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於野率領三百萬大軍,一直和普魯士國的八十萬精銳大軍交戰。從八月份到九月份這一個月的時間內,雙方交戰十餘次,損失兵馬數十萬餘。其中還是夏國軍隊損失的稍微慘重一點,陣亡了二十多萬人,就換取了普魯士國的八萬人陣亡。雙方的傷兵也是大大的增加,幾乎快將兩國內的醫療產業給壓垮了。
原本以爲局勢就會這樣一直僵持下去呢,誰知道就在九月二十號的時候,戰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韓信冒著大軍失敗的危險再一次佈置了十面埋伏,這可是真正的十面埋伏了。三百萬的大軍全部都被韓信給撒了出去,四處攻打一些重要的地方。逼得普魯士國的幾十萬將士是來回奔波,最終被韓信的圍城打援給搞死了一大半。七十萬的普魯士國大軍,在連續四支部隊,遭受夏國軍隊的伏擊,三支部隊和敵人被迫打了一仗之後,損失了二十多萬的部隊,還有數萬人的傷亡。因此,普魯士國大軍不得不在損失慘重之下全速後退。
其實,韓信也是出了一身的冷汗,幸虧普魯士國內沒有什麼智力超高的傢伙。韓信在派出七支部隊,每軍大約有三十萬人馬,分別負責圍城和伏擊援兵。而龍騰於野和自己所呆在的大營之內,只有區區七十萬人,其中還有十幾萬的傷兵呢。相反,普魯士國有七十萬大軍,在分出七隊人馬去支援被包圍的地方之後,大營之內尚且有三十萬人。也就是說,只要是普魯士國對著龍騰於野的大營殺過去,夏國就將面臨失敗。甚至,普魯士國完全不用去支援後方的那一些重要的城池,七十萬大軍直接殺向夏國大營,演繹一場圍魏救趙。韓信就只能調遣各路大軍回援,以保證不會出現慘敗。
只不過,普魯士國之內顧慮的太多了,再加上沒有人能夠看出韓信用的增竈之計,以爲夏國大營之內兵馬衆多。而認爲那些進攻後方的部隊數量較少,因此也一樣派遣部隊去支援。結果就中了韓信冒險的一個計策,導致大軍損失慘重。之後,更是一路後撤,不僅將奪取的夏國三十餘座城池丟個一乾二淨,自己的本土也丟失了十幾座城池。其中還有好幾個重要的關隘,以及儲備在大軍稍後一點的大量糧草物資。
僅僅是那幾支被伏擊的普魯士國軍隊的失敗,還不至於使得普魯士國一敗數百里,真正的原因全都是在之後的三次伏擊之中。在普魯士國大帥率領大軍急忙後撤之時,連續三次遭到夏國軍隊的伏擊。這些伏擊部隊都是之前去襲擊普魯士大軍後方重要城池的軍隊,只不過在伏擊了支援的敵軍之後,他們就分成三部分,埋伏在普魯士國大軍退入國內的一些要道之上。
只不過敵人的主將在臨陣指揮這一方面實在是有點強的讓人無語,在三次埋伏之中,短短半個小時,敵軍主將就能夠召集大量的部隊集合起來。然後和夏國軍隊廝殺,最終帶領大軍殺出包圍。這樣的反應速度和指揮部隊的能力,就連韓信都是有點敬佩了。普魯士國的這個將軍的確厲害,和自己正面交戰之時,指揮大軍的藝術,絲毫不弱於自己多少。再加上普魯士國士兵的戰鬥力實在強大,就連自己也都連敗了數場。
普魯士國大敗,丟城數十座,失地數百里。夏國主力大軍二百五十餘萬大軍,追殺數百里,最終在一座堅城之下停下腳步。隨後,龍騰於野和韓信率領二百萬大軍回國休養生息,只留下八十萬大軍駐守在和普魯士國的邊境。普魯士國對於夏國主力大軍回國修養,也沒有絲毫的懷疑。夏國大軍五百五十萬出國擴張,然而數次大戰下來損失慘重。在埃爾斯領一戰損失百萬大軍,又在和普魯士國的戰爭中連續損兵八十餘萬。昔日雄壯的五百五十萬大軍,如今也只剩下三百餘萬大軍而已。這樣的損失
,想必夏國也的確是有點抗不下去了。
