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jié),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
1904年,一個華夏人寫的《藤野先生》讓上野連同仙臺,成為了華夏人心中常常想念的異國風景。
這個人,就是逝世已74年扔被視為華夏近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且其作品對當代仍有極大警醒和啟示的魯迅先生。
上野公園,魯迅先生筆下的賞櫻勝地,也因為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每年3月至4月的櫻花季,這里都有絡繹不絕的游客,很大的一個公園,天氣也挺不錯的,可惜來的時間不對,現(xiàn)在已經(jīng)10月了。
鐘可馨又當起了幾人的導游,一邊朝東京國立博物館走去,一邊介紹著上野公園和博物館的美景。
如果你錯過了島國浪漫的櫻花季,沒關系,因為島國最美的季節(jié)才剛剛到來。
秋天悄悄來到了,從街邊的第一片梧桐變黃開始,到最后一片葉子枯萎結(jié)束,中間的短短數(shù)十天,便是島國一年中最清爽,最漂亮的季節(jié)---島國紅葉季。
島國被視為世界上紅葉最美的國家之一,因為島國的地理原因,秋季特別漫長,同時擁有很多楓樹、山毛櫸等秋天夜色轉(zhuǎn)紅的樹木,到了秋天,島國滿城緋紅,美艷無比。
上野公園里面也是一樣,紅葉都是逐漸變色的,樹底下能夠看到很多層次不同的綠、黃、橙、紅的顏色交替呈現(xiàn),增添了很多韻味。
除了楓樹,還有很多銀杏樹,地上的銀杏葉也不用刻意打掃,高高的銀杏樹底下仿佛鋪著一條長長的地毯,腳踩著黃黃的銀杏地毯,前方紅紅的楓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無比的溫暖和美好。
上野公園里面還有許多的寺廟和神社,供奉的基本都是千手觀音菩薩的清水觀音堂,供奉德川家康、德川吉宗、德川慶喜的上野東照宮,以及曾安放過釋迦如來佛、藥師如來、彌勒菩薩與阿彌陀佛的五重塔等寺廟或神社。
--------
若你喜歡的是冰心的櫻花贊,那么逛完上野公園之后,千萬別去東京國立博物館,因為進去之后,你就會感嘆,也可能心情還會變壞了。。。
而李知安則不是,像他這種有b格的文藝男青年去上野公園,不是為了花前賣弄,不是為了樹下賣萌,也不是為了欣賞美景而來,畢竟在國內(nèi),比島國風景美麗的地方多的是,只是沒辦法,要走到最里面的博物館必須經(jīng)過這一條漫長的樹海以及一些寺廟。。。
于是,一行人到達東京國立博物館之后,也沒有參觀其他館,直接去了東洋館。
無它,一直想看看島國小鬼/子們從我們?nèi)A夏搶了點啥。。。
進入東洋館之后,率先進入眼界的是一排大大的指示牌和介紹及如何避免文物受損的各種大小的導語牌。
東洋館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1968年正式開放,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哀及藝術、西亞藝術、東南亞藝術、華夏藝術、北棒藝術和西/域藝術等部門,東洋館也是華夏境外收藏華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東洋館共分三層。第一層陳列著包括木乃伊在內(nèi)的哀及珍貴文物,犍陀羅(今印渡、巴機思坦地區(qū))早期佛教文物,東南亞與西亞的考古出土遺物,等等。
此外,東洋館第一層還有一些特別專題用來展示華夏文物與東南亞文物之間的文化淵源。比如銅鼓,比如青花瓷。銅鼓陳列從公元前6世紀至漢唐時期,演變到明清時期,從華夏南部到東南亞地區(qū)(以印渡泥西亞為例),講述了銅鼓的變遷與多樣性。
東洋館的第二層可以說就是“華夏專館”,一共五個陳列室,其中四個為“華夏考古”,剩下一個是“華夏繪畫書法”。“華夏考古”的第一陳列室是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出土的早期文物,一共111件展品,涵蓋了骨器、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等品種。。。
陶器部分,有齊家文化紅陶雙耳壺、褐陶水差形土器(公元前2200年-前1600年),也有商代白陶豆(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西周時代(公元前10世紀-前9世紀)的灰陶鬲,戰(zhàn)國時代(公元前5-前3世紀)黑陶磨光紋小壺、夾砂紅陶鬲,彩釉壺等等。。。
玉器部分,既有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玉斧、玉璧、玉環(huán)、玉飾,二里頭文化(公元前2000年)的玉刀,也有商周時期的饕餮紋佩玉、龍紋佩玉、玉龍、玉魚、玉鳥,戰(zhàn)國時代的琉璃象嵌玉、夔龍紋玉等等。。。
“華夏考古”的瓷器陳列室,一共有33件從三國時期到唐代的加釉彩陶器及43件宋代到清代的瓷器。
早期瓷器包括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古越州窯產(chǎn)的青瓷神亭壺、青瓷雙耳壺、青瓷獅子、青瓷天鵝壺、青瓷蓮紋盤,唐代湘南星城窯產(chǎn)的黃釉褐彩碗、黃釉綠褐彩鳥紋碗、綠釉枕、綠釉奩,以及大量的唐代三彩隨葬器,如三彩駱駝、三彩馬、三彩天王俑、三彩鎮(zhèn)墓獸,等等。。。
宋代瓷器陳列著定窯的白瓷盤口瓶、白瓷蓮花紋缽、白瓷印花花卉紋輪花缽,耀州窯的青瓷唐草紋水注、青瓷鳳凰唐草紋輪花缽,鈞窯的靛青釉輪花缽,官窯的青瓷輪花缽。越州窯的青瓷花紋水注,龍泉窯的青瓷唐草紋多嘴壺、褐釉劃花牡丹唐草七寶紋瓶,磁州窯的白釉鐵繪束蓮紋瓶,吉州窯的梅花天目盞。建窯的禾目天目盞。等等。
說到天目盞,不得不提及其來歷。眾所周知,日本的“茶道”儀式規(guī)范,其舉行茶道儀式的廳、堂布置,泡茶方法,使用的茶具均效仿華夏的“茶禮”。其中儀式上必須使用的黑色茶碗,叫“天目盞”。天目盞又名“天目木葉盞”,據(jù)傳由島國鐮倉時代(我國南宋時期)的留學僧人從華夏浙省西天目山帶回國。
天目茶盞其實就是黑釉燒制的瓷器,墨黑的底色上散布著深藍色的星點,構(gòu)成美麗的圖案,這些星點的四周還有紅、藍、綠等色彩,在陽光照耀下色彩常會變異,又稱“曜變”。這種黑色的天目茶盞傳入島國后倍受當?shù)厝饲嗖A。在島國,凡是黑釉茶碗,統(tǒng)統(tǒng)被稱為“天目茶盞”,以至于后來,“天目”成了一切黑釉器皿的代名詞。
東洋館的第二層還有很多東方面孔的人正在觀摩瓷器,不過那些人觀看更多的還是元明清時期的瓷器,這也“得益”于國內(nèi)這幾年藝術品市場的價值宣傳,元青花、明清官窯,似乎都可以直接與天價畫上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