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帝國開動印鈔機大規模印製龍幣壓榨全世界人民的血汗錢時,蘇德戰爭也進入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基輔戰役後,蘇聯紅軍已經沒有更多的後備力量了。爲防衛莫斯科,蘇聯政府不得不從西線的中蘇邊境和南線的蘇土邊境大量抽調兵力,但大多數部隊是沒有足夠裝備的,而且缺乏裝甲部隊及戰機。
德軍的“巴巴洛薩”作戰計劃中預定在十二月前佔領莫斯科,打垮蘇聯最後的抵抗意志,但到了十一月初,德軍依然未能展開對莫斯科的全線進攻,導致預定目標未能實現。
這主要是因爲德國的原油供應告急,德軍的戰線拉得太長,蘇聯秋冬季節泥濘的道路嚴重影響了德軍機械化部隊的行軍速度,更大幅度增加了德軍後勤補給的困難度。
爲了解決原油供應問題,德軍不得不抽調主力進攻烏克蘭區,並向外高加索方向推進。在基輔一戰中,德軍打殘了近百萬蘇軍,俘虜了近七十萬人,並得到了蘇軍的大量武器裝備和彈藥,但最重要的是得到了蘇軍儲存在烏克蘭戰區的400萬噸油料,使得德軍的戰爭機器再度高速運轉了起來。
德軍俘虜了蘇軍四千多輛各型坦克,一千多架飛機和四萬多門火炮,這批軍事裝備迅速補充給德軍戰鬥部隊,使得德軍的機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從之前的三分之一猛增到三分之二實現機械化。成爲交戰國當中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隊。當然,跟全面實現機械化裝備的中華帝國軍還是沒法比的。
德軍取得了基輔戰役的勝利,這給德軍士氣帶來無與倫比的提升,希特勒爲此鼓吹德國陸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連帶著整個同盟國世界都爲之歡呼,甚至不把中華帝國陸軍放在眼裡了。
爲此,德軍統帥部在1941年10月27日。又制訂了“颱風行動”作戰計劃。此前德軍業已耽誤了四個禮拜的寶貴戰略時間,因此爲了完成巴巴羅薩計劃。德軍要在10天內拿下莫斯科。十月的最後幾天,德軍集結好了部隊,作好了“颱風”攻勢準備。
1941年11月2日,費多爾?馮?博克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羣終於向莫斯科發動了攻擊,代號颱風行動。德軍認爲莫斯科在政治和軍事戰略上具有重大意義。德軍計劃以各坦克集團實施突擊,割裂蘇軍防禦,並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兩地域合圍殲滅西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爾後以強大快速集羣從北面和南面包圍莫斯科。在步兵兵團實施正面進攻的同時,攻佔蘇聯首都。
爲達此目的,德軍基本力量集中於斯摩棱斯克以東“中央”集團軍羣(司令爲博克元帥)地帶。“中央”集團軍羣轄第9(司令爲施特勞斯上將)、第4(司令爲克魯格元帥)、第2集團軍(司令爲魏克斯上將),坦克第3(司令爲霍特上將)、第4(司令爲霍普納上將)、第2集羣(司令爲古德里安上將),共74個半師計約有180萬人,坦克6700輛,火炮和迫擊炮4.4萬餘門,飛機2390架。
這回德軍不僅在數量上佔優勢了。而且通過繳獲蘇軍大量的先進坦克、飛機和大炮,在武器質量上也佔了優勢。反觀蘇軍損失了四分之三的機械化軍隊和裝備,雙方力量對比此消彼長之下,蘇軍陷入了空前的弱勢狀態。當然,這並不包括蘇軍大後方的那個中械裝備的新建集團軍。
經過朱可夫的勸說。斯大林最終同意繼續讓大後方的中械集團軍繼續進行適應性訓練,他相信以現有的兵力是可以守住莫斯科的。爲了最後的大反攻計劃,斯大林選擇了暫時忍耐。
