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用此法。”最後,準提還是咬牙同意了。接引驚訝的看著準提,卻是沒想到準提居然會答應,他已經準備想其他辦法了,雖不能確定就會想出更好的辦法,但也總比這宏願之法要好。可準提居然答應了,接引有些不可思議。準提看著接引,就知道接引在想什麼,馬上對接引說道:
“師兄,時不待我啊!大教之事卻是以後再行謀劃,如今卻是成聖要緊。我等身處西方貧瘠之地,卻是不怕東方衆人來尋我等麻煩,正好發展大教,等到東方有變,我等就可相機而動,也不是不可大興我教。”接引聽了準提的話,心中思考。準提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西方自三族與魔教大戰之後甚是貧瘠,東方之人想來是看不上的,如此正好發展大教,以待時機,大興也不是不可。
想到這接引看向準提,說道:“既然師弟同意,那就如此。”
於是,二人在靈山之上,大聲道:“今日,我接引,準提於西方共立一教,曰:釋。導衆生向善,無苦無憂,爲極樂之地。”
二人話落,天道感應之下立教功德在空中開始積累,卻是並沒有向老子、原始、通天三人一樣落下來,接引、準提不敢怠慢,忙發大宏願,陣陣的梵唱聲,傳遍洪荒大地: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衆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毀謗正法。設我得佛,十方衆生髮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衆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衆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裡。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爲衆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衆,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梵唱剛停,只見空中有花瓣紛飛,地涌金蓮,一道金光充塞天地,一顆舍利子飛上半空,陣陣檀香沁人心脾。
二人一舉發下四十八個宏願,創建西方極樂世界,欲渡盡衆生,天道感應,終於立身成聖,成就無上道果,接引也自稱阿彌陀佛。準提也自現了舍利子,成就佛祖,得了混元大羅金仙之位。釋教也曰佛教,有先天十二品金蓮鎮壓氣運。從此佛道分流。鴻鈞門下,佛門一脈,終於出現在世人面前。
接引、準提成聖,高頌佛經三月,梵音響徹洪荒,
吸引了不少教衆、佛徒加入。
短短數日,七聖盡出!洪荒大地徹底的沸騰了。因六人皆是立教成聖,於是,衆多大神都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應該立下一教,看看能不能成聖呢?可惜他們沒有看清老子三人成聖是因有盤古開天功德,而接引準提成聖的關鍵也並不是立教,而是大宏願。立教如此少的功德怎麼可能使人成聖,而且衆人也沒有成聖的關鍵鴻蒙紫氣。但有這樣想法的也是不在少數,其中也不乏真正的大神通者,比如幽冥血海的冥河道人。
冥河道人立在血海之上,口中喃喃自語道:“立教, 功德。。。”然後下定決心,對著天空大聲道:“今我冥河道人於幽冥血海立下阿修羅教,以血海六族爲教衆,天道鑑之。”話音剛落,九天之上降下功德,被冥河道人吸收,可惜。。。。。
“天道不公,天道不公啊!”卻是冥河道人吸收了功德之後,什麼事也沒發生,斬屍都沒成功,更不要說成聖了。氣的冥河道人大罵天道,這已經是第二次了,可惜天空晴朗,萬里無雲,什麼也沒有。冥河道人罵了一會兒,也就回血海閉關了,此次雖沒有成聖,但也得了不少功德,閉關修煉一番,說不定能夠斬去一屍。
洪荒衆大神都將冥河道人所爲看在眼裡,見不是立教就能成聖,衆人也失去了興趣。而冥河道人卻成了洪荒一衆大神的笑柄,先是女媧娘娘造人成聖,冥河道人就開始學女媧娘娘,造出了血海六族,雖得了不少功德,但距離成聖還是差的遠呢。而後,老子等人立教成聖,冥河道人又學老子等人立下大教,也得了功德,可這次卻連斬屍都沒成功。冥河道人兩次跟風,卻都以失敗而告終,洪荒一衆大神對他的所爲都是恥笑不已。
衆人關注著幾大聖人,但卻沒人注意到一道流光穿越了南天門朝著洪荒飛去,恐怕就是幾位聖人也輕易算計不到這人,卻是李宣以至人道果掩去了自身天機之固。
自從女媧造人,信仰神尊成聖,開天老子等人相繼離開人族部落,人族隨著發展卻是進入了巫族的眼中,看著面前弱小的人族以及那和盤古大神相像的樣貌,卻是讓巫族對人族青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