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一些英國軍艦打撈起來之后,受損程度不大不小,理論上可以修好,但中國目前的技術力量還做不到、或者經濟上效費比太低,這同樣令主管軍工的胡衛東頗為頭痛。不過,急中生智之下,他倒是想出了兩個乍聽之下有些匪夷所思的解決辦法
一是直接賣船,主要是那些我們自己不需要的軍艦,比如“納爾遜”號戰列艦就被毛子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買走,這樣在獲得了不下1億美元外匯的同時,還分化了列強,孤立了英國;二是將我們想要留用、但國內卻不能修復的部分船只、如“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送到日本進行維修,順帶派人赴日監督并學習相關技術,日本現在急需硬通貨,在見識到中國解放軍表現出的強大實力之后,也愈發不想跟中國敵對,因而還算爽快地接下了訂單。
其中第二種辦法無疑是有風險的,萬一日本將那幾艘軍艦扣下來,中國豈不是虧大了?不過日本人對載機數量少、速度也偏慢的英國航母評價不高,加之隨著新造航母的陸續完工服役,此時日本形成戰斗力的航母數量已經在不經意間猛增到了7艘,排名世界第一,而且還有好幾艘已經至少完成了初次海試,所以區區一艘并不怎么樣的航母還不足以引起他們的貪婪
太祖一向主張“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他看來,舟山之戰只是消滅入侵的敵人。要想讓英國人徹底放棄侵略的野心,必須主動出擊,讓他們膽寒,何況陸軍本來就是中國的優勢,以此對付英軍遠比動用海軍空軍要有利得多。不過為了避免戰爭過度擴大,他只是命令三大野戰軍向緬北的三個漢邦進軍,主要消滅國軍殘部,對英軍以威嚇為主,他們頑抗就堅決消滅。如果撤退就不要追了。為日后的和談創造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江心坡還沒被蔣政府割讓給英國(歷史上于1941年割讓),因此解放軍的進攻就有現成的前進基地可用,后勤補給也因此可以得到較好的保障。而這個時候緬北國軍殘部的處境卻只能用凄慘來形容,他們的人數實在太多,英國的大爺們又不肯降低自己的待遇來養這些喪家之犬,加之因為舟山之戰的慘敗,英國的張伯倫政府迅速倒臺,新任首相丘吉爾正忙著組閣收拾爛攤子,因此增發的補給也就晚到了幾天。幾種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緬北的數十萬國軍殘部與其他人員紛紛陷入了食不果腹的境地,加之普遍缺乏熱帶生活經驗、當地衛生狀況又差,而引發了熱帶病的流行,餓死病死的人數成千上萬,就連老蔣的夫人宋美齡也因為感染了登革熱而病死在軍營之中,遭到這一打擊的老蔣仿佛一夜之間老了十歲,當解放軍總攻發起后,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已經相當虛弱的老蔣竟然驚悸而死
老蔣一死。沒了主心骨的國家殘部頓時四分五裂,紛紛放棄緬北向南各自逃命,好在解放軍占領緬北之后就沒有繼續深入緬甸。這些殘兵敗將才總算是松了口氣。此時國軍的殘部已經完全成為了一支支效忠于私人的武裝,其中較大的力量主要有三支,一是白崇禧的桂軍殘部加上一部分愿意跟隨他的滇軍,兵力不多,只有兩萬多人,但戰斗力最強;二是薛岳的部隊,兵力六七萬,戰斗力也不弱。綜合實力最強;三是效忠于蔣經國的部隊,大部分是原先陳誠的部隊,實力不如薛岳的部隊(因為中央軍是解放軍優先打擊的目標,所以損失最大。),但小蔣好歹是正牌的繼承人,因此三家勢力當中還是隱隱以其為首。
由于實力差距太大,緬北的英軍不敢力敵,紛紛主動南撤,因此解放軍消滅的頑敵并不多,這也為雙方的談判創造了條件,但就在一貫強硬的丘吉爾都準備低頭的時候,本來與此沒什么關系的法國政府卻怕中國勢力擴張后對自己的印度支那殖民地構成威脅,因此提出與英國合作一同對抗解放軍,由于兩國之間本來就有盟約,因此當天就達成了一致。而既然已經決定繼續作戰直到中國人退出“侵占”的所有土地,丘吉爾一不做,二不休,通過威逼利誘,將泰國政府也拉上了這條賊船,準備合三國之力共同對付中國
這樣一來,中南半島上的敵軍總數就大大增加,除了15萬多人的國軍殘部外,還有20萬英軍(在重建遠東艦隊的同時,英國政府也對印度和緬甸增兵30萬人,而且都是本土的精銳部隊,同時殖民地部隊也相應地擴充了不少。)、10萬緬甸仆從軍、20萬法軍(也增兵了)、10萬印支(主要是越南)仆從軍、20萬泰軍(注1),總兵力將近百萬,而且英法兩國可能持續增兵,泰國也可能會舉國動員,這下三大野戰軍的壓力就大了。
對于出現這樣的情況,中央雖然也有預案,但終究還是棘手,因此很快就將胡衛東召到洛陽,特地征詢他這個西方問題專家的意見。對此胡衛東認為,英法聯手雖然實力恐怖,但中國有地緣和兵力(指的是全國兵力)的優勢,至少防御不成問題,可是在邊境上留著一百多萬軍隊與敵人長期對峙,于國內的經濟建設而言無疑十分不利,但英國驟得強援,信心正是高漲的時候,想要與他們達成不太吃虧的和議并不容易,這該怎么辦呢?
注1: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泰國軍隊雖然數量不多,但野戰部隊都實現了摩托化,真的,5個摩托化軍,當然,摩托化不代表戰斗力就一定強,事實上東南亞除了越南,就沒哪個國家的軍隊戰斗力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