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535章 子儀進京

夜色中,一隊數(shù)百人的騎兵在寬闊的新官道上疾奔,這里是廣袤的關(guān)中平原,一條新修的官道筆直地伸向西方,官道兩邊,一望無垠的麥田已經(jīng)開始收割,盡管已是深夜,但麥田里依然可以看見搶收麥子的身影。

這支騎兵隊從忙碌的農(nóng)人身旁呼嘯而過,片刻,便消失在遠方,郭子儀騎在一匹神駿的烏騅馬上,他目光凝重地望著遠方模糊的城廓,終于要抵達長安了。

郭子儀的心中對自己的命運充滿了擔憂,就在他抵達慶州之時,正好遇到了政事堂的頒旨官員,命他回朝述職、覲見新帝,郭子儀心里明白,這是李慶安以安定縣剿匪試探了自己之后,走出的第二步棋,這一次。他們就要真正的討價還價了,如果談判破裂,那他郭子儀也就永遠難以離開京城了。

郭子儀暗暗嘆了口氣,他前方的道路仿佛變得模糊起來。

“加快速度!”

郭子儀低喝一聲,狠狠抽一鞭戰(zhàn)馬,戰(zhàn)馬再次加快速度,一隊人馬在黑咕隆咚的世界里疾馳飛奔,當晨曦初露,他們看到第一抹淡淡的金光時,長安城雄偉的城墻出現(xiàn)在他們的面前。

此時,城門已經(jīng)開了,郭子儀的騎兵隊抵達了金光門,金光門外便是漕渠碼頭,天剛亮,城門口便擠滿了要進城的客商,守城的士兵逐一檢查,大多只是問一兩句便放進城了,只有形跡可疑的人才會被仔細盤查。

這時,郭子儀的軍隊抵達城門口,守城士兵見不是安西軍,頓時緊張起來,張弓搭箭,關(guān)閉城門,警惕地注視著他們。

一名郭子儀的親兵校尉上前高聲道:“我們是朔方軍,郭老將軍奉政事堂旨意進京述職?!?

說完,他將政事堂地旨意展開來,一名士兵奔上前查看了印章,便回去稟報了,守城校尉很快便查到了進京安排,果然有郭子儀的進京事項,準許五百隨從入京。

“開城門,放郭將軍入京?!?

城門開了,商人們紛紛閃開讓路,郭子儀率領(lǐng)五百手下緩緩地駛進了長安城,郭子儀并沒有先回自己位于長安親仁坊的家中,而直接去皇城,向兵部報道,并遞交了自己的日程安排。

半個時辰后,長安內(nèi)務(wù)府便將郭子儀進京的情報送到李慶安的案頭,很快,兵部也派人送來了郭子儀的日程安排。

其實郭子儀從彈箏峽入關(guān)中后不久,李慶安便得到了消息,郭子儀的進京既在他的意料之中,但也讓感到一些意外。

之所以在意料之中,是因為郭子儀必須要進京向政事堂述職,同時覲見新帝,否則他就是有擁兵自立之嫌,以郭子儀為人的謹慎,他絕不會輕易冒這個險。

但郭子儀的神速到京又讓李慶安感到意外,政事堂的旨意只離京三天,他便抵京了,這說明什么,說明郭子儀是在路上遇到了前去靈州的頒旨官員。

郭子儀并不是得到政事堂的旨意才進京,而是某種變故促使他進京了,李慶安敏銳地推斷出,這個促使他進京的變故事件,應(yīng)該就是涇州剿匪,郭子儀看懂了自己的意圖。

李慶安和郭子儀的較量是一種溫和的、間接性的,較量的場地就在關(guān)內(nèi)道,一退一進,一個無聲無息退,一個委婉含蓄進,幾乎很少能有人看懂他們之間的較量藝術(shù),但作為當事人,李慶安和郭子儀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

郭子儀雖然退讓了,但他并沒有認輸,他的進京日程表上,并沒有單獨拜訪天下兵馬大元帥李慶安的計劃,而李慶安的五千軍雖然借剿匪的名義進入了關(guān)內(nèi)道,但他也并沒有占領(lǐng)關(guān)內(nèi)道,郭子儀的大軍隨時會卷土重來。

郭子儀雖然進京神速,但并不表明他退讓了,相反,從他一進京便向兵部遞交日程表,這就是郭子儀對他李慶安強硬的挑戰(zhàn),從間接的、溫和的,逐漸變成了面對面的直接抗衡。

