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更多關于感情這個話題的討論這邊就不說了,很多內容敏感,深入的不一般。
甚至連他和孫莉之間的很多經歷都被拿出來當做例子講給兒子聽。只能說最后效果還不錯,第二天開始孩子的心情就明顯釋然,很陽光的出去玩無人機去了。
那天后半夜話題其實早就轉到了人生選擇和態度上。小蒲素高中畢業就決定不繼續上學,開始擺弄機械玩車子。蒲素后來去了看了看,根本不像是美劇里看到的車庫里躺在滑板上,鉆到車子底下敲敲打打滿手油膩,或者滑輪吊起玩那種老式車子。真要那樣蒲素也會支持,他自己動手能力差的很,在他看來那算是一種文化,也算是一門技藝。
現在都是電腦化,筆記本那樣的檢測設備一插,車子哪有問題一目了然,而且修什么修?基本都是直接拆換,訂了現成的改裝件最多自己裝上,這就叫改裝?開什么玩笑。所以玩這個在蒲素看來注定沒有什么前途,只不過是小伙子的裝13心理。有一段時間梅芳去美國,正好看到孫子滿胳膊過敏,大概是噴漆搞的,看的心疼死了,這就算是他所謂改裝里技術含量高的部分了。
小孩子有個性叛逆期,以為自己有主見,那個時候說什么也聽不進去。所以蒲素也沒反對過,知道反對也沒用。而且兒子早就說過以后不會在國內長期生活,所以蒲素也懶得管,自己保證他這輩子不會餓死就行。
不打算回國發展,這個蒲素能理解,畢竟小小年紀還沒來得及交什么朋友就出去了,在國內沒朋友也沒同學。實際上每次回來還要經過一段時間適應普通話才能達標,而且經常詞不達意。就是有時候一句話用英語知道怎么能夠準確表達,但是用中文就不知道用哪個詞更合適了。
而且不得不說西方媒體對于國內的一些事情進行報道,有的是這邊不讓說的,那邊說了。有的兩邊都說了,但是完全說法不一樣。客觀的也有,更多的是和事實不符或者嚴重夸大。比如空氣問題,食品完全問題,山寨問題……
早一點的時候,兒子一樣東西都不讓蒲素在國內買,擔心都是假貨。小孩在學校里要面子,誰用假貨要被人嗤笑。帶他去專賣店,他說同樣東西國內這么貴,不如讓他媽媽給錢在美國買,聽了還不得不說他說的有點道理。
ωωω_ тт kán_ co
小時候他要花大錢或者買什么貴重的東西,需要蒲素和孫莉打招呼才行。蒲素沒特別關照的,他媽媽基本不會同意。孫莉不是對孩子不好,而是她自己就是那種性子,對自己也沒大方,說成是天生摳門也沒啥不對。
蒲素在兒子小的時候,每個星期天帶著他出去,可以說要啥買啥。但是奇怪了,兒子就和她摳門媽媽親,哪怕天天帶著他的奶奶梅芳都不如他媽媽,和蒲素更是一直保持著距離。沒讓蒲素帶他睡過一次覺,一次都沒有,到點了就要回自己的床,絕不和爸爸在一起。
孫莉的摳門可以說一例。比如孩子24碼的腳,她就要買起碼25碼的鞋。說孩子長的快,買正好的回來沒多久就不能穿了。而蒲素看到兒子踢踢踏踏的走路,直接帶著兒子去買24的給他穿上,把他媽媽買的扔了。回來后拿出自己的鞋讓孫莉穿起來在家走一圈。
“你是大人,穿不合適的鞋走路都難受,讓你兒子每天穿大一碼的鞋子到處走,他就能舒服了?”
蒲素完全搞不懂她是怎么想的。這種觀念估計是她家的祖傳,大概蒲素丈母娘當年就那么對待她的,她則全盤接受還想遺傳給自己兒子。蒲素自己小時候就沒有被這樣對待過,衣服買大都沒啥關系,鞋子要是不合適,肯定是非常舒服的。磨破皮或者血泡都正常。
兒子前幾年暑假去日本他姑媽那里,就沒在國內的顧忌,啥都想要。這次來了說明年還要去一次日本,上次去太小,不懂事沒好好玩。其實那次他已經17歲,蒲泓和蒲素抱怨說侄子到了她那里就在家玩手機,哪都不想去,除了購物。梅芳那次也去了,回來后看到蒲素對這個孫子也不怎么評價,足以說明不少問題。
還有一些更嚴重的被歪曲了的西方視角,父子兩一般都敏感的不討論。偶爾說起了蒲素也是抨擊西方那一套,讓兒子不要信。不過他承認人家有優秀的一面,也承認這邊有不足。事實擺著,不認不行。只是讓兒子等到自己有足夠辨別能力的時候再去關心那些東西,現在對他來說太早了。
不知道怎么回事,小蒲素這次回來大概是真的長大了,回來后對桑海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好感,而且身份認同也非常清晰。以前大概是年紀小,小時候注意力不在這上面,帶他去哪都不感興趣。稍微大了點,只關注自己手機,要么戴了耳機聽歌。
實話實說,之前每次回來前蒲素費勁安排出游行程,規劃路線安排酒店,開車出去動輒上千公里,感覺都是費力不討好。
往往到了目的地住進酒店,孩子就往床上一躺開始玩手機,叫他下去和妹妹(蒲泓的女兒)去游泳,也表現的極不情愿。旅行中很重要的一環,比如各地美食,很多東西國外長大的孩子根本不吃,比如千島湖砂鍋大魚頭,碰都不碰。
好幾次蒲素都想發火,雖然想到難得回來一次最后忍住了,不過也弄的不怎么愉快。說實話,至今他都認為弄個熊孩子沒啥意思。很多問題上孩子們都覺得是父母欠的,認為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事實也是如此,也不知道做父母的當初讓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到底想干嘛。當時蒲素自己就很無所謂,完全沒考慮清楚,很大程度是猝不及防之下為了滿足長輩的需求,自己也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