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閩是魏王的基本盤,但是這個基本盤最近好像也不是特別穩。前有玉溪郡君呂玿跟京都曖昧不清,後有曲靖郡王呂琥放不下權有意別苗頭。
魏王生了一對好兒女,就是太出息了,讓他這個老父親著實頭疼。好在桂閩是他苦心經營的封地,一切尚在掌握之中。當然或許要摳出玉溪和曲靖兩個地方。他的好兒女可是把封地看得堪比鐵桶。
所以這就是前人施行嫡長子繼承製的原因吧。他的一對好兒女就使得桂閩多了兩個國中國,等小三長大後有了封地可怎麼得了,那他這偌大的基業不是就四分五裂了嗎?
呂周起於草莽,算得上宗親的沒兩個,魏王也不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對待宗親如此刻薄的制度是如何被制定出來了。
本來太祖對宗親就不太感冒,後面子子孫孫在這方面還都一個個像極了太祖。
太宗就曾詔令所有成年宗親皆可在成年繼承其父母封地中的部分領土作爲封地。當然這一條並不算是強制性,若是上書請改封,皇帝也不是不能容情,到底一筆寫不出兩個呂字。只不過只有繼承父母封地中部分領土的子女纔有權繼承父母的大部分財產。
好傢伙,太宗屬實是把人性玩明白了。就這麼一招可以說是把宗親玩得明明白白。
在這種堪稱地獄般惡劣的現實壓力下,爲了基業不至於四分五裂,各地宗親無師自通孩子貴精不貴多的戰略。
呂周的宗親大多都只爲王妃的孩子請封。當然不是說宗親們就沒有庶子女了。有權有錢又有閒的宗親們,在封建大環境下堅守一夫一妻制的在婚姻一途都可以稱得上聖人了。
就算有皇帝特別喜歡宗親的一位庶子女想要封賞,宗親們都會主動拒絕。在他們看來皇帝不是喜歡他們庶子女,而是對他們不滿意,在敲打他們。
呂周的宗親庶子女境遇之差在歷朝歷代都排得上好。他們只是一個保險,他們的一生就是熬,熬到所有的嫡子嫡女都去了,他們纔有被請封繼承家業的可能。對了,他們還要祈禱嫡子嫡女們的孩子也跟著去了。呂周的王妃其實還真是個不錯的職業。
所以說呂氏宗正寺需要管理的人還真就不少。雖然封地封號什麼都宗親們捨不得給,也怕養大了庶子女的心,但是在浮財上卻是捨得得很。好歹也是自己的骨血,真不至於冷血到全然不顧。
呂周宗親的庶子女們雖說基本上可以說是告別繼承權了,但是他們在其他行業的發展也就沒有限制了。三代之後甚至可以從軍,自己掙一個公侯回來。所以呂周的庶子女們沒這不行那不可似的被圈養,也不至於滿腔怨氣,他們有了前途也不會把沒事就跟百姓計較那些三瓜兩棗了。
這也算是一種對百姓的保護性措施。到底是歸宗正寺管的宗親,在地方上,地方官會偏袒誰還用說嗎?所以得讓他們有上升空間,如此纔能有敬畏!這樣的措施也是卓有成效,之前豫章起義的,沒一個是因爲呂周宗親。呂周宗親這一個最直觀形象皇帝形象的團體,在經營管理,引導約束之下,外在形象還是不錯的。這樣自然就會形成一個皇帝被矇騙的形象,那他們日子過得這麼差還能怪誰?那就只能是地方貪官的錯了。
這也是呂琤享受的前輩政策紅利之一。呂周皇室的形象還是正面的,在民間豎旗還是有不少人響應的。而這也是豫章民亂起,呂琤還能夠穩坐釣魚臺,集中力量先擊潰北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