參加莫斯科會戰的蘇軍有:西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加裡寧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右翼。截至10月底,蘇軍西方面軍(司令爲科涅夫上將)轄第22集團軍(司令爲沃斯特魯霍夫少將)、第29集團軍(司令爲馬斯連尼科夫中將)、第30集團軍(司令爲霍緬科少將)、第19集團軍(司令爲盧金中將)、第16集團軍(司令爲羅科索夫斯基中將)、第20集團軍(司令爲葉爾沙科夫中將),該方面軍在奧斯塔什科夫、葉利尼亞西北寬達300餘公里的地區組織防禦。預備隊方面軍(司令爲蘇聯元帥布瓊尼)以第24(司令爲拉庫京少將)、第43集團軍(司令爲索邊尼科夫少將)在羅斯拉夫利方向100公里區域正面進行防禦,而將其餘第31(司令爲多爾馬托夫少將)、第49(司令爲扎哈爾金中將)、第32(司令爲維什涅夫斯基少將)、第33集團軍(司令爲奧努普里延科旅長)置於西方面軍後方。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爲葉廖緬科上將)轄第50(司令爲彼得羅夫少將)、第3(司令爲克列伊澤爾少將)、第13集團軍和1個集團軍級集羣,扼守布良斯克以西及其以南寬達300餘公里的地區。
蘇軍3個方面軍共有125萬餘人,坦克990輛,火炮和迫擊炮7600門,飛機677架。相較於德軍,蘇軍處於絕對劣勢。
根據“颱風”計劃,德軍第2裝甲集羣10月30日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裝甲集羣11月2日在維亞濟馬方向,相繼開始了進攻。儘管蘇軍進行了頑強抵抗,但德軍火力太猛,很快讓德軍突破了防禦。德軍第2集團軍突破了蘇軍第50集團軍的防線,奪取布良斯克。
11月3日奧廖爾陷落。德軍沿著奧廖爾圖拉的公路推進。莫斯科以西的維亞濟馬方向。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進行了艱苦的防禦戰鬥。德軍在7日則進抵維亞濟馬地域,兩方面軍大部分軍隊在此陷入合圍,一直頑強抵抗到12至13日。
13日,蘇軍維亞濟馬集團大部被殲。被圍軍隊一部後來突出重圍,有的留在敵後開展遊擊鬥爭。布良斯克方面軍陷於戰役合圍的困境後也向後退卻,23日。蘇軍布良斯克集團大部被殲。德軍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中再次俘虜蘇軍67萬餘人,德軍戰果空前。再次震驚世界。
莫扎伊斯克防禦線於是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區。蘇軍4個集團軍總共卻只有9萬人左右。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個地帶建立堅固防禦。爲了改進軍隊指揮,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於11月10日合編爲西方面軍,朱可夫大將任司令。
朱可夫受命之後,斯大林力排衆議,將部署在中蘇邊境進行整訓的全中械集團軍的9個裝甲旅的精銳部隊,以及未編成的25個機械化師重新改回步兵師陸續西調到了莫斯科近郊,迅速重建了四個集團軍,並動員莫斯科市民在3天之內。組織了25個工人營,12萬人的民兵師,169個巷戰小組,發動45萬人圍繞莫斯科城修築起三道防禦工事,其中婦女的數量佔了四分之三。
到11月末,僅婦女兒童就構築了7萬2千公里反坦克塹壕,挖掘了300多萬立方米的泥土。處於防禦狀態的莫斯科城,被街壘、鹿砦、工事嚴密地封鎖起來。食品因此嚴重短缺。
