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9章 進逼圍塞

bookmark

張晏從維揚提點兩千護鹽軍過來,從清江浦又調大批鹽卒南下,在射陽聚結的護鹽軍多達七千餘衆,人數上要遠遠超過據守鶴城的寇兵——只是大豐一敗,護鹽軍的褲襠給戳了個透亮,裡面藏著什麼卵/蛋,明眼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在寇兵看來,無法突破江東左軍的防線西進崇州,護鹽軍卻絕對是軟杮子。

官鹽大半出自兩淮,私鹽亦大半出自兩淮,與鹽梟、鹽商私通的官吏將校個個都中飽私囊,在名城大邑置屋買田、蓄養美妾,有幾人敢頂著矢石率軍殺敵?

張晏恨鐵不成鋼,陰沉著臉盯著宋小波贅肉亂顫的肥臉,陰柔的沉聲問道:“我待你可不薄,你到底從崇州得了什麼好處,幫著人家來謀鶴城?”

“大人啊,你可是冤枉我啊!”宋小波撲通跪倒在地,鼻涕眼淚說飈就飈,膝行到張晏腳下,一副受盡委屈的樣子,要抱著張晏的大腿哭訴……

張晏厭惡的退後一步。

宋小波大事糊塗,但事關自身利害,卻一點都不含糊。

鹽鐵司諸官吏管鹽,個個私囊滿碩,張晏要是待他不薄,何故踢他來鶴城管草,一管就是五年?林縛打什麼主意,宋小波不管,不把這齣戲繼續演下去,他頭頂烏紗難保,說不定頸上頭顱也要搬家,繼續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道:“想寇兵初來,氣勢洶洶,大人與毛都尉相距都遠,下官只能倉促突圍到崇州求援,好解鶴城之危……”

“突圍?”毛文敬冷笑道,“你突得好圍,我怎麼聽說是你棄城先逃,才使鶴城失陷,致使淮南鹽區局勢大壞?”

“鶴城失陷,我家大人確實逃責不過,但淮南局勢大壞,甚至大豐之敗,與我家大人有什麼關係?”一直扮作宋小波貼身隨扈的王成服站起來說道,“鶴城失陷後,我家大人積極奔走,收攏潰兵,與江東左軍聯兵,遂有崇州大捷。崇州大捷沉重打擊東海寇囂張氣焰,形勢大好,然毛都尉挾公報私,以強權壓制我家大人,強調鶴城軍北上,又破壞我鶴城軍與江東左軍聯兵之議,使我家大人手無牽馬之卒,遂錯失反攻鶴城之良機。要論起罪失來,鍘刀可是先要架到毛都尉的脖子上!”

“你是什麼混賬東西,這裡有你說話的地方?”毛文敬怒眼盯著王成服,隔著遠,擡腳踢不到,便要喊人將他轟出帳去。

張晏輕咳了一聲,提醒毛文敬知道他纔是此間做主的人。

宋小波也佯作發怒,喝罵王成服:“閉嘴,毛都尉便有罪失,也是你能議論的?退下去!”

這時候劉師度與吳梅久通報進帳來,看到帳中模樣,就知道張晏、毛文敬、宋小波有爭吵。

張晏瞥了宋小波一眼,說道:“你先出去……”他知道宋小波已經不能信任,將宋小波跟他那個牙尖嘴利、不懂規矩的隨扈請出去,再問劉師度,“劉大人,他怎麼說?”

劉師度當然是希望儘早促成聯兵,畢竟崇州北面的皋城也受寇兵威脅,他將林縛的話換了個緩和的方式轉述,臨了又說:“時不待人,局勢拖壞,即便能擊退寇兵,也難收拾啊。”

張晏知道拖不得,一旦造成鹽戶大量逃散,勢必耽誤秋冬鹽業,但是林縛竟以裁兵相威脅,也令他心口悶著一股惡氣,說道:“江東左軍鋒芒太盛,似乎對劉大人也不利啊!”

劉師度打了個哈哈,說道:“一切都爲朝廷盡忠盡職,何有我劉某私人之利害?”

吳梅久也看不透劉師度心裡在想什麼,不過他想促成聯兵卻非假意。不管怎麼說,江東左軍護庇江海表裡,海陵府不受匪患困擾,至少在當前是難得的大利,至於以後……世事難料,誰能管得了以後的事情。

見劉師度也這麼說,張晏也沒有了脾氣,唬著臉說道:“江東左軍若能將轉運之責也承擔下來,本官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鶴城草場地廣人稀,上萬草場戶每年從鶴城收割六七百萬圍的乾草不難,但是乾草紮成捆,質輕而形大,困難的是將這六七百萬圍的乾草運往北面的大豐、射陽鹽區去——草場戶苦就苦在這裡,平均每人一年收割、轉運六七百圍草料,一圍草料售官只得一錢,自己還要往裡貼車船、騾馬腳錢,全家辛苦一年無休,連裹腹都成問題。

