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老人與海
—科海鷹比較小說3
《比較老人與海》簡介:老人圣地亞哥在海上捕魚慘敗而歸以后,在養傷期間認識到不能再與大魚和鯊魚硬拼。孩子馬諾林從華人孔先生那里學到三十六計之計外計(或稱第三十七計:先比較后選擇)以后,幫助老人通過比較,然后選擇了智取大魚和鯊魚的方法,從而開創了全新的局面。
目錄
第一章 老人更加孤獨
第二章 三十六計之計外計
第三章 智取大魚和鯊魚
第四章 不一樣的生活
第一章 老人更加孤獨
孩子馬諾林的父母本來就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著老人圣地亞哥一起出海,因為在他們眼里,老人倒霉到了極點,出海一無所獲已經是家常便飯。現在又聽說:老人一連84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好不容易才在第85天釣到一條體重1500磅的大馬林魚,但是大魚最后竟然被鯊魚吃光,筋疲力盡的老人只拖回一副魚骨頭。盡管他們對老人也很同情,但是他們首先慶幸的是:這次自己的孩子幸虧沒有跟著老人一起出海,否則可能會把命都搭上。痛定思痛,他們決定干脆不讓自己的孩子再去老人的家里,至少是老人的運氣變好了以前不能再去。但是孩子愛老人,為了不被父母發現,他只能每隔一星期,甚至十天半個月,偷偷地尋找機會溜去看望和安慰老人。他每一次去,老人都像過節一樣高興。
除了孩子以外,其他人基本上不再與老人講話。不講話的原因當然是不盡相同的:有的人替老人難過,除了到手的大魚又被鯊魚吃了,還落下一身傷痛;有的人不愿意老人再回憶起傷心事;有的人怕引起誤會,以為自己幸災樂禍;當然有的人怕沾上老人身上的晦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過也有例外,當老人去買東西時,售貨的伙計不得不與老人對話,然而除了賣買之間的對話以外,他們連一個字都不愿意多說。
老人在自己的窩棚里,除了必要的活動以外,幾乎不分白天黑夜,都是在床上度過的。他經常自言自語地、或是在心里默默地說:“這下子可好了,我可以盡情地休息,把自己幾十年的辛苦都休息過來。”然而每次孩子來,他就立刻從床上爬起來。等到孩子一走,他就馬上又躺下。
有一天,老人直到快中午的時候才醒來。他睜開眼睛,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就忽閃著眼睛用力地想。對了,很長時間沒有夢到獅子了。上一次夢見獅子,還是他把大魚的空骨架拖回來以后,孩子到藥房去弄點治療手傷的藥,上好藥以后,他又睡著了。他依舊臉朝下躺著,孩子坐在他身邊,守著他。他正夢見獅子。
為什么以后就再沒有夢見獅子了?是不是夢到獅子一次就夠了?不對。那就可能是因為孩子沒有坐在他身邊,守著他。想到這里,他十分渴望孩子再來守著他,以便再夢見獅子。然而孩子最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來了,不用猜,一定是他的父母不讓來了。不讓孩子來沒關系,夢不見獅子更好,要知道獅子可不是吃素的,如果夢見獅子咬人甚至吃人,那就太可怕了。
不夢見獅子,就會夢到別的。夢見什么了?仔細回憶一下,原來夢到這么多次又在海上遇到大魚,有時候竟然是2000磅的大魚。每一次仍舊是和大魚進行殊死搏斗,殺死大魚以后又被鯊魚把大魚的肉吃得精光。這樣的夢做的多了,他在夢中就明白自己是在做夢。不過心里雖然知道這是在做夢,但是卻醒不過來,而是在腦海中又出現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影像。例如有一次,老人又夢到自己在和吃大魚的鯊魚戰斗,突然就明白了自己正在做夢,于是馬上又夢到自己會飛了,不料他剛一揮動雙臂,立刻就醒了。醒來以后,他就很長時間睡不著了。這時候,他就會拍拍自己的腦袋,下次再做夢的時候,夢點別的什么事情吧。在恍惚中,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突然就萌生了一個想法:“也許我就不應該把大魚殺死,如果不把大魚殺死,后來就不會遇到那么多鯊魚了。”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又否定了這個想法:“不對,我還是應該把大魚殺死,誰讓我是漁夫呀,不把大魚殺死,怎么能夠把魚肉拿去賣錢呀?