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就打完了,這裡說一點自己的感想吧!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南京條約》,的確是一份不利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這次戰爭的失敗,使列強看見中國外強中乾的真實面貌,英國僅派了一支海軍艦隊,就打到清朝潰不成軍。
「英國人來中國這麼容易就撈到油水,那我們也不客氣了。」
其他列強看見,紛紛爭相仿效,中國與美國、法國隨後簽定了不平等條約,列強逐漸侵蝕中國領土,希望在中國得到優惠的關稅、貿易優惠、賠款。
這也是爲什麼,後來清朝實行洋務運動、維新運動、清末新政等等,希望透過改革增強國力,使中國步入現代化。
所以說,鴉片戰爭爲何這麼重要,有學者以爲,這場戰爭的失敗,使清朝的威信大受打擊,使中國步入「百年國恥」。
且說道光帝在歷史上經常被罵到九血,甚麼昏庸、軟弱無能之類。
我覺得這實在對道光皇帝有點不公。
說實話,我們不能將所有鴉片戰爭的罪責推到道光帝一人身上。
我們經常很容易以一件事的成敗去論斷一個人的功過。
鴉片戰爭,他的確打輸了。
但大家要想一想,當時究竟是什麼境環?
十八世紀中末,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以大規模的工廠生產取代手工生產,使英國的生產達到前所未有的增長。
然後呢,英國的軍工發展非凡,出現了很多鐵殼戰船、軍艦、大炮,英國已經擺脫冰兵器時代,進而使用現代武器,如燧發滑膛槍。
而清朝呢?還在使用鳥銃長矛,其實還未完全擺脫冷兵器的束縛。
你去用長矛打槍炮?別開玩笑了。
所以說,清軍接二連三戰敗,是無可奈何的!
給你哪個皇帝在位都一樣!
我相信「十全老人」乾隆再世,也難敵英人!
就憑乾隆帝那種不可一世的傲慢態度,也只會運用中國引以爲傲的冷兵器去對付西方列強的洋槍洋炮,想必也會輸得一敗塗地。
其實,工業革命帶來的發展差距,才造成清末戰爭的失敗!
而道光帝堅持與英人打仗,除了因爲他要保著天朝的面子,還有他沒有意識到兩國之間的軍事差距!
所以一開始道光帝打算滿足一下英國的要求便算,是以大國的姿態居高臨下。
但英人卻諸多要求,道光帝便打算教訓一下他們,護著大國的面子。
但去到後來才發現,真他媽的不夠打!
道光帝也是無奈,始終清承明制,繼承中原王朝,一貫都是以天朝自居。
一直以來,清王朝南征北討,差不多打遍天下無敵手!
要他相信天朝實力不及其他小邦,簡直是不可能。
更何況傳統中原大敵,都是在中原北方。
例如明朝害怕蒙古的入侵、秦漢怕匈奴、隋唐怕突厥、宋怕遼、遼怕蒙古等等。
怎想到海洋會構成致命威脅呢?
這就是存在認知上的偏差和謬誤!
如果真要清算清朝的戰爭失敗,則不能只鞭打道光帝。
且看看前幾任皇帝都幹了點什麼?
明末清初,有一羣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
他們的目的是傳教,但在傳教的同時也帶來了西方技術。
所以你看明末的佛朗機炮、望遠鏡、鐘錶等,就是西方帶來的文化和軍事代表。
清初也不是沒有的,但這些傳教士很快便被清廷打壓。
康熙帝六十年(1721)是這樣說的:
「以後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雍正帝登位(1723)又立刻宣佈禁教:
「中國有中國之教,西洋有西洋之教;彼西洋之教,不必行於中國,亦如中國之教,豈能行於西洋。」
傳教士無法留在中國傳教,也帶不來西方發展的文明技術了。
至於清朝一貫實行的海禁,同樣不利於清朝與西方文明的技術交流。
你們不怪罪前朝實行海禁的皇帝了?
海禁是禁了海盜,是禁了鄭成功,但也禁了貿易,禁了技術交流!
順治海禁、康熙海禁、乾隆又僅限一口通商!
清朝就是這樣在前期錯失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機會!
可惜可惜!
道光帝也不算是個壞皇帝,見到中國上下飽受鴉片之害,果斷禁菸。
至少做了前朝幾代做不了的事。
說實話,禁菸不是這麼容易辦得到,你看有多少官員從中得益?
禁菸會威脅到多少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就好像政府今天要推行改革,但會威脅現在受益的人,這些人會羣起反對。
最後改革往往不了了之。
所以道光帝下定決心禁菸是一大成就。
當然我們也要感激林則徐。
至於你說清朝官員貪污問題,收英國人賄款,我覺得是沒辦法處理。
因爲這個問題太根深蒂固了!是體制內的問題。
清朝貪污的問題,不是自道光而始,你看看乾隆盛世是的和珅!
所以也不能全計算在道光帝的頭上!
後續戰敗的事,是道光帝也無法改變。
始終中英的武力差距太大。
這裡有個小插曲:
大家看到《南京條約》要求清朝向英國割讓香港島對不對?
但其實去到籤《南京條約》之前一年,英國的原先執政黨輝格黨已經下了臺。
還記得輝格黨嗎?就是那個堅持打仗的政黨。
而取而代之的,就是反戰的保守黨上臺。
所以,執政黨保守黨外交大臣阿巴甸在1841年已經向砵甸乍發出了新的訓令,撤回割地的要求!
什麼?爲什麼後來香港島又割讓了出去?
因爲「山高皇帝遠」,砵甸乍在1841年12月去視察過香港島的發展,發現發展得不錯。
那就管他是什麼新訓令啦!照將割讓香港島放在《南京條約》的條文裡!
所以,歷史最後也是將香港島割讓給了英國。
好了 !鴉片戰爭到此爲止!香港島正式進入英殖民政府的統治!(注意:僅僅是香港島,並非整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