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章 勸降建德

齊郡歷城縣,這裡是竇建德的新都城所在,中午時分,竇建德和往常一樣騎馬在街頭視察,他身後跟隨著百餘名親兵。

已經到了最熱鬧的中午,但大街上的行人還是稀稀疏疏,難得看到三五成羣的人出現,整個歷城縣的人口已剩下不到三萬人,絕大部分都是軍戶。

竇建德早已習慣了這種人口蕭條的場景,也沒有什麼感慨了,他知道絕大部分青州人都跑去了河北,有的從軍,有的興修水利,換取糧食養家餬口。

雖然竇建德有時也恨,但他心裡明白,自己養不活這麼多人,放他們去河北求生,也未必是壞事,只是看著大街上的蕭條,他的雄心壯志也一天天消退了。

事實上連竇建德自己也對稱帝沒有了興趣,他在孔德紹的勸說下,改稱夏王,任命孔德紹爲夏王府長史,所有的政務都丟給他去處理,他只管練兵,儘管他手上只有兩萬士兵,他也要把這兩萬士兵訓練成最精銳之軍。

“今天的糧食發放了嗎?”竇建德回頭問陪同他巡視的司馬齊善行。

由於糧食緊張,竇建德早在去年秋天便實行了糧食配給制,每三天發放一次糧食,每人可得一合米和一條魚乾,老人和孩童減半,又殺了十幾名貪污糧食的胥吏,雖然只能勉強維持半飽,但竇建德的治下始終沒有出現餓殍遍野的災難。

齊善行是竇建德手下第二號文臣,僅次於孔德紹,雖然能力不強,學識不著,但竇建德看中了他的正直清廉,便將糧食配給全權交給他處理,齊善行倒也盡心盡力。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

他連忙躬身道:“回稟王爺,今天糧食都已發放,一切順利。”

竇建德點點頭,又問:“我聽有人抱怨,說配給的魚乾普遍很小,這是怎麼回事?”

齊善行苦笑一聲,“殿下,現在海面風浪頗大。我們的船隊都是小船。經受不起,所以一直在港中避風浪,庫房的魚只剩下小魚了,這件事在前兩天向王爺彙報過?!?

竇建德這纔想起,好像是有這麼回事,他忘記了。只得歉然地笑了笑,又問道:“那現在風浪情況怎麼樣?”

“卑職已經派人去打聽了,不過現在纔是一月份。有風浪也不會長久,估計船隊已出海了?!?

竇建德點點頭,這時。遠處一名士兵疾速奔來,“王爺!”士兵大聲呼喊。

竇建德勒住了戰馬,他認出士兵是王府今天的當值,難道是王府出事了嗎?

片刻,士兵奔跑而至。氣喘吁吁道:“稟報王爺。。。隋朝使者來了,在王府等候?!?

這個消息令竇建德愣了一下,隋朝使者怎麼來了,他略一沉吟,立刻吩咐道:“回府!”

衆人紛紛調轉馬頭,護衛著竇建德向王府奔去。

竇建德的夏王府是利用原來徐圓朗尚未修完的魯王府改建而成,佔地不到二十畝,在天下所有的割據勢力中,他的府邸是最小的一座,連劉黑闥的齊王府都比他大一倍,這固然是齊郡飽受戰亂,人民困苦,無力大規模修建宮室,另一方面也是竇建德生性儉樸,不喜奢華的緣故。

此時在夏王府客堂內,楊元慶的使者溫彥博正不慌不忙地喝著茶,孔德紹坐在一旁陪同。

溫彥博是涿郡太守,因在均田制的推行上極爲出色,成功調和了士族和庶民的土地矛盾,被樹立爲均田制典範。

溫彥博也由此高升,即將入朝出任戶部尚書,將直接主管天下均田制的推行,這次是受楊元慶的派遣出使青州。

之所以派溫彥博出使青州,是因爲溫彥博一直被竇建德所敬重,竇建德在河北時曾幾次邀請溫彥博去他那裡出任相國,都被溫彥博婉拒。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竇建德大步走了進來,一進大堂,大堂裡便迴盪著他爽朗的笑聲,“原來是溫太守,多時不見,別來無恙乎?”

溫彥博也站起身躬身施禮道:“來得唐突,未事先通報,請王爺見諒!”

“哪裡的話,溫太守肯來,就是給我竇建德的面子,哪裡還需要什麼事先通報,請坐下吧!”

竇建德和溫彥博分賓主落座,孔德紹也陪坐一旁,竇建德又命人重新上茶,三人寒暄幾句,竇建德這才嘆口氣,“去年夏秋連旱,使得青州六郡民不聊生,大都逃去了河北,我想問一問,逃到河北的青州民衆大約有多少人?能否告之建德?!?

溫彥博想了想道:“不久前,我和楚王殿下也說到此事,楚王提了一下,陸陸續續逃去河北的青州民衆大約有五十餘萬左右,逃去樑郡和東郡的民衆大約有十餘萬。”

“那就七十萬了!”

