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 44 筆海閣
秦英印度戰爭秦國獨立軍第四軍、第五軍和緬甸人新組建的三個軍共四十萬人由李二寶率領的第二軍團(臨時編制)在泰國、馬來半島進攻的是節節勝利,勢不可擋,在華北區、華西區的第二軍、第三軍也開始了對印度方面的英印聯軍開始了反攻。英印聯軍在獨立軍的猛烈火力下開始節節敗退,向印度境內退去,只有兩萬英軍士兵狼狽的逃回了印度境內。
十二月中旬,李睿下達了進軍印度的命令,有緬甸人新組建的三個軍(其實這些大部分都是炮灰,裝備都是英國的裝備,)和獨立軍第二軍、第三軍共四十萬人由蔣百里率領的第一軍團(臨時編制)開始了對印度的進攻步伐。
秦國剩下的第一軍,武警部隊、警察隊伍組成的臨時的第三軍團全面的接管秦國境內的防務,和訓練新兵的工作。
這次的境外戰李睿就是要盡可能多的消耗緬甸的原住居民。所以這次的主力軍就是第二、三、四、五軍的三十二萬的華人軍隊,組建這么多緬甸人的軍隊,他們都是炮灰。
印度位于亞洲南部,是南亞大陸最大的國家,與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包括后世的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之前還包括緬甸,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位于東5區。
印度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各地差異很大,大致20004000毫米不等,最冷的1月份,北方平均氣溫為15c,南部平均氣溫則高達27c,氣候干燥,為印度最佳旅游季節,夏季從3月份開始,雨水較少,天氣干燥悶熱,大部分地區氣溫可高達40c以上,西南沿海平原在29c32c之間,乞拉朋齊被稱為“雨極”。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云母、石膏、鉆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蘊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資源還有鐵礦、錳、云母、鐵礬土、鈦礦、鉻鐵礦、天然氣、石油、鉆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印度經濟以傳統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但是,印度的資源利用率很低,開發利用不高,據統計為1530%左右。
這次作戰的目標是拿下布拉馬普特拉河以東地區,并在此建立防線,并要擾亂印度,使得英國人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對付秦國,李睿知道現在秦國的國力比不上英國,而且差的十萬八千里,李睿攻擊印度就是要讓印度亂起來,亂他個三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那樣英國就會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在穩定印度上面,至少沒有什么太多的精力來攻擊秦國,秦國則可以安心的大發展,至于大發展的錢自然是從印度來,如果大半個印度的金銀珠寶都到了秦國,李睿相信,兩年就能完成蘇俄五年的計劃,那四年就能挺十年,不過這樣的財力可是巨大的,李睿只能拿印度阿三開刀了,秦國周邊只有印度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個時候印度有兩億7千八百萬人口,印度被英國人稱為女王頭上的王冠確實是名副其實,有這么多人消費英國的工業品,難怪英國那么有錢,前世李睿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說一、二戰期間英國有百分之四十的物資來源于印度,李睿覺得應該不假。
只要印度大亂英國人必救,李睿這一招是直中英國人的死穴,而對于李睿來說,只要印度大亂,有個幾千萬難民的,到時候就算印度阿三在怎么不堪,為了肚子,肯定會到處搶,然后流民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知道英國人是回去填補那個無底洞,還是會去殺光這些印度人,要是殺的話,是最好的,那樣估計印度剩不了多少人了。
12月28日,向印度孟加拉灣地區發動攻擊。另外早就適應了西藏氣候的遠征軍如同猛虎下山,向尼泊爾和印度進攻,掃蕩一切反抗的力量。
17世紀前,尼泊爾是亞洲的古國之一,古代尼泊爾境內有很多國家,在前6世紀,尼泊爾人就已在加德滿都河谷一帶定居,12世紀前,印度的加納克國王的兄弟庫夏的瓦吉來到尼泊爾并成為統治者,而后建立過戈帕爾、阿希爾、吉拉迪、李查維等王朝。
約為公元前566年,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出生于今天尼泊爾的藍毗尼古迦毗羅衛國境內,藏緬語族的尼瓦爾人(neari)被認為是加德滿都谷地的原住民,但他們卻并不全都是來自于亞洲東部地區的蒙古人種,還有許多是雅利安人,17世紀是尼瓦爾人的“黃金時代”,馬拉王朝統治下的尼泊爾是西藏和北印度平原之間極為重要的貿易樞紐,當時,加德滿都、帕坦和芭克塔普各自為政,三個城市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在尼泊爾的特權地位也隨著尼泊爾人民的不懈斗爭而喪失,1951年,尼泊爾的大會黨聯合國王勢力,迫使拉臘首相交出政權,結束了拉臘家族105年的世襲統治,尼泊爾國王狄里布凡頒布臨時憲法,實行二元制君主立憲制(二元君主制)。
17世紀中葉廓爾喀人興起,在西部甘達基河沿岸建立了一個小王國(沙阿王朝的前身),1768年,巴里斯威那拉揚沙阿統一了尼泊爾地區,結束了加德滿都谷地三城分地割據的狀態,尼泊爾語(neali)!!西部地區的一種印歐語系語言,代替了尼瓦爾語成為官方語言。
國力強盛的廓爾喀于1788年和1791年兩次入侵清國西藏,最終被清軍擊退,史稱“平定廓爾喀”,戰后廓爾喀成為清國的屬國,向清國皇帝稱臣進貢,而英屬東印度公司在占領印度后,漸漸向北進發,經常侵略哲孟雄、不丹等小國,所以,廓爾喀和清朝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宗藩關系,以遏制英國的侵略,但自清朝中葉以后國勢衰弱,清廷被內憂外患困擾,無暇理會外藩。
1791年英國與尼泊爾簽訂了一項掠奪性的“通商條約”,1815年英國與尼泊爾簽訂了“塞格里條約”,強迫尼泊爾把南部大片土地割給東印度公司,并要求尼泊爾在內政和對外貿易方面接受英國的監督,1846年,親英的廓爾喀軍人拉臘發動政變,奪得尼泊爾軍政要職,國王的大權旁落,拉臘家族世襲首相。
目前尼泊爾的掌控權在拉臘家族手里,而且已經非常穩定,他們已經掌權近百年,在尼泊爾的勢力根深蒂固,又有英國人支持,他們的政策也是親英的,這次遠征軍要做的是將拉臘家族的親英勢力從尼泊爾徹底根除,扶持國王特里布萬比爾比克拉姆沙阿德瓦。
特里布萬國王是尼泊爾沙阿王朝的第九任國王,1906年繼位,也是野心勃勃的主,一直想驅逐拉臘家族,恢復國王的權利。
秦軍自然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先拉攏他,打英國人,李睿相信驅逐拉臘家族,恢復國王的權利,年紀輕輕的特里布萬國王一定會很感興趣的。
尼泊爾自然、礦產資源豐富,有銅、鐵、鋁、鋅、磷、鈷、石英、硫磺、褐煤、云母、大理石、石灰石、菱鎂礦、木材等,均只得到少量開采,水利資源豐富,水電蘊藏量為8300萬千瓦,約占世界水電蘊藏量的2.3%,其中2700萬千瓦可發展水利發電。
主要農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是甘蔗、油料、煙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