11月月中至12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禦地區展開的多次激烈戰鬥中,蘇軍對德軍優勢兵力進行了頑強抵抗,將其阻止於拉馬河、魯扎河、納拉河等地區。
11月14日,德軍突入了加裡寧地域。有傳言說莫斯科即將失陷。有些工廠炸燬了機器設備,部分工人逃離了莫斯科。
德軍雖然對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消滅了大量的蘇軍有生力量,但隨著天氣的變冷秋雨和雨夾雪把道路變成泥沼,幾乎癱瘓了德軍的進攻。德軍於是被迫全線停止前進,以待大地封凍。
德軍暫時的停進使蘇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到11月底,蘇軍最高統帥部開始抽回一些部隊作爲預備隊,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預備隊也在源源不斷地趕到。
11月間,德軍對莫斯科進行了31次空襲,共有2000架飛機參加,其中278架被擊落,只有72架闖入莫斯科上空。蘇聯防空部隊憑藉著從中華帝國進口的先進的高射炮和無線電近炸炮彈等防空武器,給予德國空軍迎頭痛擊。
12月初,莫斯科蘇軍又得到了10萬人,這些蘇軍跟以往蘇軍已經大不相同,他們從頭上的鋼盔到腳下的軍靴,從外掛裝備到內衣,全都是中華帝國陸軍的制式裝備,除了中華帝國軍的龍圖騰軍章標誌沒有外,其他一應俱全。
這批中式裝備的蘇軍引起了其他莫斯科紅軍的一致羨慕,莫斯科的女人們更是成羣結隊的向他們獻媚,有的甚至一度以爲是中華帝國軍開進來了,高喊著要找個中國男人嫁到中國去等口號,並引起了一連串的騷動。
大批的中械裝備進入莫斯科,重武器當中光M28A3主戰坦克就有一千多輛,Z29反坦克戰車亦有三百多輛,還有超過6000門各型火炮等,大大的提升了蘇軍的防禦能力。
爲了提升國民及軍隊的士氣,斯大林命令在12月7日於紅場舉行紀念十一月革命的大型閱兵式。中械集團軍作爲主要閱兵對象,給蘇聯人民打氣。檢閱隊伍在克里姆林宮前檢閱,然後直接開赴前線。蘇軍以大量的預備隊和補充兵員加強了西方面軍的力量,同時將布良斯克方面軍撤銷。各方面軍受領命令扼守所佔領的地區,阻止德軍從西北和西南迂迴莫斯科
12月13日開始,蘇聯的寒冷冬降臨,隨著大地封凍,德陸軍總參謀長哈德爾在中央集團軍羣總部召開了各軍團參謀長會議。下達了“1941年冬季攻勢命令”。中央集團軍羣爲此共集中了51個師。擔任正面攻擊任務的是克魯格的第4集團軍,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裝甲兵團和赫普納的第4裝甲兵團,其任務是分別從北方和西方包圍莫斯科;右面的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軍團則從南方向莫斯科包圍。
11月14日,斯大林和沙波什尼科夫下達命令。讓中械集團軍進行反突擊的命令。朱可夫是不同意這樣作的,但斯大林急於想要振奮蘇聯軍民的士氣,再次不顧朱可夫的反對。
反突擊是由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和扎哈爾金的第49集團軍進行的。反突擊的目標是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區和納臘河下游地區的德軍北翼和南翼。
這兩個裝備了先進中械武器的集團軍戰鬥力提升很大,M28A3主戰坦克碰上德軍的三號、四號坦克以及俘獲自蘇軍的T34等坦克後。幾乎對這些坦克是一邊倒的屠殺,德軍第十七裝甲師頓時遭到重創。
