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能說話了,可一張嘴卻是廢物兩個字,這可把米小苗氣了個夠嗆,可他又不能說別的,只好哭喪著臉道:“小奴是個廢物,竟然救駕來遲,還望娘娘恕罪”說著,不停地給王皇后磕頭。
王皇后擺了擺手,又道:“去請太醫,快去”請不來王平安,普通的太醫總能叫來吧,她到底中了什么毒,會不會落下病根兒,得趕緊弄明白才行啊
米小苗連忙答應,吩咐小宦官去找太醫。他又趕緊進殿去,去處理史忠臣的尸體。史忠臣不管怎么說,只要是沒有確定他有罪,他就還是宮中的大總管,現在死了,尸體理所當然地得第一時間處理,否則下一任大總管豈不是要發怒,要知下一任大總管,可是死掉的這位的親弟弟啊
正忙乎著,外面又有人跑進來,卻是王皇后宮里的小宦官,還跟著跑來一群的宮女。王皇后可不敢再在這里多留,她一拉武媚娘,兩人一起上了步輦,飛快地跑回皇后寢宮了,暫時性地,她和武媚娘成了同盟,事情沒穩定之前,絕對是好姐妹
啟蒙殿里亂成一團,而甘露殿里,也是一團忙亂
李治今天反常地沒有正常時間去更幽堂,是有重要原因的,原因無它,是因為營州那邊來消息了。他沒法懲罰,或者說沒把事情弄明白之前,沒法再懲罰李恪了,說不定還得把人家的姓改回來,接著叫李恪,而不能叫梟恪了
長安這方面,一直在折騰著,想要出兵討伐叛王李恪,可李恪那邊卻始終沒有動靜,既沒有起兵,也沒有扯起反旗,說得明白些,就是長安這邊一廂情愿地在給人家定罪呢
連閱兵都由長孫無忌主持了,正熱火朝天地要出兵呢,可營州方面傳來了消息,是由李恪親自寫的信。說他終于逃脫了高句麗人的控制,成功地得到了自由,并且一鼓作氣,殺掉了軟禁他的高句麗壞蛋,重新讓營州回到了大唐的懷抱,一切危機都解除了
當尚書省接到這封奏章時,長孫無忌差點沒氣暈過去,他萬沒想到,李恪也不笨,而且還相當地聰明,在明知會失敗的情況下,想出了這種招術,一下子就由叛王,變成了忠于大唐的好王爺,簡直可以媲美蘇武,又可用人在曹營心在漢來形容了
原來,唐軍攻破了高句麗的國都,又把高句麗弄得戰亂紛起,營州的李恪便知自己要完蛋,他手下的幕僚和那些能人異士都是廢物,連著開會商討對策,可卻什么也商討不出來,最后連“刺客”都派到長安來了,可卻啥事情也沒解決。
而對大唐朝廷“平叛”的堅決態度,不管是李恪,還是他的手下,都沒法做出有效的應對手段,所以他們啥也沒干,整天就唉聲嘆氣,伸脖子等死了。可這么一來,在無意當中,就造成一種情況,那就是營州方面沒有任何的軍事行動,除了長安方面叫嚷著出兵外,他們是什么反叛的舉動也沒弄出來的
不是李恪他們不想,而是他們確實沒這個本事。靠嘴巴說誰不會啊,頂多費的是吐沫星子,可要是真辦起實事兒來,一群人都成了菜雞,只剩下嘴硬了
一直拖到事情沒法再拖的時候,幕僚們給李恪出了個主意,說是要逃跑,天下之大,只要肯隱姓埋名,象個普通百姓那樣活下去,總還是可以的。幕僚們聽說,極遠之處,有個地方叫做波斯,這個國家挺大的,而且很繁榮,如果能逃到這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大唐軍隊就算出兵波斯,那也會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大不了那時再逃唄,只要能活命就行
于是乎,為了生存,李恪便同意了幕僚們的建議,決定出走營州,帶著金銀財寶,去波斯過富家翁的生活
可波斯再哪里呢?聽說從絲綢之路可以到達當然,只是聽說,具體怎么個走法,李恪不知道,他手下的幕僚自認為知道,其實也是不知道
李恪帶著人,帶著地圖,從營州跑出來,就想往突厥跑,當時的突厥控制著絲綢之路,先到突厥再上絲綢之路,然后再找波斯,他們是這么想的
可剛一跑出營州,高句麗人就發現了高句麗人并沒想到李恪能逃走,這王爺也特沒出息些了,竟然臨陣脫逃,大家辛苦在此,不就是打著他的大旗么,他要是逃了,那這么多的高句麗人,留在營州干嘛?等著唐軍到來,集體砍他們的腦袋么?