鶴城一千兩百餘駐軍,除防戍之外,最重要的職責是督運。

將鶴城草場劃歸江東左軍的防務,只要保證草料供應,使江東左軍將督運的職責承擔下來,於鹽鐵司來說沒有太多實際性的利益損失,但是損失的是體面、是顏面!還有就是這口子一開,林縛的野心怕是難以輕易遏止——然而,張晏給逼得沒有退路,他此時從別處求不到援軍……

就戰術戰略原則來說,在相對狹窄的區域,防區需有統一的指揮調度才更有利。

就崇州周邊支離破碎的防禦體系,林縛早就奏書呈文兵部直言其弊,兵部也早有將鶴城草場置入江東左軍防區的議論。然而鹽鐵之事殊爲特殊,鹽鐵司不放手,兵部支持之事也無法通行。

張晏鬆了口,纔是最關鍵的一步,只要江東左軍實際控制鶴城港及鶴城軍塞,也就不擔心事情再有反覆。

***********

破曉時分,窗外有清濛晨光透射進來,銅鶴長嘴上的燭火搖曳,青黑色的兜鍪置於案頭,奢飛虎穿著甲衣坐在案前研究軍情又是一夜,渾然不覺已然天明。

秦子檀長身站起,不知不覺,這天氣又是夜涼如水了。

其他人也許猜不到,但是林縛應該不難猜到二公子藏身此地,奇怪的是江東左軍這幾日都沒有什麼動靜,他究竟在等什麼?

“江東左軍動了,上千人的隊伍,正往大塞進逼!”程益羣進走來稟報,肩頭箭創還沒有痊癒,左肩未著護鎧,甲衣外披著袍子,倒像是棄筆從戎的儒將。

奢飛虎聞聲而起,與秦子檀跟著程益羣出屋上牆,看江東左軍如何動作;徐鍾也聞訊從營帳出來——準備有兩年,他們在東海已成勢力,以戰養戰,搶劫地方,積儲也不少,奢家就算再舉旗造反,也無大礙,所以也沒有以往那麼小心謹慎,軍中普通校官也都知道奢飛虎的到來。到了這一步,他們也應該讓普通將校知道是爲何而戰!

手扶垛牆而立,奢飛虎看到在還很昏暗的晨光中,江東左軍出營逶迤而來,在大塞西北角上的運鹽河堤附近,江東左軍的騎兵赫然已經列陣,壓制他們派兵出塞。

“他們想做什麼?”奢飛虎頗爲疑惑的問左右,“林縛不會蠢到強攻大塞吧?”回頭遠眺,東面的茫茫大海並無江東左軍水營的戰船身影。

鶴城爲淮南鹽區四塞之一,早年的舊塞給海嘯掀起的大浪衝毀,後重建了新塞,又修了防波石塘。

新塞要比舊塞堅固得多,塞牆以條石爲基、青磚包覆、夯土爲芯,高四丈、厚三丈,週六百步。新塞依運鹽河南岸而建,開東、西、北三門,東西門爲旱門,北門有水道與運鹽河相通,是水門,與北水門相連的是佔去大塞近半面積的大池,可在塞內藏戰船五六十艘。

建新塞時,就是借鑑登州水城的經驗,想著在此地駐一營舟師,只是因爲種種原因,擱置下來,這時候卻便宜了東海寇。雖說運鹽河上游來水被截,但是這邊地勢頗低,平時仍有淺水覆蓋,到漲潮時,更是給回灌的海水注滿,方便戰船出海。

大豐之捷,使崇州戰敗後的士氣恢復過,士卒又多精銳,據守雄塞——說實話,奢飛虎巴不得林縛派兵來強攻。以江東左軍今日之兵力、積儲,根本就經不起如此殘酷的攻城戰的消耗。

“不會強攻,”秦子檀搖了搖頭,他看到這時候北岸也有一支軍隊接近,指向那邊,“拖延了幾日,說不定林縛在跟鹽鐵司談妥了什麼條件……林縛此人看似忠義,卻是無利之事不趕早之人。”

“管他孃的,我去點一營精兵,他們敢在塞下結陣,趁他陣腳未穩,殺他孃的個屁滾尿流……”徐鍾罵罵咧咧的說道。

奢飛虎點點頭,總不能毫無動作的就讓江東左軍接近城下,又吩咐程益羣多調來強弓勁弩到這邊塞牆上來,支援徐鍾出塞衝陣。

寇兵在鶴城塞裡只有步卒,無法衝擊江東左軍的騎兵陣列,唯有等江東左軍步卒接近,趁其陣腳未穩時出塞衝擊,希望能挫其銳氣。

待江東左軍的步卒陣列接近,完整展現在晨光之中,奢飛虎一看也傻眼了:進逼塞下的江東左軍步卒約兩千三四百人,分成兩隊,一隊沿運鹽河南堤進逼,一隊進逼大塞西南角,隊列前翼都護以嚴密整飭的車陣,隔著約三四百步時就放緩下來,這時候一開始就駐停河堤上的騎兵也移到大塞門門的當前戒備,完全不給這邊派兵出塞衝其陣腳的機會。

