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備聽完寶了定神。問道!“軍師所言只是七路,那訃大軍呢?”
諸葛亮微微一笑,還是雲淡風輕地搖了搖手中鵝毛扇,轉過頭對馬良說道:“聽聞季常與五溪蠻王沙摩柯有舊,卻是要辛苦季常到五溪跑一趟,這第八路大軍卻是應在這蠻王沙摩柯身上。江州守軍不少,而我軍又要分兵取南陽,兵力有所不足,故此主公可與這蠻王沙摩柯所部合兵一處,共取江州!”
馬良聽得,點頭道:“主公、軍師且放心,良定必請得五溪蠻王起兵?!?
劉備微微一笑,說道:“如此辛苦季常了?!鳖D了一頓,劉備又問諸葛亮道:“軍聳,那第九路大軍呢?”
諸葛亮微笑道:“亮聽聞益州南部孟獲新取得蠻王之位,諸部信服,又不服張繡管治,主公可派人到益州南部說蠻王孟獲起兵北上,如此則爲第九路大軍!九路大軍一出,張繡亦難以抵擋!”
頓了一頓,諸葛亮自信笑道:“如此一來,主公自可從中取利,佔益州,據南陽,進漢中,羽翼自成可與北方相抗!”
劉備聽完大喜,連忙說道:“軍師所言極是,只不知何人可以爲使去許昌、南蠻?”說這話的同時,以雙目掃視廳中衆人。刷良聽得,當先出列道:“良願往許昌?!绷硗庖贿厡O乾也出列道:“乾願往南蠻?!?
劉備聽得,微笑道:“如此就辛苦子柔和公佑了?!?
就在削良和孫乾二人準備離開之時,劉備卻是忽然叫住削良說道:“子柔,去到許昌不要光明正大見曹操,先與曹操秘密商議此事,而後去見陛下,向陛下稟明此事。另外荊州已經數年沒有向朝廷上稅,此次可一併送去?!?
刻良一聽,立即就明白劉備的道道了,先秘密與曹操敲定此事,然後由天子劉協出面下旨,這一手是曹操經常玩的。只不過這一次劉備是反客爲主,利用曹操對張繡的仇恨而玩這一手,如此一來只要劉協向劉備下旨,劉備就可以以忠於漢室的名,不敢違抗天子詔書而出兵,如此就可堵天下人之口。
這一手可是玩得妙極,當初在徐州之時曹操就經常以朝廷意旨讓劉備出兵討呂布和袁術,以前劉備出兵是心不甘情不願,這次卻是主動玩這一手,這裡不得不讚一下劉備的心思厲害。
刷良聽後應了一聲,便和孫乾、馬良一同離開,這邊劉備卻是在襄陽和江陵兩地積極備戰,準備出征事宜。
不說孫乾和馬良如何去請孟獲和沙摩柯起兵,且說涮良沿消水而上,過得新野之後轉行陸路,不到半月就到得許昌。削良到得許昌之後只言面見天下備言上稅之事,對於曹操和朝中其餘重臣的邀請卻是一一拒之。
刷良到得許昌之後第三日的晚上,司空府內二荀、程昱、沮授、辛評、司馬懿等人以及還抱恙在身的郭嘉都一一在列。幾人對曹操連夜將他們叫來都是心中有數,於是只在廳中靜靜等候。未幾,曹操就親自陪著一人從外面走進廳中,廳中衆人不敢怠慢,悉數起身相迎。
重新落座之後,曹操卻是指著那人說道:“諸位,這是從荊州遠來的子柔先生?!毙\人聽得,沒有露出絲毫驚訝的神色,只是禮貌性地拱了拱手。
側良向著衆人回了一禮,而後轉過頭向曹操說道:“司空大人,良的來意早前已經派心腹與司空大人說過,不知司空大人以爲如何?”
曹操微微一笑,說道:“本司空今晚請先生來,正是要商議此事!子柔且將玄德之策說出來?!?
