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陽見他問起,心覺此事倒沒什麼可瞞的,便道:“在下今年在徽州時,倒定下了一門親事。只待來年朝廷科舉一了,便即回去迎娶。”那李仲秋聞聽此事,甚有興致,不住問詢,說道:“從前以往,也有許多朋友,與你提過幾樁親事,其內不乏名媛閨秀,你老兄是一個也看不到眼裡,件件都拿話推了。怎麼這兩年不見,你忽然走到了徽州,連親事也定下來了。不知是個什麼樣的名門千金,讓你老兄這般青眼相待?”
季秋陽莞爾一笑,自謙道:“只是尋常小戶人家女兒,在下並非眼高於頂,只是以往不是有孝在身,便是時機不好。拖來拖去,便弄到了這個年紀。今年在下因些瑣碎事宜,在徽州盤桓了一段時日,於當?shù)亟Y識了一位傅員外。在下同這位員外脾氣相投,相處得宜。這傅員外便要將女兒許與我,使人說媒。在下因看彼此親厚,門第年紀等諸般也都合適,便應了下來。說起來,不過是緣法使然。”他這話說的不盡不實,然而他同傅月明那段風流故事,倒也不好向李仲秋這外人說起。
那李仲秋自然也無從細究,當下,他點頭應和道:“世間的緣分,原也難論。比如柳家那姑娘,如今竟許給了張家,也是再難想到的事。”季秋陽聞言微怔,良久方纔問道:“可是柳世伯的千金麼?卻許給了哪個張家?”李仲秋道:“便是錢塘縣的那個張炳華,自你去了徽州,張家往柳家提了好幾回親,媒人也不知差去了幾個。柳家出了那樣的事,便如抽了主心骨一般,禁不得這樣糾纏,就應下來了。”
季秋陽聽了這番話,默然無言。
原來這柳家亦是祖居淮南,祖上柳老太公還曾做過淮南太守,與季家是累代世交。然而自柳太公過世,柳家家業(yè)便日漸蕭條,又出了兩個不肖子孫,更將偌大一份家產(chǎn)吃幹輸淨。到了季秋陽一輩時,更見貧寒。那柳家當家的名叫柳誠志,字亦難,娶了城裡一落魄秀才的女兒爲妻,育有一女,一家三口度日。這柳誠志因著家學緣故,也曾讀過些詩書,奈何他八股文字不甚通暢,自與科舉一道絕緣,要開館授課,也沒人請他。他又是個天生秀才身子,肩不能挑背不能扛,身無長物,世間生計無一會的,當真是百無一用。幸得柳家祖上還有幾畝薄田傳下,這一家便只靠每年收些秋租過活。
這柳誠志雖文墨有限,他養(yǎng)的一個女兒卻倒是百伶百俐,琴棋書畫詩書文章,無不一點就透,又生得十分俊俏。柳誠志將這獨女愛若珍寶,與她取了個小名兒喚作娉婷。
因季柳兩家乃是世交,又是比鄰而居,那季秋陽幼時還曾隨著柳誠志讀過幾句書,故而季秋陽同這柳娉婷亦有竹馬之交。上一世,季秋陽之父曾向柳家提過親事,奈何兩家往來雖密,柳父柳母卻嫌季家清貧,又看女兒聰明貌美,安心要仗著女兒攀親結貴,便藉故推了。落後,未及多久,季秋陽父母謝世,他便獨自外出遊學,走到了徽州,被傅家聘了去。他爲此事雖憤懣了一陣,但事後靜心思忖,看自己窮困如斯,便是人家將女兒嫁來,也無力養(yǎng)活,且娶低嫁高乃世間常理,並無可記恨之處,也就心平氣和。至今世,他與傅月明兩相情篤,姻緣已定,更不將此事放在心上。因看柳家實在貧寒,倒還時常接濟一二,也只爲舊交之故,倒並無別意。
然而那柳家因看季家今時不同往日,不止家業(yè)重振,便是連季秋陽亦也早早考取了功名,又是世交近鄰,彼此親近,不免便動了那結親之意,因而相托媒人說和。奈何季秋陽心中早已有人,除傅月明之外是不做他想的。其時,季秋陽父母辭世不久,他便借有孝在身,推了出去。那柳家不肯死心,又不斷使人來說,季秋陽屢屢推卻。見實在推不過去,且算算時候徽州這裡唐家也將要到來,便藉口外出遊學並盤點各處商鋪,走了出來。不曾想,自他外出,柳家連出了幾樁禍事。先是柳誠志突發(fā)了癆病,不上兩天便死了。柳家喪事未畢,淮南鄉(xiāng)下又連下了幾場雹子,地裡莊稼被打傷無數(shù),雖不致顆粒無收,卻也傷筋動骨。更有些勢力的親戚,刻薄的鄰友,見柳誠志病故,便上門欺凌孤兒寡婦,勒逼還債。
