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布爾戰爭——大英帝國的衰落之戰
“這個世界幾乎已分配完畢,它所剩下的地區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想想那些我們永遠無法到達的遠大的世界吧!我常常這樣想,如果可能的話,我將吞併這些星球??吹剿鼈冞@樣清楚而又那麼遙遠,真使我感到悲傷?!?
這是英國駐南非開普殖民地的總督塞西爾·羅得斯的一段話。自從有了殖民地,英國便開始喜歡使用“英帝國”一詞,英國作爲一個殖民帝國的歷史達350年之久。可以
說,英國的強盛是與英帝國的強大聯繫在一起的。到19世紀時英帝國逐漸攀上了它的發展巔峰,到“一戰”爆發時,共擁有近2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3億人口,佔當時全球總人口的1/4及全球面積的1/4,而英國本土只有區區24萬平方公里。19世紀末,如果翻開那時的世界地圖,人們會發現,從冰封荒蕪的加拿大海岸到炎熱富饒的印度次大陸,從廣袲無垠的澳大利亞大陸到大西洋中只有幾塊礁巖的彈丸小島,全世界有將近30%的土地標著猩紅的顏色。在這些土地上,藍白紅三色的米字旗高高飄揚,向全世界炫耀著登峰造極的“日不落帝國”那不可一世的傲慢、自負和輝煌。通過幾個世紀的擴張和殖民,19世紀末的英國已處於鼎盛時期,殖民地遍及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亞、西印度羣島、非洲等世界各個角落,面積達到本國領土的一百多倍,成爲地球上實力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爲了建立這個帝國,英國在先前的近400年時間裡,發動了230多場戰爭,而派出兵力最多、鬥爭最爲殘酷的要數布爾戰爭。
在19世紀和20世紀相交之時,大英帝國獨自發動了一場戰爭,繼續擴大帝國的版圖和勢力範圍,但是這場戰爭終止了大英帝國的擴張。這場戰爭位於南非,史稱第二次布爾戰爭。大英帝國在此之前曾經發動過一次布爾戰爭,但規模較小,時間也就幾個月,雙方的傷亡和損失都不大。然而,進人20世紀,第二次布爾戰爭已成爲對大英帝國的一場嚴竣考驗——大英帝國還健所向無敵地維續擴張嗎?爲了征服殖民地,瓜分別的星球當然不現實,不過有一個蠻荒而富饒的大陸就撰在其職前——在當時最後一片未完全開發的處女大陸非洲,那裡有無法形容的原料寶藏,取之不盡的人力資源。爲了在非洲爭奪更多的殖民地、更多的原料、更多的市場,新興的和老牌的歐洲列強們上演了一幕幕競爭、角逐、鉤心鬥角、縱橫掉闔的好戲。
威廉二世執政以來,德國奉行的“世界政策”的核心是稱霸世界,德國開始和英國爭維。英國竭力想利用武力吞井南非,從布爾人手裡奪得奧蘭治和德蘭士瓦兩個共和國,因爲這裡的鑽石和黃金對英國有極大的誘感力。而德國也早就重涎這個地區,鹹廉二世一面鼓動德國向這一地區輸入商品,向德蘭士瓦進行經濟滲透,一面用金錢和軍火支持布爾人對抗英國。英國曆史上的戰爭大體分爲兩類:一類是爲建立和爭奪殖民地而進行的戰爭,如美國的獨立戰爭、中國的鴉片戰爭,布爾戰爭也屬於這一類戰爭;另一類是與歐美列強爭霸歐洲、爭霸世界的戰爭,對當今世界影響最大的當數兩次世界大戰。如果說布爾戰爭中止了英帝國海外殖民擴張的步伐,兩次世界大戰則終結了英國的霸主地位。
“布爾”系荷蘭語,意爲“農民”。布爾人是指到南部非洲殖民的“海上馬車伕”荷蘭人的後裔。1652年,第一批荷蘭人來到南非的開普地區,建立了殖民地。經過百餘年的殖民活動,布爾人已成爲當地的主要民族,分別建立了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兩個布爾人共和國。1867年,奧蘭治河地區發現鑽石。1886年,在南非中部的約翰內斯堡地區。又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礦區。見此巨利,船堅炮利的英國人豈能坐視不理?在19世紀60年代,南非是世界各處白人殖民地中最落後的地區之一。這裡人口稀少而且居住分散,居民主要從事畜牧業和半自給農業,資金極端缺乏,工業、農業和商業的發展都很緩慢。因爲貧窮,白人也不願意來這裡定居,來自歐洲的移民船過好望角而不入,而是駛向更富庶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然而,南非金剛石礦和金礦的發現改寫了南部非洲經濟史,也使這裡的政治史遵然改觀。
1886年威特沃特斯蘭德地區金礦的發現增加了布爾共和國已知礦藏的價值,此時,
繼1887年吞併祖魯人領地後,英國人已切斷了布爾人人海的通道,加劇了南非地區的緊張局勢。成千上萬名冒險者涌入德蘭士瓦來碰運氣,外來者與布爾人之間的衝突也急劇上升。1895年,英國政府秘密指示開普殖民總督羅得斯吞併德蘭士瓦,於是,羅得斯派遣一支裝備精良的800人的軍隊,偷襲德蘭士瓦首府,同時事先策劃城內的英國僑民暴動作爲內應。但是,這一機密被想與英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德國政府獲悉,並轉告德蘭土瓦政府提前做好準備。布爾共和國沒有一支傳統意義上的軍隊,只是將鬆散的民團編成了義勇軍。他們的領導人無論在戰略還是戰術上都沒有一致的主張,按照英國標準,布爾義勇軍看上去就像一羣衣衫襤褸的烏合之衆,軍官和土兵們都普遍輕視這些與他們作戰的農夫們。但布爾人擁有現代步槍,他們的戰士也都是出色的神槍手,他們瞭解南非的無林草原,並在開墾這片嚴酷兇險的土地的鬥爭中,擁有了一種堅韌精神。
