的,看她會沒事去得罪不相干的人嗎?!她從不。
再者說,世人對明主都是寬容的,但對龐統(tǒng)可未必啊。
這龐統(tǒng),做人方面,真的還得先好好學(xué)一學(xué)先怎麼低頭再說。
這一點,他完全不如諸葛。
諸葛一言不發(fā)的,不是肚子裡沒貨,而是沒益處的時候,他從不願意做無謂之爭。他對壓人一頭這樣的意氣之爭,完全沒興趣。
真正的較勁與較量的時候,他也從不客氣。
司馬徽心裡愁啊,看龐統(tǒng)這四處碰壁,也不知道要走多少彎路,心裡其實也有點鬱悶。而對諸葛呢,對他認定了,怎麼也勸不回的事也很鬱悶。
他欣賞這二人,看重這二人的大才,偏偏有才之人,都特別狂放傲氣凌人。不大聽進別人的意見。只是表現(xiàn)不一樣,龐統(tǒng)外放,諸葛收斂,其實本質(zhì)一樣,不聽別人的。
所以,現(xiàn)在司馬徽也就專心的弄教育了,能薦就薦,不能薦就算。
算起來,司馬徽真正能合得來的人,只有徐庶。與徐庶幾乎無話不談,徐庶性格真的就是恰到好處。不是那種有才要壓人一頭,處處意氣之爭,也不偏執(zhí)的真正士子。
莫名的,竟然有點想念遠在壽春的徐庶了。
甚至連陳登,都比這兩個特別難搞的人可愛的多。
袁耀不理會龐統(tǒng),當(dāng)他是空氣,卻是看向諸葛,道:“敢問臥龍先生,耀與劉公子可與先生有隙怨?!”
他的眼神灼灼,帶著點質(zhì)疑。劉琦倒不料袁耀竟會直奔主題,竟真的問出來了。
這樣的事,一般都是心照不宣。不料他有意氣去戳穿。
諸葛微笑道:“並無隙怨。”
“可與先考有仇恨?!”袁耀道。
“既無私怨,也無私仇。”諸葛道。
“好,好一個無私怨而無私仇,既是如此,爲(wèi)何非要置耀與劉琦於死地?!”袁耀道:“我本無辜。”
諸葛嘆了一聲,道:“亮知無辜,所爲(wèi)者,天下耳。”
“天下?”袁耀似笑非笑道:“誰的天下?誰的仁義?成全的是誰的勢?敢問,諸葛,若爲(wèi)天下,不顧義,牽連無辜,可否良心有所損傷?!”
諸葛看他目光灼灼,道:“兩位公子若進徐州,損傷更大。”
這算是狡辯了吧?!
袁耀看著他,道:“先生算盡天下,只恐也未必能真正的被天下所容。在耀看來,先生如此,既損義,又損仁,牽連無辜,無視犧牲,耀與劉公子的確勢微,任人宰割,然而,自問順勢而爲(wèi),倒不如以仁義爲(wèi)名,而機關(guān)算盡的小謀小略者所獲得的才名多也。在此這一點上,耀真是遠遠不如。”
這算是不給臉面,直接與諸葛懟上了。如此譏諷,是完全的不給面子也。
司馬徽沒說話,事情以後,他其實猜到了是諸葛用計所爲(wèi)。只是,他不贊同,也沒辦法。這真的不是關(guān)於仁義的問題,而是選擇和立場的問題。
諸葛站在了徐州的對立面,其實註定了必定計從旁處出的宣戰(zhàn)。
而袁耀出言諷刺,其實也不過是隻能解解氣,在這天下,說諸葛做的不對,真的算不上。
還是立場的事,任何立場中的謀臣,這樣的小計,層出不窮。
諸葛受限在此地,這等拙計,其實還施行的不夠完美。
然而這亂世天下,其實不能說諸葛做錯了。當(dāng)然,袁耀也沒說錯。更多的時候,事情不分對錯的。只有敵對和立場。
“還教公子明白,亮不得不爲(wèi)。實無意有私而傷袁公子與劉公子。”諸葛拱手道。
袁耀看著他,見他既沒有否認抵賴,也沒有表現(xiàn)過歉意,反而坦坦蕩蕩的,便知道,他的心絕對不在徐州。
既然不是爲(wèi)私怨,而爲(wèi)立場,袁耀諷刺兩句,也就不能多說了,說的多了,反而顯得自己只有嘴。
他如今已入徐州,若是不意外,將來諸葛去輔佐劉備,必定也是敵對的立場。
既是如此,他便不能因爲(wèi)這事而讓自己糾結(jié)於此私怨當(dāng)中去。其實不過是這個事本身,還是將來註定的敵對,若是太在意,反而落下風(fēng)了。
很多事情的發(fā)生,真的不是這些因素決定的。
因此,袁耀道:“諸葛先生如此坦蕩,並無遮掩,倒叫耀意外。既是如此,將來便盼著能與先生一較高下的一日。”
“若有那日,是亮之幸。”諸葛大方的拱手道。
袁耀道:“不料先生如此坦蕩,令人佩服。只是耀有疑問,先生如此不掩遮,不懼永無離開徐州之時矣?!”
