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商治下原本有八百諸侯,以東伯侯、南伯侯、西伯侯、北伯侯各自統帥兩百諸侯,爲大商守護四邊。大商朝廷則佔據了中原最爲富庶的朝歌作爲都城,其周圍幾千裡是其直封地。
以前來說,是大商朝廷最爲富有,其次是東伯侯姜桓楚,再次是西伯侯姬昌與北伯侯崇侯虎並列,最後纔是窮得快當內褲的南伯侯鄂崇禹。
現在東伯侯姜桓楚反了,其封地大半被商軍佔領了,且不多說。南伯侯鄂崇禹還在一心挖運河,窮上加窮,估計沒幾天也快揭不開鍋了。四大諸侯裡說得過去的就只剩下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侯虎。
本來嘛,北伯侯崇侯虎和西伯侯姬昌是對難兄難弟,因爲紂王時常壓榨他倆,有事就叫他們出錢出力,沒事一句話就打發回去,簡直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若說這難兄難弟對紂王沒怨氣,那絕對是假的,那爲何他倆不學學東伯侯的樣子,直接扯出義旗造反吶?
西伯侯姬昌不反的理由說來也很簡單,就是因爲姬昌是個謹小慎微的人,你若是不把他逼上絕路,他是萬萬不會反的。原著中紂王殺了姬考,將他的肉做成肉丸子送給姬昌吃,就這樣,姬昌生前都沒有反紂王,最後還是他的兒子姬發扛起了義旗反商。現在姬考好端端的活著,姬昌就更沒有理由反商了。
北伯侯崇侯虎不反的理由說來有點實在,那就是崇侯虎不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他只是想維持住現在的美好生活而已。但重點就在這裡了,崇侯虎想維持現在的美好生活可不是一般的生活,說白點就是,這廝就是個翻版的紂王,他把原著中紂王乾的那些事都幹了,修建酒池肉林、陷害忠良、荼毒百姓、朋比爲奸、肆行不道、鉗制諫官。
眼見西岐越來越興旺,百姓安居樂業。北伯侯屬地上至大夫,下至平頭百姓,全都盡相投之,他們恨透了崇侯虎的殘暴不仁。
姬昌和姜子牙早就商量好了,對於逃難的西岐的人口一律收之,好從根本上壯大西岐的實力,實際上姜子牙還編了很多順口溜,在西岐以外的地方到處傳播,目的就是爲了吸引衆人來投。
北伯侯崇侯虎屬地的逃難潮那叫一發不可收拾啊!剛開始是個體行爲,再後來是三五成羣的跑,攔都攔不住啊,使得崇侯虎實力大減。
崇侯虎這廝不去反省一下自己的政務是否有誤,才使得治下百姓爭相逃離。他反而頒下嚴令,一人逃走殺其全家,一家逃走殺村長,一村逃走殺所屬的大夫。
結果可好,這禁令不頒佈還好,一經頒佈就是整村整村的逃往西岐,其屬地的大夫也舉家逃離。爲何如此,因爲一人逃走,其家人就要被株連,故而也只能跟隨逃跑了。他們這一跑村長就要背鍋了,村長若是不想死那就也得跑。村長一跑,同村的其他人哪裡還有活路,也只能跟隨跑。到了這裡,其屬地的大夫只要不是智障,馬上卷家當跑路。
治民就好比大禹治水一般,堵不如疏。若是一味的去圍追堵截,效果只會越來越糟糕,有時候以退爲進,方顯上策。
有人高興就有人不高興。
西伯侯姬昌和姜子牙、申公豹等人那叫歡喜連天啊!他們萬萬沒想到北伯侯崇侯虎來了這樣一個神助攻,西岐這邊想要人口,他那邊立馬就送來了,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北伯侯崇侯虎這廝又幹出了一件更離譜的事,他寫信給西伯侯姬考,讓其速速把逃得西岐的北伯侯子民盡數遣返回來,否則後果自負。
爲何是寫給西伯侯姬考而不是真正的西伯侯姬昌吶?在崇侯虎看來姬昌早早的就被紂王免去了西伯侯一職,所以其現在在官職上面與自己不對稱。再者說,姬考這小子和自己一起去討伐了叛逆姜桓楚,屬於同一個戰壕裡吃過飯的戰友,有了這層關係,自己再以長輩的身份去命令他,不怕姬考不交出逃民。
西伯侯姬昌將一衆大臣和幾個兒子召集起來商討對策。
姜子牙率先說道:“啓稟主公,既然北伯侯寫信給公子姬考,何不讓公子回書一封給北伯侯,勸其不要在荼毒百姓,多做些於天下黎民有益的事。”
姬昌對長子姬考問曰:“你意下如何?”
