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風云榜結束了之后,包小貝又盯著廣告看了一會兒,還是沒有說話。
他真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他覺得自己對于世界的認知已經被顛覆了。
為什么這樣不專業的歌手,這樣的專輯,能夠打敗這么多專業歌手?專業技術已經沒有用了?全心全意做好音樂已經沒有意義了嗎?……
沈歡對于廣告并不像包小貝這么熱衷,能夠看得眼睛眨都不眨,所以他閑著沒事之下,就左顧右盼起來,看的最多的就是包小貝的側臉了。
從包小貝的表情和眼神上,他看到了一絲迷惘。
他大概猜出了包小貝現在在想什么。
其實他很能理解包小貝此刻的心理,因為他也曾經有過:在另一個世界的時候,他這個在橫店跑了十幾年劇組的大特親眼見證了中國娛樂圈的發展變化史,他親眼看到娛樂圈是怎樣從一個唯作品說話的時代變成一個多元化發展的時代。當他看到一些沒作品、沒演技、沒唱功的小鮮肉卻混得比誰都好,一直拿不出代表性的作品來依然片酬比誰都高、粉絲比誰都多的時候,他也曾經迷惘過。
不過后來他明白了,產生這種迷惘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對于這些人的定位錯了。
按照中國娛樂圈的慣性,他用“演員”或者“歌手”來套在他們頭上,但是這些人并不是演員,也不是歌手,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存在。
這種獨特形式的存在,在另一個世界的中國叫流量明星,日本則稱此為“偶像”。
在這方面,先進得多的日本娛樂圈就比較有參考性了:在日本娛樂圈中,藝人種類劃分很明確,主要演戲的就是演員,主要唱歌的就是歌手,不靠唱歌也不靠演戲就是出來刷臉賣人設的,那就是“偶像”——和司機、教師、警察一樣,都只是一種職業,一種名為“偶像”的職業。
沈歡打造出來的F4,其實就是這種類型。如果包小貝能夠從這方面去理解,不用“歌手”套在他們頭上,那他應該就不會這么迷惘了。
他用錯了衡量尺度。
不過和日本有所不同的是,在日本,偶像這種職業,地位比起演員和歌手來是要低的,但是不管是在另一個世界的中國還是在此刻的這個世界,都沒有“偶像”這一種明確的職業,在這種混亂的生態下,“偶像”這種新興的職業地位似乎還都很高,另一個世界的某位女星范某冰就是其中最好的一個案例。從本質上來說,她也是一個“偶像”,但是卻隱然成了娛樂圈一姐。
不過現在不是沈歡老師大講堂環節,所以他也就懶得跟包小貝說了,就只是拿起方口杯來喝了一口里面的尊加18年,很是愉悅。
他們今天總算沒有再喝紅酒了,而是在他的推薦下,換成了他喜歡的威士忌。
“你的專輯打算什么時候上?”
沈歡在這邊啜飲著威士忌,包小貝在那邊看了半天廣告之后,終于開口了。
他說著,還轉過頭來深深地看了沈歡一眼。
他現在對于沈歡的感情很復雜:一方面,他覺得這真是一個音樂奇才,對沈歡很是欣賞、甚至于有些高山仰止的崇拜,另一方面,他又覺得這是一個沒有節操的魔鬼,給華語樂壇帶來了一場災難。
他究竟是神仙的化身,還是地獄的使者?
沈歡盤算了一下,答道:“六七月份吧。”
包小貝點了點頭,眼神微微有些遺憾。
他一直在這里當義工,當然也知道沈歡這張專輯的錄制進度,但是他還是不可避免地想要看到沈歡自己的這張專輯正面硬撼《流星雨》專輯的場景。
從目前的市場來看,按照《流星雨》目前的勢頭,大概也只有沈歡有這個可能去擊敗他自己了,從而證明包小貝堅持的是對的。但可惜的是,這樣的正面對決應該是無法上演了。
想到這,包小貝又想到了剛才在音樂風云榜上看到的兩首歌。
“那首《日不落》挺不錯的,還是那個叫林荷溪的歌手自己作詞作曲,挺有才華的。”
包小貝輕嘆了一口氣,“長江后浪推前浪啊,現在的新人都這么有才了嗎?”
沈歡面色有些古怪,然后跟著應和了一句“客觀公正”的評價:“嗯,那首歌寫的很不錯,還有她上榜了的那首《可惜不是你》,也非常好,用一句‘才華橫溢’來形容,我覺得一點也不為過,另外她唱得也相當有味道,唱功扎實,嗓音條件出眾,更關鍵的是她是那種天生可以唱出意境來的歌手,這一點非常難得。我覺得她非常有前途,我看好她。”
“哦?”
包小貝眉毛一挑。
他倒是沒有想到,沈歡對這個新人評價這么高。
沈歡還在滔滔不絕:“華語樂壇有這樣的新人涌出,實在是華語樂壇之福啊!要我看,她的排名還是低了,殺入前十理所應當,甚至蓋過這首什么《流星雨》,那也是實至名歸……”
老父親心態作祟,沈歡剛才看音樂風云榜的時候看到林荷溪上榜的歌曲,看著那MV,聽著她的歌聲,真是怎么聽怎么好聽,差不多就是“我的寶寶天下第一”這種心態了。
那幾個唱功糟爛的臭小子憑什么霸占冠軍的位置?他的小溪寶寶才值得那個位置好嗎!——當然,那幾個臭小子里面不包括他,因為他可不是“小子”了,而是老子。
包小貝面色古怪地看著沈歡,覺得這家伙可能是瘋了,竟然把槍口對準了自己,連自己都打,不過他的嘴角卻是不自覺地上揚起來。
雖然沈歡說的夸張了些,不過評價的總體走向他還是認可的。
“《流星雨》還是不錯的,雖然改的有些疵了,唱的也不咋地,”
沈歡長篇大論結束之后,包小貝才接過了話頭,“不過我還是更期待你現在的這張專輯。對了,那首《我的天空》你想好怎么編了嗎?你自己一個人來還是再另外找兩個人來?”
“還是再找人吧,我這里已經聯系好本茹了,她過兩天就過來。”
……
兩人在這邊喝著聊著,中華大地上的很多地方卻是連夜開工,印刷著報刊雜志。
《流星雨》專輯的火熱,自然不止是體現在音樂風云榜上。
3天破百萬的銷量,這在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都是很罕見的,對于眼下這個萎靡不振的華語唱片市場來說可是一劑強心針。在這個各種輿論唱衰唱片界的現在,這可是大有新聞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