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這個明云歌……
這宮人姓周,早早入了宮,被尊為周姑姑。是太后身旁的紅人,與太后乃是本家。雖被宮人尊為姑姑,可她年紀并不大,不過雙十年華。伺墨女官這個位置,她眼紅許久。
一直有意無意的在太后耳邊提一提,太后漸漸上了心。
可就在此時,云歌橫插一杠,讓周姑姑的美夢徹底幻滅。 wωw .тtkan .¢O
她怎能不計恨云歌。
所以求了這喚人的差事,意在給云歌一個下馬威。
乍見云歌這寒酸的打扮,還有那張平凡出奇的臉蛋,周姑姑自是氣悶難平,所以才有了剛剛那盛氣凌人的一幕。
可最終,她不得不在云歌面前俯首。
云歌初進宮,并不想與宮中人結怨。
見好就收的道理她還是懂的,見那宮女斂了盛氣凌人,云歌轉身,臉上亦掛起淺笑?!肮霉谜f的哪里話,云歌初來乍到,還盼著姑姑多多照撫呢。太后即喚,云歌自是要跟姑姑走上一遭?!?
周姑姑一臉僵笑……
所謂躺著也中槍,大體就是形容此時的云歌了。
她真的不知道自己哪里惹了這位宮中姑姑,一上來便就這般盛氣凌人。宮中人心思本就難猜,云歌索性兵來將接,水來土淹。
算起來,云歌己是第三次來太后寢宮了。
周姑姑見云歌雖然相貌只能稱為清秀,可自始至終卻是不卑不亢,便是應對一國太后的召見亦絲毫不露怯意,便是這份膽識與鎮定,己足夠讓人側目了。如果不是皇帝封了她做伺墨女官,也許,她會欣賞明云歌也未可知。
“明二姑娘稍候,奴婢進去稟明太后娘娘?!?
“有勞姑姑?!痹聘钁?。
很快,有內侍揚聲宣云歌入內。太后今日在正廳接見云歌,是上次皇帝召見她,亦是她對皇帝道明自己師從先楚王妃之處。
才邁步跨進殿中,一道灼灼的視線便向云歌掃來。云歌不動聲色的上前跪地見禮。
片刻后,殿上揚起一道頗威儀的聲音?!捌饋戆?。上前讓本宮細細看看……”
云歌起身,走上前去。
隨后迎上太后打量的目光……
太后年過六旬,一頭華發己花白。面色卻很是紅潤,可見自從病后恢復的很好,上次見太后之時,她身染惡疾,一臉蒼白憔悴之色。與此次可謂是天壤之別。
云歌在快速掃過太后之時,太后亦在細細打量云歌。
這個被自己的皇兒,大越的皇帝封為伺墨女官的開國候府二姑娘……據聞開國候以前對她并不親近,而且以前這個姑娘性子頗為軟弱,似乎不會是個敢揭皇榜的性子。
可卻從太子選妃宴后性子突然逆轉。
便是阿謹那小子對她也是另眼相看。別人太后不清楚,諸葛謹可算是太后從小看著長大的,那孩子自小生的便好,而且嘴巴分外甜,總能哄得她開心,她便一直把他當親孫子看待。
那小子……
看似風*流多情,來者不拒。其實并不是的,那小子,眼光高著呢。
承慶王妃幾次入宮,求她給那小子尋門好親事。
她都沒有應承……怕隨便選個閨門千金,那小子卻不喜,憑白添了孽緣。
不想那渾小子竟然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明家姑娘另眼相看。
她著實看不出這姑娘哪里出眾。通醫術?據說是師承先楚王妃……當年,楚王生母與她關系親如姐妹,楚王生母臨死之時,她答應過她要好好照顧諸葛楚那孩子。
只是當年皇帝初登大寶,好多事不是她能干涉的。好歹諸葛楚那孩子最終保住了性命,而且深得皇帝倚重。
只是他那離經叛道的妻子,她素來不喜。
現在面前這姑娘卻是那女人的徒弟。而且救了她性命……太后心里其實很糾結……她有心成全諸葛謹,可那小子卻不爭氣,卷入了人命官司。有心考究一番明云歌,可此時她卻是御筆親封的伺墨女官,那可是整個大越女子都眼紅的所在。
便是一直跟在她身邊的瑟丫頭亦覬覦了許久……
可以說明云歌的出現,打破了太后一直以來的計劃。
可見到面前這姑娘,太后又無法對她心生記恨。畢竟,這姑娘,救了她的命。
“瑟丫頭,你看看人家小姑娘,不過及笄之年,卻己有了這鎮定自若的性子。這點,你可以多多向云歌學習?!碧笮χ鴮倓傤I云歌過來的周姑姑道。
周姑姑,閨名周瑟。周瑟笑著應下,一幅虛心求教的樣子。
絲毫看不出剛才的刻薄之相。
“太后說的及是,二姑娘這性子委實招人喜歡。即文靜,又有本事。難怪陛下偏愛?!敝苌氐馈?
“你這話說的合本宮心意,別說皇帝了,便是本宮看了這姑娘也喜歡。如果不是翌兒己選了瑩瑩那丫頭為正妃,本宮都想做主把這丫頭許給翌兒了?!碧笮Φ馈?
云歌聽了不敢接口,可心卻沉甸甸的。
“太子的側妃人選不就是出自開國候府嗎?據聞那明三姑娘生的頗美艷。太后娘娘干脆心疼心疼太子,讓太子享個齊人之福便是。”周瑟笑著提議道。
太后聽后,表情一怔,卻是凝眉深思起來。
云歌卻是大氣也不敢出。
皇權當道,皇帝據聞又是個孝子,這從太后染病,皇帝寸步不離的守了三天三夜便可以看出。若是太后真的有此提議……
云歌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逃過一劫??纱藭r,她卻什么都不能做……
那個美的頗陰柔的太子翌,那個兔爺一樣的太子翌……
太后想了想,周瑟的提議她很是動心。前楚王妃擅醫本就出人意外,據說楚王的盛名,大半是他那個前王妃給賺來的。
知道云歌擅攻后,她與皇帝想法一樣。
如果不能收為己用,寧可毀之。
萬不能再次讓諸葛楚占了先機。所以明云歌嫁進楚王府之事注定不會發生。
可嫁給太子就不一樣了。便是云歌擅醫的消息傳揚出去,也助漲的是太子的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