竇建德長嘆一聲,“青州六郡人口加起來也不過八十萬出頭,超過八成的人都逃走了,難怪青州千里荒野,狐死尚且首丘,人皆念故土,青州民衆竟棄故土北逃,我竇建德有罪啊!”

溫彥博勸道:“王爺應該知道民心思定已是大勢所趨,今河北平定,各郡各縣皆在推行均田制,實行耕者有其田,青州民衆雖然無法在河北分田,但他們也有官田可種,租賦全免,官府還提供牛馬幫助耕田,我南下時已是驚蟄時節,河北大地處處都在春耕土地,一片生機盎然,相反,過了黃河後卻是一片死寂,土地荒蕪,村莊破敗,和河北形成鮮明的對比,王爺還不明白天下已是大勢所趨嗎?”

竇建德低頭不語,雖然溫彥博說的話讓他很不舒服,但他卻怒不起來,他心裡很明白,就憑他現在的力量還想殺回河北,幾乎就是白日做夢,他想阻攔隋軍收復青州,也能是螳臂擋車,他其實已經熬不過今年了。只是。。。。。。

竇建德最終嘆了口氣,“我竇建德不過是農民出身,被逼造反,也算是建立了功業,可稱一方梟雄,我已年近五十,早已過了不惑之年,我若投降楊元慶。楊元慶可能容我?或許他現在不會殺我。但日後呢?他坐穩江山,統一天下之時,還能留下我竇建德這個後患?”

竇建德說的是心裡話,他也天下梟雄,他明白梟雄之心,楊元慶絕不會留下他這個後患。縱然是現在不死,將來也不會留下他,這是他最大的擔憂。

溫彥博微微笑道:“天下民心思定。就算王爺將來想造反,你認爲會有多少人願意追隨?拋棄自己得到的土地,拋棄自己辛苦建立的家園。拋棄妻兒父母,有幾個人做得到?正如王爺自己所言,已年近五十,膝下又無子嗣,王爺還能有幾年可活。如此,又爲什麼要造反?楚王殿下心裡有數,王爺其實反不起來?!?

竇建德搖搖頭,“就是楚王殿下心口不一?!?

溫彥博冷笑了一聲,“說句不好聽的話,王爺也未免太高看自己了,楚王若想殺王爺,剷除青州餘亂,只要派一支萬人騎兵橫掃而來,請問以王爺的兩萬軍隊,能抵擋住三天嗎?殿下若想殺王爺,還不容易嗎?何必還要留個後患?!?

溫彥博的話使竇建德也有些疑惑了,他心裡有數,他的軍中只有幾百匹戰馬,若真是一萬隋軍騎兵橫掃而至,他的軍隊將一戰而潰。

是的,楊元慶是很容易就能滅掉他,那爲什麼還要自己投降?竇建德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溫彥博嘆息一聲,解釋道:“這是因爲楚王殿下已經心懷天下了,從大業六年王薄開始造反,至今已經七八年,江山凋敝,民生困苦,殿下實在不想再興殺戮,所以他寧可寬容王爺,而且殿下親口給我說過,當年王爺在河北征糧,並沒有動義倉之糧,善待民衆,就憑這一點,便可以饒王爺一命,王爺若降,可回鄉養老,只要深居簡出,不交結舊部,自然可以安享晚年,這是殿下的原話。”

竇建德被說動了,他也很清楚,天下大勢已定,就算自己想造反,也不會有人響應了,更何況他已年近五十,膝下無子,已沒有了造反的精力,他肯定是不會再造反了,只想平平靜靜地在故鄉度過晚年。

關鍵是楊元慶是否會猜忌自己,有沒有容人之量,聽溫彥博的語氣,似乎會有人監視自己,這也很正常,‘深居簡出,不交結舊部’,這就是楊元慶的條件了。

竇建德揹著手走到大堂前,望著院子裡已經發出綠芽的柳枝,這一刻他真的渴望著回到自己的家鄉,坐在自己老屋後的小河旁釣魚,享受春天的生機盎然。

“好吧!讓我再考慮幾天。”竇建德終於下定了決心。

溫彥博立刻起身笑道:“那我就再等王爺考慮三天,三天後,如果王爺願降,我們再具體商議投降事宜。”

竇建德緩緩點頭,“那我們就一言爲定,三天後,降或是不降,我給你一個正式答覆?!?

溫彥博走了,竇建德站在堂前久久沉思不語,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孔德紹慢慢上前道:“王爺現在應該明白了吧!我爲何勸王爺不稱帝?”

竇建德一驚,他這才明白過來,如果他稱帝了,就沒有迴轉的餘地了。

“孔先生也是勸我投降嗎?”

孔德紹點點頭,“天下大勢已去,王爺若不抓住這次機會,必將悔之晚矣?!?

