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武英殿。
太子南榮烈被幾個大臣圍坐在中間,每個人臉上都沒有笑容,嚴肅地望著太子,等待他做最后的決定。
“此次北上,太子還應慎重。以如今局勢來看,坐鎮太子府才是上選。”張庭生掃了其他人一眼,目光落在太傅陳洪泰身上。
他是太子的老師,由他出面阻止太子,應該是最有勝算。
陳洪泰聽完太子的想法,一直坐在椅子上瞇著眼睛。原來一雙小眼睛,再一瞇上不知情的人以為他是在太子面前倚老賣老,在眾人商量大事時假寐。
此刻,陳洪泰感受到侍郎張庭生的目光,終于把眼睛睜大。瞟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張庭生見陳洪泰不表態,又把目光看向藏哲。藏哲是武將,壓不住心思,見張庭生對他寄予厚望,便從椅子上向前欠了欠身,說道:“太子,張大人所言極是。以卑職看,北上一事交由張大人與裴大人即可,您就不用親自去北方。那邊怎么說都是……”他向窗外看了一眼,壓低聲音道:“都是皇后的地盤。您去了不是羊入虎口嗎?”
“藏將軍此言差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北方雖說是皇后老家,但那是咱南朝的疆土,堂堂太子,一國儲君,要去自己國家的疆土為民造福,難道還要瞻前顧后嗎?前怕狼后怕虎,還干什么大事!”裴云山一拍梨木椅上的扶手,臉漲得通紅。
他最看不慣張庭生的小心謹慎、斤斤計較的處事方式。藏哲話鋒向著張庭生,他格外不爽,雖然私底下二人交情不錯,當著太子的面。還是沒給他留面子。
張庭生知道他是在反駁自己的觀點,指桑罵槐,氣得直喘大氣。
陳洪泰見氣氛有些僵硬,坐在那兒干咳了兩聲。
眾人知道這是他的習慣,每次發表重要意見前都要咳嗽兩聲,便都斂了情緒,看著陳洪泰等著他說話。
南榮烈見火候差不多了。恭敬地對陳洪泰道:“太傅有話請講。”
陳洪泰吸了一口手中的旱煙袋。緩緩吐出口中一縷青煙,瞧了眼剛才爭執的眾人,說道:“北方是南朝重地。如今北方百姓連年遭受旱情。年年有人吃人的事情發生。那里如今民不聊生,匪患四起,百姓過著豬狗不如的日子。太子做為一國儲君,勵精圖治。用了半年時間籌謀出引渠灌田的方法,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皇上皇后得到諭令。如今。太子不去北方主持大局,你們想讓賢王一人獨大?”
陳洪泰又吸了口煙:“皇后之所以同意太子實施新政,交換的條件之一就是賢王也要參與此事!大家都是太子的謀臣,這點事難道還不明白?她打的什么主意用的什么心思。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張庭生看了一眼藏哲,垂下眼瞼。
陳洪泰又道:“當下我們只有眾人一條心,陪著太子合力完成此事。即使北方有吃人的虎狼。做為人臣,你我都要護著太子一同前往。安城這邊不用擔心。我們的人還有部分留在這兒。賢王同去,反而對我們有利,至少安城這邊不會出什么奪嫡的差子。”
藏哲激動地說道:“太傅說得對!我藏某剛才想事情過于偏頗了。哪能讓那個賢王去搶了風頭。太子有我保護,我用項上人頭立下軍令狀,誓保太子平安。我支持太子去北方。張大人你也表個態。”
他說得慷慨激昂,突然把球踢給張庭生,眾人錯愕下也見怪不怪,拿詢問的眼神看著張庭生。畢竟一直是他主張太子留。
張庭生生性謹慎,所有觀點都是從太子安危出發。不過剛才聽大家所言,他也覺得自己主張留有些思慮不周。便抱拳道:“太傅所言極是。剛才是庭生目光短淺,沒有考慮從大局出發。太子是儲君,多年來受南后一黨打壓,在朝中并不得人心,天下百姓也只知太子身有殘疾,并不知曉太子雄才大略、愛民如子。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此行太子能整治好北方旱情,就等于收服了人心,這比在朝中與那些奸臣周旋要實惠得多。”
“張大人說什么都離不開算計。太子還怕了那些個狗東西?太子看的是天下,普的眾生。人心都有一桿稱,只要太子一心為民,天下人都會擁戴太子。”
張庭生向來和裴云山觀點不同。此時聽他如此擠兌自己,心中憋屈,想要反駁他幾句,卻聽太子開口說話了。
“云山不要誤會庭生。他也是為了本王的安危著想。他有他的職責,不得不從他的角度考慮問題。他說對,本王實在是懶得與那些個臣子們周旋,去北方正好躲個清靜,又可以體察民情,解決百姓生存難題,這是好事。太傅,本王就依您之言,去北方親自主持引渠灌田一事。此舉雖是險著,但,敗也蕭何,成也蕭何!本王相信有你們幾位能臣輔佐,一定可以事半功倍,馬到功成。”
太子目光灼灼地掃過每個人,眾人均心頭一震,只覺熱血沸騰,滿腦子都是要大干一場的念頭。
太傅陳洪泰在煙霧繚繞中抬起下垂的眼瞼,深深地看了太子一眼。自己一生唯一的用盡心血教導的太子終于要崛起了!
四兩在武英殿外焦急地轉著圈,轉得自己頭都暈了。太子議事有規矩,不得任何人打擾。他思量著要不要闖進去稟告,又想起他先前的吩咐,便止步門前。
好不容易盼著議事結束,大臣們個個面容沉重地從里面走了出來。四兩一一見禮,心里琢磨著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怎么一個個這么嚴肅?連平日愛開玩笑的藏哲都沒和他笑一下。可是,細心的他又發現每個人眼中都閃爍著一種平日見不到的光芒。
不知太子的大事有沒有成功?
“四兩,杵在那兒想什么呢?不是讓你回去給太子妃送御膳不去回來伺候了嗎?又跑回來干什么?她醒了嗎?”南榮烈統一了幾位大臣的思想,心情格外好。
四兩聽他問太子妃,臉一垮,說道:“太子爺不好了。府里出事了!那個賢王與太子妃……與太子妃……”他說了一半,竟說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