不過,讓普魯士國失望的是,夏國軍隊並沒有真正的回到國內。回到國內的只有二十餘萬的傷兵,不過這些部隊會和一些地方的守備部隊,張旗搖鼓的,扮成了二百萬大軍的動靜。不僅瞞過了普魯士國,而且還成功的瞞過了日不落國在埃爾斯領的守備軍隊。
隨後,一百八十萬大軍,白日隱蔽休息,夜間全速行軍。來了一招瞞天過海,大軍突然襲擊日不落國埃爾斯領。埃爾斯領的部隊在維爾和北辰軍對峙之後,就已經調走了大批的部隊。邊境線上只有六十萬的大軍,其餘的在腹地守備地方的有三十萬大軍。只不過,這些兵馬對於夏國主力大軍會突然襲擊埃爾斯領沒有絲毫的準備。
在他們的口中,夏國主力大軍已經撤回國內休養生息了。再加上日不落領的百萬敵軍也已經停止攻擊,甚至有的已經在開始收拾行李,打算撤兵了。因此,當夏國主力大軍突然出現在眼前的時候,日不落國的大軍徹底傻眼了。在韓信的指揮之下,一百餘萬的大軍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內就擊敗了六十萬日不落國大軍駐守的邊境大營。之後,數百萬大軍一路追殺,斬首日不落國士兵三十餘萬,俘虜二十萬,日不落國軍隊只有十萬人逃走。
擊敗了聚集在邊境的日不落國大軍後,夏國主力大軍隨機殺入埃爾斯領境內。在連續各種計謀之下,日不落國在埃爾斯領西線僅餘的四十萬大軍丟城三十餘座。其中光是穿著日不落國將士服裝,就被夏國軍隊騙開了八座城池的城門,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奇葩的地方。
埃爾斯西線在夏國主力大軍的進攻之下,不僅再次損失了二十萬的兵馬,就連囤積在前線的將近兩千萬石糧草全部都丟給了夏國大軍。剩餘的二十萬日不落國將士一路東撤,直接退到了埃爾斯城。配合城內的二十萬守軍,倒也是在一時間擋住了夏國軍隊的進攻。只不過,這一仗的損失可就大了。
八十萬軍隊的覆沒暫且不說,光是那三十多座城池,就足夠日不落國一陣心疼的了。要知道埃爾斯領總共也不過是區區一百來座城池而已,現在北辰軍佔領了三十多座,夏國佔領了三十多座城池。還在日不落國掌控的城池,也不過僅剩餘三十多座城池了啊。除了這些,那就是糧草物資的損失了。
原本在西線戰場上,日不落國本以爲會和夏國的主力大軍打一場持久戰爭。因此光在西線就囤積了國內大半的軍糧儲備,足足有三千多萬石啊。之後,在一系列的消耗之中,用去了千萬石,還剩餘兩千萬石呢。不過,一戰消滅了夏國大軍百萬之後,維爾就帶領大軍緊急支援埃爾斯領東部,抵擋北辰軍的進攻。
兩千多萬石糧草,大軍只不過帶走百萬石而已,其餘的都打算慢慢的來運呢。只是,在到達維拉加斯之後,對峙的前期還是吃的西線囤積的糧食。但後期的時候就開始吃當地的新糧了。因此,那兩千多萬石糧草少說也還有一千七八百萬石呢。現在好了,大軍直接潰敗,一千七八百萬石的糧食全都扔給了夏國大軍。
而且,一同丟給夏國軍隊的還有大量軍械。鎧甲、皮甲、長矛、弓箭、刀盾,足足數百萬的機械也全都給丟了。原本這些是爲了補充戰爭中損失的武器鎧甲的,現在倒好,全都一股腦的丟了。那麼多的軍械,足夠日不落國再次武裝二三百萬的部隊了,現在全資敵了。
因此,在維爾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足足對著西面大罵了一天。西線的那些將領幾乎被維爾給罵了一個遍,但這樣維爾還是不解氣啊。直接一紙命令,擼了十幾個將軍,看來四五個大將,這才停息下來。只是,危機的局面還是沒有解決啊。