竇建德也低低嘆息一聲,“是??!我竇建德不慕榮華,不近女色,只想在亂世中給河北民衆一口飯吃,現在人心思定,河北已欣欣向榮,我又何必去破壞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定,就算一死,也可以瞑目了……三天後,竇建德找到了溫彥博,正式表示自己願投降隋朝,溫彥博這才取出楊元慶的親筆信,信中楊元慶封竇建德爲漳南縣公,賞銀五千兩,賜田十頃,準他回鄉養老。

十天後,羅士信率一萬騎兵進入齊郡,接管了竇建德的兩萬軍隊,縱橫河北的一代梟雄竇建德就此銷聲匿跡。

二十年後,年近七旬的竇建德在遊玩蜀中青城山時感恙,一病不起,最終病逝於成都,而那時,已經沒有人記得這位曾經叱吒河北的一代梟雄了……()

第1章 初使西域第18章 反間之計第20章 絕戶之計第3章 勸降建德第4章 威逼利誘第46章 拖住主力第39章 發現機會第42章 捉虎不易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43章 無妄之災第35章 真相揭開第13章 萬春茶莊第6章 抽中死籤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2章 東都內亂第63章 北地迎歸第17章 東山再起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75章 謀主之策第8章 合縱抗隋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9章 壯士秦瓊第6章 陰山可汗第47章 匪亂再起第69章 一觸即發第30章 三個條件第9章 攻心爲上第27章 逼出水面第30章 禍福相倚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38章 風雨欲來第21章 長孫又至第1章 異牀同夢第3章 南華之會第49章 西陘關前第36章 連夜撤軍第35章 越境事件第5章 重返大利第5章 敦煌布棋第36章 鬥智鬥狠第63章 一支冷箭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1章 長孫又至第8章 臨戰前夜第29章 陌刀之秘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67章 當即立斷第21章 危機重重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5章 初有收穫第20章 奇恥大辱第38章 東路使者第8章 斬斷後路第50章 白衣渡江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19章 夜攻河內第18章 諫臣之死第18章 反間之計第72章 闊綽請客第6章 北地天鵝第6章 抽中死籤第2章 帝王失信第15章 京城讖語第7章 金剛引狼第2章 一言九鼎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2章 娶得佳妻第1章 灞橋秋色第69章 一觸即發第6章 梳理上谷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22章 井陘遇警第97章 僞漢毒計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4章 貌忠實奸第16章 識破敵計第17章 勇闖縣獄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章 中元新夜第19章 壯士秦瓊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8章 爾虞我詐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7章 義成公主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1章 八百壯士第25章 寸步不讓第16章 宇文告密第7章 楊府貴客第3章 小妹何名第51章 玄感之死
第1章 初使西域第18章 反間之計第20章 絕戶之計第3章 勸降建德第4章 威逼利誘第46章 拖住主力第39章 發現機會第42章 捉虎不易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43章 無妄之災第35章 真相揭開第13章 萬春茶莊第6章 抽中死籤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2章 東都內亂第63章 北地迎歸第17章 東山再起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75章 謀主之策第8章 合縱抗隋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9章 壯士秦瓊第6章 陰山可汗第47章 匪亂再起第69章 一觸即發第30章 三個條件第9章 攻心爲上第27章 逼出水面第30章 禍福相倚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38章 風雨欲來第21章 長孫又至第1章 異牀同夢第3章 南華之會第49章 西陘關前第36章 連夜撤軍第35章 越境事件第5章 重返大利第5章 敦煌布棋第36章 鬥智鬥狠第63章 一支冷箭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1章 長孫又至第8章 臨戰前夜第29章 陌刀之秘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67章 當即立斷第21章 危機重重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5章 初有收穫第20章 奇恥大辱第38章 東路使者第8章 斬斷後路第50章 白衣渡江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19章 夜攻河內第18章 諫臣之死第18章 反間之計第72章 闊綽請客第6章 北地天鵝第6章 抽中死籤第2章 帝王失信第15章 京城讖語第7章 金剛引狼第2章 一言九鼎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2章 娶得佳妻第1章 灞橋秋色第69章 一觸即發第6章 梳理上谷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22章 井陘遇警第97章 僞漢毒計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4章 貌忠實奸第16章 識破敵計第17章 勇闖縣獄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章 中元新夜第19章 壯士秦瓊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8章 爾虞我詐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7章 義成公主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1章 八百壯士第25章 寸步不讓第16章 宇文告密第7章 楊府貴客第3章 小妹何名第51章 玄感之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长葛市| 石台县| 兴和县| 普安县| 清丰县| 岚皋县| 星子县| 吉林市| 张掖市| 平原县| 务川| 十堰市| 象州县| 屯门区| 双江| 洪泽县| 柘荣县| 松原市| 嘉禾县| 巫山县| 民勤县| 五家渠市| 琼中| 通州区| 额济纳旗| 威远县| 晴隆县| 全州县| 鲁山县| 莆田市| 青冈县| 鹿泉市| 武穴市| 磐石市| 西城区| 佛山市| 宁波市| 贺兰县| 安多县| 集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