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公子,該起來了。”一陣急促的呼喊聲將李悠從睡夢中驚醒,他睜開眼睛一看,只見一名農夫模樣的男子正慌張的沖了進來。
李悠下意識的就向腰間摸去,但卻摸了個空,平日里隨身攜帶的唐刀此時毫無蹤跡,不過稍傾他就冷靜下來,以這名農夫的身板想要對他不利他完全應付的過來,尚不清楚自己究竟身處何地,李悠只好含糊的問道,“怎么了?”
“公子,您昨日叫小的一早就叫您起來,您忘了么?”農夫委屈的說道,“小的方才起晚了,怕耽誤您的事兒就趕緊來叫你了。”
“哦,是我剛睡醒有些迷糊了。”李悠的話讓他安靜下來,找了借口將他哄了出去,李悠獨自留在屋內研究起自己現在的裝扮來,只見他一身青衫士子的打扮,懷里還有一些散碎銀子和一份身份文書,上面的資料顯示這是一名四處游學的秀才,名字么到依舊是李悠,應當是虎符為他提前準備好的。
再調出虎符面板觀察一番,只見唐刀和震天弓都在面板之內,箭矢什么的也不缺,可以隨時取用,只是李悠怕嚇著方才那名農夫所以還是暫時存放在虎符面板里吧。
洗漱完畢出了屋子,李悠打量一番,這里應該是他某個靠近海洋的小村子,他向東望去,遠遠地可以看到大海潮起潮落。
這時候方才那名農夫也送上了飯食,李悠吃完后從懷里摸出一小錠碎銀子給他,然后問起自己所在的方位來。
“這里是桃渚鎮下面的村子,往西去就是臺州府了。”這名農夫顯然見識過一些世面,很快就給李悠指明了最近的大城市的方向。李悠點頭致謝后又向他買了一些干糧,這才離開村子向臺州府的方向行去,若要完成這次的任務,最好先到臺州府才行。
出了村子,瞅見四下無人,李悠從虎符之中取出唐刀佩在腰間,按照大明太祖朱元璋的規定,秀才似乎可以享受佩劍周游各地的優待,但震天弓他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去處,因為他并不清楚按照大明律秀才能不能佩帶弓箭,現在暫且沒到必須要用的上震天弓的時候,所以并未取出,反正到時候要取用也浪費不了多長時間。
哎,為什么之前的抽獎就沒有抽出一匹赤兔、烏騅這樣的寶馬呢?弄得現在竟然要步行走這么遠的路,李悠一邊吐槽一邊沿著大路前行,讓他有些奇怪的是一路行來似乎并沒有碰到多少行人,不過他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行到一座小山的山腰處,他忽然看到幾只小船靠到岸邊,從上面沖下來數十名剃著陰陽頭,手持長刀的海賊來,嘴里發出各種怪叫向海邊的村子里沖去。
這就是倭寇啊!陰陽頭、倭刀這些無比熟悉的元素讓李悠很快認出了他們的身份,怪不得此處少有行人,原來是有倭寇騷擾的緣故。
不好,村子里還有人,李悠看到前方不遠處的村子里裊裊升起的炊煙,頓時著急起來,若是任由這些倭寇殺到村子里,又會有多少人要喪命于倭寇之手。
倭寇,最早出現在元末明初,那時候打進京都的足利尊氏廢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將軍,設幕府于京都。后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稱南朝;南北朝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在戰爭中失敗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因日本被稱為倭國,所以這些人也就被大明稱之為倭寇。
后來足利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統一了日本,為肅清南朝的殘余勢力,和大明進行貿易,故而積極剿滅倭寇,使得倭寇為之一清;但在足利義滿死后,其子足利義持改變政策,雙方勘合貿易中斷,倭寇重新興起。
日后中日勘合貿易時斷時續,足利幕府日漸衰落失去了對日本的控制,一些守護大名為了爭得與明朝貿易的權力,搶奪勘合,沒有貿易勘合的大名便進行海盜活動,到了嘉靖年間,勘合貿易完全斷絕,倭寇侵擾日益嚴重。
一些海商大賈、浙閩大姓為了牟取暴利,不顧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販賣貨物,他們成群分黨,形成海上武裝走私集團,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結日本各島的倭寇,于沿海劫掠,同時一些大明的官員也和這些海商建立了聯系,倭患愈演愈烈。
一直到嘉靖二十七年,改提督浙、閩海防軍務,巡撫浙江朱紈到任后,封鎖海面,擊殺了通倭的李光頭等96人。朱紈的海禁觸犯了通倭的官僚、豪富的利益,他們指使在朝的官僚攻擊朱紈擅殺,結果朱紈被迫自殺。從那以后朝廷內外官員不敢再提海禁一事,倭寇愈加猖獗,連這數十人的小隊都敢上岸劫掠。
浙商通倭寇,晉商通建奴,這大明商人的節操還真是滿滿啊。回憶起倭寇來歷的李悠一邊感慨一邊飛快的向山下奔去;既然被他撞見了就絕不會坐視不理,他方才匆匆掃了一眼,這群倭寇不過二三十人,從海邊到那個村子又有很長一段空擴地,他完全有信心將大部分人留在這片海灘上,即使偶爾有漏網之魚,他也可以召喚潘鳳將其斬殺。
“一會兒沖進村子,把人全都給我殺了!”倭寇首領天楓十四郎露出殘忍的笑容,顯然他不是第一次干這種事情了,他揮舞著倭刀沖在了最前面。
眼看著距離村子還有數十步遠的距離,天楓十四郎依稀可以聽到村子里慌張的叫聲、哭聲,正待回首招呼手下加快速度,忽然聽見兩聲尖嘯,定睛一看只見兩支箭矢正向他襲來。
天楓十四郎還想避讓,可是這兩支羽箭的速度極快,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先后射入他的胸口,將他射殺當場。
嗯?怎么有兩支羽箭?李悠和另一個人同時陷入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