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花落花開。
武當山上的紫藤開了又謝,謝了再開,年復一年,轉眼已有六輪。
自六年前張翠山失蹤後,六年來,武當六俠每每下山總會格外留意,企盼能尋到一絲線索,然訪遍大江南北,卻毫無音信,衆人也只能安慰自己,道吉人自有天相,相信張翠山尚在人間。
昔日殷梨亭與莫聲谷因尚且年幼,大半時間都在武當山上,這幾年過去,莫聲谷也已弱冠,已不再是昔日跟隨著師兄才能踏足江湖的少年,在江湖中也是小有名氣,殷梨亭更是完全脫去了少年的影子,成熟俊秀,溫文爾雅,看來已是翩翩君子。如此算來,張三豐的弟子之中唯有瑤光尚且沒有正式踏入江湖,仍是常年在武當山上,侍奉師父、教導弟子,所以武當七俠的名號纔沒有變成武當八俠,但也唯有武當七俠自己才知這位小師妹如今已到了何等境界,張松溪甚至笑稱若是小師妹下山,而今青年才俊俱無顏面矣。
這一年年初,張三豐爲殷梨亭向漢陽金鞭紀家提親,紀老英雄早知武當六俠聲名,見了殷梨亭本人,暗贊好一個翩翩少年郎,遂且驚且喜地應下這門親事,將女兒曉芙許給了殷梨亭。
紀曉芙早些年間便已拜師峨嵋派,乃是現今峨眉掌門滅絕師太十分得意的弟子,滅絕師太甚至有意將掌門之位傳給紀曉芙,也正是因爲如此,張三豐纔沒有先上峨嵋,而是先來了漢陽,因峨嵋派自郭襄開派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入峨嵋的弟子不拘男女,也並不一定要出家,但接掌掌門之人的必要是在室的女子,若不出家,也是要終身不嫁,張三豐不想在滅絕師太那裡吃一個閉門羹導致弟子傷心,這才以紀曉芙父母尚在爲由往漢陽去提親。紀老英雄素來慕武當俠名,又無意讓女兒吃齋唸佛孤苦一生,因此絲毫也沒有爲難二人,十分乾脆地應了下來,又親筆手書兩封信託張三豐帶上峨嵋派去,一封給峨眉派掌門滅絕師太,一封給他的女兒紀曉芙,信中說的自然是定親之事。
殷梨亭拿著書信,心中大定,忐忑已放下大半,央著師父再上峨嵋派,張三豐雖不曾娶妻,卻也相當理解六弟子這般少年心思,笑著帶他再上峨嵋。
滅絕師太初聞二人來意,果真面露不悅,但她到底是一派掌門,涵養並不差,壓下怒火看完紀家的信,心知紀曉芙不比那些幼年失怙上無親長的弟子,縱然她是紀曉芙師父,也不能越過她父親駁了這門已經說好的親事,只得暗恨一聲,惋惜紀曉芙與掌門之位無緣,面上卻已平靜,喚來紀曉芙與她交代幾句。
紀曉芙曾與殷梨亭在江南見過一次,兩人合力抓了一個綠林大盜,那段時日兩人朝夕相處,殷梨亭對紀曉芙可說一見傾心、再見鍾情,紀曉芙對殷梨亭也不是毫無所動,這纔有殷梨亭求師父去提親的事。
紀曉芙回到峨嵋派後,有時反思,也覺自己是否有些輕浮,又怕殷梨亭不過一時心動,回去武當後便忘了,這般忐忑不安地等了兩月,如今忽聽說殷梨亭已提了親,父親也應了這門親事,她竟有些不敢相信,拿著家書反覆看了好幾次,這才擡頭看向張三豐身後的少年,滿臉緋紅。
張三豐還在與滅絕師太客套,殷梨亭一顆心卻已撲到了紀曉芙身上,眼中只能看見她娉婷溫柔的笑容,兩人視線一觸,都紅了臉。
滅絕師太見到如此情狀,知道這個弟子是沒法強留了做掌門了,遂喊過紀曉芙交代幾句,又和張三豐說了幾句場面話。
殷梨亭和紀曉芙若是成婚,武當和峨嵋也就成了姻親,自然比從前要親熟幾分,兩派掌門客客氣氣地道了別,這件事算是徹底敲定,只差擬定婚期了。
殷梨亭這幾個月來的忐忑思念轉瞬變成了甜蜜輾轉的期待,張三豐將少年那副模樣看在眼內,也不說破,由著他神思不屬地跟在身後,而殷梨亭那種“不正常”也就一直維持到了回到山上,好幾個道童見到他那般模樣都悄悄地笑了。
好在殷梨亭還沒有徹底陷入君子之思,一回山就記起去看大師兄、小師妹和青書師侄。
這些年來,宋遠橋坐鎮武當派內處理事宜,少在江湖走動,瑤光以學藝未成不願下山,俞蓮舟等人心道有大師兄和小師妹在山上陪伴師父、教導後輩也是不錯,可惜他們卻仍有一件事情沒想到,結果每個回山來的人都給嚇了一大跳。
三年前,宋青書開蒙,宋遠橋不敢勞煩師父張三豐耗神,有心自己教導獨子,然而武當派內大小事務總要佔用他許多時間,一來二去,宋青書的功課倒是慢慢耽誤下來,後來也不知怎地,瑤光一日晨起誦讀道經時將宋青書也喊了起來,讓他跟著念,再後來,等到衆人發現,三歲的小男孩早已經跟在九歲的女孩身後一口一個“小師叔,這個字怎麼念”、“小師叔,這句話怎麼解釋”了。
幾人原還覺得好笑,覺得這般情形很是好笑,就算是聞道有先後,達者爲師,九歲的孩子又怎能去當別人老師,可他們再稍微細思片刻,竟齊齊愣住,一個個以各種理由明裡暗裡跟著瑤光和宋青書聽了幾日後,連勸說宋遠橋請個教書先生的話也說不出來了。
宋青書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日日隨著瑤光背書,別說《三字經》、《千字文》,他連瑤光經常唸誦的那些道經都背了不少,哪怕意思未必明白,背起來卻已經熟極如流,《論語》、《孟子》、《莊子》裡較淺顯的那些經瑤光解釋過後,他記得十分牢,還很能舉一反三,又善思好問,幾個大人在旁邊蹲了半日,被那些問題弄得一頭冷汗,均想若是自己,恐怕對孩童這種天馬行空般的思維都難以抵擋,但更令他們汗顏的是,平日裡似乎除了習字便不碰紙筆書籍的瑤光竟然能一一作答,旁徵博引,經史子集、諸子百家,信手拈來、深入淺出,那般誨人不倦的氣度直似賢者大儒,若非親眼所見,誰又能信!