姬考:“謹遵父命,孩兒這就回書一封給北伯侯,勸他棄惡從善。”
姬昌點了點頭,剛想再說點什麼,卻不料被一旁坐著的二兒子姬發插話了。
姬發對著姬考說道:“兄長,其實你也不需要給崇侯虎那廝寫什麼勸說信,只需要將你平日裡研讀的西方教教義抄寫一遍給他,我看就已經足夠了嘛。”
姬考哪能不知二弟姬發又對自己發難了,自從姬考領軍回來以後,姬發就沒給他好臉色看。剛開始姬考還以爲是自己哪裡疏漏了,故而造成了二弟的誤會,後來經過財政大臣申公豹的指點,姬考才明白了,非是姬發對自己有意見,而是他後面所代表的權貴們對自己有意見,這已經不是家事了,而是政權之爭。勝利者坐上王座,失敗者墜入地獄,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姬考雖然有些迂腐,但也不是愚鈍之人,稍加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緣由。他感慨道:“無情最是帝王家。”現在的姬考已經拜入了西方教,就算他願意讓出侯位給二弟,西方教的一衆大能也是不允許的,因爲這裡面已經牽扯到了道統之爭。再者,從三皇五帝到現在,天子與諸侯傳位,向來是傳位於長子的,還沒有哪個諸侯跳過長子,傳位給後來的那些兒子。
西方教的一衆光頭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們勸說姬考一定不能在繼承權的問題上發昏,雖說西方教勸道世人向善,可也有另一句警世名言,那就是:“行那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光頭們指出,姬發這是在篡位,是在欺負善良的姬考,是在破壞那千百年來長子繼承衣鉢的傳統。
wωw_т tκa n_C 〇
姬考深思熟慮後,覺得一衆西方教的師兄們和上大夫申公豹說得很有道理,自己沒做錯什麼啊!去朝歌救出了被軟禁的父親,又把軍隊幾乎完好無損的帶回來了,再者作爲長子又不是自己選擇的,而是上天決定的。就因爲這些,二弟就把自己給恨上了,說什麼也是他的錯啊,既如此,就莫怪自己行那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了--!
姬考聽得姬發的諷刺後,也不動怒,反倒是一臉平靜的說:“二弟所言甚是,想那西方教的教義都是普渡世人的大道理,抄上一篇送去給北伯侯,勸他棄惡從善也是合情合理。不過爲兄也希望多抄上一份送給二弟,望二弟多讀寫治世明言,少拿些兵戈。”
衆大臣一聽,皆聽出了弦外之音,不外乎就是姬考說姬發只會兵戈,不會治國之術。
姬發城府頗深,笑曰:“兄長說的是,小弟定當仔細研讀兄長所抄寫的治世明言,把它拿去和首相(姜子牙)的施政舉措對比一下,看看孰對孰錯。”
姬昌見兩個兒子又開始爭鬥起來,不免有些動怒。他也是知道的,現在的西岐城中大致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長子姬考爲主,西方教的一衆光頭、上大夫申公豹和絕大多數朝臣們都支持他;另一派是以次子姬發爲主,首相姜子牙和一羣自稱是姜子牙師兄的得道高人們以及一部分大臣支持他,故而才使得姬發有底氣去挑戰姬考。
姬昌也是很爲難,兩個兒子立場相對,各站一邊倒也罷了。就連那一向施政配合得天衣無縫的首相姜子牙和上大夫申公豹都各站一邊,長此以往,如何是好!
“上大夫以爲北伯侯一事該如何應對?”姬昌轉頭向申公豹問道
申公豹想都不想的說:“崇侯虎荒淫殘暴,其治下之民不能忍受其酷政,故而逃到我西岐來避難。他非但不反思一下自己的錯誤行徑,反倒來威脅我西岐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微臣同意首相的意見,先禮後兵,可讓公子姬考回書一封,勸崇侯虎反思過錯,若是其倒行逆施,不聽勸告,那就起兵伐之。”
姬昌聞言,頗爲滿意的點了點頭,看來他也傾向於先禮後兵。但是姬昌還有個顧慮,那就是西伯侯與北伯侯同爲等級的諸侯,如何能名正言順的討伐吶,最重要的是不能讓紂王抓住把柄。
羣臣們一起開動腦筋,苦思對策。
突然,首相姜子牙笑曰:“此事易爾,以崇侯虎那廝的壞脾氣,怎麼忍受得住有人寫信去勸他,說不定他接到公子姬考的書信後,第一件事就是起兵伐我西岐,如此一來,我們禦敵於國門之外,豈不是名正言順。”
姬昌大悅稱善。
有大臣問:“若是崇侯虎那廝沉得住氣,不派兵伐我又將如何?”
姜子牙嘿嘿一笑說:“那就再讓公子姬考繼續寫信去勸道他,我就不信這廝還能轉了性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