1896年1月2日,在克勒克斯多普城郊,2000多名布爾軍伏擊英軍,打死134人,繳獲所有英軍槍械。英國人接受不了如此受辱,正值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調動了本土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力量,投人45萬軍隊,而當時布爾人在南非建立的兩個國家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全部人口加起來不過44萬,男性青壯年即使全部上陣,也不過8萬多人。在整個戰爭中,大多數歐洲人的同情都倒向布爾人。雖然皇家海軍使這種同情不能轉化爲有意義的支援,但是,布爾人在保衛自己家園的精神支撐下,與大英帝國對抗了兩年半,男性青壯年損失70%,不得不與大英帝國談判停戰條件。從傳統意義上說,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了,但在現實中它卻只是開始。傳統意義上的抵抗崩潰後,布爾人返回了他們的家園,卻拒絕接受將他們的國家置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結局。他們轉向了游擊戰,直搞得英國人疲於應付,使英國大衆深刻體會到殖民擴張的苦澀後果。爲了挽救日益不利的形勢、英國人轉而攻擊布爾游擊隊所依靠的平民支持者,結果虐待和屠殺平民的醜聞不斷髮生。英國雖獲得了勝利,但爲了征服這樣一個很小的民族,卻花費了三年時間,派出的軍隊人數甚至超過了布爾人的總人口數,付出傷亡近2.2萬人、耗資20多億英鎊的高昂代價,還失去了國際社會的道義支持,如此慘重的代價,使英國人的心靈深受震撼。對作爲戰勝國的大英帝國來說,戰爭前期的失利,暴露出了英國軍隊極大的缺陷,當時英國的陸軍將領們還是滿足於上百年前的陳舊戰術。從布勒、哈特等人在戰鬥中的表現看來,當時的英國陸軍不愧是一羣“驢子指揮的獅子”。從俾斯麥時代起,老態龍鍾的英國陸軍便已顯頹勢,當年俾斯麥曾被問到,如果英國陸軍在波羅的海登陸,德國將作何對策,俾斯麥說“我將派出警察去逮捕他們”。
布爾戰爭雖然以英國勝利而結束,然而,大英帝國卻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英軍爲了應付到處襲擊的布爾人游擊隊,疲於奔命,傷亡重大。歐洲諸強幾乎一致譴責英國在南非的政策,認爲英國爲了貪求黃金而欺凌兩個布爾人小國。他們認爲,英國在戰勝布爾後所得到的巨大黃金利益,將使自己更處於劣勢。於是,法俄德三國一度謀求聯合,共同對抗英國。1900年,趁英國陷於戰事無暇顧及之機,法俄兩國繞開英國,偷偷地瓜分了在土耳其的勢力範圍。布爾戰爭是英帝國在海外爭奪和擴展殖民地的最後一場戰爭,此戰是“一戰”前英國發動的數不清的海外殖民地擴張戰爭中,動員兵力最多、耗費財力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傷亡最重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中英國遭到布爾人的游擊戰打擊,出動大量兵力,使用殘酷的手段,才得以取勝,但布爾戰爭引起了大英帝國內部的巨大變化,高額的戰爭開支使英國無力再花巨大的代價來維持帝國體系。布爾戰爭終於成爲大英帝國衰落的起點,這場以強欺弱的戰爭之後,大英帝國不再堅持一貫主張的自由貿易口號,而是同時揮舞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的旗幟,大英帝國的榮耀徹底失去,丘吉爾說他爲此痛不欲生。
德皇威廉二世眼見英國在南非的冒險行動以鬧劇收場,就利用這個事件大做文章,拉攏法國和俄國,試圖結成大陸同盟對英國施加壓力,讓英國在海外殖民地的瓜分中作出讓步。對此,英國大爲恐慌,急忙將太平洋上的薩摩亞羣島中的兩個島嶼讓給德國,又與當時尚不算超級大國的美國訂約,給予美國在中美洲開鑿使用運河的方便,接著,在1902年與日本簽訂了同盟協定。英國試圖通過這些行爲,拉攏德美日,以抗衡法俄。布爾戰爭是英帝國發展史上的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的帝國不斷上升,在此之後的帝國開始走向沒落。其重要標誌是英國開始把注意力從擴大帝國轉到鞏固帝國上來,同時也使各殖民政府與英國政府日漸處於同等地位上,給殖民地的離心傾向提供了更大動力。布爾戰爭成爲英國殖民體系瓦解的拐點,“一戰”結束後,大英帝國則開始全面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