涮良聽得心中大喜,臉上卻是不動聲色,向衆人點了點頭,說道:“此次我家主公準備與曹司空聯手,總共起九路大軍討伐逆賊張繡,這九路大軍分別是
就算是曹營一衆謀士聽完涮良所言,亦不由得暗暗吃驚,特別是郭嘉和司馬懿兩人,眉頭更是不自覺地皺了起來。曹操見到手下衆人驚訝的表情,卻是十分滿意,當初他聽到此計劃的時候,也不是同樣的表情,只不過當初曹操是獨自一人看側良派人送去的書信,而沒有人見到他的失態罷了。
待得側良說完之後,曹操先讓人將涮良請出去,而後凝聲問衆人道:“諸個以爲劉備之計如何?”
“咳咳”郭嘉咳了幾聲之後,纔對曹操說道:“主公,如今天下形勢已經十分明顯,主公之大敵就是張繡。而張繡也早早意識到主公纔是他真正的對手,並作出了許多佈置。諸如幷州控在手上,又取下洛陽以及東面的虎牢關,還有初到南陽之時就順勢取下襄城,可以說我軍進攻關西之險要悉數爲張繡所拿下,張繡要攻我軍領地,可以長驅直進,而主公打張繡,則困難重重。此次劉備肯與主公聯算自然是在取益州上,但其實對主公來說亦未嘗不是一次重創張繡的機會。故此嘉以爲應當出兵!”
後面程昱和荀攸等人也一同點頭,說道:“主公,奉孝所言有理。如今張繡之勢已經強於我軍,如若任其展卻是不妙,現在有這等機會,應當重創張繡!”
沮授也點頭道:“主公,奉孝所言不差。以如今天下之形勢,主公可伐孫堅和張繡二人,至於荊州,我軍不得南陽難以控荊州,如此還不如留下劉備與張繡相抗。
而如今正如奉孝所言,張繡實力強於我方,這次劉備力邀主公出兵,佈置九路大軍討伐,不失爲一次重創張繡的絕好良機!至於江東孫堅,其地人口不多,而境內又有山越屢叛,雖然經過孫堅治理,山越與孫氏這數年沒有太大的衝突。然江東人口不多,境內又無戰馬,陸戰非北軍之敵,孫堅有如此多先天之不足,確實不足爲慮,主公只需讓曹仁將軍死守淮南,讓孫堅得不到淮南之地。孫堅縱有大能亦無用?!?
曹操聽得,不住點頭,對於沮授之纔算是真正一:隊識,暗歎若是當初袁紹肯用沮樓自只熱怕亦未必聯聯心六
這時荀彧也開口說道:“如此算來。幽州可以出十萬大軍,翼州有二十多萬大軍,加上張燕投降的黑山軍應當有三十萬,青徐可以出二十萬,許昌這邊有二十萬大軍。合計八十萬大軍,糧草供給緊缺啊?!闭f完荀彧自己也皺起了眉頭。
曹操見得。卻是微微一笑,荀彧直接就不討論出兵還是不出兵,而是開始計算兵力還有糧草的問題了。環視一下衆人,都沒有現不贊同起兵的,現在曹操網平定北方,正是士氣旺盛之時,而張繡的威脅又太大,現在劉備與自己聯合,曹操自然看準機會出手了。
想了想,曹操又問衆人道:“此次劉備出兵其志在益州,若是益州爲劉備所奪,其便成本司空心腹大患?!?
司馬懿聽得,微微一笑說道:“主公何須擔心,張繡手下智謀之士李儒、龐統皆在益州,又有太史慈和徐榮兩員大將在,這些人豈是輕與之輩。加上益州道路艱險,劉備縱是借得我軍之勢,攻下益州一些郡縣,亦不能將益州全取。而讓張繡和劉備在益州僵持,虎狼相爭豈不是更妙?!?
曹操聽完細思了一下,點頭道:“不錯!既然如此,出征之事就此敲定。另外本司空準備改回先漢之制,複製承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如今劉備既然想借本司空之力,此事上也讓他出一分力吧?!?
