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親奶奶是親爺爺的繼妻,死後是埋在親爺爺右邊的。原配奶奶死得早,埋在親爺爺左上方,斜著隔著大爺爺的衣冠冢。大姑二姑和老姑一到遷墳移墓就劍拔弩張的原因,就是移墓之後的夫妻合葬問題。
早年是因爲原配奶奶死得早,爺爺死後位置不夠,就埋在了大爺爺下面。總不能躺在大爺爺腦瓜頂去啊。親奶奶死後,有沒有鬧合葬的事,宋二笙不知道,但現在只要移墓,姑姑們肯定會鬧起來的。
按照宋家的老規矩,就是祖墳還在的時候,原配在先,可以和丈夫合葬,也可以葬在右側。繼室比小老婆地位高,也是正室,可以在左側也可以在右側,只看當時的情況了。但在左側明顯是高於在右側的。小老婆要是受寵養了有出息的兒子,是可以被允許葬在正室右下側的。
大概就是這麼一個規矩。當然,也有不按規矩走的。宋家的歷史上,有出過和小老婆合葬的,又出過誰和誰都不合葬的,也有出過大家埋在一起的,等等,很多方式,層次不窮。
到了爺爺這裡,不好辦的地方就在於,原配奶奶生前因爲沒有生下兒子,曾被宋氏家族的人指責過,甚至爺爺的學生也對她頗有微詞。她自己也好像就是因爲這件事鬱結在心,才病逝的。
而親奶奶不單和爺爺感情好,還生了老爹這個兒子,又因爲有錢有頭腦,在宋氏之中,地位很高。大爺爺當時就十分看重親奶奶。爺爺基本所有的學生,都是隻認親奶奶做師母的。
這兩個條件,就造成了大姑二姑和老姑這兩方後代的戰爭——都覺得該是自家媽媽和爸爸合葬。
讓宋二笙無語的是,老姑真的沒想過要讓親奶奶葬在左側,直接就是爭合葬。
這個矛盾,是肯定不可調和的。宋二笙心裡嘖嘖幾聲,老爹真正的考驗,來了。
“你們過幾天就該升學考試了,就算是直接升,也別考的太難看啊......”姐姐們要小學畢業了。中學不搞什麼按分數分班,但宋二笙觀察過,前三個班,一般都是重點苗子所在的班級。無論是老師還是教學質量,都比別的班好上不少的。她希望姐姐們好好考試,分到前三個班。
宋一笛只是擔心,“爸爸已經被三爺爺打的,臉都腫了,大姑那樣兒,不會是也想抽咱爸爸吧?”
這肯定不會啊.......宋二笙哭笑不得,大姑現在最不敢惹的,就是老爹好不好。老爹要是最合葬的事發言了,那就沒姑姑們什麼事了。至於原配奶奶的舅舅那家人,自從媽媽因爲被他家的狗嚇得早產之後,爸爸就不和他們家來往了。見面就是點點頭就過去了。原配奶奶還有個妹妹,嫁的比較遠,宋二笙靠著自己高超的打探本事,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
所以能幫原配奶奶說話的人,只有大姑和二姑了。而親奶奶這邊,老姑算一個,姨奶奶一家自然也算在內了。明顯在人數上,就比大姑二姑多了很多了。這個節骨眼,大姑怎麼可能抽老爹呢........
送走了姐姐們,宋二笙也沒著急回家。有爺爺在呢,她不著急。從廚房裡偷了三個菜包子,宋二笙就給祠堂裡的老爹送去了.......宋華楠認命的在院子裡擇菜,只覺得自己就跟這小白菜似的,一點兒都沒人疼!!孟奔聽見他哼了小白菜,悄悄瞪了他一眼,那是三千的親爹,她一貫心疼家人,怎麼可能讓他餓著呢.......
等宋二笙回來,就看見院子裡只有孟奔在呢,小白菜擇了一半,老叔沒在了。不過,聽著屋子裡的動靜,宋二笙也知道他嘛去了。
“你大姑哭半天了.......”孟奔指指屋裡,“嬸媽被吵醒了,過去勸架,你老姑就抱著嬸媽哭.......”頓了頓,“這是不是就是眼淚攻勢啊?”
小子,你知道的太多了。宋二笙沒理他,拿了剪子繼續擇菜,晚上吃小白菜燉粉條,放幾片子肥肉,肯定特別好吃。媽媽最愛吃了。至於屋裡的情況,媽媽其實身體沒事,就是心疼爸爸了,讓姑姑們鬧一鬧,也能精神精神。至於姑姑們想在老姑來之前,用眼淚攻下爺爺,得到爺爺的支持肯定,這基本也是不可能的。
宋二笙知道,爺爺其實早就想好了,兩個奶奶就一左一右都和爺爺合葬在一起。
可宋二笙只覺得,無論是爺爺還是姑姑們,都忘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爺爺奶奶們當初都是土葬,現在遷墳移墓,按照規定,肯定是要先火化之後,才能再次下葬。老爹之所以這麼反對遷墳,這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可惜啊,除了老爹,好像誰都沒意識到這個問題........
老爹纔是真孝子啊........
不火化的話,只能撿出幾根骨頭來,這樣的話,老爹估計會一頭磕死在爺爺墓前。
爺爺用大義逼著老爹同意了遷墳,同意了讓爺爺奶奶們都被挖出來拉去火燒一把,這是老爹的仁義。可在老爹心裡,他真的已經不是孝子了........剛纔宋二笙看著老爹一邊哭一邊對著爺爺奶奶們的牌位不停磕頭的。她看著實在太難受,放下包子跑去佛殿跪了一會兒纔回來的。
宋二笙也覺得自己是不孝的。她明明知道這點,卻沒提醒爺爺。因爲她不想爸爸的前程被耽誤。要修的道路,她找大師父問過,是國道,連通帝都和外省重地的一條極其重要的國道高速公路。如果是別的普通馬路,宋二笙也敢讓爺爺奶奶們都繼續呆在原地不動,讓道路拐彎。可是國道,她不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她十分清楚。
所以,爲了爸爸,她就只能看著爺爺奶奶們被拉去火燒........但願爺爺和奶奶們的在天之靈,可以明白她的苦心。算了,不明白也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