何況,以前我也殺死過這么大的魚。要怪,只能怪我這次運氣太不好了。”再過一會兒,他又想:“我要是早知道大魚會被鯊魚吃光,為什么還要和鯊魚死拼,我為什么不在鯊魚吃大魚的同時,也想辦法在大魚身上割下幾片肉?這樣回來以后還能賣一些錢,或者留著自己吃。”想到這里,老人又琢磨如何盡快從大魚身上割肉。很快,他就想好了幾個方案。至此,他心滿意足了,再加上也確實累了,于是很快就又睡著了。睡夢中,果然就夢到從鯊魚的牙齒邊奪肉。而且他只顧得割肉,顧不得理鯊魚;鯊魚也只顧得吃肉,顧不得理他。醒來以后,他覺得這樣的夢真爽,以后要多做幾次這樣的夢。想著想著,再一次閉上眼睛了,臉上還掛著微笑。如此發自內心的微笑,自從狼狽不堪地從海上歸來以后,還是第一次。
突然,老人被食物的香味香醒了。他使勁吸了幾口氣,確認香味是實實在在的,立即坐了起來,發現床邊有自已最愛吃的食物,而且竟然還有啤酒。于是顧不得和坐在一旁的孩子打招呼,以風卷殘云之勢大吃大喝起來。直到吃累了,也吃飽了,才一邊喘息一邊和孩子打招呼。看到老人貪婪的吃相,又聽說老人已經記不清楚上一次吃東西是在什么時候了,孩子流淚了,看到孩子流淚,老人也流淚了。兩人一句話也不說,對視了一會兒,還是孩子先打開僵局說:“請原諒,我有一個多月沒有來了。我本來想早點來的,但是父母看管得緊,而且我也要把零花錢攢起來才能給你買好吃的,所以來晚了。”
“不。你來得正好。實際上,你什么時候來我都非常高興。”
老人酒足飯飽之后,孩子把剩下的東西幾乎全都吃光。老人感到非常抱歉:“對不起,我光顧了自己吃,沒有想到你也還餓著肚子。”“不要緊。看到你吃飽了,比我自己吃飽了還要高興。對了,我吃飽了也許不會感到高興,因我經常能夠吃飽。”“你有個好媽媽真幸福。想當年,我也曾經這么幸福過,但是現在不行了。不過,幸虧還有你在我身旁。”
隨后,孩子向老人敘述自己沒來的這一個多月都發生了什么事。老人只是默默地聽,一句話也沒有說。這顯然是因為啤酒喝多了有些發暈。忽然,老人想到:不能這樣,要不然的話,孩子感到自己受了冷遇,以后就不愿意來了。于是老人趕緊說:“當我這次從海上大敗而歸的時候,我為自己以前從來沒有失敗得這么慘而感到非常痛心,但是你安慰我說:‘你得趕快好起來,因為我還有好多東西要學,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給我。你吃了多少苦?’你說的這些話還算數嗎?”“當然算數,等你好起來,我立刻就讓你開始教我。”“那咱們一言為定。”“一言為定。”
說完這些話,老人接著興致勃勃地說:“告訴你吧,我有更多的東西可以教給你。這幾天我想了,以后如果再遇到成群的鯊魚來吃我的大魚,我不再和鯊魚搏斗,改為和鯊魚比賽,多割下來幾片大魚的肉帶回來。”聽到這些話,孩子在心里想:“這些話已經有人對我說了,不過我可不能講出來,否則太掃老人的興了。”于是他假裝驚奇地說:“是嗎,你真是這么想的嗎?”“沒錯。”“太好了。我一定向你學習如何趕在鯊魚的前面把一些大魚的肉弄到船上。”“好的。我已經想好了,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請鐵匠幫我打造一種新式的工具,就叫做‘刀連鉤’吧。”“這是什么玩意?以前沒有聽說過。”“你當然沒有聽說過了。‘刀連鉤’可是我發明的。就是在大長刀的鋒刃上加一個側向突出的倒鉤,鉤尖內曲。你一要問:怎么用呀?原來是這樣,先用刀刃在大魚身上連砍幾次,一大塊魚肉快要砍下來的時候,改用鉤子將肉鉤住,用力一拉,就可以把這一大塊魚肉拉到船上了。你說對不對?”老人顯然十分得意。“對。”孩子回答,可是他想了一下又說:“如果砍得過猛,那一大塊魚肉掉到海里怎么辦?”“不是有鉤子嗎?用鉤子拉上來呀。”孩子拍了拍手,同時夸獎老人:“還是你有辦法。這些招兒別人是想不出來的。”“那當然了,我是誰呀?”
臨分別時,孩子說:“你還想要吃什么?下次來的時候我給你帶來。”然而老人對孩子說:“你不必再攢零花錢為我買好吃的東西了,和好吃的東西相比,我更愿意你多來幾次。”不料他的話剛剛說完,孩子就對他說:“抱歉,我這次來實際上也是向你道別的。明天媽媽要帶我出一趟遠門走親戚,時間多長還沒有確定,但是我估計會有一段時間我來不了了。”老人心里雖然有些失落,但是仍然說:“去吧,我這里不用擔心。”
送走了孩子,老人心里十分不痛快,因為他明白,以后將有一段更加孤獨的時光。