那柳娉婷年紀尚小,柳氏是個沒經(jīng)過世面的,丈夫一死便如抽了主心骨一般,見了這等情形,更不知如何是好,只得聽了人的言語,將家裡田產(chǎn)變賣一空,還了欠賬。如此一來,柳家雖外債已清,日後生計卻沒了著落。偏生此時,有人上門提親,求娶柳娉婷。此人便是前文所述,李仲秋口中的張炳華了。
這張炳華原是錢塘縣人士,家中世代經(jīng)商,頗有幾分家財,他自幼讀過幾本書,然因他文章不通,弄到二十歲上,也還只是個童生。兩年前爲些細故,走到這淮南城來,住著不去。季秋陽同他因著生意有些往來,此人生性鏗吝,油滑浮浪,且最擅鑽營,拿人把柄,趁人之危,世人便送了他個綽號,叫做“活泥鰍”。他既是這等的性情,季秋陽同他不免便有些不卯。
此人文墨有限,卻偏愛附庸風雅,常做些歪詩,填些酸詞,又迫人品評。一次宴上,季秋陽被他纏的不耐煩了,便當面譏諷了兩句。這張炳華當衆(zhòng)出醜,又顧忌季秋陽是淮南當?shù)厝耍疑矸莶煌瑢こ#桓颐髦腥牵嫔现磺陕暰土T了,暗裡卻懷恨在心。因往日會上他曾見過那柳娉婷一面,喜她貌美,又聽聞柳家與季家往日裡有些故事,便動了心思。又因礙著季秋陽在,不敢造次。只待他一走,便即上門,送了許多禮物,提親求娶。
柳氏本看不上這張炳華爲人,柳娉婷自不用說,見了他那等性情人物,與季秋陽相比當真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死也不肯點頭。奈何柳家出了這等鉅變,家中無以爲繼,柳氏又是個沒腳蟹,經(jīng)不得人軟磨硬泡。張炳華又施些小利與那左鄰右舍的婦人,令她們與柳氏說:“你家中見已如此,備不得嫁妝,還能指望女兒嫁個什麼人家麼。你又沒有兒子,日後又靠誰來奉養(yǎng)。難得有人肯娶,嫁了也罷了。沒有兒子,靠女婿也是一般。”柳氏聽了這些人的言語,便動了心思,也就應了下來。柳娉婷雖是不肯,卻也抗不的父母之命,只好認了。
季秋陽聽了李仲秋的話,聞得這柳娉婷竟許給了張炳華那樣的人,不免暗歎可惜,又問道:“既許了他家,已成親了麼?”李仲秋道:“因柳世伯過世不久,柳姑娘尚在孝中,還未成親。兩家商議定了,只待孝滿便嫁過去。那張炳華倒也算殷勤,差不離一天一遭的往柳家跑。柳家如今日常的柴米油鹽,皆是靠著他了。”說著,不由又瞥了季秋陽一眼,又道:“若是哥哥還在淮南,當不致如此。”季秋陽卻道:“這也是各人的姻緣命數(shù)。”李仲秋聽他如此說來,一笑也就罷了,因說道:“我今日來,本還有一樁好事說與哥哥聽。不想哥哥竟已有了親事,那事不說也罷了。”季秋陽聽了這話,心裡知局,也就不問。
兩人坐了一回,清談片時。季秋陽因問道:“你今次進京,是隻爲遊逛呢,還是另有打算?”李仲秋道:“一則是領略領略京城風土,散散心事;二來春闈在即,試上一試也沒什麼妨害。”季秋陽點了點頭,說道:“這也罷了。”李仲秋笑道:“我往日只道哥哥是淡泊名利的,不想原來哥哥亦有此心。”季秋陽莞爾道:“我不過是個俗之又俗的人罷了。”李仲秋笑道:“哥哥來京中幾日了?一向只在這客店住著麼?”季秋陽道:“我到此處也有十幾日了,因看天氣寒冷,一向少外出,日日只在客店裡盤桓。若有事情,便差竹心出去。”李仲秋便拊掌嘆道:“如此,豈不悶殺人了?這京裡繁華,不比別處,日日只在這客店之中,錯過多少熱鬧,豈不可惜!何況哥哥來年既要應考,此時多結交幾個朋友,也沒什麼壞處。我知道此地幾個極好的去處,今日便邀哥哥一道去看看。”說著,便要起身,喊竹心替季秋陽拿衣裳。
季秋陽卻情不過,又看他是個風火脾氣,也就起身,穿了衣裳,披了大氅,又防落雪,吩咐竹心取了一頂竹編斗笠,同那李仲秋一道出門而去。
出到街上,因已是年下,雖則天氣寒冷,街上仍是行人如流。兩人便順著街道往下走去,那李仲秋指手畫腳,將京裡可玩之處一一講與季秋陽聽,又說道:“這個時候,吃午飯也還早。我們不如便到城西的福興園去,那裡新來的極好的雜耍班子。看過了雜耍,咱們再到朱門街上的聞香樓吃飯。”季秋陽見他這等盛情,點頭應了。
當下,二人僱了一輛車,向城西行去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