急切之間,高句麗人得到消息,立即派了一隊士兵出來追趕,由于出來的太匆忙,這隊高句麗兵只有百來人,大部隊來不及調動
可天下事,就是這么有意思李恪手下的能人異士們,在和歐陽兄弟們開打時,只要打就是輸,就被歐陽兄弟們給剁了,可跟高句麗人開打,他們竟然大獲全勝
中原的“輕俠”們,對一切屬國番邦都有心理優勢,打不過中原其他的輕俠,打高句麗人還打不過啊?誰敢上來,就砍死誰
由于李恪帶的行李多,跑不快,所以沒奔出多遠,就被高句麗人給追上了。能人異士們本想咋呼一下,假裝保護李恪,順手偷走些行李,然后各奔東西,逃命算了
結果呢,兩方一開打,能人異士只一個“沖鋒”,竟然就把高句麗人打敗了,一口氣殺了好幾個人
高句麗亂了,遠在營州的高句麗兵也早就慌了,他們在這里其實是強撐著的。能人異士們想逃,其實高句麗兵更加想逃,誰也不想在中原待著了,都想找機會逃跑,可一直沒找著機會,都被看著呢
可一出城追擊,高句麗人就找到機會了,雖然追上了李恪他們,可被能人異士們一沖擊,被殺了幾個人之后,整整一小隊的士兵,一哄而散,他們都是騎著馬出來的,正好逃跑,不顧長官命令,全都逃光了。帶隊的長官一看這樣,他也拍屁股跑掉了,不回營州了
李恪手下的能人異士們百戰百敗,可突然間得到了一場勝利,人人大受鼓舞,看來自己也不是廢物啊,還是有點本事的意氣風發之下,李恪也找回了些自信,他親自帶著能人異士們殺到了營州城下,對著破敗的城墻一通大喊。想讓高句麗人放明白些,不許再追自己了,自己可也是很厲害的
結果,他們這一耀武揚威,大顯了天朝上國的威風,可把城里的高句麗人嚇壞了
守城的高句麗兵心想:“那些人不是李恪和他的手下么,怎么逃著逃著,又跑回來了?他們這么點人,還不到一百呢,就敢回來攻打城池?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敢回來,肯定是唐軍大部隊到了,要不然他們哪有這么大的膽子”
守城的高麗句兵分成好幾伙人,都是各個城主啥的,他們一見事情不妙,立即就不守城了,大家來中原是來占便宜的,不是來送命的,既然唐軍大部隊殺到,那大家還是趕緊回家吧,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城主們帶著自己的直屬部隊一跑,那些剛被招募的新兵一看,得了,大家都跑,咱也跑吧,撒丫子全跑光了
最后城里那些跑來“移民”的高句麗人一看,我地個天爺吶,唐軍殺來了,當兵的全跑光了,咱們也跑吧,可別讓唐軍給砍了
結果,滿城的高句麗人全都從反方向,逃出了營州,玩命比快,深怕落后,全都跑光了,甚至城里不少的中原混混……跑到這里來討便宜的哪有好人,見事不妙,豈有不跑之理,也全都跑了
李恪帶著手下,在城外一吆喝,竟然把營州給“收復”了
要說這種事情,在漢朝時發生倒也不奇怪,兩個人出關,去討伐西域,一桿大旗在城外一立,就能嚇得西域小國投降……可那是什么情況,那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年代,漢朝大旗之后,有強盛的帝國,有數不盡的軍隊,嚇得番邦小國屁滾尿流,并不奇怪
可奇怪的事是,這種情況竟然能發生在李恪的身上,簡直太逆天了,完全可以記入史書,成就一段傳奇
咋呼了一通,李恪見城中大亂,其它方向竟有無數的高句麗人出來,而且其勢洶洶,著實嚇人他也害怕了,趕緊帶著手下的能人異士們逃跑,甚至李恪都打算好了,實在不行,就投降吧,接著當傀儡,好歹有命活
