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是這樣的想法,楊廷和和王鰲又何嘗不是如此。
天津衛的這個案子,等于是扯下了整個朝廷的遮羞布,就如這楊廷和,他是吏部尚書,吏部往年的屢次功考,姜昕都十分優異,一個如此殘暴,如此貪婪的官員,居然屢屢被吏部評為優秀官員,楊廷和怕是難辭其咎。
這事兒一旦傳出去,吏部肯定要遭人詬病,牽涉到了吏部就牽涉到了楊廷和,楊廷和的聲望怎么辦?
而王鰲呢,其實也差不多,他負責整肅吏治,結果眼皮子底下這么大一個蠢蟲居然犯了這么大的案子才被發現,老臉怎么擱?
君臣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然平時里明爭暗斗,各種使絆子背后刀子,可是現在,他們的想法卻都出奇的一致——這件事,必須要捂住,捂不住大家都沒好果子吃。
雖然都抱著這個念頭,可是誰都沒有把心里想說的話說出來,畢竟這話說出來,難免顯得自個兒急于想推卸掉責任,若是遠在天津衛的那位徐侍讀曉得事情會演變成這個地步,多半也不知該哭該笑了。
甚至于如此駭人聽聞的事,將來還要記錄入明實錄,而這明實錄要流傳于后世,說不定就成了嘉靖昏庸的罪證,也會成為楊廷和、王鰲尸位素餐的佐證,對于這天下熙熙攘攘的人來說,眼前的利益是最重要的,所謂皆為利來皆為利往,可是對于天子和閣臣這樣的人物來說,后世之名卻是意義非比尋常,他們的所有決定,都必須為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權衡、考量,天下的利都被他們占了。而這個名自然就成了他們追逐的焦點。
楊廷和咳嗽一聲,終于道:“陛下呢,陛下是什么意思?”
皮球又踢到了嘉靖的腳邊上,難得楊廷和也有不專斷的時候,難得他還以嘉靖馬首是瞻。
嘉靖臉色很不好看,卻又無可奈何,只得道:“姜昕是必定要處置的,可是為了杜絕坊間非議,就以貪瀆的重罪懲辦?!?
王鰲不由道:“如何量刑?”
嘉靖沉吟:“自然是越重越好。就說是為了以儆效尤,震懾不法官員,直接判一個貪瀆錢財尤其重大,知法犯法,又玩忽職守。三罪并罰,擬明年秋后問斬,再抄沒其家,家中男丁盡皆流放千里,女子充入教坊司為奴,二位先生以為如何?!?
雖然不是以謀反論處,不過這個懲罰卻也差不多了。雖然家眷的性命是保住了,不過這又是流放又是為奴,其實和誅殺也沒什么區別。
聽了嘉靖的話,楊廷和和王鰲立即道:“陛下圣明?!?
嘉靖聞言苦笑。平時的時候也不見圣明,現在大家一起捂蓋子的時候,反而真心實意的稱頌圣明起來了,他踟躇道:“既然姜昕是貪瀆。那么塘沽的案子,又怎么辦?”
楊廷和毫不猶豫的道:“這個容易。這些人本就是海賊行徑,不妨就說他們是流傳至天津的倭寇,倭寇侵犯天津,我大明武英殿校尉克日剿賊,所有涉及此事的,統統就地處決,這件事,自然也就無人問津了?!?
嘉靖頜首點頭,這些人確實和倭寇沒什么兩樣,說他們是倭寇自然也無人質疑,這等于是把一個案子分成了兩個案子,姜昕犯下的兩件事一分為二,將姜昕和這伙惡徒分開了問罪,并沒有什么不妥。
只是問題卻不是沒有,真正棘手的問題就在于,這件事的知情人有哪幾個?錦衣衛百戶倒是好說,他是親軍,自然不敢胡說。至于那個天津衛指揮,本身就牽涉到了許多問題,只要派人警告一下,他若是敢胡說八道,立即就可以以玩忽職守致使倭寇登陸如入無人之境的名義辦了。
可是有三個人,要堵他們的口卻不容易,這第一個就是徐階,徐階可是清流官,清流官就意味著什么話都敢說,什么簍子都敢捅,他要是把簍子捅出來怎么辦?
