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汽車現在可以說是人們生活常用的物品,集合了人類的科技結晶,也是普通人能夠接觸到最直觀能觸碰到的,所以對葛小華來說,賺錢只是其中之一,作爲汽車企業,社會責任感還是要具有的,如果能達到汽車行業領頭羊的程度,葛小華是不會吝嗇的,該幫助其他企業也是會幫助,當然是在不損害自身的利潤程度下,畢竟商人是逐利的,互利共贏纔是王道,要是把自己的利益都交給了別人,那不是善良而是傻,是被嘲笑的存在的,葛小華可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所以說其他車企要提高自身的技術,那麼就要付出一些東西,這才能更加地珍惜,這也對自己勞動成果的褒獎。
葛小華掃描好了自己打造的紫光汽車,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生產零件,然後進行組裝,一開始的效率並不快,因爲手生的緣故,等過了幾天之後,生產線上的員工都熟悉了環境,生產的效率也會高了許多,但是光是生產,沒有銷售,日積月累庫存車越來越多,這樣會導致華風陷入被動之中。
銷售平臺,此前就交給了專門的部門,已經在全國各大城市建立了銷售渠道,以目前華風的影響力,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在全國大城市內建立1-2個經銷商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這還是在衆多讓利的情況下,這些經銷商的老闆纔會同意跟華風合作,並且還是跟其他的國產品牌混合售賣,也就是說基本上現在沒有專門的華風4S店,如今的華風還是被這些圈內售賣汽車的老闆認爲是雜牌,根本就不入流,只是試一試能不能賣出去,連華風的標都沒有貼出去,可見對華風的汽車極爲沒有信心。
在經銷商看來,華風汽車首先量產這款汽車,定價上還是頗高的,有點任性的感覺,畢竟按照一般的思路,自主車要能賣得出去,性價比一定要高,簡單地說就是價格便宜,配置高,這纔有銷路啊,不然這些老闆們都不知道怎麼跟銷售人員介紹華風汽車了,而銷售人員沒有華風汽車的特點,又怎麼進行“忽悠”?
不管怎麼樣,華風量產的汽車,在國內沒有一個人看好,就連消費者都覺得華風汽車估計跟其他的小車企一樣,都是來搞笑的,做一批車,能賣出去就算多少,其他方面則不會去管這麼多,能忽悠多少算多少,這種造車賣車的理念,讓很多消費者對國產車都沒有信心了。
葛小華很清楚國內對華風汽車的態度,也明白這個定價是過高了,但是葛小華覺得好車就該賣合適的價格,華風打造的量產車賣12.99萬的價格,並且全部都是高配,沒有任何的套路在裡面,他覺得值這個價格!
並且隨著葛小華車間打造出來的第一批汽車出爐,100臺新車擺放在倉庫內,每臺車都附加著各種各樣的光芒,主要是以白光爲主,因爲葛小華的等級所以,紫光級別的汽車,掃描過後打造出來的量產車只有10%左右的數值屬性,因此全是白光的也就可以理解,而僅僅是白光的,就讓這些汽車的綜合屬性提高了幾個層次。
有些是安全+5,有些則是性能+4亦或者舒適、堅固+2等,汽車的堅固有加成,肯定是更加耐用了,一些剮蹭之類的肯定不是問題,間接地提高了安全性。
葛小華知道這批車投入到了市場上,會引起車主們多大的驚喜,本身汽車的質量就不錯,附加了光芒之後,整體的質量又提高了一個層次,遠遠超出了合資車的製造水平,事實上,國內的合資車都是在國內自己人制造的,不過核心技術是國外的吧,單就製造水平,國內幾乎是差不多的,只是技術高低而已。
比純進口車要差一點,而且在國內的汽車很多都是“閹割”版本的,也就是很多的配置和技術都少了一部分,所以說葛小華此時的打造的華風汽車不僅沒有任何的閹割,技術上已經超越了國外的進口車,他有資格跟這些合資車叫板。
唯一的短板就是汽車的牌子不怎麼樣,也就是說在消費者看來沒有面子之類的,但是葛小華知道面子是自己賺的,不是讓別人給的!
華風的車標設計成了古風“華”字,沒有跟別人學習什麼英文標,直接中文,一看就是自主車,而對中文之美的認可,這也讓葛小華在汽車的所有按鍵都用中文,這樣就是爲了國人考慮的,所有這些零件都要自己打造,沒有采購這麼方便,但是葛小華卻要這麼做,一個小小的按鈕也要自己進行打造,不必去求人。
所有帶點高科技的產品,一旦陷入了被動,很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這跟其他的產品是不一樣的,汽車有時候還代表一個國家的門面,這也是我國大力發展民用汽車行業的原因。
華風汽車第一款量產車緊湊SUV車型,命名爲戰國I,說明此款車型是來攪動汽車市場的,正如戰國時代一樣羣雄逐鹿中原,並且因爲葛小華是通過平行位面的戰國時代的荊軻刺秦王的任務,綁定了打造工廠系統,那麼這第一款汽車以戰國來命名並無不妥。
戰國I生產了幾百臺,全部發往全國各地,每個城市得到2-5臺左右的展覽車,而這些車可以出售也能展覽,每家店裡面並沒有多少車的存貨,除了沒有訂單之外,華風的產能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不過就算沒有訂單,華風依然保證了生產,沒有按照訂單生產,而是能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