儘管蘇軍取得了局部戰鬥的勝利,但畢竟裝備的中械武器太少,蘇軍亦不太適應中械裝備,加上蘇軍以戰略防禦爲主導思想,此舉除牽制了克魯格的部分兵力以外,對德軍主力影響不大。德軍很清楚蘇軍爲了保護莫斯科側翼,不敢貿然出擊。所以避免跟其正面交戰,而是迂迴至其他方向繼續進攻。
12月15日至18日,德軍經過調整和補充後,向莫斯科重新發起進攻。德軍在加裡寧沿克林、羅加切沃方向和圖拉方向分別實施主要突擊企圖從北面和南面迂迴莫斯科。
12月17日,以斯大林爲首的蘇聯最高統帥部下發了第0428號命令,該命令的目的是摧毀和焚燒前沿的所有居民區,開始焦土戰爭。
12月底,德軍付出了巨大損失的代價,前出到莫斯科運河。攻陷加裡寧。莫斯科附近的戰鬥變得越來越激烈,蘇軍派了無數新兵和自願者,甚至一個個的婦女營也投入到德軍的機槍炮火中。
蘇軍經過12月底到次年初的頑強抵抗和多次反突擊戰鬥後,成功的阻止了德軍佔領莫斯科的企圖。蘇軍雖然經常處在危急狀態,但終於依靠傾國之財力物力。在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後,終於堅持了下來並消耗了德軍。
僅從12月16日到次年1月5日這二十天的戰鬥,德軍在莫斯科附近就死傷超過15萬餘人,損失坦克約2800輛、火炮2300門、飛機近1500架。其中德軍坦克大部分被蘇軍裝備的中國造M28A3坦克和Z29反坦克戰車以及大量的反坦克狙擊槍、反坦克火箭彈所摧毀,損失的飛機基本上都是被殲十戰鬥機和地面強大的防空炮擊落的。只有德軍的火炮陣地是蘇軍以血肉之軀和頑強的精神意志反擊成功的。
另外,1941年底到1942年出的冬季,就算以俄國人的標準來看都異常地嚴寒。德軍因戰線過長,補給不足,戰役中消耗過大,既沒有設防禦陣地和戰役預備隊,又無在冬季條件下作戰的準備。11月上旬入冬,雖然道路能夠使用,但德軍的冬季裝備不足,由於認爲在入冬前就能結束戰事。保暖衣服和白色僞裝服都不足,坦克和其它車輛的發動機和油箱都因爲低溫而不能啓動,使得德軍士氣遭到嚴重挫折,相反蘇軍的士氣卻漸漸高漲起來。
對莫斯科的蘇軍而言,情形則恰好相反。來自北極附近的蘇軍早已習慣了寒帶生活,有著足夠的冬季作戰裝備,他們的槍炮套上了保暖套,塗上了防凍潤滑油,有足夠的棉衣、皮靴和護耳冬帽用來防寒。中華帝國緊急出口給蘇聯的850萬雙軍靴,1.05萬噸制靴皮革,都保障了蘇軍能夠在寒冷條件下作戰。當然,蘇軍的坦克同樣因爲寒冷而無法啓動,於是雙方就開始放棄裝甲部隊而進行最原始的戰鬥。
德軍不僅僅在莫斯科方向上碰了釘子,從基輔向外高加索開進的德軍第25裝甲軍初期連續擊潰了蘇軍六個裝甲軍,摧毀蘇軍1300多輛坦克,一路逼近外高加索石油區。同時,德軍組建了外高加索突擊集羣。準備直接攻佔蘇聯的產油區。
由於蘇聯將外高加索的兵力大部分抽調至莫斯科方向參加莫斯科保衛戰,導致外高加索地區的兵力不足,外高加索方面軍已經被德軍的鋼鐵洪流給打怕了,爲了避免被德軍再次包圍。避免發生基輔戰役那樣的悲劇,蘇軍計劃主動撤退,並打算放火燒燬所有采油煉油設備。
斯大林頓時反對。雖然他清楚石油區落入德軍手裡的危險,但是沒了石油區蘇軍的裝甲部隊也將失去戰鬥力。如果連石油也從中華帝國進口的話。那麼蘇軍的脖子就被中華帝國掐住了。斯大林很清楚中華帝國的戰略,一旦發生那種情況,中華帝國肯定會更加壓榨蘇聯人民的血汗錢,甚至再次導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那樣的膠著戰爭,那蘇聯辛辛苦苦二十多年的經濟建設可就徹底完了,會被中華帝國榨乾最後一滴血的。
斯大林絕對不允許那種情況發生,因此他下令外高加索方面軍死戰到底,不得撤退。