其二就是徐謙,徐謙這廝是出了名的唯恐天下不亂,要是胡言亂語幾句,又或者什么時候和楊廷和不對付,拿這個來做文章,這也是一個麻煩。
當然,嘉靖只要出了面,給他一點暗示他確實會謹言慎行,可問題在于,人家辛辛苦苦的把事情辦好了,讓真相水落石出,揪出了姜昕,結果卻是這么個結果,現在卻反而讓他噤聲,若是不給點好處安撫一下,顯然是很不厚道的。
最后一個人就是鄧健,鄧健在這件事上吃了很大的虧,差點連性命都沒有保住,千辛萬苦不負眾望從海外回來,結果一登岸就吃了這啞巴虧,若是這家伙不開竅呢?
嘉靖淡淡道:“徐階此次不負圣恩,功不可沒,不妨敕他去詹事府吧,圣旨今日就要發出去。至于徐謙,操練皇家校尉有功,況且此次武英殿校尉剿滅倭寇亦是大功于朝,如何賞賜,朕還要再斟酌一二。倒是這個鄧健,據聞他萬里迢迢代朕巡守四方,很是辛苦,即便無功亦有苦勞,便敕他海路安撫使司安撫使,反正朕也打算設個海路安撫使司,便讓他來就任,暫定為六品,如何?”
三個人俱都是得到了好處,徐謙暫時還沒有恩賞出來,不過肯定不會少,徐階也是運氣,本來放去了大理寺,雖然出身是極好,可是這一次直接讓他去詹事府,雖然現在太子年幼,詹事府里眼下還沒有太子,不過只要一腳踏入了詹事府,那么未來的前程必定是不可限量,由詹事府入內閣的幾率比由翰林院入內閣的幾率更加高了數倍。
至于這所謂的海路安撫使司名堂就更多了,按理來說,安撫使司是正五品的衙門,和布政使司差不多,相當于知府衙門的級別,只不過如這布政使司一樣都是名存實亡,現如今大明朝已經極少見到安撫使司衙門了,只有情況特殊時進行特設,只是嘉靖弄出了個海路安撫使司,級別卻只是正六品,可見他也只是借題發揮,說穿了,就是給這鄧健一個名份,讓他好好的跑船。
從前鄧健的官職是巡海大使,是九品武官,九品升六品,簡直就和火箭躥升一樣,不過這種事也是常有,低階的官員升官本來就容易,而到了六品之上,每一步都要難上許多,最重要的還是,從前的巡海大使不過是流官,而現在,卻等于是轉了正,轉正之后,鄧健就等于是正式的官員,并且可以光明正大的招募差役、水手等一些人手。當然,朝廷永遠是不會吃虧的,比如朝廷給了縣令、知府、巡撫們自己招募隨員和差役的權利,你想要招募多少便招募多少,當然,工資是你自己給付。
嘉靖提出來的賞賜算是極為豐厚,甚至某種意義來說,直接改變了徐階和鄧健的命運,若換在其他時候,楊廷和怕都要反對,理由就是不合規矩,只不過現在和以往不同,楊廷和自然也不愚蠢,只是點點頭:“可以。”
王鰲自然也不反對,卻不由問:“陛下,海路安撫使司分管什么差事?”
王鰲是個認真的性子,既然弄出了個海路安撫使司來,總要問清楚才好。
嘉靖沉吟道:“安撫各藩,巡視海路。”
這是一個很籠統的說法,越是籠統的東西權利就越大,比如說安撫各藩,這各藩怎么個安撫法,藩國們要和你交易,你交易不交易?藩國們國內出了問題要平亂,你平亂不平亂?藩國內部發生了爭議你要不要協調?所謂的安撫使和招討使其實職能都是一樣,都他娘的屬于啥事都可以不管,又都可以干涉,憑的全是個人愛好。
再有這巡視海路那就更是籠統了,朝廷對所謂的海路就是睜眼瞎,海上有幾個島嶼都不知道,若是遇到了海盜,你這巡視海路的安撫使司要不要管,有各國商船貿易,天朝上國又要不要管?
王鰲苦笑,心里說,但愿這姓鄧的不要學徐謙,若依著徐謙的性子來做這安撫使,把是這汪洋大海上都得翻個個來,只是身為內閣大臣,對于這種海事實在沒多少興致,就算是有興致,王老先生也不懂,最后他提出來了最后一個問題:“現在若不把事情講清楚,再有言官彈劾徐謙等人怎么辦?方才廷議上已經鬧得不可開交,陛下既然打算遮掩此事,又拿什么說辭來應付言官?”
嘉靖微微笑的看向楊廷和:“這件事,怕只有拜托楊先生了,楊先生認為該怎么辦?”
皇帝老子算是仁至義盡了,你總不能光遮丑不辦事吧,楊廷和自然曉得這個道理,他沉吟片刻,隨即斬釘截鐵的道:“這個容易,無非是四個字——殺雞儆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