衆人聽得,卻是一陣大笑。曹操這個改制之策,顯然是針對劉備爲保名聲而出的招。你劉備想借天子命令行事,那可以。支持我曹操改漢制吧,若是反對那就不合作打張繡,若是不反對那麼名聲自然就會敗壞。曹操知道劉備在乎名聲,用張繡的話說就是既做婊子又立貞節牌坊,曹操不是愚蠢之人,怎會讓劉備什麼代價也不付出就跟他合作,損他一直以來辛苦建立的名聲,對劉備來說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打擊。
至於改制會讓曹操背上罵名,曹操倒是不太在意,這些罵名曹操已經背得不少了,這次能將劉備一同拉下水,對曹操來說已經是勝了一招。
用這一招其實也是曹操看到劉備手下所出此謀的諸葛亮的厲害,不願事事如他所願,因此而製造的一個小小的反擊。不過曹操不知道的是,諸葛亮一早就算定劉備這次一定要損失名聲,而那個借天子命令行事之計卻是劉備本人想出來的。
而在馬殺得曹操割髯斷袍的時候,張繡卻是將益州的情況算是理順了,其實主要就是安撫益州各大世家,施政則有黃權和董和等人負責,而且是將長安那邊的政制搬過來用,也不是太麻煩,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益州的變動基本已經完成。
而張繡也將泠苞和之前不太願投靠自己的益州文武都招降了,又派人到益州各地,將尚是少年的王平、張翼、張疑都找了出來,連同費襪和董允一同送到了長安學宮習文學武不提。
這邊張繡正與衆人商議明年討伐劉備之事,未料到長安急報就送來,張繡打開一看,見到正是馬擅自出兵之事,張繡見得,卻是又驚又怒。書信是賈詡送來的,除了此事的前後經過之外,還附有賈詡的分析,卻是道出如今已經與曹操交惡,怕曹操那邊有所動作,賈詡希望張繡立即回長安坐鎮。
張繡看完之後就知道此事麻煩大了,馬能夠擅自出兵自己也難逃責任,馬是要責罰,不過此事現在還不是最迫切的?,F在最主要是查探曹操的態度,要知道張繡和曹操接壤的地方極多,一旦兩家戰事爆,情況堪憂,張繡必須回去長安坐鎮。
張繡看罷,將書信也遞給了其餘幾人,衆人看完,臉色都難看得可怕。法正當先說道:“主公,賈祭酒所言有理,正也以爲主公必須立即回長安坐鎮。”
甘寧聽得,卻是皺眉道:“若主公回長安,那益州怎麼辦。劉備和諸葛亮可不是輕與之輩?!?
張繡聽得沉默不語,李儒卻是出列拱手道:“儒願意坐鎮成都!”龐統聽得,也出列拱手道:“主公,統與孔明同門學藝,可謂知根知底,甩願到江州助太史將軍一臂之力,以拒劉備。”
張繡聽得,轉過頭望向法正,只見法正點頭說道:“主公,有文憂和士元在,加上益州各處險要,劉備佔不得任何便宜?!?
張繡仰頭長嘆了一口氣,說道:“既然如此,文憂、士元你們就分別留守成都和到江州鎮守。徐榮汝立即在益州各郡招五萬大軍,加以練以備不測。興霸、孝直、子全,汝三人隨本將領二萬破鋒營和血刃營立即返回長安,不得有誤!”
衆人聽得,齊聲應道:“諾
張繡走到李儒身邊,拍了拍他肩膀,說道:“文憂,益州就交給你了。除了劉備之外還要小心南面,南面蠻王孟獲新立,卻是蠢蠢欲動,文憂若是要南征,務必要讓那些蠻人心服口服?!?
李儒有些驚訝地挑了挑眼眉,繼而點頭道:“主公請放心,儒和各位定當竭盡全力,以保益州?!?
張繡點頭之後,就讓甘寧和王雙出去整軍,之後立即急急趕回長安。由手正值隆冬,不少道路已經被大雪所封,破鋒營的士卒要將道路的積雪一點點清掉才能行走。張繡知道時間緊迫,便讓甘寧領軍在後,自己則和王雙、法正三人先行返回長安。
網回到長安,張繡也顧不上風塵僕僕,立即將長安城內一衆文武全部叫了進來,此時趙雲已經率軍將馬和龐德二人押回長安,此時聽得張繡回來,卻是將馬和龐德二人都押了進來。
其餘鍾摔、陳鬆、陳宮、楊卓、高順等人皆知道生何事,在廳前臉容肅穆,絲毫沒有往常商議時那般輕鬆。整個膘騎大將軍府的空氣凝重無比,壓抑得衆人都有些喘不過氣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