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陽謀(一)
崇禎在陳演走后,又召見了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右督御史邱瑜,授以機密。李邦華、邱瑜二人在朝中也算是少有的耿直之人,本來就對蔣德璟、黃景昉等人相互勾結有所不滿,又被崇禎壓著,很快就便心領神會。
第二天,正好是崇禎給陳演審理吳甡一案的最后期限。先有大理寺卿凌義渠當堂稟報吳甡一案的審理細節,說道吳甡故延師期,蔣德璟、黃景昉幫忙周旋時,朝中其余的大臣都心中一驚,隨即領悟,皇上又要換內閣了。
接著,都察院左右督御史紛紛上本彈劾蔣、黃等人結黨營私,又引出蔣、黃彈劾朱震的奏章,再給他們加上排斥異己、污蔑朝廷命官等罪名。而心領神會的大臣們見狀,也趁機落井下石,紛紛彈劾蔣、黃二人為官貪鄙、濫用職權等罪名。
蔣、黃二人面色發苦,歷朝歷代,大臣多半聯合起來,對抗君權。否則皇帝大開殺戒,誰也不知道下一刀會落到誰頭上。只有崇禎朝,皇帝只要稍稍露出一點口風,大臣便會云集呼應。如今這種狀況,就算自己真的沒罪,也是百口莫辯了。只能跪在地上,等候崇禎發落。
崇禎見時機差不多了,便說道:“陳演,你身為首輔,此事應該如何處理!”
陳演昨日早就得到崇禎的指示,出列之后,不緊不慢的說道:“吳甡故延師期,以致楚省時候,朝廷根基震動。按律可發配金齒衛充軍,蔣德璟、黃景昉結黨營私、濫用職權,但二人身為內閣大學士,若是治罪,有損朝廷尊嚴,可令二人辭官歸養,以顯示皇恩浩蕩!”
崇禎掃視了群臣一眼,問道:“還有誰有異議?”
大家見陳演說出這番話時神色輕松自在,顯然是早就經過皇上許可。哪里還會不識趣,紛紛叫道:“皇上英明!”
此事作結,崇禎命蔣、黃二人退出武英殿,繼續和大臣議事。工部尚書范景文報告洛陽城重建所需要的一些事項,并要求戶部盡快撥付銀兩。陳演心機一動,上言為難范景文,指責范景文預算不合理,有中飽私囊的嫌疑。
這回朝中大臣有懵了,陳演今天怎么了,范景文這段時間可是深得皇上信任。崇禎卻饒有興趣看著陳演,他很倒是聰明,知道內閣只剩下自己一人,若是再趁機表現出虛懷若谷,招攬大臣,倒是朕肯定饒不了他。不如把自己推倒大臣的對立面,有新的勢力來制約他了,朕短期內便不會動他了。崇禎心中打定主意,就憑著陳演這么了解自己的心思,這個首輔便讓他再久做些日子。
崇禎把范景文、陳演所奏都壓了下去,只說此時容后再議。有當堂宣布將于后日在皇城校場召見吳三桂、朱震,并檢驗武事。大臣紛紛曰:大善,皇上神武!
退朝后,陳演再一次被留了下來,前去養心殿單獨覲見皇上。陳演心懷忐忑的來到養心殿,他知道,皇上召見,肯定與擬定內閣名單有關。
果然,崇禎問的第一句話便是:“陳愛卿,你是內閣首輔,負責領導內閣,主持朝政。如今內閣只剩下你一人了,你必須盡快把成員補齊才是。”
陳演叩首道:“大明祖制,內閣成員的任命,由皇上欽點。”
崇禎微笑著道:“但案大明律例,內閣成員卻由首輔推薦,畢竟朕任命的內閣大學士若是和你這個首輔不合拍,會壞了很多大事!”
陳演知道崇禎在試探自己,便小心翼翼的說道:“范景文是萬歷四十年的進士,資歷足夠,但為官有些貪鄙,若按太祖用清吏的祖制,此人該剝皮實草,若照神宗新政用循吏,此人到合適入閣。”
神宗便是萬歷的廟號了,萬歷年初,用張居正改革,主張用循吏。所謂循吏,就是官員能為朝廷做事,為百姓謀福。張居正曾經說過,若是一個清官,他天天吃饅頭,但是他治下的百姓也只能跟著吃饅頭,這個官員算不上好官。若是一個貪官,他天天大魚大肉,但是他治下的百姓也能跟著吃肉,這個官員便可以算是好官。張居正在時,勤于考核政績,鼓勵地方發展生產,明朝倒是小有起色,他當政十年也被稱為萬歷中興,但是張居正死后,萬歷皇帝勤于煉丹,荒廢朝政。地方官員升遷不再以考核政績為主,反而靠著賄賂上司。明朝貪污現象空前嚴重,地方官以多循吏自居,搜刮百姓不遺余力,但后面那句百姓跟著吃肉卻忘到九霄云外。
到了崇禎朝,忙于戰事,沒能擠出時間整頓吏治,貪污任然橫行,所以官員升遷,貪墨不再作為重要的考核條件。就說陳演自己,家產怎么說也有百萬上下,不是貪污受賄,又從何而來?所以他說這番話,就是向崇禎建議,啟用范景文為大學士了。
崇禎聽到陳演舉薦范景文,嘴角微微露出笑意,看來他很明白自己的心思。便面做難色的說道:“神宗新政固然是好,但是太祖之法亦不可廢,范景文官拜工部尚書,已是恩寵至極了。愛卿再考慮一下別的人選。”
陳演思索了一會,道:“微臣愚鈍,一時間想不到別的人。還請皇上示下!”