可逃出一小段路后,他發現不但沒有人追來,反而有高句麗人的哭聲傳來。離著兩三里地,還能聽到哭聲,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大亂啊,說明有成千上萬人的在逃命,否則哪可能亂成這個樣子
李恪急忙命人回去查看,不多時便得到消息,說高句麗人跑光了,營州成了空城一座,什么危險都沒有了
李恪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在野外等了一夜,這才又派人回去,確定真的沒有人了,他這才狂喜,難以相信,自己竟成就了如此一件奇功
他趕緊回城,收拾殘局,又派人往幽州報信,說他擺脫了高句麗人的控制,并且反攻倒算,收復了營州,打退了來犯的十萬高句麗大軍
幽州都督接到了李恪的信,大吃一驚,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并不是不相信高句麗人會逃跑,而是不相信李恪怎么會由反叛變成功臣了
事實上,不用長安派出大兵討伐營州,就算是幽州的兵力,打下營州都是小菜一碟兒可問題是,長安的計劃是以營州為借口,發大兵從營州攻入高句麗,從而吞并這個國家,營州之事不過是個借口罷了
世上的事情就是這樣,計劃得再好,不如變化得快
李治和長孫無忌他們計劃得很不錯,認為出兵之事一定沒有問題,可沒成想李恪一通攪合,竟然把很周全的一個計劃,弄出了個缺口,弄出破綻了
整個出兵計劃的基礎,就是李恪造反了可現在李恪硬說自己被高句麗人給控制了,以至于送不出消息來,所以讓朝廷認為他造反了,這是個誤會。而誤會的產生,是因為他被派到營州,失去了朝廷大軍的保護,而他被“控制”住后,朝中竟然沒有人來救他,以至他受了那么多的苦現在好了,他不但擺脫了高句麗人的控制,而且還收復了營州,把造反的,還有入侵的敵人,全給收拾了,這就等于說明,誤會沒有了
消息一送入長安,朝廷里頓時大亂,人人都知道李恪這是倒打一耙,雖然這時沒有人知道還有豬八戒這個存在,可大家都知道被倒打一耙后,是啥滋味兒,而且還是結結實實的一耙子,打得整個朝廷目瞪口呆
李恪可是站在理上呢你們說我造反了?好啊,拿出證據來我被高句麗人控制住了,你們喊打喊殺的時候,說我反叛的時候,我可沒辯解為啥,當然我被控制了呀,你們不派人來證實,就說我是反叛,這是你們的失誤我堂堂親王被人控制了,你們不但不來救,還說我反叛,這是什么道理?
想找證人說我反了?好啊,你們找啊,你們能找誰,你們只能找高句麗人作證,可高句麗是敵國啊,你們找敵人來證明,說自己國家的親王是叛徒?找這種證人是不行的,這是陷害
事實的關鍵就在于,由于交通的不發達,以及李恪并沒有和哪個邊關大將發生戰爭,也無書信往來,所以可以站得住腳的證人和證物,一樣沒有李治可以說李恪發布過某些造反言論,可李恪同樣可以說那都是高句麗人假借他的名義發布的,和他本人無關
李治的桌子上就放著李恪親筆寫回來的奏章,里面全是委屈,還說父皇駕崩時,他都沒能回來,難不成李治這個皇帝弟弟,這么不把哥哥放在心上嗎?也不說去救救相煎何急啊,咱們可是親兄弟,你都當了皇帝了,還忌憚我什么呀
字字見血,催人淚下
李治抬起頭,眼里全是紅絲,已然失了方寸,道:“到底該如何,已經議了一天了,你們快點拿出個主意來啊,不能互相埋怨啊,這時埋怨有何意義?”
王平安咳嗽一聲,出班道:“皇上,臣以為,不管吳王說的是真是假,也不管事情到底如何,該出兵還得出兵,不過出兵之前嘛,該把吳王接回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