奢飛虎放棄派兵突襲的念頭,看到江東左軍在大塞西南角及西北角兩處各用近百輛戰車結成車營,形成犄角虎視西塞門——這種戰車在行進時三面包覆高牌,待停駐時,兩翼的高牌展開,形成長達一丈五六寬的遮護面,百輛戰車銜釦環結,足以形成周長一百五六十丈寬的堅固營壘,內填精兵,架以強弓勁弩,視窺西門,壓制這邊派兵出西門突衝。

看著江東左軍在塞外結車營,奢飛虎使人以牀弩試車陣,隔著兩百五六十步的距離,牀弩雖利,卻射不穿高牌,傷及車營內的江東左軍。然而車營結成,江東左軍並無攻塞動作,又有一大隊人馬從遠處趕來,肩頭扛拿的卻是鍬鏟等挖溝填土的工具。

“不好,江東左軍怕是要築壕牆圍困我們,”秦子檀看著江東左軍在塞下的佈置眉頭大皺,立即拉奢飛虎飛奔到東牆,指著塞前空地,說道,“我們必須派兵佔據此地一步,若讓江東左軍在這邊塞下也築成壕牆,怕是很快就失去出海的通道……”

新塞依運鹽河而修,但東面距防波海塘還有五六百步的距離——封鎖運鹽河太簡單,鑿沉幾艘船便成——一旦這片空地給江東左軍築出一道壕牆隔絕,他們就將給完全困在塞中。

第64章 殘城廢土第106章 驚疑第28章 話別離第47章 錢莊之議第51章 驅虎吞狼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7章 先手佈局第75章 手段第56章 顧嗣元第69章 江門島第46章 控田第115章 襲城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165章 滴水不漏第81章 藩樓依舊第19章 邸報第168章 太湖盜第7章 城門觀戰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70章 攻守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29章 補充第68章 鏖戰燕雀嶺第39章 封河第2章 禁海第23章 會審第64章 殘城廢土第126章 後手第16章 如此奪城第26章 回江寧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9章 修堤之謀第81章 了無牽掛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50章 彭城郡公第9章 三沙灣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141章 北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75章 密約(二)第10章 虎將有謀第62章 臨戰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18章 長亭相迎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37章 造湖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16章 棋盤落子第92章 鶴城大捷第37章 叛第144章 刺客第12章 江寧心思第27章 失城第52章 下聘禮第73章 舟行海上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16章 滄南大捷第70章 攻守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四十章 東海狐第71章 軟禁第33章 宗族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40章 銀子第34章 請戰第46章 錢莊第76章 密約(三)第26章 回江寧第29章 補充第51章 識時務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18章 兵亂難止第94章 關門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21章 國務第6章 虎面醜將第49章 東行第158章 瘋虎第60章 梟臣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40章 銀子第55章 浙北軍司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42章 山頂對策第53章 破營第70章 長樂王第81章 藩樓依舊第89章 決斷第26章 搶灘第97章 大軍集結第66章 樑成翼南逃第61章 北伐序幕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
第64章 殘城廢土第106章 驚疑第28章 話別離第47章 錢莊之議第51章 驅虎吞狼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7章 先手佈局第75章 手段第56章 顧嗣元第69章 江門島第46章 控田第115章 襲城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165章 滴水不漏第81章 藩樓依舊第19章 邸報第168章 太湖盜第7章 城門觀戰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70章 攻守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29章 補充第68章 鏖戰燕雀嶺第39章 封河第2章 禁海第23章 會審第64章 殘城廢土第126章 後手第16章 如此奪城第26章 回江寧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2章 鏡兒湖駐營第9章 修堤之謀第81章 了無牽掛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50章 彭城郡公第9章 三沙灣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141章 北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75章 密約(二)第10章 虎將有謀第62章 臨戰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18章 長亭相迎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37章 造湖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16章 棋盤落子第92章 鶴城大捷第37章 叛第144章 刺客第12章 江寧心思第27章 失城第52章 下聘禮第73章 舟行海上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16章 滄南大捷第70章 攻守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四十章 東海狐第71章 軟禁第33章 宗族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40章 銀子第34章 請戰第46章 錢莊第76章 密約(三)第26章 回江寧第29章 補充第51章 識時務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18章 兵亂難止第94章 關門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21章 國務第6章 虎面醜將第49章 東行第158章 瘋虎第60章 梟臣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40章 銀子第55章 浙北軍司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42章 山頂對策第53章 破營第70章 長樂王第81章 藩樓依舊第89章 決斷第26章 搶灘第97章 大軍集結第66章 樑成翼南逃第61章 北伐序幕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垦利县| 建宁县| 峨边| 砀山县| 垦利县| 依兰县| 鹤岗市| 舒城县| 三门县| 滨海县| 上栗县| 壤塘县| 汕头市| 郴州市| 慈溪市| 静安区| 闻喜县| 万荣县| 安乡县| 中西区| 玉溪市| 武陟县| 灵寿县| 连平县| 综艺| 会同县| 枣强县| 武宣县| 滦南县| 高安市| 铁岭县| 沁源县| 双峰县| 龙江县| 佛山市| 巴青县| 龙门县| 涪陵区| 镇原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