崇禎道:“你看朱震如何?他如今是平東伯,官屬超品,又戰功赫赫,若入內閣,卻也無人說閑話。”
陳演心中一驚,皇上還是對朱震不放心?在告誡自己不要和朱震走得太近?此事有些麻煩,若是不答應,皇上肯定以為自己在幫朱震說話,若是答應了,更加不行,朱震入閣,這不明擺著是在內閣安插自己的心腹么?想了一下,陳演義正言辭的說道:“微臣以為不可,歷代內閣都是文官擔任,朱震是武官,資歷尚淺,皇上要打破祖制,恐怕引起朝廷震動。若是皇上要褒獎朱震功勞,可以讓朱震進五軍都督府。”
崇禎沖著陳演微微一笑,說道:“愛卿之言朕會認真考慮的,你先退下吧!”
陳演磕頭告退,回到府邸,馬上寫了兩封書信,命令手下分別秘密的給朱震和范景文送去。寫給朱震的信內容大致是提醒他,皇上有有意讓他在京城任職。寫給范景文的信卻是在告訴他今日當堂為難,其實是在做戲給皇上看,證明我們之間有矛盾。這樣一來,皇上便會毫無疑慮的欽點你入閣輔政!
朱震和范景文同是接到陳演的書信,但卻一人歡喜一人憂。不說心中高興的范景文,單說朱震,他早已經從杜之軼那邊知道,皇上準備在皇城校場接見自己和吳三桂,并檢驗武事了。他知道,皇上肯定會 借此機會,考驗自己和吳三桂的忠心的。
想到這里,吳三桂在這個時代的一些傳聞在他心中一閃而過。對于吳三桂,主要是兩個字:孝和勇。吳三桂成名于十八歲,天啟八年春,吳三桂隨其父吳襄在邊關作戰,有一次吳襄帶著一百余名士兵出城打探敵情,剛出城不遠,便陷入金兵包圍。金兵見吳襄兵少,圍而不攻,想迫使吳襄投降。吳三桂向舅父祖大壽借兵救父,祖大壽見金兵勢大,怕中埋伏,不借兵。吳三桂無奈,只得帶著二十名家丁,殺入四萬精兵中,救出父親吳襄。由此,便獲得了‘勇冠三軍、孝聞九邊’八個大字。
但朱震卻是知道,吳三桂的才智不僅僅是勇和孝兩個字。他降清植根于云南三十余年,把云南經營得鐵桶一般。康熙年間更是起兵作亂,波及到整個長江流域。號稱千古一帝的康熙使了吃奶的力氣才把叛亂平定下下來,吳三桂的才干由此可見一斑。
但為何這個時代吳三桂的才干沒有表現出來,是沒有舞臺嗎?決計不是,他父子兩代經營遼東多年,影響力滲透每一個角落。遼東這個大舞臺足夠他表現的了。所以只有一個可能,便是他和自己一般,也在裝傻。他盡力把自己裝成一個勇冠三軍的武將形象,把真實的自己影藏了起來,用意在博取崇禎的信任。否則,以崇禎多疑的性格,憑什么把朝廷的北大門交給他看守。
而且崇禎也不是非常的相信吳三桂,否則在吳三桂擔任遼東總兵后,吳襄便被召回京城。他是看準了吳三桂是個孝順之人,只要掌握了吳襄,吳三桂就決計不敢作亂的。
吳襄!孝順!想到此處,朱震突然眼睛一亮,吳三桂真的很孝順么?不見得吧!否則他怎么會不顧及吳襄的安危,勾引清兵入關,若說他得到吳襄被李自成囚禁的傳言而起兵,但傳言畢竟不可信,就算可信,囚禁總留得命在,造反吳襄馬上就會丟掉性命。
若說吳三桂造反是為了陳圓圓,這就更說不通了。誰都知道,陳圓圓并沒有成為吳三桂的福晉。若真是愛她愛到敢于起兵造反,還會在乎其他的原因嗎?
朱震得出一個結論,吳三桂勇,卻未必孝。有梟雄之才,卻在裝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