李慶安領(lǐng)教了郭子儀的綿里針手段,他也不由佩服這個老將的韌勁,當然,郭子儀和安祿山不同,也不同于李隆基的敵視,他是一個可以爭取的對象,就算他不愿意投靠自己,那他也能成為一個盟友,相反,他和郭子儀火拼,倒是很多人樂于看到的。

這時,李慶安忽然想到了一個故事,三國演義中,關(guān)云長投降的三個條件之一,就是降漢不降曹,今天郭子儀進京,兩者是何其之像也。

郭子儀進京后的表現(xiàn)確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進京后第一個拜訪之人既不是太后,也不是兵部尚書王縉,更不是李慶安,而右相國裴旻,不過想想大家也能釋然,裴旻雖然不是軍方高層,但他畢竟是右相國,百官之首,地位高崇,郭子儀首先拜訪他也是情理之中。

裴旻今天正好請假半日沒有上朝,他有些感恙,這幾天頭腦一直昏昏沉沉,今天是實在支持不住了,便請假在家休息,本來是打算休息一天,但上午他臨時得到消息,下午政事堂要討論四匭的正式運作,所以只能在家休息半日。

可就是這半日,還偏偏遇到了郭子儀進京來拜訪他,盡管身體不適,但裴旻還是強打精神在府上的貴客廳接見了郭子儀。

郭子儀一進客廳便抱拳歉然道:“卑職不知右相國身體不適,魯莽前來打擾,請相國恕罪!”

裴旻笑著擺了擺手道:“老將軍不必歉疚,我是個閑不住的人,就算在家也休息不了,要么是寫奏折,要么是想著朝中之事,總之,沒有自己私人的時間,老將軍沒有打擾我,來!請坐下?!?

裴旻請郭子儀坐了下來,一名侍女給他們上了茶,裴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道:“我想先問一下朔方軍的給養(yǎng)問題,老將軍真的不需要朝廷供糧嗎?”

“這也是我這次進京想和政事堂商議的事情?!?

郭子儀取出一本奏折放在桌上,推給了裴旻,道:“我這幾年不斷鼓勵將士開墾土地,已經(jīng)累計有軍糧田五千頃,另外,我在九原一帶推行軍牧場,不僅是放馬,主要是養(yǎng)牛羊,提供將士肉食,所以十萬大軍我勉強能養(yǎng)得起?!?

裴旻拾起奏折看了看,這是副本,正本應(yīng)該是遞給了兵部,但奏折的抬頭卻是致政事堂,一般而言,節(jié)度使是向皇帝負責,當皇帝只有兩歲時,政事堂便是最高權(quán)力機構(gòu),郭子儀向政事堂匯報也無可非議,但現(xiàn)在除了政事堂之外,還有一個天下兵馬大元帥,這其實就是文武分家,文由政事堂管轄,武由大元帥過問。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來,作為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應(yīng)該向大元帥李慶安匯報軍方的事務(wù),而不應(yīng)該是向政事堂匯報。

至于兵部,它只管軍官累功升遷和內(nèi)地府兵,當內(nèi)地府兵徹底敗壞后,兵部也就成了一個擺設(shè),軍官累功升遷也是各地節(jié)度說了算,兵部不過是進行一下補登記。

裴旻不知道郭子儀的真實用意,在沒有和李慶安事先商量之前,他很謹慎,擔心自己會越權(quán),便把奏折又還給了郭子儀,笑道:“老將軍重視屯田,減輕朝廷負擔,令人佩服,前幾天大元帥趙王殿下還告訴我,他對朔方軍的補給憂心忡忡,讓朝廷準備軍糧,想不到我們的擔心竟是多余?!?

裴旻說得很含蓄,他就是在暗示郭子儀,李慶安是大元帥,他應(yīng)該把李慶安的名字添在奏折上,郭子儀明白了裴旻的意思,他淡淡一笑道:“相國有些誤會了,其實軍中也有文武之分,文指后勤糧草、士兵招募、表功升遷,而武是指調(diào)兵打仗、軍隊布防,如果涉及到打仗之事,我確實應(yīng)該向大元帥述職稟報,但我這次進京,一是覲見太后和新帝,其次是和政事堂商量一下物資糧草以及軍戶安置問題,所以只要向政事堂會商便可以了,暫時涉及不到大元帥的軍務(wù)?!?

“原來如此,看來我是多慮了,那好吧!我會安排政事堂和老將軍會商朔方軍事宜?!?

