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還只是一個開始,隨著又是一輪石矛雨投射過來,波利維部落之人雖然紛紛反應了過來,慌亂躲避,但這一波石矛雨還是帶走了二十個人的性命。
這下,波利維部落之人也就只剩下了四十多個人。
而恰巧就在這個時候,山洞裡面的高倫斯部落族人聽到外面的喊殺聲,以爲是有部落之人逃了出來準備解救他們,便紛紛殺出。
可就當他們殺出來一瞧,發現卻是李江率領的三十個“怪物”正屠殺著他們的敵人。
對!在他們看來,李江等三十個人就是個怪物!並且因爲情況緊急,他們一時之間也沒有認出李江等人的身份,所以嚇得本能的往身後山東退去。
而這一退不要緊,那些波利維部落之人也跟著退入了山洞,如此一來,當李江等人來到跟前時,卻是一臉懵逼,尤其是李江,他在懵逼之餘,卻是暗自狂喜。
他知道自己這一步棋走對了。
借刀殺人之計只要能夠成功,他便可以贏得高倫斯部落族人的民心,而且還可以一石二鳥,將波利維部落之人一網打盡。
果然,這個之前早就計劃好的計策最終還是成功了,他不僅將波利維部落之人重創,而且恰到好處的逼得這些殘兵敗將一起退入了山洞之中。
“菲利普,你即刻率領阿里山等二十餘人前往部落,解救被俘虜的族人,我率領剩下之人圍住山洞,見機行事!”
李江這話一出,在場之人卻是十分疑惑,但他們似乎腦袋比較簡單,只是猶豫了片刻,並沒有發現這是李江的陰謀,便按照李江的話去做了。
..........
再說此時,當波利維部落之人退入山洞之後,便立刻與高倫斯部落殘餘之人展開了一場血戰,隨著雙方大打出手,退入山洞之中的雙方也都開始陸續死人,可是雙方卻沒有意識到李江等人並沒有趁機進入山洞。
很快,雙方血拼大戰便宣告結束了,勝利一方自然還是波利維部落,畢竟他們有著四十個人,而高倫斯部落雖然人數有著十七八個,但個個受了重傷,根本不是波利維部落對手。
當然,波利維部落殘餘之人儘管勝利了,但是他們卻是鷸蚌相爭,便宜了李江這個漁翁。
原來,當山洞內大戰正在進行時,一部分人提議立刻殺進去,但李江卻否定了這個想法,他提出如果這時候殺進去,一則會誤殺,畢竟山洞內空間狹小,且光線極爲黯淡,二則,他們是投擲兵,進入山洞,施展不出其本身優勢,進入山洞之中,缺陷太明顯了。
當然,這些都不是關鍵,李江之所以這樣說其實就是讓雙方自相殘殺,最後他好進入其中收拾殘局。
而且爲了堵住衆人的嘴,他還提出可以考慮採用火攻,他說只要能夠用煙燻山洞,他們便可以“解救”首領。
煙燻之法自然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同意,可他們簡單的腦袋卻不知,這根本就是李江的誤導,雖然煙燻沒有徹底密封的山洞或許不會導致人死亡,但是會嗆得人不停流眼淚,最後會因爲受不了煙燻而乖乖逃出山洞。
這種戰術聽上去的確很不錯,可煙燻卻需要時間準備,起碼點火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或許就是這點火時間的時間關頭,山洞內恐怕早已分出了勝負。
果然,結局已然盡在李江掌握之中,當煙燻山洞開始之後,能夠逃出山洞的也就只有波利維部落四五個人,其餘人不是死了,就是被嗆暈在了山洞之中。
看著眼前四五個倒在山洞入口的波利維人,李江立刻命人將其捆綁,在等待煙消散之後,他則率領衆人進入山洞,裝作在山洞內搜尋了一番,而後便帶著高倫斯首領屍體以及波利維俘虜往高倫斯部落而去。
..........
這是大暴雨來襲的第三天,雖然暴風雨依舊下個不停,但是高倫斯部落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距離上次部落鉅變已經整整一個月了,如今的高倫斯部落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首領“意外”戰死以及大祭司被憤怒衆人處死之後,被李江解救的高倫斯部落族人便將李江奉爲了整個部落唯一的掌權人。
在他們眼中,李江不僅僅是他們的救命恩人,更是他們的大祭司,大首領,大巫尊,是引領他們走向光明未來的“神人”。
至於他們爲何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其實不僅僅要歸根於李江的借刀殺人奪取民心計,更爲關鍵的是還是他給衆人帶來的實際利益。
準確的說是給他們帶來了吃飽住好穿好等一系列的美好生活。
因爲就在這一個月之內,李江不僅帶入徹底征服了波利維部落,將其部落之人貶爲了奴隸,作爲免費勞動力幫助高倫斯部落之人,而且還發明瞭陶罐,水車,找到了燧石改進了點火方式,而且他還讓尚陽教會了部落之人捕魚,以及設置更爲巧妙陷阱捕獵。
除此之外,他還燒製了最爲簡易的泥質磚塊,瓦片,帶領著衆人砌築了部落內最爲神聖的議事堂。
當衆人踏入議事堂的那一刻,衆人這才發現這屋子不僅比他們以前住的屋子堅固許多,而且還能擋風避雨。
可以說,有了李江這個穿越者一些簡單的發明創造,他們的生活質量已經翻了好幾個檔次,起碼他們再也不用擔心吃不飽,或者被暴風雨侵襲了。
但對於這些,李江其實是不太滿意的,因爲在他看來,這樣的進度還是太慢了。
雖然他目前能夠掌握的人口足有八百九十三人,但是青壯年卻只有兩百一十四人,這其中還包括波利維部落的那些俘虜,除此之外,其餘之人不是老人小孩就是女子,這其中小孩就佔據了一半。
可以說這樣的人口規模給他的感覺,他就像是一個部落的小酋長,連中原大地某個山寨大王都不如。
這可與他的偉大事業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