俞蓮舟沉默片刻,說不知小師妹的字練得怎樣。他如今只擔心若是青書隨小師妹習字結果寫了一手女子般的字,怕要引人發笑。
張松溪聞言,立刻看向俞岱巖,俞岱巖咳了一聲,從袖中取出一張藥方,墨色猶新。
幾人傳閱一遍,齊齊沉默,而後各自尋理由,或者去看師父,或者去看大師兄,或者去看徒弟師侄,或者去看山上的青松,一個個全散了。
那張藥方上寫的是楷體,用筆肥愚,端莊雄秀,字有筋骨,暗藏鋒芒,書風大氣磅礴,習字之人稍一望便知這是習的“顏體”,而且已經有些火候,深得其中三味。這一手字,別說女氣,便是男子也少有寫出這般氣象的,除去張三豐和如今下落不明的張翠山,武當山上,恐怕沒有比這更好的。
書法有“顏筋柳骨”,“顏”指的便是“顏真卿”。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自禇遂良,後又得筆法於張旭,一改初唐結字習慣,從瘦長變爲方形,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橫細豎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氣度恢弘,雍容大度,具有盛唐氣象,而他的行草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自成一家。顏真卿文武雙全、威武有節,書法人格均堪爲表率,故後世稱顏真卿的書法爲“顏體”,歐陽修曾贊“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蘇軾也曾以“詩止於杜子美,書止於顏魯公”稱頌於他,後世習書法之人臨摹“顏體”者衆,不知幾多。
昔年武當五俠張翠山外號“銀鉤鐵劃”,他唯恐旁人恥笑,發奮多習書法,屋中多藏名家典籍,自然也不乏顏公字帖,是以俞蓮舟等人只道瑤光是從張翠山那裡拿了字帖臨摹,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瑤光這一手字並非臨摹字帖,而是實打實地由顏真卿本人所授!
盛唐之時,顏真卿避入萬花谷內,被谷主東方宇軒奉爲“書聖”,谷中弟子多從其學書,瑤光遠赴萬花谷學藝之時,亦曾旁聽,顏真卿並不藏私,悉心指點,對衆人道學習書法一要苦練,二要領悟,囑衆人勤學不輟,瑤光對當時寫下的無數個“永”字記憶猶新,那還是她頭一次知道執筆也會有和執劍一般臂如千鈞重、累到擡不起來的情況。也就是從那之後,瑤光纔開始在書法上下苦功,有時練劍疲憊了,就拿著樹枝在雪裡寫寫畫畫。
死後重生,瑤光並未忘記昔日所學,只是限於年幼,臂上乏力,又多少有些手生,但她練了五六年,力氣也差不多恢復,筆頭也不再生疏,這一手字說是有二十多年的工夫並不誇張,武當七俠拿普通九歲孩童的標準來評判,自然是立刻就無話可說了,倒是有意無意地去宋遠橋那裡恭喜大哥給青書找了個好師傅,宋遠橋得知這件事後,也是沉默許久,方道,小師妹若是願意教,青書就由她教吧。
於是這件事也就成了定局,武當山上遂出現九歲女孩教導三歲男童的奇景,而後這奇景一續多年,武當七俠只覺得有些往日記憶又復甦了,遂各自翻出四書五經來暗自用功。
殷梨亭喜滋滋地回來,宋遠橋見了他那副模樣也知道了結果,恭喜幾句後又問了問峨嵋派滅絕師太的意思,最後道:“小師妹帶著青書去後山了。”
“多謝大哥!”殷梨亭抱拳一禮,加快腳步往後山趕去。
作者有話要說:武當七俠:被小師妹超過就算了,如果再被師侄超過,日子還怎麼過!老臉往哪裡擱!!!
。
宋青書:小師叔,我發現父親晚上也在看書哎。
瑤光:嗯,大師兄勤學。
宋青書:小師叔,我發現二師叔在悄悄看書哎。
瑤光:……二師兄也好學。
宋青書:小師叔,我發現三師叔在悄悄看書哎。
瑤光:……大家都好學。
宋青書:小師叔,四師叔來問我現在學的是什麼書。
瑤光:四師兄關心你。
宋青書:小師叔,六師叔找我借書哎。
瑤光:借給他。
宋青書:小師叔,七師叔也找我借書哎。
瑤光:……
宋青書:師叔們這麼厲害還在看書,我一定要更用功!
瑤光:嗯。
然後武當七俠們更刻苦用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