至此,裴旻已經(jīng)明白了郭子儀進京的用意,他是向政事堂效忠,而保持與李慶安非敵對的關(guān)系。

郭子儀告辭走了,裴旻再也無心休息,他立刻起身前往大明宮中書省。

雖然政事堂實際是由李慶安推舉任命,但這并不意味著政事堂就是李慶安的私人幕僚團,事實上,政事堂依然保持著相當大的獨立性,這是漢唐乃至宋朝的傳統(tǒng)文官制度的特點,文人政治集團從來都不會是皇帝的附庸。

那種大臣甘為奴才的情形只能在清宮戲中才會出現(xiàn),裴旻率領(lǐng)七百余名官員反對李亨登基,和李慶安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假如李慶安也殺子殺孫,強行登基,裴旻同樣也會率領(lǐng)群臣反對他。

裴旻等大臣之所以一直支持李慶安,那是因為李慶安在開疆辟土、維護國家利益方面與他們的政治觀點一致,尤其李慶安在安西限制蓄奴和限制兼并土地方面,完全符合士大夫們耕者有其田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李慶安還是防止安祿山造反的有力屏障。

正是這些種種原因綜合起來,才使李慶安得到了政事堂的擁護,但擁護不等于效忠,政事堂的相國們也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李慶安權(quán)勢滔天,就算李慶安將來登基,他們也要堅決維護君相制衡的原則。

正是基于這些考慮,裴旻也意識到郭子儀欲向政事堂效忠也并非是一件壞事,或許郭子儀的效忠能使政事堂擁有更大的獨立性。

很多事情看似很矛盾,其實不然,比如,裴旻曾是趙王黨骨干,是李慶安的心腹,可他現(xiàn)在卻又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李慶安的權(quán)勢過大。

這矛盾嗎?一點也不,就像一個女人作為妻子時看見老鼠會躲在丈夫身后,而當她作為母親看見老鼠,她卻又會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孩子。

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立場也會不同,世界上從來都不是黑或白,更多的是灰色。

至于裴旻是李慶安的妻舅,那就是家族利益的私心在作祟了,但那不代表主流。

這也是郭子儀愿意向政事堂效忠的緣故,他知道大唐政事堂并不是李慶安的私人機構(gòu)。

但裴旻畢竟是書生,他并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已經(jīng)觸犯到了李慶安的底線,那就是李慶安對政事堂什么都能容忍,惟獨在軍隊上不能容忍。

大明宮中書省內(nèi),政事堂正在召開一次緊急而秘密的會議,政事堂的七名相國在右相裴旻的召集下都出席了會議。

“各位,這就是郭子儀給我們政事堂上的奏折,希望我們能批準關(guān)內(nèi)道兩萬戶朔方軍的家屬遷往靈州,大家商議一下吧!看看是否可行?”

裴旻命中書舍人將郭子儀的奏折抄寫了六份,給大家人手一份,兵部尚書王縉雖然有原件,但原件還沒有傳到他手中。

張筠眉頭一皺,道:“靈州并非是安西那樣地廣人稀,土地肥沃之地,據(jù)我所知,很多黃河灘涂都是鹽堿地,就算能種田,產(chǎn)量也很低,郭子儀希望將兩萬戶關(guān)內(nèi)道之民遷往靈州,那我就要問,他有多少土地可以安置這些移民,又有多少余糧保證移民在一年內(nèi)的生活,還有黨項人,他們對移民的態(tài)度如何?這些細節(jié)上的東西奏折里都沒有提到,就一句話,想移民,我看郭將軍的方案有所欠缺,我希望能聽到他更詳細的說明?!?

張筠是個官場上的老油條,他從來都不會就事論事,他表面看似指出郭子儀的奏折不全,但實際上,他是在打一招太極拳,把事情緩一下,先看看李慶安是什么態(tài)度。

裴旻對張筠了解很深,他明白張筠的意思,便笑道:“我并不是說我們要立即批準郭子儀施行移民事宜,而是希望政事堂能在這件事表個肯定的態(tài)度,然后再讓郭子儀拿出詳細的方案,然后我們會由兵部、戶部、御史臺去聯(lián)合考察,如果方案可行,那時我們再正式批準,大家看怎么樣?”

這時,兵部尚書王縉緩緩道:“我覺得此事最好先和趙王殿下溝通一下,畢竟他是天下兵馬大元帥,他有權(quán)力知道朔方軍的請求,我這樣瞞著他討論朔方軍的奏折,不僅有越權(quán)之嫌,而且不利于關(guān)內(nèi)道的剿匪,大家以為如何?”

裴旻點了點頭,他能理解大家的慎重,他也意識到自己在處理郭子儀的效忠問題上有點操之過急了,這樣容易引發(fā)李慶安與政事堂的對立,確實應(yīng)該先和李慶安溝通一下,向他說明情況,這樣才是有理有據(jù),否則偷偷摸摸的,反而讓人感覺政事堂在越權(quán)。

想到這,裴旻便道:“那下午討論四匭之事暫停一下,我去和趙王殿下先談一談,然后等郭子儀述職后,我們再正式討論?!?

