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向我透露了他關於天尊對美醜善惡的看法的話,同樣極大地震撼了我。
記得他是這樣說的:衆妙之門,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這裡令我吃驚的是前輩把道德經第一章裡最後一句話“衆妙之門”放在了這段話的首句,我不知道什麼原因。這句話同樣震撼人心。但這段話的意思那天前輩並沒有吝嗇,給我解釋了一點點,這裡我也說給我的後人們好了。前輩說,這句話裡要領會兩個關鍵的字‘矣’和‘已’,他解釋說,‘矣’是‘了’的意思,表示完成時態;‘已’是後來,過了一些時間的意思,已故就是後來明白以後。總之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說‘萬事萬物的奧妙之門是天下人人都可以知道的。大家的行爲是美還是惡,行動結束了大家立刻就會知道,而大家的行爲是善還是不善,是要等到行爲結束後後來大家醒悟了才知道的。’簡單地說,就是說明一個‘美醜易辨,善惡難識’的道理吧。雖然我對他的這個斷句還持保留態度,但是這一段話我很聽得進去,真是說到我的心裡了。不管那麼多這一點上我是佩服前輩他老人家的。
那天前輩問我,你還記得天尊(也就是老子的尊稱)的三寶嗎?這個我是再熟悉不過了,而且我也是按照天尊的三寶做事的,還能忘了。我順口就來:‘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前輩說:‘我給你糾正一下,你自己比較吧,哪個好用用哪個。’一聽要糾正,我立馬來了精神,心想他這次不會再來個震撼性的話出來吧。果不其然,看來每次前輩都是不震撼人心的話他不說。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前輩還告訴我說,天尊這三寶中,他最看重的就是第三寶。
……
還有一次的談話,我要感謝前輩,他的信息對我重新認識天尊的一句名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最喜歡的天尊的一句名言是‘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以前只是喜歡的不得了,但領會的並不深刻。這次在前輩的指點下我醒悟了,感謝前輩下面的話: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爲奇,善善復爲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或許後人們會問,這你爲何要感謝前輩呀,這是天尊的原話嘛。可能細心的後人會發現,這句話有個地方發生了變化。請看原本定性的話: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爲奇,善復爲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前輩變化的話‘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爲奇,善善復爲妖;’傳統的說教話‘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爲奇,善復爲妖;’這次我沒有驚奇的原因是,前輩的話使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一句很古老的名言;‘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謬論。’以及‘過猶不及’的道理。‘正正’的意思說明了‘正雖然是好的,但正之再正就未必是好事。’這也正好揭示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論斷。”
……
前輩說“李敖,對於‘聖人處無’這四個字,你可能不理解吧,那麼你試著和天尊說過的另外一句沒有爭議的話放在一起來體會,也許你就會明白些什麼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這句話沒有什麼爭議,這裡天尊說的是‘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那麼未有和未亂是不是都是尚未發生呢?這是不是就是‘無’呢?”慢慢的我就逐漸領會一些了,雖然到現在還不是全明白。但我不著急,這離著我感悟天道,還尚且需一些日子。
第六次交流的時候,前輩試圖爲我解開“道,生一一”的含義,但是我聽了以後還是似懂非懂。前輩告訴我“道生一”給人傳遞的信息是道只生了個一,一再去生二。這是個片面的認識。而“道,生一一”給人傳遞的信息是道生成一個又一個一,這裡要傳遞的信息是一個一個都是道所生,是平等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單線遞生,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雙線層生。這個我是第一次聽到。
第七次的見面,前輩爲我掃除了一個我讀道德經的一個攔路虎。我非常高興。一直以來我很都有些反感族人倡導天尊的愚人政策。好好的****道德經教人什麼不好,非要叫人做個愚蠢人,這成何體統,整個漢人都成了愚蠢的人,那麼國家還怎麼發展。這次與前輩的見面,我直接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故意難爲他。我倒想看看他的說法。這次前輩說“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說實在的,我也很不喜歡愚這個字,說白了是人都想做個聰明人,誰願意做個愚蠢的人。自古以來解釋道德經的人多如牛毛,但現在解釋的人還有很多人在爲天尊這個愚字大唱讚歌,這其實是個誤導。我看天尊也是很反感這個愚的。”這話正和我的意思相同,但是很令我迷茫,我只知道天尊反對智,從來沒聽說過天尊也反對愚。這不會是前輩在糊弄人吧。
接下來的話我聽出前輩並不是糊弄人。他說“天尊雖然也反感這個愚字,但他還提倡‘非以明民,將以愚之’的主張,正如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越王勾踐明知膽汁的苦還要每天品嚐,歷練的是意志。天尊提倡‘非以明民,將以愚之’的主張正是天尊超出常人的聰明之處,天尊是想提醒人們,叫人明白自己的愚蠢的地方,從而去思考去學習,通過在愚蠢中醒悟去得到智慧。天尊的主張是道者反之動。天尊明白要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必須從它的對立面入手,就是從處理壞的事情入手才能得到好的結果。這並不等於天尊讚揚壞的事情,反對好的事情。這個觀念是我們今人領會天尊思想一定要改正的事情。說的我是連連點頭。
最後一次前輩告訴我的就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是前輩對他的觀點的總結,也是他發現的天尊書寫道德經的總綱。
正是所謂的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言不忠。現在還不是透露一些關鍵問題的時候。我告訴後輩們:不要迷戀前輩,前輩只是未來的傳說;不要妄圖去指責什麼,我只是多我李敖的後輩負責!
如果因爲這個故事讓你們有所明悟,希望你們多多思考感悟;如果因爲這個故事啓發了你們,希望你們常去思索;如果因爲這個故事打亂了你們的思想,那麼你們也不必看下去了!
世人原本就是這樣,正如天尊所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
告訴後輩們,前輩所用的分析方法正是易經的理論,這是他親口告訴我的,還曾經給我展示了他的易經圖。但絕對不是我們所謂的周易。雖然周易是易經,但是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傳說中有三大易經,分別是連三易(也稱爲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前輩展示給我看的易經圖,他稱之爲天書,還自稱就是早已迷失的最早的易經-----連三易。至於是不是他說的就是連三易,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剛開始一點看不明白,經他那麼一說,我感覺他說的還有點道理,好像還真是那麼一回事。這個天書給我的感覺是,說複雜是複雜的不得了,說簡單又簡單的不得了,可以說是大到含天,小到包點。其實他說的天書,那可真正是稱得起天書,上邊一個字也沒有,全是點點圈圈和橫橫線線,咋一看,密密麻麻,經指點,規律頓顯。前輩還告訴我,他領會的天尊道德經正是他的天書的說明書。這一點,我是不相信的。不過還是看出了點門道。
告訴後輩們,你們是沒有看到他所謂的天書(我稱之爲天圖),假如你看到了,你也會慢慢的領會到他的斷句的原理之明瞭。因爲從他的天書裡,一眼就能看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的規律’,而且那張天圖整個一個’附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的感覺。很明顯的,三歲孩子都看得到,不用費死的勁從周易中總結半天,最後還要懷疑自己的結果是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