一想到這裡,維爾就氣的肺都要炸。原本已經被自己好不容易安穩下來的局勢。眼看著,只要在逼退北辰軍,這一場戰爭就差不多結束了,日不落國也終於能夠得到一絲的喘氣了。誰知道西線的那幫子傢伙居然這麼大意,被一百八十萬的夏國主力給摸到了眼皮子底下。還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擊潰了八十萬大軍,殺到了埃爾斯城之下了。
最重要的是,西線的部隊在潰敗的時候,還丟失了大量的糧草物資軍械。這對於動線的幾百萬主力部隊,那傷的可就大了。埃爾斯領東部纔有多少糧食了,現在大軍雖然吃的當地糧食,但是快吃光了啊。還指望了幾天後,從西線調集一批糧草過來,來維持大軍生計呢。現在可好,一千七百萬石的糧草全白送了夏國。奶奶滴個熊,你們就算是撤退的時候一把火燒了也好啊。
剛剛進入十一月份,維爾就帶領三百二十萬的主力部隊往埃爾斯城撤退。在維拉加斯山峰這裡,只留下了四十萬兵馬繼續駐紮在四座營寨之內。維爾可不認爲這四十萬人馬,能夠擋住幾百萬的北辰軍部隊。自己要的是他們能夠擋住北辰軍腳步十來天的時間,給自己撤退的機會。因此,臨走前維爾還告訴那些留守的將領,只需要抵擋十天的時間,就可以主動撤退。至於到時候,這四十萬兵馬在北辰軍和夏國軍隊的夾擊之中,能不能撤出來,維爾就管不了。現在還是先保住自己的主力部隊能夠成功渡江,不然幾百萬人馬死在埃爾斯領,日不落國就是真正的完蛋了。
三百二十萬日不落國士兵實在十月二號的夜晚撤走的,而北辰軍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五號了。原因就是維爾將帥旗、還有軍中的大量旗幟全都留在營內。搞得北辰軍上下一直以爲日不落國主力大軍還在大營之中呢,所以並沒有進攻。當然,岳飛和蕭晨等人也有過懷疑維爾已經帶領主力撤走了。只是,這只是個猜測,萬一沒有撤走,北辰軍跑下去攻打日不落國營寨,那絕對會打破現在對峙的局面。
到時候,一旦北辰軍強攻了下面的營寨,而維爾率領主力部隊當即反攻,北辰軍絕對頂不住。那樣的話,一敗估計就是敗退百里了。維爾在擊敗自己之後,扭頭就能殺向西面,應該可以再次擊敗夏國。這不是沒有可能,日不落國精銳士兵的戰鬥裡還是非常強悍的。而維爾的軍中,就足足有著二五十萬的精銳部隊。
當有偵查部隊發現維爾帶領大軍已經撤走兩天之後,第二天的時候北辰軍才從山上下來,強攻日不落國四十萬軍隊駐守的四座大營。對於日不落國主力逃走,北辰軍上下並沒有人感覺到可惜的。畢竟現在北辰國和夏國還不是盟友關係,兩家都在搶這個埃爾斯領。自己這邊和日不落國主力發生激戰,得便宜的只會是夏國。因此,在強攻數百萬大軍駐守的營寨和放維爾撤走,只攻打四十萬大軍駐守的營寨,北辰軍還是選擇了後者。
在三天後,日不落主力大軍三百二十萬的部隊只用了八天的時間就回到了埃爾斯城。再到城內之後,得到了城內的糧草補充。數百萬大軍吃飽飯之後,立即就和夏國一百八十萬部隊展開激戰。一番激戰之下,夏國主力礙於敵軍兵力過多,後退五十里,等待北面的百萬精銳大軍趕來 後,再和日不落國軍隊交戰。
在三天的時間內,北辰軍也以傷亡五十萬的代價,攻破了四座大營,斬首三十餘萬,俘虜十萬。駐守在四座大營內的日不落國軍隊全部損失殆盡,隨後數百萬大軍四處搶佔城池。而維爾在得到北辰軍僅用了三天時間就攻破了四座大營之後,立即就收拾東西,趁著夜晚帶領主力大軍往北面撤退。而埃爾斯城內只留下二十萬人馬死守,爲大軍撤退爭取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