第627章 安祿之癖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215章 攔路鳴冤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585章 視察戰(zhàn)備第599章 血戰(zhàn)相州(三)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642章 上黨戰(zhàn)役(四)第685章 明珠求愿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98章 貴妃擲壺第344章 名將之死第393章 貨幣戰(zhàn)爭(下)第409章 圍城之戰(zhàn)(中)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85章 細水長流第492章 天下戰(zhàn)略第473章 祖孫絕情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410章 圍城之戰(zhàn)(下)第649章 上黨戰(zhàn)役(十一)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581章 特殊援軍第572章 獵鷹行動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209章 明月探監(jiān)第484章 真兇是誰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228章 步步為營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177章 回紇特使第197章 氣吞萬里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177章 回紇特使第665章 宗室命門第601章 血戰(zhàn)相州(五)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24章 老兵遺孤第267章 風云變幻(上)第524章 驅(qū)狼入蜀?第403章 花剌子模第62章 安楊之交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469章 關(guān)中內(nèi)訌(下)第65章 高府練球第688章 河北風云(下)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698章 急求外援第544章 理順官場第488章 血戰(zhàn)且末(中)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580章 事態(tài)蔓延第364章 危機漸起第192章 楊釗入相第207章 沖冠一怒第1章 戍堡新丁第227章 趕盡殺絕第188章 隱龍驚現(xiàn)第262章 風云驟變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595章 戰(zhàn)爭背后第363章 偶遇故人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366章 飛援潼關(guān)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60章 別院聽琴(下)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22章 石國來客第491章 運籌帷幄第487章 血戰(zhàn)且末(上)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503章 雪域奇兵第594章 兵抵相州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298章 攜美游莊(下)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253章 回歸正身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253章 回歸正身五十七章 夜游長安下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247章 歷史岔道第19章 死地后生第81章 燙手差事第582章 成都高案
第627章 安祿之癖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215章 攔路鳴冤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585章 視察戰(zhàn)備第599章 血戰(zhàn)相州(三)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642章 上黨戰(zhàn)役(四)第685章 明珠求愿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98章 貴妃擲壺第344章 名將之死第393章 貨幣戰(zhàn)爭(下)第409章 圍城之戰(zhàn)(中)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85章 細水長流第492章 天下戰(zhàn)略第473章 祖孫絕情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410章 圍城之戰(zhàn)(下)第649章 上黨戰(zhàn)役(十一)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581章 特殊援軍第572章 獵鷹行動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209章 明月探監(jiān)第484章 真兇是誰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228章 步步為營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177章 回紇特使第197章 氣吞萬里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177章 回紇特使第665章 宗室命門第601章 血戰(zhàn)相州(五)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462章 以彼之道(下)第24章 老兵遺孤第267章 風云變幻(上)第524章 驅(qū)狼入蜀?第403章 花剌子模第62章 安楊之交第554章 河北大遷(中)第469章 關(guān)中內(nèi)訌(下)第65章 高府練球第688章 河北風云(下)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698章 急求外援第544章 理順官場第488章 血戰(zhàn)且末(中)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580章 事態(tài)蔓延第364章 危機漸起第192章 楊釗入相第207章 沖冠一怒第1章 戍堡新丁第227章 趕盡殺絕第188章 隱龍驚現(xiàn)第262章 風云驟變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595章 戰(zhàn)爭背后第363章 偶遇故人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366章 飛援潼關(guān)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60章 別院聽琴(下)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22章 石國來客第491章 運籌帷幄第487章 血戰(zhàn)且末(上)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503章 雪域奇兵第594章 兵抵相州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298章 攜美游莊(下)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253章 回歸正身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253章 回歸正身五十七章 夜游長安下第12章 馬球風波(下)第247章 歷史岔道第19章 死地后生第81章 燙手差事第582章 成都高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双峰县| 益阳市| 卢湾区| 读书| 绵阳市| 曲阜市| 万山特区| 涪陵区| 蛟河市| 资阳市| 教育| 凤阳县| 南江县| 张掖市| 乳源| 全南县| 合川市| 东安县| 全州县| 南岸区| 息烽县| 五台县| 锡林浩特市| 岑巩县| 马山县| 炉霍县| 佛学| 托克逊县| 元氏县| 满城县| 长阳| 巨鹿县| 阿拉尔市| 治多县| 凤庆县| 宜丰县| 方正县| 临西县| 衡东县|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