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接到戰報,再也呆不住了,當即一言決定,放棄陝西,取到河南迴襄陽去。
此時。李自成隨行所帶兵馬約二十三萬,加上各級官員、將士家屬,總共三十五六萬人,臨走之時,命令大將田見秀斷後,並暗中密示,等大順軍完全撤出西安後,把西安城囤積的糧草物資全部燒燬,不可留下來資敵。
李自成認爲官兵進展太快,軍需物資肯定接濟不上,若是在西安得不到補給,又需要耽擱些時日,自己就能順利撤出陝西了,可是田見秀在李自成走後,見到陝西滿地的饑民,心中很是不忍,但卻又不敢違抗李自成的命令。咬了咬牙,田見秀隨便找了個地方放了一把火,讓李自成以爲他吧糧食物資點燃了,然後帶著斷後的兵馬撤出西安城。
李自成大軍行至藍田時,卻意外的收到來自潼關守將馬世耀的書信。看完書信,他將信將疑,最後決定大軍繼續想洛南挺進,洛南里潼關不到五十里,若是真有其事,奔赴潼關,只需二個時辰,若是官兵詭計,洛南本來就是自己撤往河南的必經之路。
行至洛南時,卻得到馬世耀以及一萬多嫡系老營將士全被官兵殺害,其餘二萬將士也被收繳兵器,暫時看押的消息,方知馬世耀是詐降官兵。
原來,馬世耀寫給李自成的那封書信竟然是要他秘密帶兵回師潼關,自己給他做內應,裡應外合,擊潰佔領潼關的官兵。可這封書信在送給李自成之前,卻被王明的密探截獲了,他看過之後,把這封書信送給李超塗。
李超塗看後先是大怒,隨即靈機一動,決定將計就計,設下引李自成來潼關,然後聚殲之的計策,哪知道李自成小心謹慎,不敢前來。李超塗無奈,便在潼關南面一座衛城裡設下埋伏,然後說在城中宴請馬世耀等人,爲他們棄暗投明慶祝一番,等馬世耀來時,大軍殺出,把馬世耀等一干將領殺個一乾二淨,隨後解除潼關賊軍的武器,一些老營頑固分子全部殺了。
肅清潼關內亂,李超塗得到朱亮大軍尚未進入西安的消息,就抱著能否早朱亮一步進入西安的心態,帶著大軍向西安挺進,到達西安城下時,卻看到城頭飄揚著大明軍旗,方知朱亮已經進城了。
朱亮和李超塗勝利在西安城會師,此時正如李自成所預料,李超塗大軍早就開始缺糧了,但李超塗進城之後,卻發現朱亮正在給百姓分發糧食,心中甚是奇怪,疑問道:“你哪來的這麼多糧食?”朱亮拿出一封書信,笑道:“是陝西百姓給我留下的。”原來朱亮也同李超塗一般,所帶軍糧全部吃完了,所以朱亮一進城就開始搜尋糧食,卻驚奇的發現城西的倉庫了儲存足夠西安全城百姓食用半年的糧食。李自成怎麼會吧糧食留下來?按照他的秉性應該一把火燒了纔是啊!就是換了自己,也會一把火燒了,留下來不是白白便宜了敵軍麼?
朱亮大喜過望,有了這批糧食物資,大軍就可以把西安變成一個穩定的後方,繼續追擊李自成殘餘部隊了。就在朱亮欣喜之時,士兵交上來一封書信,那信封上寫著“田見秀致鎮遠、靖國大將軍。”顯然,田見秀不知道他和李超塗誰會先進西安城,所以這封信把二人都寫在上面。
朱亮素來很佩服田見秀,李自成麾下諸將中,就以田見秀最有大將風範,劉宗敏雖然勇猛無比,但氣質、風采遠遠不及田見秀。若是田見秀能識時務歸降,朱亮一定會保他一個太平。
打開信封,取出書信,卻見只有一張白紙,上面寫著幾行清秀的字跡:“皇上命我燒燬軍糧物資,我憐秦人久飢,不忍燒之,貴軍取糧之後,務必分發一半給百姓充飢。大順澤侯田見秀留字”
朱亮看完之後,心中感嘆,賊軍雖然號稱解救百姓,但大多卻是爲了獲取權力,唯有田見秀是真正爲了百姓!此等人物,將來有一日落入我手中,我絕不忍心殺之!
李超塗看了田見秀留下的書信,心中也感嘆不已,只有田見秀卻不知道,他的一次慈悲,換得了官兵兩員主帥的敬重,使得他後半輩子能安樂的渡過,也是賊軍高層中唯一一個善終的人。
朱亮、李超塗在西安補充了軍需物資,又休整了兩天,陝北也傳來消息,李過、高一功得知李自成放棄西安,立即撤出陝北,想寧夏、甘肅一帶撤退,試圖和在當地鎮守的賊軍宿將黨守素、辛思中、賀蘭等會合。朱亮和李超塗當即決定,李超塗帶領大軍繼續追擊李自成,朱亮帶大軍西征,解決黨守素等賊軍,同時招降涼州一帶駐紮的牛虎成、馬科等原明軍降將。
牛虎成、馬科等人見賊軍大勢已去,濟王殿下又保證不計前嫌,任然重用他們,讓他們繼續統兵,都紛紛歸降。黨守素、辛思中等將見官兵勢大,自知不敵,便棄了城池,守住幾處要害關卡,等到李過、高一功前來會師。
李過、高一功是主動放棄陝北,由於甘劍鋒手底下都是一羣亂七八糟的隊伍,未能組織有效的追擊,所以軍力並未受到多大的損失,在同黨守素等將領會師之後,兵力又達到十萬餘人,這支軍馬同李自成南撤的主力大軍一東一西,所以被稱爲西路軍,他們暫時失去了和李自成的聯繫,得不到李自成的命令,便推舉李過爲主帥,由他統一發號施令。
李過身爲賊軍五大主力之一的後營統率,同時有時李自成的侄兒,也當仁不讓接過主帥的位置,帶著大軍攻下甘肅一個被土司控制的叫做惠安堡的城池,補充了軍糧物資,然後調轉方向,向陝西漢中南部挺進,他們準備從漢中南部取到進入四川,然後順著長江東下,去襄陽和李自成回合。
他們知道李自成撤出陝西,就只有襄陽可以去了。而此時的襄陽,再次陷入一片混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