外高加索方面軍已經接連損失了六個裝甲軍。更精銳的部隊早就被斯大林調往莫斯科了,此時安多諾夫將軍手裡不足23萬人,只有可憐的133輛坦克和667門大炮,飛機倒是不少,附近有一戰期間沙俄軍隊的飛機墳場,裡面上萬架老式飛機,不少都能飛起來,但很可惜蘇軍沒有那麼多的飛行員。
在這種情況下。安多諾夫只能命令蘇軍用血肉之軀同德軍的鋼鐵洪流戰鬥了。結果顯然是一邊倒的被德軍屠殺。
12月8日,德軍突入外高加索區,安多諾夫已經迴天無力,大批蘇軍投降,他身邊甚至都沒有人手去炸燬邁科普和格羅茲尼的石油生產設施。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外高加索國家亞美尼亞在中華帝國的暗中指使下,於12月9日出動了六個裝甲師和12個山地步兵師,偷偷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阿爾馬維爾,強行繳了當地蘇軍的軍械,控制了邁科普石油區。同時,亞美尼亞里海海軍出動十一艘驅逐艦掩護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在馬拉奇卡拉一帶登陸,當地蘇軍以爲德軍來了,未進行任何抵抗便繳了械,格羅茲尼石油區也落入亞美尼亞手裡。
當德軍逼降了蘇軍外高加索方面軍司令安多諾夫和十一萬蘇軍,正高高興興的準備去接收邁科普和格羅茲尼的豐富石油時,卻發現那裡已經被貼上了亞美尼亞的標籤。
德軍立即跟亞美尼亞交涉,但遭到亞美尼亞拒絕。由於亞美尼亞背後的主使者是中華帝國,德國不得不打狗看主人,立即派出特使同中華帝國方面進行交涉。但中華帝國卻拒絕表態,只希望德國和亞美尼亞兩國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談判,中華帝國不希望兩國爆發武力衝突。
中華帝國的答覆很明顯是偏袒亞美尼亞,德國跟亞美尼亞的談判幾乎不報有任何的希望,因爲亞美尼亞堅決不鬆口,已經將這兩塊石油區納入亞美尼亞版圖,希特勒氣得頭髮都立了起來。
這時,蘇聯方面也立即派出代表跟亞美尼亞談判,感謝亞美尼亞軍康康相助。蘇聯想要派軍隊跟亞美尼亞軍共同防禦邁科普和格羅茲尼,但遭到亞美尼亞拒絕。斯大林對此亦是相當的不滿,但考慮到目前外高加索地區的局勢問題,斯大林選擇同亞美尼亞妥協,暫時允許亞美尼亞軍駐紮在那裡,但希望亞美尼亞將石油供應給蘇聯。
亞美尼亞在中華帝國的斡旋下,同意每桶18龍幣的價格向蘇聯出口原油,雖然這已經是國際上的最低價了,比中華帝國賣給德國的石油便宜了7龍幣,但還是讓斯大林相當的蛋疼。
但斯大林還是選擇了妥協,他希望藉助這件事讓亞美尼亞跟德國開戰,那麼蘇聯就多了一個盟友了,同時亞美尼亞背後的中華帝國肯定會有所動作,加入協約國陣營的機率就更大了。
希特勒很清楚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但他的猶豫不決,造成外高加索的德軍的不滿。
1942年1月17日,外高加索德軍第25裝甲軍悍然向亞美尼亞軍發起了進攻,亞德戰爭爆發。當天,亞美尼亞向德國宣戰,德國隨後被迫向亞美尼亞宣戰。
而中華帝國依然保持中立,但卻暗中全力支持亞美尼亞對德作戰。這跟中華帝國支持蘇聯和英法不同,跟他們的關係只是金錢關係,出口給他們的武器都是“外貿精簡型”。但亞美尼亞完全依附在中華帝國的羽翼下,是大中華共榮圈的成員國,中華帝國對亞美尼亞的支持則是全方位的,帝國高精尖武器裝備基本上都能夠在亞美尼亞軍隊裡找到影子。中華帝國讓亞美尼亞跟德國開戰,實際上也是中華帝國軍方想要通過亞美尼亞軍來試探一下德軍的真正戰鬥力,看看中德軍隊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少,爲中華帝國日後介入二戰打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