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能夠保本的話,那么張毅成自然也會更加的愿意給新人許許多多的機會,因為反正能夠保本,所以自然不存在虧本的問題了,而只要不虧本,那么投資給新人又有什么是不行的呢。
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放眼望去,說來說去就是什么第五代,第六代之類的,如果是知名導演,就算把民間二人轉搬到電影市場,也會鬧騰大把的投資方去擠破頭。而像剛開始起步的導演們就算你拿出再好的劇本兒,跑斷腿,磨破嘴,還是無人問津。比如當初的寧浩,后來的肖央以及之后更多的80后新生導演,他們都曾面臨著找投資商難的問題。現在寧浩因為《瘋狂的石頭》火了,肖央因為短劇視頻《老男孩》備受關注。
一般來說,年輕導演都是很難混的一分錢難倒新導演。很多初出茅廬的新導演都是敗在“錢”字上,有人連續七年拉投資都沒拉到,有人中途遭遇資方撤資,有人借錢買了輛寶馬,就為了出去見老板的時候更有底氣……
因為拍電影要找投資,投資商第一要看的就是劇本,很多年輕導演沒錢請人寫劇本,只好自己寫,寫完以后,再拿著本子找投資商碰運氣,這么找來找去,往往兩三年就Lang費掉了。年輕人名氣不夠大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那些劇本寫得不夠好,因為投資商覺得拍了會賠本。
中國電影現在出現一種矛盾的現象。一方面進入電影行業的業外資金特別多,他們原來不是做電影的,或者說是境外的,因為看到中國電影連續多年25%-30%的比例增長,看到電影很熱鬧而進入這個行業。不過與此同時,業外資本還有兩個特點,一是不專業,二是投機。
這些資本進來是覺得這個地方可以快速賺錢。電影正常的投資回報周期是18個月,一年半至兩年,從開始寫劇本、拍攝到發行,基本上兩年之內,首輪的收入約80%~90%就可以拿回。業外資本再不專業,他們基本要求是不賠錢,所以他們會把電影風險在投資之初“錢袋子捂得很嚴”。好的制片公司和導演,永遠不差錢,永遠會有人投。初出茅廬或者他本人以往的創作經歷是賠錢的,這兩類人在融資上會有些問題。
在這個方面,張毅成也會有這樣的顧慮,新人導演,多半都不會獲得太大的投資,也就是說,投資就算虧本了也虧不到哪里去,但是這樣一直虧本總歸不是一個好事,張毅成說到底也是一個商人,雖然是一個不怎么純粹的商人,但是既然是商人,那就免不了肯定要從盈利方面考慮。
而很多新人往往在第一部作品上都不會太成功,但是他們很需要這樣的機會,而如果能夠將電影在全亞洲范圍內上市,那么憑借著中國電影低廉的成本,和新人導演本身就不會很高的投資,就可以輕松收回成本,就算不是那么如意,也是可以輕松收回成本,并且說不定還能小賺一筆。
那樣新人要出頭就大大的容易了,而一旦張毅成加大對于新人的扶住,那要出人才也就容易多了,甚至還可以吸引許多其他的人才加入他的公司當中。
這是張毅成公司的遠程的規劃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這個計劃能夠完成,將風險平攤到全亞洲各國,而不僅僅只是中國內地一家在擔風險的話,那么可以極大的有效的緩解新人不足的情況。
好萊塢為什么能蓬勃發展,就是因為將這種風險轉嫁給全世界,所以他們的投資商肯投錢,因為通過總總手段,雖然票房可能會失利,但是其實他們能多半都不會賠的太厲害。
當然愿意給新人機會了!
《失戀三十三天》上映第三周,全亞洲的地區的票房已經達到了十三億九千三百萬,票房數據刷新了全部華語電影的記錄,逼近了兩個億美元的票房記錄,而且這還沒有下檔呢,等到真正下檔,說不定能夠達到三億美元呢。
這是華語電影中,第一部以美元來計算的片子,以前的片子,連一部接近一個億美元都沒有,當然不會選擇用美元來計算了,那樣子只會顯得自取其辱。
而黃益霖憑借著這部電影也成了繼張藝謀馮小剛和陳凱歌等人之后全中國億元票房導演,跨進這個只屬于少數幾個人領域里之后,黃益霖的身家暴漲,說是身價百倍也不為過,票房有沒有過億的差別真的非常大,絕對不是一般的大。
現在的黃益霖在低位上絕對不會遜色于那些第五代的導演了,原本這個圈子里都是第五代導演撐場面,現在不一樣了,黃益霖的崛起預示著直接跳開第六代導演第七代導演意外的崛起了。
從出名時間上來看,黃益霖應該是和寧浩等人算是一代的,算是第六代導演,不過從年紀上看,黃益霖比寧郝要小上一圈,硬擠進第六代,有些說不過去,因此很多人都說干脆就是第七代,或者六代半,都比六代靠譜。
甚至于黃益霖的風頭還要隱隱蓋過了張藝謀和馮小剛等人,畢竟他們無論成名了多久,但是確實是沒有拿出過硬的作品吧,沒有一部作品能和黃益霖相提并論的,甚至于他們的票房說不定加起來才能和黃益霖相提并論,現在還不是一兩年后,導演們的票房紛紛輕松破億美元,從《讓子彈飛》開始,破億美元就成了很簡單的事情了,但是在現在破億美元還是一個遙遙無期的事情,更別說現在黃益霖的電影已經接近兩億美元,等到下檔的時候,說不定能有三億美元呢,這個記錄,在眾人可見的未來里,起碼五六年估計都沒什么人能動的了了。
而這個只是黃益霖的處女作而已,將來會有什么樣的發展,誰也不知道,沒有人能預測將來黃益霖的的未來會是如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