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王書記一下認出了自己,白客挺高興。
連忙熱情地迎上去:“呵呵,王書記好啊,我當然認識您了,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嘛。”
“哼!白總真是貴人多忘事啊……”
“難道我們還在別處見過?”
白客假裝極力思考著。
王書記拍了他的肩膀一下:“我幫你提個醒,1995年,巴菲特訪華……”
“哦,想起來,我說怎么看您面熟!”
“哈哈!咱們也算老朋友了!是不是?”
“嗯,是老朋友!”
“既然如此,就不用客氣了,坐著聊會兒。”
王書記和白客像老朋友一樣坐下來,聊了會兒。
“王書記,您這么忙,怎么有功夫到我們這里來了?”
“再忙也得來看你啊。”
“您真客氣……”
“客氣的是你,你為首都做了這么多好事,連個招呼都不打!”
“哈哈哈哈!”
辦公室里的其他人也都跟著笑起來。
兩人又寒暄幾句。
王書記了解一下白客名下公司的運營情況。
然后壓低了聲音:“你個臭小子在搞什么名堂?”
“怎么了?”
其他的工作人員也都知趣地離得遠一點。
讓王書記和白客說悄悄話。
“95年那會兒你就應該是全國首富了,這些年來怎么還倒退了?”
“那個,我經常當甩手掌柜,所以進步比較慢。”
“小滑頭!你以為我不知道……”
白客這才想起95年的時候王書記已經是金融系統的老大了。
白客的那些隱瞞財富的小伎倆,他肯定能識破。
“那個啥,德不配位嘛,這種事不敢造次……”
“哈哈哈哈,可以理解。以后有什么困難盡管來找我。”
“謝謝王書記!”
“咱們老朋友了,不用這么客氣。以后就叫我老王,我叫你小白。”
“這不太好吧?”
“有啥不好的?我要是不當書記了,咱們就做不成朋友了嗎?”
“怎么會呢,我們永遠是朋友。”
“那不得了,就叫老王。”
“好吧,老,老王……”
“哈哈!小白同志加油干!”
……
五一過后,數據也統計出來了。
好家伙,首都感染非典的人數是羊城的兩倍。
死掉的人卻是羊城的三倍。
不透明真是害死人啊。
要不怎么說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你上嘴唇碰小嘴唇倒輕巧,不知背后有多少人頭落地。
白客自己也一樣。
他名下所有的企業員工加起來有將近10萬人。
隨便一句話就有可能決定數萬人的命運。
不過,至少在非典這事兒上他是作對了。
員工們嚴格遵守白客制定的的規章制度。
并教導給自己的親屬家人。
整個非典期間,不論員工,還是他們的家屬們都沒有一人被傳染。
而且各個公司的銷售業績都不降反升。
霧都制藥廠生產的板藍根沖劑賣了一個億。
這板藍根沖劑是6塊錢一大包的。
一個億的銷售額就得有將近2000萬包。
收獲最大的自然是卓杰網。
從年初的臘八節,一直到6月份非典疫情漸漸結束。
卓杰網的銷售額就達到了成立以來全部銷售額的兩倍。
華爾街投資家給卓杰網的估值再創新高,達到了300億美金。
三大門戶網站的估值也不過才五六十億美金。
卓杰網也憑一己之力改寫了歷史,讓國人提前進入網購時代。
卓杰網的卓越表現讓其它商家眼紅。
非典疫情結束后,一夜之間就冒出了其它十幾家購物網站。
杰克馬也屁顛兒屁顛兒地找過來。
“恭喜你啊,白總。”
“你個狗日的!恭喜我干啥?非典期間全國死了這么多人,你還恭喜我。”
“不是,那啥,我的意思你們卓杰網發展迅猛。”
“你個狗日的,怎么開始學我們東北人說話?瞧不起我們是吧?”
“沒有啊,主要你們東北話有毒,一不留神就溜達出來了。”
“哦,好吧,你們歐得巴巴發展的怎么樣了,我看你們去年的財務報表很一般啊。”
“是啊,光做企業平臺不行……”
“當年不知道誰吹牛逼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這個……”杰克馬有些尷尬。
“呵呵,今年有什么打算?”
“那個啥,我正想跟白總您商量一下。”
“商量啥?”
“我們也想搞購物網站……”
“不整2B,整2C了?”
眼下,杰克馬的歐得巴巴屬于B2B模式,白客的卓杰網以及鐺鐺網都屬于B2C模式。
“不,不,我們是C2C。”
“你們改出租柜臺了是吧?”
“是啊,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不過您放心,我們不跟你們搶生意,我們只做低端的。”
“九塊九包郵,康帥傅方便面、七匹狠服飾、娃娃哈飲料、大白免奶糖……是不是?”
“哈哈!”
“我是你的大股東,你干好了我也有錢賺。有啥好顧慮的?”
“是啊,白總明白人。”
“再說,市場只會越做越大,怕你干啥?有競爭才會有發展。”
“白總說得對!我們下半年就開始張羅這事兒了啊。”
“嗯,有什么問題盡管跟高洋他們商量。”
……
非典期間,除了卓杰網得到長足發展。
東方時代周刊也出盡了風頭。
在非典前期,別的周刊報紙都在競相辟謠。
干了不少幫瘸子打瞎子,禍國殃民的事兒。
只有兩家媒體被知識分子們認定為最正派的媒體。
一個是南方的“南方周末”。
一個就是北方的“東方時代周刊”。
兩家周刊都遵循南方周末提出的辦刊理念:不說假話,盡量說真話。
不讓說真話就閉嘴,但堅決不說假話。
由于攢了兩三期可以說真話的稿子。
到了王書記上臺時,周刊的稿子就噴薄而出了。
甚至壓過了南方周末。
徐毅社長膽子也大,直接把發行量調高到150萬份。
周刊的價格是9.9元,發行量在20萬份以下時都會賠錢。
超過20萬份才開始有盈利。
到了150萬份,平均每本能賺2元錢。
也就等于說,光買周刊就能凈賺300萬。
一個月就是1200萬,一年就是一億四千四百萬。
而且,隨著發行量的劇增,廣告費也水漲船高。
每一期都能收到2000萬的廣告費。
周刊往年的投資一下就賺回來了。
到年底的時候,估計連蓋大樓的錢都賺夠了。
此時,媒體的黃金時代到來了。
雖然只是回光返照的幾年,但也是一場滔天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