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戰場依舊硝煙瀰漫,中華帝國並未因爲獲知德軍核試驗成功而暫緩軍事行動。反而正因爲掌握了納粹核力量的動向,原本計劃在十月底進行的代號鐵壁合圍的進攻納粹德國的戰役,因此提前了行動。
中華帝國爲了徹底阻斷德軍的核工擊能力,在三天內將聯軍各國的全部作戰飛機,共計三萬多架飛機投入戰鬥。每天出動七萬餘架次同納粹空軍進行交戰,但更多的飛機並不在一線戰鬥,而是在空中保持警戒,尋找任何一架可能攜帶核彈頭的轟炸機並給予立即擊落。
此時,納粹空軍基本上不敢跟聯合國空軍正面決戰。納粹空軍剩下不足3000架作戰飛機,雖然戈林正加緊生產噴氣式戰鬥機,但隨著聯軍鐵壁合圍,切斷了德軍陸路原料供應,每天不間斷的轟炸造成德軍大批重要的工業基地被破壞,工廠無法正常開工,加之人力和兵源的匱乏,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員的培訓難度和訓練週期都遠超螺旋槳式飛機的飛行員,即便德軍不惜代價的生產出來新式戰機,卻因爲飛行員的損失加劇而到了無飛行員可用的地步。往往很多飛行員培訓不到一個禮拜就被派出去作戰,基本上是有去無回的。
在這種情況下,納粹空軍根本不敢跟聯合國空軍進行空中對決,而是避開聯軍飛機去攻擊聯軍地面進攻部隊。但聯軍的地面部隊從四面八方涌向德國,納粹飛機實在無法兼顧周全。對聯軍地面部隊的威脅不斷下降。
聯軍的鋼鐵洪流涌入德國本土,德軍節節敗退,戰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也正因爲如此,納粹德軍不得不放棄常規戰術來扭轉戰局的念頭,希特勒把心一橫,決定訴諸核力量進行最後一搏。
但是,希特勒妄想對聯軍使用核武器的企圖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由於中華帝國及時察覺了德軍的地下核試驗,因此中華帝國的轟炸機不分晝夜的對任何一座被懷疑藏匿核武器的地方進行轟炸,迫使德軍不得不拖著核武器到處轉移。
在巴蘭山區,德軍秘密建立的地下軍事基地。
兩架juef-132戰略轟炸機靜悄悄的停在山體洞窟內。一羣德軍地勤人員正在爲其進行最後的安全檢查。
juef-132是容克斯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最後的噴氣式轟炸機計劃。
此前曾有德國空軍指定研發的ta400戰略轟炸機項目。ta400戰略轟炸機項目是福克-烏爾夫公司於1943年初開始設計的一種戰略轟炸機,同時也可作爲遠程偵察機和執行德國潛艇的供應任務。該機採用上單翼、雙垂尾、前三點式起落架佈局,裝6臺bmw801d發動機(單臺功率1,700馬力),乘員9人。ta400可共攜帶27000升燃料,因此具有較強的續航能力,即使攜帶10000千克炸彈,航程也可達到4800千米。由於福克公司的工廠經常遭到聯軍飛機的轟炸,研發進度時斷時續,直到聯軍逼近德國本土。納粹核武器研發成功之時都未能完成,以至於該機失去了爲德軍搭載第一顆核彈的機會。
被聯軍猛烈的攻勢逼急了的希特勒。要求動用最後的反擊手段——核武器。而此時德軍的飛彈項目雖然有了極大的進展,但是射程有限,精度太差,因此德軍放棄使用飛彈來搭載核彈頭的念頭,轉而採用最簡單的空投方式。
juef-132於是撿了便宜。該機具有35度後掠的機翼,每側機翼根部裝三臺噴氣發動機,起落架爲自行車式。爲適應高空飛行,還設有一個五人密封增壓座艙。該機可攜帶6噸炸彈,比ta400少了4噸。但它的最大優點是航程遠。其滿載燃油情況下。航程可達6000公里。如果只攜帶一顆核炸彈的話,增加副油箱數量,則可達10000公里以上。
由於希特勒認準了能夠阻止聯軍入侵德國本土的唯一方法就是震懾住中華帝國,因此德軍立即對juef-132進行了改裝,在最短的時間裡改裝了兩架航程可達一萬公里以上的戰略轟炸機。
不過,希特勒心裡也很清楚,他不可能直接跟中華帝國攤牌玩核大戰。因此。德軍在覈攻擊問題上採取非常謹慎小心的態度。希特勒爲此特別連下三道一樣的命令,那就是不得用核武器傷及中華帝國軍隊。
同樣,中華帝國方面也留有後手。由於遲遲無法鎖定德軍的核武器件數、藏匿地點和核載具,所以不能夠保證德軍的核武器會寄出。因此。中華帝國一邊指使各國聯軍繼續進攻德軍,試探德軍的最後底線,一邊做出秘密部署,將中華帝國軍和其他軍隊分開作戰,並儘可能的靠後獲取空中保護,避免遭到德軍的核打擊。
這樣一來,德軍無意跟中華帝國軍結下不解的死仇,中華帝國軍也有意識的避免,使得納粹的第一顆核彈頭落到了別國軍隊的身上。
這個點背的國家自然是蘇聯紅軍了。
原本蘇聯紅軍在基輔會戰中大傷元氣,已經無力繼續進攻德軍了。但是隨著亞美尼亞軍打垮了德軍在東歐戰場上的精銳主力,亞美尼亞軍攻佔羅馬尼亞佔據了德軍的石油工業區,這令斯大林非常的眼紅。
很快,聯軍四面八方鐵壁合圍德軍,逼近德國本土。當聯軍攻入波蘭時,蘇軍便坐不住了。斯大林認爲蘇軍的補給完全可以從佔領區進行補充,並秘密下達了以戰養戰的指令。於是蘇軍變成了鬍子一樣的軍隊,搶在亞美尼亞軍之前攻入波蘭,並進行大肆的燒殺搶掠。
由於中華帝國此前在基輔會戰中狠狠的坑了蘇聯一把,並因此而被國際輿論所指責,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中華帝國默許了斯大林的行動。
也正因爲如此,蘇軍在波蘭無惡不作,也成爲了納粹德軍用來進行核威懾的替罪羊。
光華四十三年九月初三,西曆公元1943年10月17日凌晨,改變二戰歷史進程並震驚全世界的華沙核爆炸事件發生了。已經被逼瘋了被逼無路可走的希特勒悍然下令將納粹的第二顆核彈頭扔到了華沙。
凌晨許,德軍轟炸機攜帶代號“憤怒的小鳥”核彈頭趁夜色避開聯軍的偵查,飛抵華沙市上空投下了罪惡的核彈。當量5萬噸的核彈頭落下瞬間,四分之一的城市設施被夷爲平地,釀成了華沙三萬平民和二十七萬蘇軍喪生的慘案。
而隨著憤怒的小鳥落下瞬間,宣告著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