諸葛笑道:“亮既不爲(wèi)家族所累,也不爲(wèi)人身所牽絆,便是不能離開,無非是捨得一寄宿之身,無有不可拋者。”
這是說,用家人威脅他,沒用,哪怕以死懼之,他也不懼死的意思了,也就是說,真的要殺他,他也不怕。
這個人,倒是挺有意思。再加上名聲如今已傳開,真的要殺他,有名聲護著,恐也有幾分篤定徐州困不了他太久。
只是這現(xiàn)狀之下,竟還能如此篤定與悠然閒適,半點不急,還能精細布局,這個人,沉穩(wěn)不可探到底。
袁耀心中便明白,他是有幾分依恃的。
這倒有點死豬不怕開水燙,無有偏執(zhí)的樣子。
“原來如此。”袁耀道。
二人點頭示意,無論棋局上,是怎麼將對方當(dāng)成棋子一樣攪殺的兇悍和驚險,而棋手也是能面對面談笑自若的。若是惱羞成怒,反而落於下乘了。
袁耀此時倒增有了幾分較量之心。
他斂下眼,尋思著進了外事處也好。竟有幾分盼著要與此人較量一二了。
司馬徽只是笑,不參與。
而龐統(tǒng)卻笑道:“孔明對劉琦公子如此不留情面,將來若去之荊州,只恐劉景升未必不會秋後算帳。”
劉琦笑了笑,心道,他的父親纔不會爲(wèi)他得罪劉備。到底說父不好不妥,因此心裡卻是涼涼的這樣想了一念。
“劉景升仁德也,必知吾今日之不得不爲(wèi)的無奈,既爲(wèi)大局,必不怨怪。”諸葛道:“劉景升非糾於私怨之人。”
龐統(tǒng)道:“劉玄德有賢名在外,的確無人可傷。”
劉琦當(dāng)聽不懂。便是不因劉玄德,有蔡氏在,他這個所謂的荊州長公子,不過如此。
誰又能放在眼裡了?!便是袁耀,其父一朝落敗,初來徐州,還有袁氏各舊部皆在,還不是照料被奚落,把他說的好似來要飯的一樣。而他這個落魄公子,在他們眼中,也不過是棋子而已。
人貴有自知之明,劉琦心知肚明,他沒有袁耀不得不入仕的無奈,因爲(wèi)他想要護一護袁舊部,也想要自由,只能融入。
而他,更知自己,既無大才傍身上進,又無勢可轉(zhuǎn)寰而立身,既是如此,不如潛心學(xué)問。將來……將來的事,將來再說。
以退爲(wèi)進,未必不是好事。
這個時候摻合進去,他這樣的,又是誰的對手?別說不在座的,便是在座的這幾個人,能把他算計的屍骨無存。
總歸是隻有呂氏是可以信任的,因爲(wèi)他還有價值。
而對其它人,就未必了,他們在他身上只會看到挑撥,或利用的其它價值。
劉琦不是他們,可以有往前的資本,他雖有一個好出身,卻連自保之力也沒有,所以他特別的清醒。
諸葛寄居在此,被盯的很緊,是出不了書院的,因此他也知與袁耀與劉琦之間,至少是難以真正交心或深談的,因此先離開了。
龐統(tǒng)見二人也不願意與自己交談,因此也無奈離去了。
他自來尋友,便一直寄居在此,儼然是不甘心的棄徐州離去的。
二人走了,司馬徽才笑道:“兩位如今已至徐州,往後自有前程。”
兩人這才放鬆了,道:“多謝先生吉言。呂氏是可以信重的人。”
司馬徽點點頭,笑道:“徐州的變化,連徽都不曾預(yù)料過。女公子身上有太多的驚喜。”
若無她,呂布這個人,想要取信於別人,是不可能的。徐州也絕不會以此開局,一個漂亮的開局。
“袁公子,袁氏將與呂氏捆綁,還請袁公子真正的認同,成爲(wèi)徐州的一部分。”司馬徽道:“無論這其中有多少挑撥,當(dāng)今天下,可以令袁公子深信者,唯徐州而已。僅呂嫺而已。”
袁耀道:“耀自深知。”
來徐州都差點死了幾次了,他當(dāng)然明白。
“劉公子也是如此,”司馬徽道。
劉琦苦笑道:“琦雖出身士族,終究只是案板上的魚。”
“當(dāng)今天下,誰不是案板上的魚肉呢,”司馬徽道:“若非如此,又怎麼能顯得不將人當(dāng)魚肉的人之可貴之處呢?!”
“早慕先生之名,不料先生竟如此欣賞女公子。”袁耀道,“只是爲(wèi)何不入仕輔佐?!”
司馬徽哈哈大笑,道:“天下大才可輔者,有龐統(tǒng)之流,大才不缺,徐州人才濟濟,也不少徽一人。”
“況且若不助徐州作教育之事,此事又有誰來做?!”司馬徽道:“徽已立身於此,並不屈才。”
這是半點不委屈,主動願意做了。爲(wèi)徐州培養(yǎng)人才,指點人才,甚至主動完美解釋課本,做這樣的小事。
也是,司馬徽不做,也總得有人做的。勿以善小而不爲(wèi)。
“先生令人佩服。”袁耀笑道,“爲(wèi)徐州留人,薦才,不遺餘力。”
“可惜,想留的留不住啊,而能用的,偏偏還有刺。”司馬徽道:“兩位有所不知,此二人皆有大才,得一人可得天下。可惜,但爲(wèi)大才,脾氣太大,也是頗叫人無奈。”
司馬徽看得上的,諸葛看不上,能有什麼辦法?!又不能代替他做決定。
“得一人可得天下,此言未免誇張,”袁耀笑道:“耀以爲(wèi),徐州考試製度,纔是真正的將天下之才一網(wǎng)打盡。一人之智,可敵盡天下之心?!一人之智有限,衆(zhòng)人之心難敵,所以耀雖來二日,只恐將來天下所謂大才,敵不過徐州衆(zhòng)智也。”
司馬徽哈哈大笑,道:“袁公子高見,倒與徽不謀而合。”
若非如此,他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甘心留在徐州?!
“只是見二纔不用,難免可惜。”司馬徽無奈的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