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天,皇帝下了一道聖旨,宣夏依蘇進宮去。
這使夏依蘇提心懸膽的。讓她進宮去,這到底爲什麼事?夏府上下的人也驚詫,倒是老夫人,淡定得很,神定氣閒的說:“陛下宣進宮,你就大大方方進宮唄,又沒做什麼虧心事,怕什麼?”
是沒做什麼虧心事,但夏依蘇還是心驚膽戰的。
她想像力超豐富,設想了好幾個可能性:
一:皇帝看上她,宣她進宮去,封她個美人,或才人什麼的。如果這樣,那就生不如死了,因爲美人,才人,不過是皇帝衆多老婆最低等級別的。這皇帝,怎麼著,也是個糟老頭子一個,再煥發第二春,也不過是三五年光景,且三五年光景之中,還得跟後宮三千麗瓜分,春,光有限。這不但做了宮中鳥,還成了活寡婦。
二:皇帝把她許配給某個皇子,做妻,或做妾。做妻好點,好歹是大老婆,做妾就慘了,被人家大老婆騎到頭上去拉屎拉屎,而自己只好忍氣吞聲的份。
這兩個設想,如果成爲事實,已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不幸之中的不幸設想,是讓她進宮去做宮女,更更更不幸之中的不幸設想,是做了宮女之後,讓她去伺候太后那個老佛爺,那可謂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這個設想太驚悚,夏依蘇頓時就有了欲哭無淚的感覺。
又她不敢搞旨——那可是要斬頭的。不得已,只好哭喪著臉,戰戰兢兢的跟著宣旨的內侍抖到了皇宮,又再戰戰兢兢跟著內侍抖到永和宮。
夏依蘇的心中不是不鄙視自己,雖然不曾見識過什麼大場面,但好歹,也是來自二十一世紀,怎麼這樣窩囊廢?
永和宮是皇后的寢宮。
一位穿粉色衣服的侍婢帶著夏依蘇進了大殿。
大殿極爲雄偉,綠琉璃瓦,重檐斗拱,雕樑畫棟。正中的桐木雕花椅上,一左一右,正襟坐著一男一女。侍婢走上前,行禮,鶯嚦聲聲:“啓稟陛下上,皇后娘娘,夏府四小姐到了。”
夏依蘇跟在她身後,戰戰兢兢走了上去,跪下磕頭,一邊說:“民女夏依蘇拜見皇上!拜見皇后娘娘。”
皇帝的聲音宏亮,鏗鏘有力:“你就是夏府的四小姐夏依蘇?”
夏依蘇說:“是。”
皇帝說:“把頭擡起來。”
夏依蘇說:“是。”她把頭擡了起來。
這皇帝,並不是個糟老頭,才四十歲剛出頭的年齡,落到二十一世紀,估計媒體還給他封個“青年才俊”的頭銜。
他穿著黃袍,掛著玉鉤二玉佩,臉色有點蒼白,高,瘦,雖然人到中年,五官卻不失俊秀,氣質深沉穩重,有一種儒雅之風,但他的眼神卻銳利,氣場有說不出的強大,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帝王威嚴。
旁邊坐著的是皇后。
四十歲左右的年齡,戴紫金翟鳳珠冠,穿絳紅色金銀絲鸞鳥朝鳳繡紋錦衣。保養得極好,身材嬌小玲瓏,皮膚很白很細膩,五官精緻,細彎彎的兩道眉,大眼睛,薄薄嘴脣,脣角微微往上彎,笑容很親切。
大概是出身好,基因優良,身上有一股與生俱來的富貴榮華氣質,是個低調奢華有內涵的純粹貴婦造型。
夏依蘇第一次見到皇帝,心裡很緊張,有些戰戰兢兢的,可當看到皇帝的神情還算得上是有點和藹可親,眼神也算得上是有點溫和,因此並不是十分恐怕。
皇帝朝了她看。
剛好接觸到夏依蘇一雙骨碌碌的眼睛,沒有想像中的驚慌失措神情,皇帝不禁有些驚詫,他沉著聲,很威嚴地問:“夏依蘇,你不怕我?”
夏依蘇很認真地分析著這話的意思。
大凡做皇帝的,都喜歡別人怕他,這叫做天子尊嚴。人,不外是血肉之軀——哪怕是高高在上,做皇帝的人。事業再成功的男人,其實也是孤獨的,往往在堅強的外表之下,有著一種高處不勝寒的無奈。
夏依蘇望向皇帝,大著膽子,聲音清脆地回答:“不怕。”
皇后笑著問:“是不是陛下不夠威嚴,所以你不怕?”
夏依蘇說:“不是。陛下是個明君,是個好皇帝,所以我不怕。”
好話誰不愛聽?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皇帝那張不怒而威的臉孔,略略露出一絲笑意,他撫摸著鬍子,饒有興趣看著夏依蘇。他問:“你怎麼知道我是個好皇帝?”
夏依蘇認真地說:“京城一片繁榮,祥和的景象,民衆安居樂業,於是我就知道,陛下是個好皇帝。”
皇帝和皇后互相看了一眼,然後便齊齊地笑了。
皇后滿臉喜悅,站了起來,走到夏依蘇跟前,把跪在地上的她扶了起來,然後把拉到她身邊,細細地打量著:“夏四小姐不但長得美麗動人,小小的年齡,竟然有這樣俠義心腸,奮不顧身跳到湖裡救洛陽,真是難得!”
呃,原來讓她進宮,並不是皇帝看上她,封她做美人,或才人什麼的;也不是要她許配給某個皇子,做妻,或做妾;更不是讓她做宮女,伺候太后那個老佛爺。
夏依蘇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心中的一塊大石落了地。同時也暗中竊笑,她的想像力太豐富了,豐富得都可以寫小說了。
這個時候洛陽公主笑意盈盈的走了進來,先是衝了皇帝皇后叫了一聲“父皇母后”,便忙不迭跑到夏依蘇跟前,拉了她的手,極親熱地說:
“夏依蘇,你來了呀!”
皇帝皇后跟前,夏依蘇自然不敢放肆,微笑著點頭說:
“是。洛陽公主,小女子來了。”
皇后說:“洛陽,快給夏四小姐捧茶,謝過夏四小姐的救命之恩。”
洛陽公主說:“是,母后。”
有侍婢捧來了茶,洛陽公主接過,雙手捧到夏依蘇跟前,真誠地說:“夏——”“夏依蘇”三個字就要脫口而出,想想場合不對,於是改口:“夏四小姐請喝茶。夏四小姐,洛陽謝過你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