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張輔雖然已經不喜歡出風頭了,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就一直沉默下去,在大是大非面前,他還是勇于開口直言的,這不,當一眾朝臣都猶猶豫豫的時候,他再次站了出來,極力支持大明迅速出兵,插手草原戰事。
瓦剌與韃靼同屬于草原兩大霸主,又是北元殘余最大的兩個部族,如果其中一方徹底消亡,那贏得一方肯定會失去控制,到那時,大明就不再是面對兩大勾心斗角的草原部族了,而是一個統一的草原部族。
對于如今的大明而言,這絕對是一件不愿看到的事情!因而張輔這位戰功赫赫的主帥,自然要極力支持大明出兵,將腳跟還未站穩的瓦剌削弱驅逐。
不得不說,張輔的決議十分正確,事實上,此時的瓦剌雖然輕松干掉了韃靼,但是韃靼還有著數十萬部族,這些部族雖然失去了控制,但是一旦韃靼殘余勢力卷土重來,必定會給瓦剌帶來不小的麻煩,而且此時瓦剌大軍也征戰多日,再加上草原上暴風雪緣故,糧草已經漸漸供應不上了,因而這時候大明出兵才是最佳的時機。
因而,此時的瓦剌大汗不得不一邊大肆打壓拉攏韃靼部族,一邊盡可能的湊齊糧草,甚至為了節省糧草,他還下令將一部分韃靼牧民之中的老人拋棄。
而這在草原上,其實是最為常見的處理方式,在草原上,一旦遇到災害,如暴風雨,蝗災等自然災害,草原部落為了生存,會選擇將一些老人給拋棄,雖然這種做法很不人道,但是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這樣去做。
而此時此刻,瓦剌大汗這樣做,雖然很有可能會讓一部分韃靼人極為憤怒,但是這也是瓦剌最能節省糧草的措施,畢竟此時的韃靼部族牧民也同樣算是瓦剌的子民了,如果不能將他們的心收服,恐怕會給瓦剌今后的統治帶來無盡的麻煩。
正所謂兩相傷害取其輕,瓦剌大汗也只能這樣做了。
可他卻并不知道,此時在他們東面的奴爾干都司地區,一個傳言在迅速的傳播,而且這個傳言經過當地部族以及東面的一些草原部族傳入了韃靼部落之中。
傳言是這樣的,據說在東面有一個擁有無盡財富,無盡糧食的部族在招收子民,只要你過去,不但會給你提供糧食,還能夠保證你們的安全,甚至還能夠獲得大量錢財。
盡管這則傳言僅僅只是傳言,大多數都不信,可是此時草原上遭了大災,一些不甘心的牧民在經過一番斟酌之后,還是決定冒險前往東方,去那個部族下生活。
而這也是草原各部族傳統的融合與分裂方式,畢竟草原上的部族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為了生存,他們可不會管什么是否為韃靼或者瓦剌亦或者是其他部族。
這點與華夏正統漢人倒是有些不同,在漢人的傳統觀念之中,漢人始終是漢人,如果你投靠外民族,那就是徹徹底底的民族罪人,是要遭受萬人唾棄,遺臭萬年的。
當然,這些都扯遠了,再說此時,當有少部分牧民帶著一絲期待,悄悄帶著一家子冒險遷往東方的時候。
在奴爾干都司城內,騰格爾斯與格納斯二人也在商議派出一支遠征軍押送著大量糧食前往西邊靠近韃靼的區域。
因為根據李江制定的計劃,這次并不是要殲滅多少瓦剌大軍,而是要分化削弱瓦剌大軍的實力,因此其他非戰爭手段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比如這次的傳言便是計劃之中的其中一環。
在李江的計劃之中,這則傳言不管結果如何,肯定會有少部分韃靼人相信此傳言而選擇東遷,到那時,遠征軍只需妥善接待這些牧民,并且將其安置下來,到那時,傳言就不再是傳言了。
事實上,局勢也正朝著李江所制定計劃那般發展著,這不,才過了不到十天,韃靼部落之中,又有一則傳言在迅速傳播,尤其是瓦剌大軍鎮壓韃靼部落不穩的情況下,這則傳言的可信度在迅速增加。
一些小部落可是悄悄逃亡,雖然瓦剌大軍幾次鎮壓,可是越鎮壓韃靼部落的牧民就越反彈,一些有心人開始趁機串謀,開始了大規模逃亡。
也就在這個時候,翰難河衛,這個靠近捕魚兒海的大明設立的羈索衛所之內,一支數千的大軍正駐扎這里,而且周圍已經修建了冰堡,冰堡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因為靠近山崖處,因而地勢險據,易守難攻,而且此時堡內囤積了大量糧草,足夠十萬人食用一個月之久了。
并且,這時候,還有源源不斷的番薯與土豆從小琉球島,也就是東番島運過來。
說起來,番薯與土豆這兩種高產作物雖然產量目前還比不了近現代那般,高的嚇人,但比起此時的水稻小麥來,畝產產量可是高多了,尤其是在東番島,此時的東番島,漢華王國盡管只占據了臺南之地,但是所囤積的番薯卻已經達到了百萬斤,這么多番薯當地的人肯定是吃不完的,所以這時候正好可以運往北方。
.........
三日之后,翰難河衛所堡內,騰格爾斯與格納斯正在聽取著麾下文吏的匯整。
“啟稟兩位都督,目前堡內收留牧民共三千七百八十三人,牛羊七百三十四頭,堡內存儲有糧食豆三萬斤,番薯........!”
聽著文吏的回報,二人時不時點了點頭,直到最后,騰格爾斯揮了揮手讓那人下去之后,便看向了格納斯說道:“格納斯,這人還是太少了,大統制之前就有過交代,至少讓吾等收留五萬人,現在才這么點人......要不咱們直接出兵韃靼!”
“不行!這樣做便是直接對上瓦剌大軍了,據蘭芳社的情報,此時瓦剌大軍光是駐扎在韃靼部落內的就有不下十萬大軍,雖然戰斗力不行,但是咱們才多少人.......貿然......”
“報.......啟稟兩位都督!東陽城有信使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